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生遭遇過四次刺殺,除了荊軻外,還有一次刺殺更危險

2020-12-21 送歷史個救生圈

對於秦始皇,歷史上一直存在兩種聲音。有人認為他結束戰國混亂的格局,將六國一統,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堪稱「千古一帝」。但也有人認為秦始皇殘暴好殺,不僅修建萬裡長城導致數十萬勞工勞累而死,而且還焚燒坑儒,使先秦文化損失殆盡。因此,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前後,都遭到了刺殺。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秦始皇一生遭遇的四次刺殺。

秦始皇

第一次:荊軻刺秦王。燕國太子丹從秦國逃回後,看到秦國即將吞併六國,心中感到十分擔憂。他把心中的憂慮告訴了自己的老師鞠武,鞠武勸他不要觸碰秦王的逆鱗。不久之後,秦國大將樊於期叛逃燕國,鞠武勸太子丹將樊於期送到匈奴,太子丹卻不肯。後來在田光的引薦下,太子丹結識了荊軻。

荊軻

在太子丹的威逼利誘下,荊軻決定執行刺殺秦王的任務。他設法取到了樊於期的人頭,又讓秦舞陽帶著燕國督亢的地圖覲見秦王。秦始皇在鹹陽宮隆重召見了荊軻與秦舞陽,荊軻在獻督亢地圖時,拿出匕首刺殺秦始皇。由於荊軻顧慮太多,秦始皇又武藝不凡,所以荊軻的刺殺以失敗告終,這場刺殺有驚無險。後來荊軻被秦始皇處死,他也成了刺客中的典型代表。

荊軻刺秦王

第二次:高漸離刺秦王。高漸離是荊軻在燕國結識的朋友,在荊軻執行刺殺任務前,二人時常在集市飲酒作樂。荊軻出發前往秦國前,眾人在易水送別荊軻。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刺秦失敗後,秦王嬴政逼迫燕王喜殺死了太子丹,併吞並了燕國。高漸離原本更名換姓給人家當酒保,因一時技癢洩露了自己會擊築的事實。

高漸離

城裡的人輪流請他去擊築,他的名聲漸漸傳到了秦皇宮。有人認出了他是高漸離,便提醒秦始皇這是荊軻的好友。秦始皇憐惜他的音樂才能,特地赦免了他的死罪,只是讓人燻瞎了他的眼睛,讓他擊築。當高漸離與秦始皇越來越近時,他將鉛放進築中。在宮中為秦始皇擊築時,他突然舉起築向秦始皇砸去。但因為他的眼睛已瞎,所以並沒有擊中。高漸離的刺殺,也是最沒有風險的一次。

張良

第三次:張良古博浪沙刺秦王。張良出身貴族世家,祖父和父親都先後擔任韓國宰相。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東巡,張良得知後,便命大力士埋伏在到陽武縣的必經之地——古博浪沙。當時秦始皇的車隊共有三十六輛車,張良也分不清哪一輛是秦始皇的座駕。只見車隊最中間的那輛車最豪華,張良便指揮大力士將120斤的大鐵錘向該車扔去。結果大力士擊中的只是秦始皇的副車,秦始皇並不在車上。張良趁亂鑽入蘆葦叢中,逃離現場,他也因此事聞名。

刺客

第四次:秦始皇微服私訪鹹陽城。秦始皇三十一年,秦始皇穿著便服,帶著四個護衛,在鹹陽城微服私訪。結果消息走漏,在他行至蘭池時,突然碰到一群刺客。刺客們武藝高強,秦始皇又已經年邁,所以這次刺殺是秦始皇一生中最危險的一次。好在護衛們拼死保衛著秦始皇,將刺客殺傷大半,刺客們才退走。此後,秦始皇基本就不再單獨出來了。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後都遭到了刺殺?一共幾次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前後都遭遇過刺殺。那麼,他一生遭遇過幾次刺殺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秦始皇 第一次:荊軻刺秦王。燕國太子丹從秦國逃回後,看到秦國即將吞併六國,心中感到十分擔憂。他把心中的憂慮告訴了自己的老師鞠武,鞠武勸他不要觸碰秦王的逆鱗。
  • 大秦賦:秦始皇一生四次遇刺,一次比一次兇險,荊軻刺秦只是其一
    不過,秦始皇在功成名就後好大喜功,苛政虐民,多行不義,也激起了百姓們對他的強烈不滿。在他的統治期間,民怨鬱積,暗流湧動,各地反抗此起彼伏。僅有史料可查,針對他個人的暗殺行為,就達四次之多,而且一次比一次兇險。那麼,這些刺殺行為具體都是怎樣實施的?結果又如何呢?下面就來為大家一一盤點和梳理!
  • 秦始皇一生遇到了很多次刺殺,他可是比荊軻和高漸離幸運多了!
    秦始皇一生,遇到了很多次刺殺,雖然每次都很驚險,但都存活下來了,不知道是他命硬,還是天命在身,不到該死的時候。今天講一講張良刺秦,這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遇到的刺殺。最後還被張良跑了,而且隨後還有奇遇。比荊軻和高漸離幸運多了。
  • 號稱劍術高超的荊軻,為什麼會刺殺秦始皇失敗?
    荊軻刺秦王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刺王殺駕的行動,荊軻本是無名小卒,但因為這次行動卻讓他揚名立外,在歷史上留下了他的故事。但是其中值得我們疑問的是:「荊軻身懷高超劍術去刺殺秦始皇,卻沒有刺殺成功這是為什麼呢?
  • 秦始皇一生遭遇三次暗殺, 荊軻刺秦王不是最危險
    張藝謀電影《英雄》講了一個綽號無名的刺客刺殺秦始皇的故事。情節凌亂,風景優美,女主漂亮嫵媚,男主英姿勃發。其實有歷史記載的秦始皇被刺案件有三起。第一起,荊軻刺秦王。太子丹眼看秦軍壓境,燕國危在旦夕,於是狗急跳牆,決定執行斬首行動,派武藝高強的刺客入秦庭釜底抽薪殺掉秦王嬴政,於是荊軻和秦舞陽上路了。這倆菜鳥組合事先沒溝通好,連進去誰動手都沒商量,結果秦舞陽一進去嚇得尿了一褲子,武藝低微的荊軻只好趕鴨子上架,被秦王嬴政三下兩下砍成生活不能自理,然後亂刃分屍。第二起,張良刺秦王。
  • 沒有能夠成功地刺殺秦王,真的是因為荊軻的劍術不夠
    我們說,在秦始皇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的過程中,荊軻對秦始皇的刺殺可以說是秦始皇一生中最接近死亡的時刻。但是,在秦始皇的諸位親兵的保護下,荊軻並沒有能夠成功地刺殺秦王,相反,卻大大加快了秦王攻滅燕國的信心和腳步,燕國被秦國在很短的時間內滅亡了。那麼,荊軻的失敗到底是為什麼呢?究竟是不是陶淵明所總結的,是因為荊軻的劍術實在不怎麼地,而導致的失敗呢?
  • 本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刺殺,但刺客荊軻,為何在刺秦中表現這麼差?
    唐雎認為:當年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了宮殿上。在唐雎心裡,這三位才是合格的刺客。專諸、要離和聶政這三人身手都非常好,專諸拿著魚腸劍一劍將吳王僚斃命,冷靜果斷;要離則先是獲得慶忌信任,潛伏在慶忌身邊,等到合適的時機才出手,可見要離心智之堅;而聶政就更厲害了,聶政刺殺的時候是單槍匹馬將韓傀殺死在臺階上,然後又殺了數十名護衛,最後才斃命,可見其武功高深。那麼荊軻具備刺客的基本素養嗎?全都沒有!
  • 燕太子丹為啥著急刺殺秦始皇,兩人少年時關係很要好|歷史謎團
    秦始皇第一次「遇刺」,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刺殺行動儘管失敗了,不僅刺客荊軻英名永留史冊,幕後策劃者燕太子丹,也從一名默默無聞的諸侯國太子,走進了歷史的視線裡。從史料記載來看,如若不是燕太子丹太過著急,或許荊軻刺殺成功的機率會更大一些,但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也正在此,他可是秦始皇童年唯一的夥伴,為什麼這麼著急要殺掉秦始皇呢?
  • 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為何失敗了?太子丹下場怎樣?
    慄腹小勝後窮追不捨,突然遭遇了埋伏,軍心大亂。命令繼續抵抗,結果大敗,自己也被亂兵所殺。廉頗一鼓足氣打到了燕國國都,直到將渠出來談判,割地求和才解除了包圍。燕王喜十二年,趙國被秦軍圍困,趙國大將廉頗也被反間計弄得離開趙國,趙國任命龐煖為將軍。燕王喜又想趁趙國脆弱時予以致命一擊。結果輕敵冒進的主將劇辛戰敗被殺,二萬人做了趙軍俘虜。
  • 荊軻刺秦時,秦始皇三次拔不出劍,真的只是因為劍太長了嗎?
    我們從小就知道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歌謠,知道了荊軻當年是刺殺秦始皇的主角,但我們幾千年以來的定則卻從來都沒有改變過,我們都認為荊軻的做法是一種正確的行為,認為他刺殺秦始皇是一種重情重義的表現。
  • 秦始皇嬴政與派人刺殺自己的燕太子丹真的只是勢不兩立的仇敵?
    提到秦始皇嬴政,大家應該都知道他是中國歷史上堪稱叱剎風雲的傑出人物,與秦始皇有關的歷史事件和相關成語更是數不勝數,然而如果說到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都是——「荊軻刺秦」「荊軻刺秦
  • 刺殺秦王時秦舞陽為什麼慫了 ,為何要選擇他做荊軻的副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首短歌,通過對風聲蕭蕭、易水寒涼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託,表現了荊軻去刺殺秦王時的悲壯情懷和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的堅定意志。燕太子丹為何要行刺秦王?燕國為公元前11世紀由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
  • 荊軻想要活捉秦始皇?低估了秦始皇的武力值,不怪燕太子丹太自私
    荊軻之所以放棄生存的機會,選擇去刺殺秦王,顯然不是因為他對燕國的高官厚祿有什麼想法,他是為了名揚天下。01荊軻刺秦王純粹就是一條不歸路。秦始皇一統天下的宏圖大業已經開始了,趙國國都邯鄲被王翦大軍攻破,趙王也被俘虜。如此強盛的北方諸侯被滅以後,秦國和燕國便直接接壤了。
  • 荊軻刺殺秦王為何會失敗?原因就是一個人,造成可悲結局!
    現在的人說起荊軻,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王者手遊裡面的刺客吧!其實我今天講的不是遊戲裡面的荊軻,而是真實在歷史上存在過的,但他的職業也是一名刺客,他之所以能被後人記住,正是因為他刺殺秦王的事情,但是他為什麼要刺殺秦王?刺殺的過程中又為什麼會失敗呢?
  • 荊軻奉獻「樊於頭顱」刺殺秦始皇,那你知道樊於是誰嗎?
    為了成就荊軻名動天下的刺殺,公元前227年,在荊軻的勸說下,他毫不猶豫地獻上了自己的頭顱。自刎身亡,其遺骸葬於故裡南莊村。據清《蠡縣誌》載:「南莊有大冢,呼為樊將軍墓。舊有廟碑,今俱廢。」(二)《東周列國志》中認為樊於期不是桓齮。
  • 荊軻——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中唯一的失敗者!
    專諸刺王僚、聶政刺韓傀、要離刺慶忌、荊軻刺秦王,是歷史上最為有名的四次刺殺行動,這四位名垂青史的俠義之士都是生活在民間、不圖富貴、崇尚節義,天生勇力或武藝出眾,他們因與某些權貴傾心相交,為報知遇之恩而出生入死,雖殞身而不恤。
  • 戰國末高漸離與荊軻,一生知己,真正的朋友
    朋友,是一個人內心溫暖的角落,人一生可以沒有財富,可以沒有功名,但是不能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一個真正的朋友是一個人一生寶貴的財富,古有伯牙子期的美談,亦有高漸離和荊軻的傳說。高漸離,是荊軻的好友,擅長擊築,他與荊軻的關係非常好。荊軻臨行前,高漸離與太子丹送他到易水河畔,高漸離擊築,他和而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後荊軻刺殺秦王失敗,丟掉了性命,高漸離心裡想著為荊軻報仇。
  • 秦國還沒攻打燕國時,太子丹為何要派人刺殺嬴政?原因有兩點
    《荊軻刺秦王》出自《戰國策·燕策三》,記述了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這一悲壯的歷史故事。公元前227年,在燕國太子丹的安排下,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臨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從而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樣的千古名句。在來到秦國後,秦始皇在鹹陽宮召見了荊軻。
  • 荊軻不願意去秦國麼?他為何放過秦始皇?一切都因太子丹太著急了
    為此荊軻也就心甘情願地在太子丹這裡吃喝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天,太子丹把醉醺醺的荊軻喊到了身邊,告訴荊軻,讓他完成刺殺秦王的重任。得知這件事的荊軻簡直懵了,他萬萬沒想到,太子丹居然要他做這麼愚蠢的事情。殺掉秦始皇,或許可以拯救燕國,可同時荊軻也會賠上性命。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秦始皇以隆重的迎賓禮儀接見,少年殺人的秦舞陽卻被盛大的陣勢嚇尿了,腿直打哆嗦,荊軻自己上前向秦始皇講解地圖,圖窮匕見,他用左手把住秦王的袖子,右手用匕首刺殺,一擊未中,秦王逃脫,想拔劍,但是秦國的劍太長,根據《太平御覽》記載,秦始皇身高八尺六寸(198cm),佩劍七尺(一米半以上)所以很難拔出,於是秦王環柱而走,御醫夏無且用藥囊擊中了荊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