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四川民間,流傳著不少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明末,張獻忠攜千船金銀珠寶從成都順水南下,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一帶遭到川西官僚楊展突襲。千鈞一髮之時,張獻忠只好忍痛將千船金銀珠寶全部沉入江底。
從張獻忠江口沉銀那天起,就有無數的人前僕後繼到這裡尋寶。但因為河流湍急,範圍太大、目標不清晰而無功而返。也許正因為這樣,這批寶藏一直安然無恙在江中沉睡了三百多年。
然而到了2015年,這個局面出現了轉機。由於這片水域常被盜賊惦記,在當時案件的調查中,涉案文物中的部分銀被鑑定為國家二、三級文物,考古專家認為銀錠應該都和張獻忠有關。於是,專家確認了彭山為為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並於2016年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百多年來只存在於傳說中的「張獻忠江口沉銀」,終於隨著2017年打撈出水的近兩萬件文物,被證實並非虛構!
挖掘工作並沒有止步於2017年的成果,此後每年遇到枯水期,都會在沉銀遺址處開展水下挖掘工作。直到今年,第三期考古發掘海出土文物10000餘件,並發現了一枚重約16斤、含金量達95%的金印,印面鑄有「蜀世子寶」四字,是國內首次發現世子金寶實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隨著一批又一批的文物浮出水面,先後約有5萬多件珍貴文物重見天日;它們如同一幅中國明朝晚期的社會歷史畫卷,是研究明史的重要史料。
張獻忠到底在江口沉下多少金銀財寶?當時民間有流傳歌謠——「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那麼,這些財物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江口沉銀」沉的是張獻忠義軍的輜重銀,作為軍費使用的。考古發掘出「西王賞功」金銀銅幣以及金冊、銀冊、大量銀錠,和史料記載張獻忠經歷的戰事相吻合。其他珍寶多出於官庫或藩王富戶之家,當為張獻忠財富的主要來源。「江口沉銀」面積被測定為100萬平方米,如今儘管出水文物數量巨大,但其實僅挖掘了幾萬平方米,可能僅為江口沉銀的冰山一角。
2018年時,江口沉銀遺址的考古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當時轟動一時,很多人都爭相前往欣賞這些在水下長眠百年的珍寶。後又在全國多個主流博物館巡迴展出,然而特展終究有時間限制。
為了讓更多的民眾能了解這段歷史,沉銀博物館已經於今年9月開工建設,由國際知名設計團隊設計,預計於2022年12月竣工。
「江口沉銀博物館」選址於江口鎮江口街以東、江口鎮政府和原彭山縣崖墓博物館西南側,總用地面積25畝,博物館建築面積在8000㎡以內,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它將成為彭山城市地標式建築。博物館不僅將在外部「像素級」還原歷史,再現張獻忠逃亡線路、江口沉銀盛景,內部也將「貨真價實」,展出發掘出水實物,再現當時繁華。
此外,博物館除了展出張獻忠沉銀文物,還會融入漢崖墓文物和其他文物,體現江口古鎮文化,展示城市文化韻味。相信寶物的展出,定會重現那段明史。那麼,你期待博物館的建成開放嗎?你之前有去其他博物館看過「江口沉銀」的特展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你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