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張第十九19.24原文及翻譯

2020-12-10 95國學

論語子張第十九19.24原文及翻譯

論語

「原文」: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

叔孫武叔詆毀仲尼。子貢說:「這樣做是沒有用的!仲尼是不可能被詆毀得了的。別人的賢德好比丘陵,是可以超越過去的。仲尼的賢德,則好比太陽和月亮,是無法超越的。有人要自找絕路,那對日月又有什麼損害呢?反而讓更多的人知道他不自量力啊。」

「解讀」:子貢以丘陵和仲尼做比,把夫子比作月亮,太陽,是不能詆毀的,子貢曾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說明子貢有明夫子的道。加之守喪6年,足以說明夫子在子貢心中的地位。

以上就是子張第十九19.24的原文及翻譯,歡迎各位交流指正。

相關焦點

  • 論語子張第十九19.23原文及翻譯
    論語子張第十九19.23原文及翻譯論語「原文」:叔孫武叔①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②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③,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②子服景伯:魯國大夫。③宮牆:圍牆。④仞:古代度量單位,古時七尺或八尺為一仞。⑤官:這裡指房舍。「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叔孫武叔在朝廷上對大夫們說:「子貢比仲尼更有賢能。」子服景伯把這句話告訴了子貢。
  • 論語裡仁第四4.25、4.26原文及翻譯
    論語裡仁第四4.25、4.26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鄰①。」「注」:①鄰:鄰居,這裡指志同道合的人。「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必然會有敬從之人,如居之有親鄰。」「解讀」:只要學有所得,不必有朋自遠方來,亦必有鄰。
  • 論語子路第十三13.11、13.12、13.13原文及翻譯
    論語論語子路第十三13.11原文及翻譯「原文」傳統文化論語子路第十三13.12原文及翻譯「原文」國學經典論語子路第十三13.13原文及翻譯「原文」「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如果能夠端正自身的行為,那麼從事政務還有什麼困難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為,又怎麼能糾正別人呢?」
  • 論語公冶長第五5.1、5.2、5.3原文及翻譯
    論語公冶長第五5.1原文及翻譯「原文」:子謂公冶長①,「可妻也。雖在縲紲②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③妻之。③子:古時兒女均稱子。「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評論公冶長說:「可以把女兒嫁給他。雖然他現在被關在牢獄裡,但這並不是他的罪過呀。」於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論語公冶長第五5.
  • 論語學而第一1.10、1.11、1.12原文及翻譯
    論語學而第一1.10原文及翻譯「原文」:子禽①問於子貢②曰:「注」: ①子禽:姓陳,名亢,字子禽。鄭玄所注《論語》說他是孔子的學生,但《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未載此人,故一說子禽非孔子的學生。②子貢:孔子的學生,姓端木,名賜,字子貢,衛國人,生於公元前520年。比孔子小三十一歲。子貢善辯。據《史記》記載,子貢在衛國做了商人,家有財產千金。③邦:諸侯國。④溫、良、恭、儉、讓:指五種美德,即仁厚、賢良、恭敬、儉樸、謙遜。
  • 論語憲問第十四14.45、14.46、14.47原文及翻譯
    論語憲問第十四14.45原文及翻譯「原文」: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①。」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注」:①敬:嚴肅恭敬。
  • 論語陽貨第十七17.5原文及翻譯
    論語陽貨第十七17.5原文及翻譯論語「原文」:公山弗擾①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悅,曰:「末之也已②,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③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注」:①公山弗擾:又稱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的家臣。②末之也已:末,無。之,往。末之,無處去。已,算了。③徒:徒然,空無所據。
  •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註釋 論語經典名句賞析大意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註釋 論語經典名句賞析大意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中,俯拾皆是座右銘。《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暑假裡,陪孩子讀讀這些名句,重溫先賢智慧。
  • 論語裡仁第四4.10、4.11、4.12原文及翻譯
    論語裡仁第四4.10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①也,無莫②也,義論語裡仁第四4.11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君子懷①德,小人懷土②;君子懷刑③,小人懷惠④。」「注」:①懷:安。
  • 論語陽貨第十七17.20原文及翻譯
    論語陽貨第十七17.20原文及翻譯論語「原文」:孺悲①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本段的意思及翻譯」: 孺悲想見孔子,孔子以有病為由推辭不見。等傳話的人剛走到門外,孔子便取出瑟邊彈邊唱,故意讓孺悲聽到。 「解讀」:據《札記,雜記》記載,魯哀公曾派孺悲向孔子求教禮學。這一章所記述的大概是孺悲初次去拜見孔子時的情景。
  • 論語裡仁第四4.7、4.8、4.9原文及翻譯
    論語裡仁第四4.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人之過①也,各於其黨②。觀過,斯知仁③矣。」「注」:①過:過失。②黨:類。③仁:通「人」。論語裡仁第四4.8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早晨我悟得了真理,即使當天晚上死去也沒有什麼遺憾。」
  • 論語裡仁第四4.16、4.17、4.18原文及翻譯
    論語裡仁第四4.16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君子喻①於義,小人喻於利。」「注」:①喻:知曉,明白。「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君子所了解的是義,小人所了解的是利。」論語裡仁第四4.1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見賢①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②也。」「注」:①賢:賢德。②自省:自我反省。「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見到賢德的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缺少賢德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是否和他有一樣的行為。」「解讀」:見到賢德的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
  • 論語雍也第六6.1、6.2、6.3原文及翻譯
    論語雍也第六6.1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雍①也可使南面②。」「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冉雍啊,可以承擔治理國家的重任。」「解讀」:古代,坐北朝南是最好的,因此也以這個方向的位置最為尊貴,不論天子、諸侯卿大夫,當作為長官出現的時候,總是南面而坐的。
  • 論語為政第二2.4、2.5、2.6原文及翻譯
    論語為政第二2.4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於學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順⑤,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⑥。」「注」:①有:通「又」。論語為政第二2.5原文及翻譯「原文」:孟懿子①問孝,子曰:「無違。」
  • 《論語譯註》---中國文明網
    《論語譯註》 出版社:中華書局  一、 圖書內容簡介  楊伯峻先生《論語譯註》向以注釋準確、譯註平實著稱,是當代最好的《論語》讀本之一,在學術界和讀者中享有盛譽。  《論語》系名家力作,楊伯峻先生在精研《論語》的基礎上,對《論語》二十篇進行了精確細緻的注釋和翻譯。每章分為原文、注釋、譯文三部分,注釋精準,譯文流暢明白,不但給專業研究者提供了若干研究線索,更便於普通讀者正確理解《論文》,實為雅俗共賞之佳作。  二、 作者簡介  楊伯峻(1909~1992),原名楊德崇,湖南省長沙市人,著名語言學家。
  • 論語裡仁圖片原文一句一圖-荀卿庠整理
    【原文】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翻譯】 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原文】4.4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翻譯】 孔子說:「如果立志於仁,就不會做壞事了。」【原文】4.5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 論語八佾每日一句圖片原文及白話-荀卿庠整理
    【原文】3.7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翻譯】 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可與別人爭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射箭比賽了。比賽時,先相互作揖謙讓,然後上場。射完後,又相互作揖再退下來,然後登堂喝酒。這就是君子之爭。」【原文】3.8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
  • 《論語》十二則教案/原文賞析,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論語《論語》是儒家當中的一部經典著作,它記錄的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都是收錄在《論語》當中。(如果題目中說《論語》就是記載孔子言行的書,是錯誤的。)子曰就是孔子說,曰這個字,它就翻譯成說。學而時習之「時」翻譯成時常,習就是複習,之代知識。不亦說乎:說是一個通假字,說通「悅」,翻譯成愉快。把複習當做一種享受。
  • 韓語學習:TOPIK64Ⅱ11~12原文翻譯
    韓語學習:TOPIK64Ⅱ11~12原文翻譯03:14來自LearningYard學苑說明:該韓語短文來自TOPIKⅡ64的11~12題原文,來源TOPIK官網。該文由小編(一名韓語學習者)翻譯,如有錯誤歡迎指正。11題原文 24 '7 ' . . 100 .
  • 知之為知之原文翻譯 知之為知之原文的翻譯
    「知之為知之」的出處  「知之為知之」出自《論語》,原文如下: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的簡介  《論語》成書於戰國前期,是一本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的語錄集。現存《論語》共有20篇,49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