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裡仁第四4.10原文及翻譯
「原文」: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①也,無莫②也,義③之與比④。」
「注」:①適:可以。②莫:不可以。③義:適宜、妥當。④比:親近、相近、靠近。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人和事,沒有一定如此,沒有不可如此,只以正當、合理作為標準。」
「解讀」: 孔子認為,有道德的君子為人低調、公正、善良,從不鋒芒畢露,對任何事情不盲從、不跟風,只以「道義」為基準。這是一種嚴肅靈活的處世態度。
論語裡仁第四4.11原文及翻譯
「原文」:子曰:「君子懷①德,小人懷土②;君子懷刑③,小人懷惠④。」
「注」:①懷:安。②土:鄉土。③刑:法制懲罰。④惠:恩惠、好處。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君子安於德行,小人安於鄉土;君子畏法循禮,小人趨利貪得。」
「解讀」:此章也解釋為:「君子關懷德政,小人關懷生活;君子關懷刑罰恰當否,小人關懷利益是否足夠。」將君子作為國君、官吏解,小人作為普通老百姓解,亦可。
論語裡仁第四4.12原文及翻譯
「原文」:子曰:「放①於利而行,多怨②。」
「注」:①放(fǎng):依據,效法。②怨:怨恨,怨憤。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每件事都依據個人的利益肆意而行,會招致更多的怨恨。」
「解讀」:無貪小利,必致大德,必成大功。節慾自律,先義後利,其怨自消。
孔子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準則必須以「道義仁德」為基準,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如此才能得到眾人的尊重。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準則建立在個人利益之上,凡事都以自我意志為轉移,那麼,就會招致來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責。
以上就是論語裡仁第四4.10、4.11、4.12原文及翻譯,歡迎交流指正。
更多內容請搜索95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