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江口沉銀考古發掘:金銀財寶讓人拍照拍到手軟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大量金銀財寶 讓人拍照拍到手軟 高大倫揭秘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工作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為成都市民揭開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工作背後的故事。

  發掘面積達20000平方米,共計出水各類文物30000餘件。前不久,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文物出水讓世人矚目。而數百年來流傳在成都平原的張獻忠寶藏童謠,更是讓人對考古發掘充滿好奇。23日,在四川省圖書館的巴蜀講壇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為成都市民揭開這段考古發掘工作背後的故事。

  傳說流傳數百年

  為何去年才開始考古發掘

  「石牛對石虎,黃金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一首在成都平原上流傳了數百年的童謠,開啟了昨日的講座。「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是聽著這首童謠長大的吧,甚至還有一個尋寶的夢想。群眾對此是當作一個寶藏來關心,而我們考古人員是要用科學的方法、理論、手段才能進行考古。」高大倫表示,98天的沉銀遺址第一階段水下考古發掘工作其實凝聚著中國幾代考古人的心血。「除去張獻忠的沉銀傳說,江口自古以來也是成都南部的一個攻防重鎮,這裡的考古工作一直在進行。」高大倫介紹,在上世紀40年代,該地區就曾發現漢代崖墓等文物,偶爾也有因挖沙、捕魚發現的金銀,但散碎的線索並不能表明此處有考古發掘的必要。而令考古人員振奮的證據出現在2005年。「2005年以來,隨著河道施工和公安機關的追繳,發現了一批文物。當年,江口曾經發現一隻木鞘,這印證了張獻忠木鞘藏銀的傳說。」

  本次考古發掘不僅是四川省首次開展水下考古發掘項目,也是我國考古界首次在內水區域開展圍堰考古。除了實證,技術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國家的水下考古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開始發展的。像南海一號等等項目也是等到科技手段成熟才進行發掘。」

  從尋訪百姓、參考文獻到劃定出水地點,協調技術單位,組織考古人員。聽完考古的前期準備,市民們更明白高大倫在講座一開始就說考古不是一時興起,而是要解決歷史文化課題的意義。

出土的金銀元寶。 攝影 謝明剛

  能挖到東西嗎?

  引流渠帶來驚喜

  「自從這個考古項目啟動,『能挖到東西嗎?』是我聽過最多的問題了。」高大倫說,雖然有了不少文獻、實證和配套的科技手段,但也不是說一下就能挖到東西。「開展這項工作,是我們經過多方調查和論證的。」

  儘管心態放得很平和,但高大倫還是表示,這次考古發掘的場面完全可以用震撼來形容。「我們考古發掘是在枯水季進行的。經過圍堰,在2米深水下又挖開3米厚的砂卵石,這才到作業的河床。因為河底還是不停滲水,我們又使用了20多臺抽水機,並且挖了一條1000米長,2米寬的導流渠。」對照圖片,高大倫用通俗的語言向市民們介紹起艱辛的考古工作。不過,工作的回報卻因這條導流渠意外地提前到來,高大倫介紹,這條導流渠從開挖就不斷有文物發現。「我們的志願者當中有一位擅長拍照,就被安排去拍照了。剛開始兩三天還特別興奮,拍了照片還要激動地說明好久,之後就只編個號了。給我說文物實在太多,都拍到手軟了。」

  張獻忠冊封妃嬪的金冊,鑄造的西王賞功金幣、銀幣,以及大量精美的金銀首飾、兵器、日常生活用品。高大倫將部分文物圖展示給市民們,大量金銀財寶讓現場一片嘖嘖稱奇聲。「你們不要以為考古現場這麼多人就能渾水摸魚,我們出入現場都有堪比飛機場的安檢系統,想來這裡發財,是不可能的。」高大倫一席話引得市民們哈哈大笑,也解答了不少人心中的疑問。

  未來發掘

  相比金銀更期待生活用品

  報告完這次考古發掘,高大倫又為市民們進行了下一步工作的釋疑。「我們究竟挖到核心區域了嗎?這個問題我也不能確定。可能這次只是發現了一個角落,因為我們公布的遺址總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也可能是臨近核心區,因為出水文物數量龐大。但文獻記載,當時張獻忠是有上千條船隻的,所以也存在多個核心區的可能。」不過對於考古發掘,高大倫也給出了自己的想法,「相信大家都期待更多的財寶被發現,對吧?其實這次考古發掘出來了很多金銀器,我卻期待有杯、碗,甚至化妝品等生活用品的發現,這對於我們研究明清時期的社會生活意義很大。」

  「既然發掘了這麼多的文物,考古院可以留下一部分收藏嗎?」一位觀眾的問題也引起了眾人的關注。「作為我們考古人員來說,是希望廣大群眾都能看到這些考古成果的。目前眉山正在籌備建立張獻忠沉銀博物館,我們考古院也有參與其中,一定會儘早讓大家都看到這些珍寶。」高大倫解釋說,考古發掘之後,文物的修復與保護,相關報告的整理等還需要考古人員參與。「這些文物可不歸我們考古院,我們可以留下少量文物作為標本。」高大倫表示,遺址的確認和豐富的文物出水,必將掀起一輪明清史研究的熱潮。而除了江口地區,上下遊的調查也將啟動。(記者 李雪豔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江口沉銀出土文物太多拍照到手軟,專家揣測或有更多核心區域
    江口沉銀出土文物太多拍照到手軟,專家揣測或有更多核心區域 成都商報 2017-07-24 11:56 來源:成都商報
  • 江口沉銀有新發現!張獻忠為何在江口沉銀,有多少財寶沉在水下?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能識得破,買斷成都府。這是在成都自古流傳的一首歌謠,它涉及到歷史上一樁絕大的秘密:張獻忠的江口沉銀。4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考古發掘成果通報會,「江口沉銀」又有了最新消息。
  • 直擊「江口沉銀」考古新發現④丨江口明末古戰場遺址第三期考古...
    4月29日,遺址2019-2020年度考古發掘的新聞發布會上,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發掘再度出水文物1萬餘件,大多數還是「金銀」財寶。其中最重要的發現,當屬「蜀世子寶」金印。這是國內首次發現世子金寶實物,也是目前存世的唯一一枚。
  • 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曾引來盜賊,傳說水下財寶可買下整個成都府
    從張獻忠江口沉銀那天起,就有無數的人前僕後繼到這裡尋寶。但因為河流湍急,範圍太大、目標不清晰而無功而返。也許正因為這樣,這批寶藏一直安然無恙在江中沉睡了三百多年。
  • 「張獻忠沉銀」考古發掘文物增至三萬多件,今秋尋找沉船
    新一輪發掘將於今年10到11月份開展,預計其發掘重點或許在於尋找在這處江口戰役中的木質沉船。考古發掘近景文物出水狀態。江口沉銀髮掘現場的銀錠。考古工作將進入到室內整理階段,文物保護人員將對出水文物進行進一步的保護;考古工作人員同時將對遺址範圍內和遺址周邊進行系統的考古調查,從而為明年的考古發掘制定較為詳細的工作計劃。新一輪的2017-2018年度張獻忠江口沉銀水下考古發掘工作,預計將於今年的10到11月份開展。
  • 六問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確認是戰場遺址非主動沉銀
    考古現場成都商報獨家專訪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員、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領隊周春水上萬件出水文物中,聽說還有鑄「西王賞功」幣的模具及被斬開的玉璽?挖寶是強盜搶奪 考古為研究保護成都商報記者:「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如何看待這次考古?周春水:網上有人說,不就是挖寶嘛,為什麼你們能挖,我們不能挖?考古發掘時,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首先,性質不同。民間挖寶是私人違法的行為,最終目的是私人所有,用私人力量去組織。
  • 中國考古專家破解明末清初張獻忠「沉銀」之謎
    新華社成都1月6日電(記者陳健)「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中國民間傳說,明末清初張獻忠兵敗四川,曾經「江中沉銀」,大量金銀財寶沉入江底,但具體地點成謎。  近日,一批權威考古專家聚集四川眉山市彭山區,基本確定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為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這再次引發人們對張獻忠「寶藏」的關注。  張獻忠是陝西延安人,崇禎三年(1630年)在米脂參加農民起義,號稱「八大王」。1643年後,張獻忠佔據武昌、長沙,控制湖南全省、湖北南部等地區。
  • 千船金銀財寶,沉睡江底300餘年。黃金不計其數。張獻忠沉銀真相
    這些史料都曾提到張獻忠「攜歷年所搶」的千船金銀財寶率部突圍。但在轉移途中猝遇楊展,張獻忠的運寶船隊大敗,千船金銀沉入江底,張獻忠只帶少數親軍突圍成功。而在《蜀難紀實》中,對沉銀之事則有更為詳細的記載:「張獻忠部隊從水路出川時,由於銀兩太多,木船載不下,於是張獻忠命令工匠做了許多木頭的夾槽,把銀錠放在裡面,讓其漂流而下,打算在江流狹窄的地段再打撈上來。
  • 直擊「江口沉銀」考古新發現③ | 一起來看看,江口沉銀遺址都發現...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下成都府。」在廣大四川地區,關於明末農民起義將領張獻忠千船沉銀的民謠一直廣為流傳。在彭山江口古鎮的岷江河道,近年來頻頻發現與張獻忠有關的金冊和銀錠等文物,最終促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7年開始啟動了連續三次的考古發掘。它們不僅證實張獻忠江口沉銀不是傳說,也通過5萬多件出水文物,不斷豐富著人們對明末戰爭史以及四川在當時的歷史地位的認知。
  • 四川江口沉銀遺址出水文物3萬餘件,聽專家解密發掘經過
    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2016至2017年度考古發掘工作已結束,出水珍貴文物3萬餘件,其中初步發現直接與張獻忠大西國相關的文物上千件,取得重大突破。2016年1月,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文物局)組織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向國家文物局提出了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的申請。2016年4月,國家文物局批准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本次考古發掘工作前後歷時3個多月,目前隨著岷江汛期的來臨,水位逐漸升高,按照既定的工作計劃,現場考古發掘工作於4月12日結束。
  • 聽說這裡的河道能挖出金銀?快來看看江口沉銀地風雲
    「江口沉銀遺址」成果入選「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多年的開發與保護中,此地帶火的不僅是沉睡數百年之久的金銀文物,還有伴之而來的發展機遇。有市民曾經花幾千塊錢買下的老房子,如今有人開價幾十萬元。不過市民並不輕易將房子轉手,在他們看來,這裡隱藏著商機。
  • 張獻忠在川搜刮金銀,沉在江口水底,出土後應該分給四川人民麼?
    張獻忠四川彭山江口沉銀地點。江口指流經成都的府河和岷江交叉口。張獻忠在明亡清興之際,瘋狂屠殺川地百姓,搜刮金銀財寶,但最後卻沒有能享受這批財寶就被豪格等圍攻而死。
  • 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啟動水下考古 曾多次被盜掘
    1月5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區召開通報會,宣布啟動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的水下考古發掘工作。  沉在岷江水底的張獻忠藏寶地  據介紹,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遺址保護範圍面積約100萬平方米。
  • 紅星新聞走進江口沉銀遺址大回顧:3次考古,超5萬件文物出水……
    4月29日,在江口明末戰場遺2019-2020年度考古發掘(以下簡稱江口沉銀第三期考古發掘)成果通報會上,來自蜀王府16斤重的「蜀世子寶」金印風頭無兩,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其實,不止是這次,從2017年開始,江口沉銀遺址三次水下考古挖掘,每一次都有新的重大發現。
  • 傳聞張獻忠將千船財寶沉入江中,考古隊在四川發掘,收穫頗豐
    ,都沉到了大江之中,那麼張獻忠沉銀的地方究竟在哪?近年來當地考古隊對岷江進行發掘考察,收穫頗豐並揭開了當年的謎團。據《明史》記載張獻忠攻克成都後,將無數金銀財寶埋在了錦江之中,而且《蜀難敘略》也稱張獻忠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將財寶運至新津渡口,並殺死運夫後將財寶沉入江中;《蜀碧》詳細記載了張獻忠率領十萬大軍,裝了一千船的財寶,順流東下與楊展決戰于于江上,此次提到的兩軍大戰之地,正是四川彭山江口。
  • 江口沉銀傳說證實「張獻忠寶物」出水 探索世界上被埋藏寶藏的七大...
    新華社成都3月20日電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宣布,今年1月開始的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在兩個多月後取得重大進展:出水文物超過1萬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記者20日在現場看到,文物考古單位在岷江河道內圍堰抽水,將發掘環境從水下變成了陸地。
  • 傳唱已久的張獻忠江口沉銀童謠被證實,這些寶物三百年後再面世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有認識的破,買下成都府」這句童謠也一直在四川廣為流傳。而這句童謠說的就是300多年張獻忠的藏寶之地,明末時期的張獻忠盤踞西南等地,猶如一個流寇四處劫掠,而張獻忠將他所有劫掠過來的金銀財寶一起遠走高飛,但是被楊展於水上擊潰,而張獻忠也就將自己所有的金銀全部封存在江口,並且以石龍對石虎作為參照物。
  • 江口沉銀之謎:歷史上張獻忠在四川是否真有藏寶地?
    2017年3月,四川江口沉銀遺址在眉山市彭山縣曝光。幾百年來,大西軍張獻忠在江口為明朝參將楊展擊敗,大批金銀珍寶落水的記述傳聞終於蓋棺論定。前後進行兩期水下考古發掘,找到多達30000餘件文物,號稱繼北京定陵之後最重要的明代考古發現。
  • 「金錠」比人還高!江口沉銀博物館內部首次曝光
    ↑江口沉銀博物館效果圖在記者獲取的一段視頻中,江口沉銀博物館面紗被提前揭開:岷江中的紅砂石、梯田狀、引入岷江水,城市中軸線、峽谷、觀光塔,文物庫房、展廳、比人高的「金錠」……記者了解到,江口沉銀博物館選址江口沉銀原址旁的岷江
  • 25年前,四川地礦局地質人員就繪出了「江口沉銀」藏寶圖
    李明雄展示當年探寶「江口沉銀」的藏寶圖。李逢春攝今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告一段落,文物部門宣布出水珍貴文物3萬餘件,其中初步發現直接與張獻忠大西國相關的文物上千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沸沸揚揚的江口沉銀也隨著文物重現天日,而慢慢歸於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