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劍術不精?拿著匕首與赤手空拳的秦王搏鬥,沒能傷到秦王分毫

2020-12-12 浮生說史

戰國末期,燕國太子丹畏懼強大的秦國,擔心燕國會被秦國滅掉。為了保住燕國,太子丹就請來了當時有名的劍客荊軻,請求他去刺殺秦王。

經不住太子丹的再三請求,荊軻終於答應了這件事。但畢竟刺殺秦王的難度太大,為了保證刺殺成功,荊軻在出發之前做了充足的準備。

荊軻

他在見秦王之前帶走了三樣東西,督亢(kang,讀四聲)地圖、一把鋒利的匕首以及樊於期的頭。

督亢地圖

為了能夠讓荊軻接近秦王,太子丹為荊軻準備了督亢地圖。地圖上標示著燕國領地內,物資比較豐富的幾個地區。

雖然督亢地圖只是薄薄的一張圖紙,但是它代表著燕國對秦王的誠意。秦王本就想攻打燕國,佔領燕國的領地。

督亢地圖

如今荊軻將地圖主動獻給秦王,就等於間接的告訴秦王,燕國願意向秦國投降,並且甘願將自己的城池也獻給秦王。

如果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夠把燕國納為秦國的領地,秦王自然是十分樂意的。

荊軻拿地圖還有一個用途就是藏匕首。秦王所在的大殿,是不允許外人攜帶武器進入的。將匕首藏在地圖裡,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將武器帶到秦王大殿內。

見血封喉的匕首

荊軻所拿的匕首是天下最著名的工匠徐夫人所鑄造的,鋒利無比。為了加大匕首的威力,太子丹還使人在匕首上面浸了毒藥。但凡荊軻能夠用匕首劃破秦王一點皮膚,秦王是必死無疑的。

樊於期的頭顱

荊軻臨行前帶走的最後一樣東西就是樊於期的頭顱。武器有了,誠意也夠了,荊軻幹嘛還要拿著一顆人頭獻給秦王呢?這個原因與樊於期的身份有關。

樊於期本是秦國的將領,秦王派樊於期去攻打趙國,結果樊於期戰敗了。他擔心受到秦王的責罰,就直接從秦國逃了出來。

樊於期自刎

秦王派人捉拿叛將樊於期,並將他的畫像貼在各處,如果有人捉到樊於期,就能夠得到金錢和封地的賞賜。樊於期是從秦國叛變逃出來的,沒有人敢收留樊於期,因為他們不敢與樊於期作對。

但是燕國的太子丹卻力排眾議,收留了樊於期。如果讓秦王知道太子丹收留了自己的叛將,那秦王一定不願意相信燕國。

太子丹

荊軻拿樊於期的頭給秦王,一方面也是為了討秦王歡心,另一方面也是通過樊於期來表示燕國太子丹的誠意。

只是太子丹根本不忍心取樊於期的性命。反而樊於期聽說了了荊軻刺秦的計劃,便主動將自己的頭顱交了出來。

荊軻是否劍術不精?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刺殺秦王,難度何其高。荊軻走得這麼悲壯,也是做好了一去不回的準備。

但只要荊軻成功刺殺秦王,荊軻的使命也就算完成了。儘管荊軻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荊軻刺秦還是失敗了,這是為什麼呢?

荊軻為了接近秦王,將匕首藏在了地圖裡,圖窮而匕首現。荊軻拿著匕首抓住了秦王的衣袖就要刺殺秦王。秦王反應敏銳,將衣袖掙斷了。

秦王的侍衛都守候在門外,殿內的隨從都沒有配備武器。秦王只能自己拿起劍來防衛荊軻。由於劍鞘太緊了,秦王的劍一時沒抽出來。

荊軻拿著匕首與赤手空拳的秦王纏鬥了一會,終究也沒能傷到秦王分毫。等到秦王抽出劍來,砍傷荊軻的左腿,荊軻的刺殺任務就徹底失敗了。

有人說荊軻刺秦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劍術不精。其實荊軻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劍客,如果他真的劍術不好,太子丹也不會找荊軻來刺殺秦王了。

荊軻拿著匕首與赤手空拳的秦王搏鬥,但是荊軻並沒有佔到半分優勢。秦王的侍從很多,宮殿外的侍從不能夠及時趕過來,宮殿內還是有一些侍從在保護秦王。

荊軻在圖窮匕首現的那一刻沒能刺中秦王,他就已經失去了先機。秦王知道荊軻要行刺自己,就繞著大殿柱子跑以抵擋攻擊。

荊軻拿著短兵器追逐秦王,又有隨從們的阻礙,自然也就傷不到秦王分毫了。秦王有長劍,匕首對長劍,誰勝誰敗一目了然。

相關焦點

  • 荊軻刺秦王失敗,真的是因為荊軻的劍術修煉的不到位嗎?
    很多的人都認為秦王身手好,劍術高超。從一些文學家對這件事的解讀,和一些影視導演拍出的電視劇中,這個觀點被很多人認同。從詩人陶淵明所寫的《詠荊軻》中,也可以看出來,陶淵明同樣覺得是荊軻的劍術修煉的不到位,所以沒有成功的刺殺秦王。
  • 一代劍術大師,刺秦為何失敗,荊軻臨死前說出原因
    兩大高手帶著太子丹的期盼,在易水河邊告別眾人,頭也不回地走了! 到了秦國後,荊軻得到了秦王贏政的盛情款待,還安排了非常隆重的「九賓」外交儀式,在鹹陽宮召見了他們。但還沒走到秦王面前,秦舞陽這個年輕高手突然就緊張了起來,身體控制不住地發抖。秦國大臣們感到奇怪,便問:「使者為何變了臉色?」
  • 荊軻刺秦王為何失敗,是因為荊軻劍術差,還是另有原因?
    但是最後還是失敗了,荊軻亡於大秦的宮殿之上,當時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有一個疑問,荊軻作為一名刺客,近距離拿著鋒利的匕首刺殺對方本就是自己的專業,何況這把匕首還被毒藥浸過,這樣難度更小得多了,只需要割傷秦王就可以完成任務。圖窮匕現,趁著秦王不注意刺傷他,完成自己的使命,其實並不是不可能,那麼荊軻為何會喪失良機,最終亡於秦王殿上?
  • 沒有能夠成功地刺殺秦王,真的是因為荊軻的劍術不夠
    我們說,在秦始皇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的過程中,荊軻對秦始皇的刺殺可以說是秦始皇一生中最接近死亡的時刻。但是,在秦始皇的諸位親兵的保護下,荊軻並沒有能夠成功地刺殺秦王,相反,卻大大加快了秦王攻滅燕國的信心和腳步,燕國被秦國在很短的時間內滅亡了。那麼,荊軻的失敗到底是為什麼呢?究竟是不是陶淵明所總結的,是因為荊軻的劍術實在不怎麼地,而導致的失敗呢?
  • 荊軻刺秦王,為何沒有成功?原因是荊軻劍術太差
    話說秦王政還在趙國做人質之時,他與燕國太子丹就是髮小,哥倆好的關係。嬴政回到秦國繼位成為秦王后,燕國太子丹被發配到秦國做人質。燕國太子丹來到了秦國,他自知與秦王政是有兄弟情分的,所以,料想在秦國一定會受到很好的招待。
  • 荊軻刺殺秦王為何會失敗?原因就是一個人,造成可悲結局!
    現在的人說起荊軻,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王者手遊裡面的刺客吧!其實我今天講的不是遊戲裡面的荊軻,而是真實在歷史上存在過的,但他的職業也是一名刺客,他之所以能被後人記住,正是因為他刺殺秦王的事情,但是他為什麼要刺殺秦王?刺殺的過程中又為什麼會失敗呢?
  • 號稱劍術高超的荊軻,為什麼會刺殺秦始皇失敗?
    第一點,荊軻刺殺秦王前準備不充分,荊軻等待的那個神秘的朋友沒有出現這次刺殺秦始皇的行動,沒有按荊軻的原有計劃行事,與他一塊去的是燕國的武士秦舞陽,秦舞陽這個人沒有什麼本事,只是在很小的時候犯過人命案,也沒見過什麼大的場面,致使他在與荊軻上殿之前,沒有見過這麼大的場面,導致心理緊張害怕渾身發抖,並被侍衛發現留在了殿外,沒有幫上荊軻的忙
  • 荊軻刺秦的失敗,到底是荊棘的劍術不高,太子丹謀劃不全
    眾所周知的荊軻刺秦,是荊軻的原因還是太子丹的原因呢?燕太子丹的想法是站在國家的立場的,因為當時秦國已經俘虜了韓王,又出兵攻打楚國,北進趙國。趙國擋不住秦國,一定會輸,一旦趙國臣服,那麼燕國就要大禍臨頭。燕國即便調動全國之人也打不過秦軍。
  • 荊軻刺秦,有一個迷信的細節可能是致命的
    「秦王嬴政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和顏悅色地叫荊軻遞上地圖。荊軻從秦舞陽手中取過地圖,呈到秦王的案頭上。秦王慢慢地展開地圖,當圖卷展到盡頭的時候,藏在裡面的匕首終於露了出來。就在秦王驚呆住的一剎那,荊軻迅速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抄起匕首直刺過去。
  • 荊軻刺秦王的背後: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曾是髮小?因何反目成仇?
    太子丹就是承擔了這樣的使命,少年時曾被燕王派到趙國作人質。就在趙國,太子丹結識了秦王嬴政。嬴政出生在趙國,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也許是相同的命運與遭遇,讓他們成了好朋友。按照司馬遷的記載,「太子丹與王善」、「秦王少時與丹歡」,一個「善」字,一個「歡」字,說明他們的關係是相當的不錯。後來,嬴政回國繼承王位,成了秦國的國王。
  • 本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刺殺,但刺客荊軻,為何在刺秦中表現這麼差?
    荊軻刺秦在歷史上非常有名,也是因為這件事讓荊軻這個人能夠被歷史銘記,但是一提到荊軻刺秦,大家都知道最終失敗了,不僅沒能擋住秦國的腳步,反而加速了燕國的滅亡,這不禁讓人好奇,一場精心準備的刺殺行動,為什麼會這麼容易就失敗了?荊軻作為燕丹精挑細選的刺客,為何在刺殺秦王的過程中表現得這麼差?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掀翻秦王與太子丹最後一艘「友誼的小船」
    不亡才怪。最後,燕王總結:按兵不動。01.生不逢時的太子丹電視劇《大秦賦》播放至今,從展示燕太子丹的劇情看,太子丹的所作所為,借用網友們的一句話說:沒毛病。太子丹從小赴趙國為質,與自幼同在趙國苟活的嬴政交好。長大後的太子丹,又受命於燕王,赴秦國為質。
  • 劍術中的「劍遙擊」,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荊軻刺秦王」了。據《史記刺客列傳》說:荊軻謀刺秦王,秦王脫身後以長劍擊傷荊軻左腿:「荊軻廢,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復擊軻,軻被八創。」據唐人司馬貞《索隱》雲,「擿」是「擲」的古字。史載荊軻「好讀書擊劍」,曾經在榆次與蓋聶「論劍」,二人所見不合,被蓋聶「怒而目之」。
  •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懷千古二千年的荊軻刺秦,可能是一次烏龍事件
    一條魚能有多大?這把劍一定很秀氣,故名「魚腸劍」,其實就是匕首!而且專諸成功了!《史記》說「王僚立死」。說明專諸一劍就刺到了他的要害部位,精準、穩定、毒辣,力透重甲、刀透脊背,絕對有專業水準!《史記刺客列傳》中最讓人感慨的是豫讓刺趙襄子。更狗血的是,豫讓曾經兩次刺殺都失敗了。
  • 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為何失敗了?太子丹下場怎樣?
    臨行前,大夫將渠抓住住燕王喜的印帶說:「已經與人家結成聯盟,一轉身卻攻打人家,這是不守信用,這仗打不贏。」燕王喜面無表情,一腳踢開了攔路的將渠。趙國老將廉頗趙國聽說燕國來攻,收拾殘兵,派廉頗和樂乘出擊。廉頗先以少數兵力為先鋒,多數兵力埋伏在後面。慄腹小勝後窮追不捨,突然遭遇了埋伏,軍心大亂。命令繼續抵抗,結果大敗,自己也被亂兵所殺。
  • 荊軻的武功,很像現在的武林?
    衛元君似乎看出他的劍術跟太極宗師雷公一脈相承,並沒覺得如何。但衛元君是位君王,很有涵養,並沒有發生20秒爆頭的事情。而是很客氣地婉拒了荊軻。(《史記》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荊軻這次創業沒有成功拉到天使基金,受到了些許打擊。但他也不是沒有收穫,收穫了些名氣。荊軻遊歷的下一站是趙國并州的榆次,在榆次他與當地的首席劍客蓋聶大談劍術。
  • 荊軻:青史留名的刺客竟然是一個膽小鬼,遇見了很多人都不喜歡他
    荊軻從小的時候對於劍術就非常的喜歡,他的父親給他買了第一把佩劍,並且給他找到了一個師傅教導他劍術,但是荊軻的膽子卻非常的小,在練習劍術的過成中間,只要受了一點傷就不再練劍了,時間長了,他的師傅也就對他失去了耐心,不再教導他。
  • 古代史:荊軻刺秦的糾結和《史記》的白璧微瑕
    公元前227年,即秦王贏政即位第20年,秦王大殿上發生了一件恐怖事件一一燕國派來割地的使臣荊軻竟然在大殿上手持利刀,刺向贏政,但連刺幾下都沒能成功。那麼,為這次刺殺做了充分準備的荊軻,為什麼連連失手?這裡面究竟有什麼樣的內幕?表面上看來,荊軻的行為屬於刺客,但實際上,他的經歷卻更多傾向於說客。史載:「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
  • 戰國末期,秦王嬴政和太子丹,為何從朋友變成敵人呢?
    秦始皇之父子楚曾在趙國做「質子」,後得呂不韋相助,終能返回秦國。對於秦王嬴政來說,因為父親子楚是秦國派到趙國邯鄲的人質,所以,秦王嬴政是在邯鄲出生的。在此基礎上,因為同在趙國都城邯鄲寄人籬下,太子丹和嬴政相交,並結下了不錯的關係。對此,《史記》中用一個「歡」字來形容兩人的關係,也即兩人完全可以稱之為朋友了,不是泛泛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