雜了咕咚時拾史事
荊軻的家族慶氏從齊國遷居到衛國,姓氏也改作荊。(《史記》:荊軻者,衛人也。其先乃齊人,徙於衛,衛人謂之慶卿。)
家族遷徙讓荊軻有個理想: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但旅遊屬於消費,即使不用錢幣辦籤證,不租共享單車,也需要打理食宿啊。萬一碰上黑導遊咋辦,不花錢買東西可恥啊!
半分錢難倒英雄漢。為了實現理想,荊軻決定闖一闖,但凡事要有謀劃不可亂來。做事的起點要高一些才行,一定要在起跑線上就讓別人輸。
江湖上有句箴言:「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荊軻決定把自己初次創業的初業權獻給衛國大王衛元君。
荊軻打算用自己的特長換些收入。他跟于謙老師一樣,平生也有三大愛好:耍劍、喝酒、讀書。後面兩項,無論是屌絲還是宅男都可以辦到,但不掙錢,只花錢。他只好拿出劍術試試。
衛元君似乎看出他的劍術跟太極宗師雷公一脈相承,並沒覺得如何。但衛元君是位君王,很有涵養,並沒有發生20秒爆頭的事情。而是很客氣地婉拒了荊軻。(《史記》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
荊軻這次創業沒有成功拉到天使基金,受到了些許打擊。但他也不是沒有收穫,收穫了些名氣。
荊軻遊歷的下一站是趙國并州的榆次,在榆次他與當地的首席劍客蓋聶大談劍術。
蓋聶聽了荊軻的談論,對荊軻不屑一顧,拿荊軻的武功當假的一樣,竟然對荊軻怒目而視,用眼神攻擊荊軻。
荊軻知道對方是看走眼了,但如果自己還擊,這是有悖做客之禮的,於是荊軻轉身離開了蓋宅,並立刻回到自己的租住地,打起鋪蓋卷,離開了榆次。動作之快,連聶蓋隨後派來的手下人都沒截到他。(《史記》荊軻嘗遊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荊軻出。)
荊軻像離弦之箭,一晃就沒了。很多人以為這是荊軻在證明給蓋聶看:自己的輕功不弱。
錯!真正的原因是荊軻擔心自己如果一時衝動,傷到了對方,這會引起輿論媒體的軒然大波。為了避免這些不必要的麻煩,必須以最快的速度離開。他只是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輕功功底。
對於荊軻的這份苦心和胸懷,聶蓋竟然不明白,他還對回復消息的手下人說:「荊軻本來就該走了,剛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史記》使者還報,蓋聶曰:「固去也,吾曩[nǎng]者目攝之!」)
另外我這裡還有一條證據證明,荊軻的離開絕非是通過展示輕功來挑釁聶蓋。據房東的可靠消息:荊軻是搭順風馬離開榆次的(《史記》(聶蓋)……使使往之主人,荊卿(荊軻)則已駕而去榆次矣。)。
有了衛元君的經歷,荊軻對這件事倒也沒放在心上。晚上喝兩口兒,倒頭睡一覺,早上睜開眼,太陽照常升起!心態好才是真的好!
第三站,荊軻來到了趙國首都邯鄲。邯鄲在當時是相當繁華的地方,雖經邯鄲之戰的塗炭,但依然能感受到趙武靈王的餘蔭。
荊軻在邯鄲與一位叫魯勾踐的劍客相遇,他接受了前面的教訓, 不再輕易與人談論劍術。好在荊軻讀過一些書,於是兩個人就討論起博弈之道。
由於意見相左,勾踐先生竟然發怒斥責起了荊軻。真不知道這荊軻是長像讓人反感,還是談吐有什麼不妥?他到哪裡,哪裡就有風起雲湧的江湖。也許,看上去他像個假行家?
荊軻再次選擇了忍讓,既沒有出劍,更沒有使用內功,而是沉默地離開了,再也沒跟魯劍客相遇。(《史記》荊軻遊於邯鄲,魯句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句踐怒而叱之,荊軻嘿而逃去,遂不復會。)
如果事後有媒體採訪荊軻了解其中的原因,他會不會說:倘若自己出手並使用內功,對方裡面受傷,用了幾天之後就出人命了。術高莫用。
在中原的遭際,讓荊軻決定避開那些繁華浮躁的一線國家,來到了偏遠安靜的燕國。
荊軻這一步走對了,他在燕下都的易城過上了舒服任性的生活,結交了很多朋友。他喝酒的嗜好更是讓他有了高漸離、屠狗(殺狗的屠夫)這樣的摯友,他們天天在街上大口喝酒,大塊吃肉。
高漸離不但酒量好,而且還是音樂演奏家,他擅長一種叫築的樂器。
築這種樂器,樣子和形狀有些像小提琴,但體積比較小。有琴頸用來握住,有一個共鳴腔用於擴音。史料中有十三根弦、二十一根線不同,1993年的長沙漁陽墓出土的築是五根弦,估計弦數是不斷衍化的。築雖然有弦,但演奏時,是用竹尺敲擊發聲的,一邊敲一邊唱。戰國的Rap。
漢朝一哥劉邦也會擊築唱歌:「大風起兮雲飛揚。。。。。。」(怎麼像是給前兩天的沙塵暴寫的歌曲呢?)
高漸離的演奏水平是天下一流的,所以大家往往在酒至酣處縱情歡歌。甚至心靈受到撞擊,旁若無人地相向而泣。(《史記》: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荊軻的哭泣是可以理解的,他也許想起了既往的經歷,面對浩瀚的易水,他也許會高唱:「如果大河能夠帶走我的----哀愁,就像帶走每條河流----。所有受過----的傷,所有流過-----的淚,我的愛-----,請全部帶走。。。。。。」
荊軻不僅以酒會友,以歌會友,還時時舞劍弄拳高談闊論,他很快受到了燕國賢豪長者的關注。其中,燕國太子丹的處士田光,就對荊軻非常器重,他覺得荊軻既有劍術又有思想,且心理素質異於人類。(《史記》荊軻雖遊於酒人乎,然其為人沈深好書;其所遊諸侯,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其之燕,燕之處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人生的際遇如同找一件東西,你需要的時候,怎麼也找不到,你不需要的時候,它卻冒了出來。在喝酒唱歌吃火鍋的日子裡,荊軻「貨賣帝王家」的機會突然來了。
公元前232年,從秦國逃出來的質子燕太子姬丹要刺殺秦王嬴政,以阻止燕國被秦吞併的發生。
不過太子丹的謀士們都不太同意這種恐怖主義刺殺行動,認為姬丹這是雞蛋撞石頭。再者說了,太子丹與嬴政曾經都在趙國做人質,彼此是非常好的朋友,何必兵戎相見。(《史記》其(嬴政)少時與丹(太子丹)歡)
但太子丹心意已決,他招攬了很多門客,其中有壯士二十名作為刺殺特別行動小組的秘密成員。(《史記》太子丹陰養壯士二十人)
這時田光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認為只有身懷武藝的荊軻才是太子丹可以託付重任的人。身陷一片反對聲中的太子丹聽說了荊軻,如同溺水之人看到了稻草。死死地抓住荊軻不放。
見到荊軻又是哭跪又是頓首,然後慷慨陳詞曉以利害,請求荊軻加入「姬丹鐵血鋤奸團」,任務是劫持或者殺死嬴政。荊軻看著太子丹血脈噴張涕泗橫流的訴說(太子丹到底被嬴政怎麼了!),只是一臉呆萌。
從以往的經歷可以看出,荊軻是個極其冷靜的人,即使被人羞辱,也面不改色。他沉吟良久終於張口:「國家大事,我無法承受。」
看到荊軻推辭,太子丹更加誠懇,不斷地衝著荊軻叩頭。那一刻,荊軻被感動了,仿佛把過去受到的侮辱都化解開了。對面的君王對自己如此器重,夫復何求!荊軻同意了。(《史記》久之,荊軻曰:「此國之大事也,臣駑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頓首,固請毋讓,然後許諾。)
太子丹大喜,立刻拜荊軻為高官上卿,並以人民的名義讓荊軻住進像三季賓館這樣的高級場所,還送香車美女,珍奇異寶。不僅如此,他還天天看望荊軻。(《史記》於是尊荊卿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但沉穩的荊軻沒有任何動靜,並對太子丹的各種催促暗示都以沉穩的表情回復。這一沉穩,沉了多長時間呢?也沒多長,四、五年吧。
公元前227年,秦國吞併了趙國,秦兵來到了燕國的邊界,易水南岸附近。(《史記》久之,荊軻未有行意。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入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慌了,請求荊軻出手。
其實太子丹也有苦衷:再不行動,自己就要被荊軻吃窮了,燕國也是窮國,人均GDP不高,這麼下去,燕國不一定能等到秦國來滅的那一天。
比起嬴政,現在的太子丹更恨荊軻一點點。
實在不好意思的荊軻用沉穩的表情說:「即使太子您不說,我也要請求行動了。」太子丹心中一陣鬆快。荊軻接著說:「不過。。。」太子丹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錢囊。只聽荊軻說:「我是無名之輩,要接近秦王還需要一些東西。」太子丹心頭一緊:「要什麼?」「燕國督亢地區的地圖和投奔燕國的秦國叛將樊於期的人頭。」
很快,荊軻得到這些東西。太子丹用巴巴的眼神看著荊軻。
荊軻想了想說:「我還要。。。。。。」。沒等荊軻說完,太子丹說到:「準備好了,準備好了。」他讓手下人把東西拿過來。指著一個託盤道:「這是我準備讓你帶走的價值千金的禮物,便於你打點秦宮的重臣。」又指著一把匕首說:「這把匕首是趙國徐夫人曾經用過的,好不容易找到的。我已經讓人煨過毒藥了。它鋒利無比,只要劃傷對方一道血絲,必然致命。」說完,太子丹看著荊軻:「還需要其他什麼嗎?」荊軻沉穩地搖了搖頭。
於是軻開始準備行裝。太子丹已經看出荊軻的劍術多用於強身健體,所以他讓荊軻帶上一位叫秦舞陽的勇士---他從十三歲就開始殺人了---作為刺殺行動的助手。(《史記》燕國有勇士秦舞陽,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乃令秦舞陽為副。)兩個人行動,更容易成功。(顯然換人已經來不及了,只好加人了)
但荊軻還是沒有行動的意思。
太子丹沉不住氣了(他終於沉不住氣了,換我早瘋了),他覺得荊軻後悔了,對荊軻說:「不能再等了。如果你沒有出發的意思,我想讓秦舞陽先行一步。」-----原來秦舞陽是起這個作用的。小編我誤會了,我還以為他是被太子派來防止荊軻脫逃的呢。(《史記》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改悔。)
這下荊軻臉上掛不住了。他生氣了,他竟然生氣了!呵斥太子丹說:「你這麼安排是什麼意思?怎麼能只想著去,不想著完成任務呢?!我沒有出發,只是在等一位朋友同去。既然太子認為我拖延時間,那就告辭了!」------看來,太子丹誤會荊軻了,他只是等人而已。(《史記》荊軻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豎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彊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望著遠去的荊軻,太子丹輕輕鬆了口氣。
第二天一早,太子帶著賓客們在易水河岸為荊軻和秦舞陽一行人送行。大家知道,他們多半有去無回。所以全都穿著白衣白帽的送殯服裝(古人真耿直)。(《史記》: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這麼個送法,只能說明一件事:太子丹已經對荊軻失去了信心,其他人也是。
看到周圍全是穿白衣服的人,荊軻恍惚間以為自己來到了天堂,要不怎麼會有這麼多天使。
好友高漸離也來到了送行隊伍中,並為知音荊軻擊築獨奏。他的演奏讓荊軻回到了現實,荊軻不禁和著節拍唱歌。先是蒼涼悽婉的F大調,後又轉為慷慨激昂的A大調,曲與歌相互纏繞,彼此融合。「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歌聲在送別的大道上,直上雲霄。送行的人們,無不隨之動容。(《史記》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
太子丹略微有些後悔,自己是不是親手毀了一名人民歌唱表演藝術家啊?
最終荊軻上車而去,頭也不回地走了。荊軻一邊走一邊想:自己怎麼會把「貨賣帝王家」的創業,做成了「活埋帝王家」,抑或是「活埋在帝王家」?
不久,荊軻到達了他人生的最後一站:秦國的鹹陽宮。
聽說燕國使者帶著人頭地圖大包小包很多禮物來覲見自己,秦王嬴政非常隆重地在王宮接待了荊軻。各位秦國大臣也都悉數到場。
本來A計劃是荊軻捧著樊於期人頭的盒子,秦舞陽拿著地圖,一起靠近嬴政。但秦舞陽也許是被秦殿的氣勢所震懾,或者是被嬴政高大魁梧不怒自威的領袖氣場所壓制。這個殺人不眨眼的燕國第一勇士,在秦殿上瑟瑟發抖。仔細聽下,似乎還有牙齒打顫的聲音。其實,那是圖中的匕首與捲軸撞擊發出的聲音。
大臣們不幹了,覺得有情況。(《史記》至陛,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
千鈞一髮之際,荊軻顯示出他超於常人的冷靜,立刻啟動B計劃:自己來。他回頭朝秦舞陽笑了笑,然後衝嬴政說:「小地方來的人,沒見過您這樣偉岸的天子。」
這馬屁拍的,讓嬴政渾身通透舒坦。他允許荊軻取過地圖展示給自己。(《史記》荊軻顧笑舞陽,前謝曰:「北蕃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慴。願大王少假借之,使得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取舞陽所持地圖。」軻既取圖奏之。)
最後一搏的時刻到了。
等到圖窮匕首現的時候,荊軻左手抓住嬴政的袖子,右手揮起匕首刺過去。荊軻的要求不高,只要劃破嬴政的一絲肉皮兒,就算大功告成。但,天不遂人願,嬴政袍子的質量不好,被嬴政在受驚之下掙斷了袖子,跑開了。荊軻一擊未中。
嬴政身上是背著寶劍的,他一邊跑一邊拔劍,但由於劍太長,驚慌之間只抓住了劍鞘,好不容易摸索到劍柄,又因為劍鞘緊無法拔出劍身。幸運的天平似乎倒向了荊軻一邊。
嬴政的戰鬥經驗還是很豐富的,他開始繞著柱子跑。秦國的群臣被突發的恐怖襲擊嚇懵圈了,不知道如何是好,而且,他們是不能帶著劍入朝的。
好在嬴政的保健醫夏無且扔出藥囊延緩了荊軻。這才給了嬴政拔劍的機會。持劍在手的嬴政先是一劍砍斷荊軻的左腿,接著避開了荊軻扔出的匕首,最後連刺荊軻八劍。
身負重傷的荊軻靠著柱子哈哈大笑,最後對著嬴政說:「要不是我想活捉你,是不會失敗的。」-----心態好才是真的好!(《史記》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於是左右既前殺軻,秦王不怡者良久。)
荊軻刺秦王的事情引起天下轟動,媒體紛紛轉載,路人皆知。
魯勾踐聽說了這件事以後,不無感慨地說:「「唉!太可惜啦,荊軻不講究刺劍的技術啊,其實也可以叫上我,但我斥責過他,我們之間有誤會啊。」(《史記》魯句踐已聞荊軻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為非人也!」)
雖然荊軻沒有武功,但他的勇氣可嘉。不過,如果武林江湖裡的人,個個只有勇氣,沒有武功,那不是武林是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