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 中國餐館裡的菜譜為什麼都差不多?

2020-12-20 秒聞視頻

請客下館子,一看菜單:魚香肉絲、小炒肉、香芋蒸排骨、鐵板烤蝦……可實際上,小炒肉是湘菜,魚香肉絲是川菜,香芋蒸排骨那是地道福建菜,鐵板烤蝦則是借鑑了大西北的做法。說好的不同地方有著不同菜系呢?怎麼每個地方的飯店,廚師能做出這麼多地方的菜品?

同一道中國菜 在不同餐廳味道完全不一樣

中國菜的烹飪是多變的,即便是同一道中國菜,在不同餐廳,不同廚師的手裡,也會完全不一樣。比如我們經常吃的火鍋,會根據地區差異,變為迎合當地方口味的食物。

湖南人表示每次選鍋底,都得免麻多辣。

重慶娃兒吃火鍋,花椒是必須有的。

很多外國友人就十分困惑:「為什麼同樣一道中國菜,在不同餐廳味道完全不一樣?」粗略而論,這是因為中國菜的烹飪重經驗,而不重菜譜這種「標準流程」,甚至,我們在烹飪時,完全不需要按菜譜來。

做菜,憑的就是感覺!

中國人做菜 憑的就是感覺!

這是在英國被稱為廚神的男人——戈登·拉姆齊

他曾經覺得中餐裡的拉麵非常簡單,然而,真正上手之後,經過一次有一次的失敗,他佛了......

做中國菜,經驗是第一位的。此外,中餐烹飪在食材上的運用也很多變。我們常吃的回鍋肉,在不同的餐廳,肉可能會不一樣,辣椒也會不一樣,有可能是菜椒,也可能是青椒,這就要看廚師手裡是什麼食材。

曾經,在《中法廚師對抗賽》中有一場比賽,按規則,雙方可在對方食材中抽走一樣,外國廚師「聰明」地拿掉了中國廚師做菜必用的油。沒想到,中國人用一塊五花肉讓他們懷疑人生。

你們不知道有一種油叫豬油嗎?

他們萬萬沒想到,有一種油叫豬油......

人口流動的結果 是飲食文化的交融

外國人做料理講究一個配比,鹽放多少克,油放多少克。所以我們吃的肯德基、麥當勞,不管在哪裡,都是一個味道。可中國菜就不一樣了,一個地方的特色菜品出現在了另一個地方,但凡味覺敏感的人都能發現不一樣。比如:在長沙吃的乾麵是辣椒拌的,沒想到去了武漢,吃到的就成了芝麻醬

這其實也是我們生活中極為常見的一幕,因為現代社會的人口流動,勢必造成飲食文化的交融,地方菜之間的互通越來越普遍。就像每個學校的食堂,雖然以本地特色為主,但各個菜系都有,照顧到所有人的需求。

這個現象,乍看之下似乎是違背市場原理的。畢竟,「製造差異」,突出自家產品不同於別家的特點,是現代商業不容置疑的信條。史上最著名的反面教材,就是1985年,可口可樂經不起百事可樂的「口味挑戰」。

更改了已有99年歷史的口味配方,結果激起原有忠誠用戶的激烈反對。而百事可樂則幸災樂禍地宣稱,可口可樂不如更名百事可樂算了——這也詮釋了一個道理:如果淡化自己的特色,和對手趨同,那很可能會導致自身形象的消亡。

那麼,中國走上的為什麼不是這樣一條道路呢?原因或許在於,這樣一套信條有幾個前提:有特定且有規模的客戶群;自身特色他人很難模仿、照抄;最後,還要有利潤的保障。

可這些,在中餐領域都很難出現。首先,人和人的口味不一樣,只迎合一類顧客,就意味著拒絕其他所有顧客,這無疑很不划算,所以,中餐館子往往採眾家之長,儘可能滿足所有顧客的口味;其次,中國菜幾乎沒有獨門秘訣一說,同樣一道宮保雞丁,廚師只要經驗夠了,做出來的味道哪怕少許不同,但基本能保證各有各的好吃,差異不是那麼的大,獨家的含金量也就有限了;最後,「特色」這種東西,偶爾嘗個一兩次就夠了,願意為「特色」長期支付高價的顧客不多,對餐館來說,就只能轉向薄利多銷了。「特色」最終讓位於兼容並包,才是最保險的。

說起來,中國人熱愛「集大成者」,自古以來就是,沒毛病啊。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後越來越多的特色店冒出來,也不是不可能。就我個人來說,還是更喜歡什麼菜都能做的館子,因為比起從好幾家館子點外賣,這樣省運費

相關焦點

  • 外國網民:為什麼我在家即使按照菜譜,也做不出真實的中國菜?
    隨著中餐文化對老外的影響,一些老外家裡不僅有了烹飪中餐工具,如炒鍋,還有像筷子這樣的餐具等,一些喜歡中國菜的外國人還會在家裡烹飪中國菜。在國外問答論壇上就有外國網民提問:為什麼我在家做中國菜,但即使我按照菜譜也做不出中餐館那樣真實的中國菜?
  • 湯口一餐館將穿山甲寫入菜譜被曝光,當地公布初查情況!
    導讀:就網友及部分媒體日前報導的黃山市黃山區湯口「徽州美食」餐館菜譜出現穿山甲等珍貴野生保護動物等的情況反映1月2日下午3時許,微博網友「三三喵喵喵」發帖稱,元旦假期期間,在黃山市湯口鎮「徽州美食」餐館吃飯時,發現餐館菜單有穿山甲、野豬、野山雞、五步蛇等多種野生保護動物。該網友發的視頻顯示,菜單上的穿山甲售價為一兩125元,另有售價一兩68元的五步蛇和售價一斤168元的野山雞等。
  • 非洲餐館將大草原上的野生動物都「請」進了菜譜,長頸鹿也沒倖免
    現在這個社會,如果你想了解非洲大草原上的野生動物,你根本不需要打開《草原動物百科全書》,因為非洲當地的餐館菜譜會讓你了解的明明白白。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們可以讓你知道這個動物的口感味道如何,還可以學到烹飪方法,當然價格是更讓人印象深刻的。
  • 《二毛的老菜譜》第21期:為什麼有些地方的臘肉特別好吃?
    「中國美食不滅,正得益於幾千年來中國飲食文化極富生命力的發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譜三十餘年,所藏文獻跨越明清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二毛的老菜譜》欄目將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為線索,在老菜譜裡探尋美食文化的歷史和變遷。
  • 「為什麼中國餐館的廚師是男性?」一個讓外國人困惑的問題
    比如為什麼中國餐館廚房地面總是有水?為什麼中國廚師烹飪食物的菜刀那麼大?為什麼中國廚師用一把鐵勺子做菜?現在我們再來講一個外國人通過細心觀察而感到困惑的問題。在美版知乎(quora)有一個讓外國人感覺困惑的問題「為什麼中國餐館的廚師是男性?」在回答這位問題之前,我們可能會想難道西餐餐廳裡的廚師有女性?事實上的確如此。
  • 外國人做中國菜:明明按照菜譜一步步來的,做成這德行?
    中國美食博大精深,蘊藏著豐富的美食文化,食材之間的搭配、調料之間的中和都有很多講究,而當中餐進入國外市場之後,這些吃慣了快餐、麵包、沙拉的老外們被中餐快速圈粉。只是他們又不能頓頓下館子,就買了本中國菜譜在家研究,最讓外國人奇怪的是:明明按照中國菜譜一步步來的,為什麼會做成這德行?
  • 電視劇裡,唐人街裡的幸運餅乾怎麼做的?為什麼國內的餐館沒有?
    每次看到電視劇裡出現這種場景時,我都在想,這種幸運餅乾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5:壓上機器過個十來秒鐘,等這小餅乾差不多了,就可以把機器拿的起來了,然後把切成小條的紙條放到餅乾上面,因為此時的餅乾還是溼的,所以很好卷,把小紙條卷在裡面就可以了。
  • 韓國遊客最大的困惑:為什麼中國旅遊景點賣的東西都差不多?
    導語:韓國遊客最大的困惑:為什麼中國旅遊景點賣的東西都差不多?中國地大物博,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所以每年會吸引很多的外國遊客來中國旅遊。很多來中國遊客的外國遊客都喜歡去中國比較有歷史感的地方旅遊,但是有位韓國遊客卻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中國旅遊景點賣的東西都差不多?這位韓國遊客來到中國的蘇州和杭州旅遊後,發現在這兩個地方的景區,賣的東西都是大同小異的。這位韓國遊客就困惑了,對我進行連續發問,不是說你們中國是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嗎?為什麼兩個不同地區賣的東西都差不多,一點特色也沒有?
  • 西餐廚師為什麼沒辦法跟著中餐菜譜做菜?看看我們的菜譜,太難了
    隨著中國美食的名聲越來越大,很多外國人情願千裡迢迢跑來中國,一嘗中國的美食。雖然說車馬費不少,但能吃到正宗的中國菜,也算是了卻外國吃貨的夢想。讓人奇怪的是,我們中國有廚師能到西方國家學習西餐,並且把西餐做出水平來,為什麼西餐廚師卻很少有跟著中餐菜譜做菜的呢?
  • 外國人很疑惑:為什麼中國的餐館這麼破舊,生意卻這麼好?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古老國度,不僅有璀璨的文化底蘊,中國人還非常講究吃。前些年爆火的《舌尖上的中國》,徹底地把中國人的吃貨形象暴露無遺。近年來,更是有許多的美食節目層出不窮,製作精良。比起西方精緻的擺盤,簡單的料理,中國的美食講究色香味兒俱全,哪怕是一碗平平淡淡的面,也有許多的勁道在裡頭。正是中國人的愛吃、會吃,造就了中國千百年來的美食文化。自從中國的美食節目火到了國外,不少外國人看了之後饞的口水直流,扔掉了手裡的刀叉,背上背包,遠渡重洋的來到中國,就為了嘗一嘗中國的美食到底有多好吃。
  • 大叔開餐館二十多年,客人說他任性,老闆:我炒啥你吃啥,沒菜譜
    對於上班族來說中午的時間很寶貴,沒必要在午餐上面花太多時間,所以很多人的午餐都是到餐館或者點外賣吃,對於有選擇困難症的人來說這也是一件很糾結的事兒,餐館和外賣可供選擇的飯食種類太多讓人不知道該吃啥,石家莊有一位體格壯實的大叔開餐館21年,去他家餐館吃過飯的人都說這是一家相當任性的餐館,老闆也很有意思。
  • 日本的中華料理「天津飯」,在天津地區的菜譜裡為什麼找不到?
    日本的中華料理「天津飯」,在天津地區的菜譜裡為什麼找不到?在唐宋時期,我們國家的經濟繁華,國民水平遠遠高於周邊鄰國。這時候,我們的鄰國紛紛前往我國來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傳承。眾多國家,日本是訪華次數最多的一個國家。
  • 小餐館菜譜首推炸麻雀 北京森林公安突查救鳥千隻
    首席攝影記者 蔡代徵/攝  小餐館菜譜竟首推炸麻雀    果林裡,三張粘鳥網相連長達百餘米;餐館裡,菜譜上的第一道菜就是「炸麻雀」……正值候鳥遷徙,人類的濫捕濫殺讓不少鳥遭滅頂之災。近日有愛鳥人士向北京晨報反映,通州喬莊建材市場內的上營花鳥市場販賣北京市一二級保護鳥類。
  • 美版知乎提問,為什麼在中國餐館,中國人吃東西這麼吵鬧?
    在美版知乎上就有老外提問道:為什麼在中國餐館,中國人吃東西這麼吵鬧?事實上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說明一點:大聲吃東西發出嘖嘖聲、用筷子敲擊碗盤、大聲打嗝、吧唧嘴的確這都是不太禮貌的,也不是我們文化鼓勵的。當然任何不同的文化都有不同的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行為。
  • 菜譜變臉·杭州日報
    至於具體換了哪些新菜,楊總回答得頗有懸念,「新菜式已經在小範圍裡品評,大家給的評價很高,一致公認是港式風味和杭州風味的完美結合,非常值得期待。」  對於當下流行的換菜單漲價的說法,楊總認為很不靠譜。「餐廳老闆心裡都清楚,那些受消費者歡迎的好菜留下來很不容易,我們不會漲價,相信其他餐館也不會貿然提價。」
  • 為什麼美國華人只佔美國人口4%,美國各地卻到處都是中國餐館?
    據資料統計,在美國的中國移民中,有80.4%來自私營企業與工作者,13.2%的在政府機構工作,6.1%的華裔移民都是自營職業者,兩者的比列都比美國的平均水平還要低。可以看到,很多在美國的中國移民都在私營企業打工,這些在私營企業打工的華裔大多數在餐館廚師工作,佔大陸男性勞動力的13.4%,甚至超過了前兩位的總和。可以看到,很多美國華裔在餐館打工。實際上,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匯集世界各種的餐廳與不同國家的美食文化。其中,美國華人只佔據美國人口4%,美國各地卻都是中國餐館。
  • 美國餐館吃飯貴不貴 怎麼給小費?
    由於美國物價便宜,豬肉、雞蛋都便宜,蔬菜也不是很貴,買了菜在家做飯吃,還是很便宜的。如果在家自己買菜做飯,吃得一般水平,也不是天天海鮮海產、大魚大肉,而是普通的蔬菜,也有雞鴨魚肉,一般一個人節省一點的,一個月只要一、兩百美元就差不多了,就算不怎麼節省三、四百美元也就足夠了。當然,這只是說買菜做飯的錢。但是如果經常去外面餐館吃飯,那就遠遠不夠了。那麼,在美國餐館吃飯貴不貴呢?
  • 早期中餐館裡的洋招待
    周松芳早期前往歐美華人,基本上靠「三把刀」(剪刀開洗衣店、菜刀開餐館、剃刀開理髮店)謀生,都屬於很LOW的行當。但是,當餐館開得高大上了,當本土白人成為企堂招待了,是不是會覺得有些心理平衡了呢?現如今都還有國內的豪華酒店聘請若干金髮碧眼的洋招待應景呢!梳理出相關材料,應該有些意思吧。
  • 天南地北年夜飯,滿滿都是愛
    文、圖 / PP過年了,不管多遠,天南地北的人兒都回家了,聚在一起。為了這麼一桌怎麼吃都吃不膩的年夜飯。
  • 中國餐館的超大菜單
    為什麼中國餐館的菜單越變越大?這與烹飪、文化和商業有密切關係。    中國有非常豐富的烹飪手法,而西方的烹飪技法相對較少且耗費時間,例如烘焙和燒烤。中國人能使用有限的原料,用油炸、翻炒、清蒸和紅燒等方法做出各類菜餚,甚至用一點醬汁也能變出美味。此外,與西方相比,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餐館能多僱一些廚師來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