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啟動水下考古 曾多次被盜掘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過去數百年裡,成都平原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童謠裡的「銀子萬萬五」,被認為是傳說中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被擊敗時藏起來的巨額財富。但這些「寶藏」究竟在哪裡?是否真的存在?一直眾說紛紜,但這些問題即將有個結果。1月5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區召開通報會,宣布啟動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的水下考古發掘工作。

  沉在岷江水底的張獻忠藏寶地

  據介紹,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遺址保護範圍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包括《明史》在內的多部歷史文獻均記載,明末軍事領袖楊展曾在此地擊敗建立了大西政權的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的軍隊,也有文獻指出,張獻忠曾在此地將掠奪來的金銀等財富沉於江中。

  在江口鎮居住的鐘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小時候曾聽老人們講,解放前有船夫在岷江找到過「金元寶」的故事,「當時大家聽了都當做一個樂子,也沒想可能這江裡面真的有寶貝。」

  但考古的發現不斷揭示著歷史的真相,2005年以來,有關部門就在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內陸續發現了大量文物,包括銘刻年號的金冊、裝於木鞘中的銀錠、「西王賞功」錢幣以及大量的銀質飾品、碎銀等。2015年經專家論證,江口鎮的江口沉銀遺址極有可能是文獻中記載的張獻忠船隊被伏擊地點。

  此前曾多次被盜掘

  然而江口沉銀遺址的保護和一般的歷史遺址不同,其主體位於岷江水下,隨時面臨盜掘風險,保護難度極大。

  2016年10月14日,四川眉山市警方通報稱,經過四川省、眉山市和彭山區三級警方2年多的縝密偵破,成功破獲公安部督辦的「2014.5.1」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打掉盜掘文物團夥10個,摧毀倒賣文物網絡9個,起訴犯罪嫌疑人70人,追回國家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38件、三級文物54件,涉案文物交易金額3億餘元。追回的文物中包括張獻忠時期的典型器物:有「西王賞功」字樣的錢幣、銀錠、皇帝冊封金銀冊、金腰牌等珍貴文物。

  為避免江口沉銀遺址遭到進一步的盜掘和破壞,充分了解遺址的分布範圍以及文物在水下的保存狀況,在國家文物局領導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實施江口沉銀遺址發掘項目。據介紹,此次發掘的範圍約為2000平方米,發掘時間預計為3個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說,此次發掘是四川省第一次進行水下考古發掘,水下文物的埋藏情況與陸地相比更為複雜,況且遺址本身又屢遭盜掘,本次考古尚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我們期望通過本次考古發掘對江口沉銀遺址的性質、文物的分布範圍、埋藏情況和保存狀況有進一步的了解,更好地保護水下遺址和文物。」高大倫說。

  金屬探測器確定重點區域

  鍾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江口沉銀遺址周邊已經搭建了圍欄,有眾多保安看守,在圍欄上張貼了告示,提醒人們不要隨意靠近考古現場。「去年11月的時候,這邊就開始修堤、排水,後來鎮裡面也提醒我們,要給考古人員留出充足的工作空間,不要隨便去打擾他們。」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劉志巖介紹,工作人員在發掘前已對遺址進行了多次考古調查和測繪工作,計劃通過河道內的臨時圍堰工程解決考古發掘平臺,再通過金屬探測器確定重點發掘區域。在發掘過程中採用全站儀精確定位出水文物坐標,同時利用三維成像和航拍技術採集文物信息。目前考古發掘所需臨時圍堰工程已經竣工,文保、安保設施已經到位。

  「力爭做到一流的發掘、一流的保護和一流的展示。我們會根據本次考古發掘的進展情況,及時向媒體和社會公布工作成果。」劉志巖說。

  文/本報記者 屈暢

相關焦點

  • 張獻忠江口沉銀被盜文物賣了3億 一個印章800萬
    9月14日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郭建華站在盜掘猖獗的岷江邊蔣麟攝原標題:張獻忠江口沉銀被盜文物賣了3個億!一個印章就賣800萬岷江岸邊,江口古鎮。早在1999年,成都商報就首發王綱先生提出的張獻忠「江口沉銀」報導,引發全國關注。其後,從2009年到2015年,成都商報再次刊發《四川破獲上億元文物案或涉張獻忠寶藏》多篇獨家報導。2016年10月14日,眉山警方通報,經過眉山市、彭山區兩級公安機關兩年多的縝密偵查和連續奮戰,公安部督辦的「2014.5.1」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成功告破。
  • 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曾引來盜賊,傳說水下財寶可買下整個成都府
    曾經,在四川民間,流傳著不少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明末,張獻忠攜千船金銀珠寶從成都順水南下,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一帶遭到川西官僚楊展突襲。千鈞一髮之時,張獻忠只好忍痛將千船金銀珠寶全部沉入江底。
  • 張獻忠沉銀遺址出水文物超10000件 含西王賞功金幣
    /home/img/file/20170320/20170320133545_1826.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張獻忠沉銀遺址考古發掘現場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 楊琳 何浩源 郝飛)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項目於2017年1月5日啟動,截止3月15日已發掘面積10000餘平方米,共出水文物10000餘件,包括西王賞功金幣
  • 六問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確認是戰場遺址非主動沉銀
    考古現場成都商報獨家專訪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員、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領隊周春水上萬件出水文物中,聽說還有鑄「西王賞功」幣的模具及被斬開的玉璽?挖寶是強盜搶奪 考古為研究保護成都商報記者:「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如何看待這次考古?周春水:網上有人說,不就是挖寶嘛,為什麼你們能挖,我們不能挖?考古發掘時,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首先,性質不同。民間挖寶是私人違法的行為,最終目的是私人所有,用私人力量去組織。
  • 中國考古專家破解明末清初張獻忠「沉銀」之謎
    中國民間傳說,明末清初張獻忠兵敗四川,曾經「江中沉銀」,大量金銀財寶沉入江底,但具體地點成謎。  近日,一批權威考古專家聚集四川眉山市彭山區,基本確定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為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這再次引發人們對張獻忠「寶藏」的關注。  張獻忠是陝西延安人,崇禎三年(1630年)在米脂參加農民起義,號稱「八大王」。
  • 紅星新聞走進江口沉銀遺址大回顧:3次考古,超5萬件文物出水……
    4月29日,在江口明末戰場遺2019-2020年度考古發掘(以下簡稱江口沉銀第三期考古發掘)成果通報會上,來自蜀王府16斤重的「蜀世子寶」金印風頭無兩,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其實,不止是這次,從2017年開始,江口沉銀遺址三次水下考古挖掘,每一次都有新的重大發現。
  • 直擊「江口沉銀」考古新發現③ | 一起來看看,江口沉銀遺址都發現...
    在廣大四川地區,關於明末農民起義將領張獻忠千船沉銀的民謠一直廣為流傳。在彭山江口古鎮的岷江河道,近年來頻頻發現與張獻忠有關的金冊和銀錠等文物,最終促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7年開始啟動了連續三次的考古發掘。它們不僅證實張獻忠江口沉銀不是傳說,也通過5萬多件出水文物,不斷豐富著人們對明末戰爭史以及四川在當時的歷史地位的認知。
  • 「張獻忠沉銀」考古發掘文物增至三萬多件,今秋尋找沉船
    岷江豐水期到來,為期3個多月的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工作告一段落。2017年4月13日上午10時,在眉山市舉行了「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成果通報會」。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通報會獲悉,目前的發掘面積共2萬餘平方米,出水文物3萬餘件,初步發現直接與張獻忠大西國相關的文物上千件。
  • 直擊「江口沉銀」考古新發現④丨江口明末古戰場遺址第三期考古...
    發現「蜀世子寶」,為國內首次發現世子金寶發現大西政權銀錠,勾勒張獻忠統治疆域發現「沉銀」分布規律,進一步還原沉銀歷史----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彭山江口明末古戰場遺址持續展開的考古發掘,正在不斷拼接著和張獻忠
  • 江口沉銀有新發現!張獻忠為何在江口沉銀,有多少財寶沉在水下?
    這是在成都自古流傳的一首歌謠,它涉及到歷史上一樁絕大的秘密:張獻忠的江口沉銀。4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考古發掘成果通報會,「江口沉銀」又有了最新消息。在4月18日剛剛結束的考古發掘中,出水了一枚重達約16斤、含金量高達95%的金印----「蜀世寶」。
  • 傳唱已久的張獻忠江口沉銀童謠被證實,這些寶物三百年後再面世
    而這句童謠說的就是300多年張獻忠的藏寶之地,明末時期的張獻忠盤踞西南等地,猶如一個流寇四處劫掠,而張獻忠將他所有劫掠過來的金銀財寶一起遠走高飛,但是被楊展於水上擊潰,而張獻忠也就將自己所有的金銀全部封存在江口,並且以石龍對石虎作為參照物。
  • 揭秘江口沉銀考古發掘:金銀財寶讓人拍照拍到手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為成都市民揭開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工作背後的故事。  發掘面積達20000平方米,共計出水各類文物30000餘件。前不久,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文物出水讓世人矚目。群眾對此是當作一個寶藏來關心,而我們考古人員是要用科學的方法、理論、手段才能進行考古。」高大倫表示,98天的沉銀遺址第一階段水下考古發掘工作其實凝聚著中國幾代考古人的心血。「除去張獻忠的沉銀傳說,江口自古以來也是成都南部的一個攻防重鎮,這裡的考古工作一直在進行。」高大倫介紹,在上世紀40年代,該地區就曾發現漢代崖墓等文物,偶爾也有因挖沙、捕魚發現的金銀,但散碎的線索並不能表明此處有考古發掘的必要。
  • 獨家|張獻忠沉銀考古現場探訪,領隊:三月公布成果
    四川彭山江口地區自古熱鬧,最近幾個月,更因「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挖掘」被再次推到大眾面前。目前,考古挖掘工作還在進行中,澎湃新聞記者從當地宣傳部門獲悉,3月初將召開新聞發布會並展示部分考古重大發現。而公眾最為關心的是,這一考古工作是否能解答傳說中的張獻忠沉銀之謎。
  • 四川江口沉銀遺址出水文物3萬餘件,聽專家解密發掘經過
    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2016至2017年度考古發掘工作已結束,出水珍貴文物3萬餘件,其中初步發現直接與張獻忠大西國相關的文物上千件,取得重大突破。  張獻忠江口沉銀一直是歷史之謎,其沉銀地點歷來眾說紛紜,史學界對此也長期存在爭議,一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在岷江彭山江口段河道施工過程中,當地陸續發現了一些與張獻忠有關的文物,為破解歷史之謎提供了線索。  2015年12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召開江口沉銀遺址保護與考古研討會,經國內權威專家論證,這個遺址極有可能是文獻中記載的張獻忠船隊被伏擊的地點。
  • 奪寶「奇兵」 高科技幫助解開張獻忠沉銀之謎
    張獻忠江口沉銀考古挖掘項目航拍圖。張獻忠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建立大西政權,在長期徵戰中搶掠了巨額財富,民間傳說張獻忠曾在成都舉行「鬥寶大會」,金銀財寶裝滿了24間大宅子。「這是一次搶救性的挖掘」,張獻忠江口沉銀考古挖掘項目領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劉志巖說,這次考古項目啟動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應對猖獗的盜挖。兩年來,兩期考古挖掘出土了4.2萬餘件文物,今年4月中旬,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當選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江口沉銀傳說證實「張獻忠寶物」出水 探索世界上被埋藏寶藏的七大...
    這是考古發掘出的「西王賞功」金幣(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陳燮攝。新華社成都3月20日電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宣布,今年1月開始的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在兩個多月後取得重大進展:出水文物超過1萬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記者20日在現場看到,文物考古單位在岷江河道內圍堰抽水,將發掘環境從水下變成了陸地。
  • 江口沉銀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主人之爭:可能系李自成賜與張獻忠
    還記得江口沉銀遺址中出水的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嗎?金印在江口出水,證實曾為張獻忠所有過,而「永昌」又恰好曾是李自成的年號,那這枚大元帥金印,究竟和張獻忠、李自成有什麼樣的關係呢?一開始,學術界莫衷一是,隨著研究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李自成不可能是「永昌大元帥」,也有學者認為,這枚金印是張獻忠自己所有。日前,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劉志巖就明末清初的歷史背景以及張、李兩支農民軍的關係,公開撰文稱,「永昌大元帥印」是一方由李自成製作,並賜予張獻忠的金印,是見證張、李兩支農民軍關係的重要實物。
  • 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在國博開幕
    2018年6月26日,江口沉銀——四川省眉山市彭山江口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開幕。本次展覽由國家博物館、四川省文化廳、眉山市政府主辦,時間為2018年6月至9月,展期3個月,共展出江口古戰場遺址發現文物500件(組),包括江口古戰場遺址發掘出水文物479件、彭山公安追繳文物13件、彭山文管所館藏文物8件。展覽共分為序廳、沉銀出水和考古新章三個部分。序廳部分介紹江口遺址概況,以及科學考古發掘前文物的發現情況。
  • 張獻忠沉銀真相
    彭山區檢察院官網刊登了一則消息—《彭山檢察院主動介入張獻忠稀世寶藏被盜掘案》。消息顯示,2015年5月5日,彭山區人民檢察院偵監科主動提前介入彭山區公安局偵辦的盜掘「江口沉銀---張獻忠沉寶遺址」重大案件。該案系多個團夥作案,涉案人員眾多……作案時間從2011年至2015年4月,長達4年之久;涉案文物據專家初步估計,一級以上珍貴文物有多件,其中有金獅、金印、金冊子等,其價值估計過億……。
  • 江口沉銀出土文物太多拍照到手軟,專家揣測或有更多核心區域
    前不久,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文物出水讓世人矚目。而數百年來流傳在成都平原的張獻忠寶藏童謠,更是讓人對考古發掘充滿好奇。7月23日,在四川省圖書館的巴蜀講壇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為成都市民揭開這段考古發掘工作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