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曾引來盜賊,傳說水下財寶可買下整個成都府

2020-12-25 騰訊網

曾經,在四川民間,流傳著不少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明末,張獻忠攜千船金銀珠寶從成都順水南下,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一帶遭到川西官僚楊展突襲。千鈞一髮之時,張獻忠只好忍痛將千船金銀珠寶全部沉入江底。

從張獻忠江口沉銀那天起,就有無數的人前僕後繼到這裡尋寶。但因為河流湍急,範圍太大、目標不清晰而無功而返。也許正因為這樣,這批寶藏一直安然無恙在江中沉睡了三百多年。

然而到了2015年,這個局面出現了轉機。由於這片水域常被盜賊惦記,在當時案件的調查中,涉案文物中的部分銀被鑑定為國家二、三級文物,考古專家認為銀錠應該都和張獻忠有關。於是,專家確認了彭山為為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並於2016年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百多年來只存在於傳說中的「張獻忠江口沉銀」,終於隨著2017年打撈出水的近兩萬件文物,被證實並非虛構!

挖掘工作並沒有止步於2017年的成果,此後每年遇到枯水期,都會在沉銀遺址處開展水下挖掘工作。直到今年,第三期考古發掘海出土文物10000餘件,並發現了一枚重約16斤、含金量達95%的金印,印面鑄有「蜀世子寶」四字,是國內首次發現世子金寶實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隨著一批又一批的文物浮出水面,先後約有5萬多件珍貴文物重見天日;它們如同一幅中國明朝晚期的社會歷史畫卷,是研究明史的重要史料。

張獻忠到底在江口沉下多少金銀財寶?當時民間有流傳歌謠——「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那麼,這些財物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江口沉銀」沉的是張獻忠義軍的輜重銀,作為軍費使用的。考古發掘出「西王賞功」金銀銅幣以及金冊、銀冊、大量銀錠,和史料記載張獻忠經歷的戰事相吻合。其他珍寶多出於官庫或藩王富戶之家,當為張獻忠財富的主要來源。「江口沉銀」面積被測定為100萬平方米,如今儘管出水文物數量巨大,但其實僅挖掘了幾萬平方米,可能僅為江口沉銀的冰山一角。

2018年時,江口沉銀遺址的考古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當時轟動一時,很多人都爭相前往欣賞這些在水下長眠百年的珍寶。後又在全國多個主流博物館巡迴展出,然而特展終究有時間限制。

為了讓更多的民眾能了解這段歷史,沉銀博物館已經於今年9月開工建設,由國際知名設計團隊設計,預計於2022年12月竣工。

「江口沉銀博物館」選址於江口鎮江口街以東、江口鎮政府和原彭山縣崖墓博物館西南側,總用地面積25畝,博物館建築面積在8000㎡以內,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它將成為彭山城市地標式建築。博物館不僅將在外部「像素級」還原歷史,再現張獻忠逃亡線路、江口沉銀盛景,內部也將「貨真價實」,展出發掘出水實物,再現當時繁華。

此外,博物館除了展出張獻忠沉銀文物,還會融入漢崖墓文物和其他文物,體現江口古鎮文化,展示城市文化韻味。相信寶物的展出,定會重現那段明史。那麼,你期待博物館的建成開放嗎?你之前有去其他博物館看過「江口沉銀」的特展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你的經歷。

相關焦點

  • 江口沉銀有新發現!張獻忠為何在江口沉銀,有多少財寶沉在水下?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能識得破,買斷成都府。這是在成都自古流傳的一首歌謠,它涉及到歷史上一樁絕大的秘密:張獻忠的江口沉銀。4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考古發掘成果通報會,「江口沉銀」又有了最新消息。
  • 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啟動水下考古 曾多次被盜掘
    過去數百年裡,成都平原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童謠裡的「銀子萬萬五」,被認為是傳說中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被擊敗時藏起來的巨額財富。但這些「寶藏」究竟在哪裡?是否真的存在?一直眾說紛紜,但這些問題即將有個結果。1月5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區召開通報會,宣布啟動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的水下考古發掘工作。
  • 歷史揭秘: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寶藏,為何直到2005年才被發現?
    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四川童謠 1646年,清軍入川,經過多場戰鬥的失利後,張獻忠帶著多年來搶劫的金銀財寶向川西突圍,由於受到明末將領楊展的襲擊,張獻忠的軍隊大敗,只率少數親軍逃生。相傳張獻忠在敗亡之時,命令手下將所有運寶船隻鑿沉,將金銀全部沉入岷江。
  • 傳唱已久的張獻忠江口沉銀童謠被證實,這些寶物三百年後再面世
    明朝末年,國內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李自成和張獻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有認識的破,買下成都府」這句童謠也一直在四川廣為流傳。而這句童謠說的就是300多年張獻忠的藏寶之地,明末時期的張獻忠盤踞西南等地,猶如一個流寇四處劫掠,而張獻忠將他所有劫掠過來的金銀財寶一起遠走高飛,但是被楊展於水上擊潰,而張獻忠也就將自己所有的金銀全部封存在江口,並且以石龍對石虎作為參照物。
  • 中國考古專家破解明末清初張獻忠「沉銀」之謎
    新華社成都1月6日電(記者陳健)「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中國民間傳說,明末清初張獻忠兵敗四川,曾經「江中沉銀」,大量金銀財寶沉入江底,但具體地點成謎。  1644年,張獻忠攻破成都,在成都稱帝,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但張獻忠在成都立足不久,就與南進的清軍展開惡戰。1646年,張獻忠在四川西充鳳凰山與清軍戰鬥時被箭射死。  彭山江口鎮是川西一個平常古鎮,不時能看到上了年頭的木質房屋。岷江在這裡曾有一個古碼頭,「江口沉銀遺址」就在古碼頭下遊,分布面積100萬平方米。
  • 揭秘江口沉銀考古發掘:金銀財寶讓人拍照拍到手軟
    原標題:大量金銀財寶 讓人拍照拍到手軟 高大倫揭秘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工作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為成都市民揭開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工作背後的故事。  發掘面積達20000平方米,共計出水各類文物30000餘件。前不久,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文物出水讓世人矚目。
  • 江口沉銀之謎:歷史上張獻忠在四川是否真有藏寶地?
    2017年3月,四川江口沉銀遺址在眉山市彭山縣曝光。幾百年來,大西軍張獻忠在江口為明朝參將楊展擊敗,大批金銀珍寶落水的記述傳聞終於蓋棺論定。前後進行兩期水下考古發掘,找到多達30000餘件文物,號稱繼北京定陵之後最重要的明代考古發現。
  • 江口沉銀傳說證實「張獻忠寶物」出水 探索世界上被埋藏寶藏的七大...
    這是考古發掘出的「西王賞功」金幣(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陳燮攝。新華社成都3月20日電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宣布,今年1月開始的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在兩個多月後取得重大進展:出水文物超過1萬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記者20日在現場看到,文物考古單位在岷江河道內圍堰抽水,將發掘環境從水下變成了陸地。
  • 千船金銀財寶,沉睡江底300餘年。黃金不計其數。張獻忠沉銀真相
    成都坊間曾流傳著一首民謠:「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相傳在明朝末年,清兵入關之時,四川境內遭受連年混戰,剛剛建立「大西政權」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不得不退出成都。對於張獻忠千船沉銀的傳說,實際上明清兩代所著的史籍中也有記載。南明建昌衛掌印都司俞忠良在其所著的《流賊張獻忠禍蜀記》中就曾提道:「隆武二年丙戌九月十六日,副總兵曹勳率建南兵克邛州,距成都僅兩日行程。獻忠離成都,率賊營男婦百餘萬操舟數千蔽岷江而下。都督楊展起兵逆擊之,戰於彭山之江口,展身先士卒遣小舸載火器以攻賊舟,風大作,舟火,士卒鼓勇,皆殊死戰,賊敗。
  • 直擊「江口沉銀」考古新發現③ | 一起來看看,江口沉銀遺址都發現...
    誰人識得破,買下成都府。」在廣大四川地區,關於明末農民起義將領張獻忠千船沉銀的民謠一直廣為流傳。在彭山江口古鎮的岷江河道,近年來頻頻發現與張獻忠有關的金冊和銀錠等文物,最終促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7年開始啟動了連續三次的考古發掘。它們不僅證實張獻忠江口沉銀不是傳說,也通過5萬多件出水文物,不斷豐富著人們對明末戰爭史以及四川在當時的歷史地位的認知。
  • 六問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確認是戰場遺址非主動沉銀
    考古現場成都商報獨家專訪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員、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領隊周春水上萬件出水文物中,聽說還有鑄「西王賞功」幣的模具及被斬開的玉璽?如江口沉銀遺址,我們需要研究是否和張獻忠有關係?水下情況怎樣?沉銀有什麼價值?內涵很多,我們了解這些,是為了儘可能地保護這個遺址。第三,方法不同。民間挖寶是採取破壞性的手段,之前這段的撈沙船、背著氣瓶下去亂摸啊,想挖哪兒挖哪兒,帶有強盜和搶奪的性質。考古則是一個很謹慎的過程,除了科學發掘,文物出水後還要進行保護。我們在考古過程中會使用很多手段,也有多個單位參與。
  • 一起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引出張獻忠沉銀舊事,專家:傳說是真的
    近日,在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的江面上,經常會有船隻深夜「造訪」,他們的身份白天或許是村民,但是到了晚上,就成了「尋寶人」,甚至有人將國家文物盜取之後,進行販賣,造成了國家文物流失,對當地的文物保護極為不利,面對這樣的情況,需要有人能夠挺身而出,在夜間對江口沉銀遺址江段的兩公裡進行巡邏,驅趕那些不速之客。
  • 「張獻忠沉銀」考古發掘文物增至三萬多件,今秋尋找沉船
    岷江豐水期到來,為期3個多月的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工作告一段落。2017年4月13日上午10時,在眉山市舉行了「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成果通報會」。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通報會獲悉,目前的發掘面積共2萬餘平方米,出水文物3萬餘件,初步發現直接與張獻忠大西國相關的文物上千件。
  • 張獻忠寶藏現身引盜賊覬覦!電視劇《垂釣者》揭秘文物大案
    ▲開機現場冊封金冊、元帥金印……2018年6月底,500餘件張獻忠「江口沉銀」文物精品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張獻忠的寶藏終於在公眾面前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事實上,這些稀世珍品中曾有部分被盜,距四川彭山縣城僅兩三公裡的江口採沙場成為盜賊和文物販子關注的焦點。
  • 直擊「江口沉銀」考古新發現④丨江口明末古戰場遺址第三期考古...
    「江口沉銀」民間傳說有關的歷史真相。蜀世子寶,三期考古中最重要發現2017年,江口明末古戰場遺址開始發掘至今,從證實江口沉銀不是傳說,到證明江口是古戰場遺址,每一期的發掘都有不同的學術目標。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主任、江口項目領隊劉志巖介紹,此次發掘為第三期,其目標是進一步了解遺址分布範圍及文物分布規律,從而為後續遺址的全面保護和利用提供幫助。
  • 張獻忠江口沉銀被盜文物賣了3億 一個印章800萬
    9月14日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郭建華站在盜掘猖獗的岷江邊蔣麟攝原標題:張獻忠江口沉銀被盜文物賣了3個億!一個印章就賣800萬岷江岸邊,江口古鎮。多年來,張獻忠在江口沉銀的傳說一直流傳,除了引發學界關注,傳說中沉入水底的寶藏也引發貪婪者的覬覦。面積不大的岷江河道江口段,各地聚集而至的盜挖者,潛入滾滾江流。隨後,金虎印、西王賞功金銀幣、金冊子、金銀錠等一件件文物被帶出水面,不僅製造了多個暴富傳說,同時也讓張獻忠江口沉銀這段歷史的輪廓愈發清晰。
  • 江口沉銀出土文物太多拍照到手軟,專家揣測或有更多核心區域
    前不久,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文物出水讓世人矚目。而數百年來流傳在成都平原的張獻忠寶藏童謠,更是讓人對考古發掘充滿好奇。7月23日,在四川省圖書館的巴蜀講壇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為成都市民揭開這段考古發掘工作背後的故事。
  • 張獻忠「沉銀」打撈出水 除銀錠外還有啥?
    1月5日,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中心區域發現的一批珍貴文物神秘面紗揭開,除發現刻有「大西」年號的銀錠及「西王賞功」金、銀幣外,最為珍貴的是長12釐米、寬10釐米、重730克,刻有29個字的金封冊,經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 奪寶「奇兵」 高科技幫助解開張獻忠沉銀之謎
    張獻忠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建立大西政權,在長期徵戰中搶掠了巨額財富,民間傳說張獻忠曾在成都舉行「鬥寶大會」,金銀財寶裝滿了24間大宅子。關於這筆財富的去向,較為流行的說法是,張獻忠所率船隊在一次水戰中大敗,財寶悉數沉於江底,亦有說法是張獻忠主動藏寶。數百年來,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試圖尋獲這筆失落的寶藏。
  • 按照民間藏寶口訣「尋金訣」竟然真的找到了傳說中的大量財寶
    歷經三個月的發掘,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工作共發現文物3萬餘件,等級之高,涉及的種類之豐富,在全國堪稱一項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其極高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堪稱世界級的考古重大發現"。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其中,初步發現直接與張獻忠大西國相關的文物上千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