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太皇太后!

2020-12-06 萌貨說文史

永城,省直管縣級市,河南省商丘市代管縣級市,位於河南省最東部,地處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素有「豫東門戶」之稱。因城屢遭水擊不破而得名,取意「永固之城」。

這裡的芒碭山,古稱碭山,又稱「仙女峰」,位於豫、皖、蘇、魯四省結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鎮。形成於燕山中晚期,因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而聞名於世,中國第一位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亦埋葬於此;孔夫子在此避雨講學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等景觀;中國最大的漢墓群漢梁王墓群星羅棋布,傳承千年的芒碭山古廟會每年在此上演,是豫東集山水、人文、民俗為一體的旅遊勝地。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朱敬則:

朱敬則,字少連,亳州永城(今河南永城)人。 唐朝大臣、史學家。他好學,重節義,愛助人。唐高宗時,任右補厥。

武則天稱制,廣開密告之門,羅織誣陷,誅殺大臣。敬則進諫,武后採納他的建議,並提升他為正諫大夫兼修國史。不久,檢校左庶子魏元忠因恆國公張易之的陷害被判處死刑,朝內的大臣都因懼怕張的權勢而不敢挺身諫阻,唯有朱敬則向武則天勸阻說:「元忠對朝廷忠心耿耿,對他所加的罪名沒有事實,如果殺了他,會使天下的人失望。」武則天從諫,魏元忠才得赦免。

朱仁軌:

朱仁軌,字德容,唐代永城人,是朱敬則的哥哥。終生未仕,隱居養親,死後人私諡孝友先生。

朱仁軌以「讓」教育子弟,言簡意賅,可視為座右銘。讓,可避免和減少人與人間的矛盾;讓,可謂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在讓的同時,你會收穫更多遠遠超過「讓」的東西。

王三善:

王三善,字彭伯,歸德府永城(今河南省永城)人。明朝名將、政治家、軍事家。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進士,授荊州推官,為官公正廉明,曾平反楚宗等人冤案。後任吏部文選,他因才用人,不阿權貴。泰昌改元(1620年秋),升任太常少卿。

天啟元年(1621年)十月升任右僉都御史。時貴州土司安邦彥、奢崇明起兵反明,黔省連續奏章告急。王三善奉命平叛,擒獲奢崇明、蔡金貴、張向極等,安邦彥、奢社輝等逃匿。此時,王三善認為叛亂已定,打算設土司治理地方,因朝內有改郡縣的議論,致使一些少數民族及土司恐懼,都傾向安邦彥。王三善盤桓大後方40餘日,無兵來援,於天啟四年(1624年)正月東撤,遭叛軍跟蹤截擊,損失慘重,原向明軍詐降的陳其愚,藉機把王三善撞墜馬,王三善自刎未死,被俘後大罵不止,遂被殺害,享年60歲。

丁魁楚:

丁魁楚,字中翹,號光三,歸德府永城(河南省永城馬牧鄉丁老家)人,明末大臣。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明朝覆滅後,丁魁楚與瞿式耜、呂大器等擁立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清兵南下後,丁魁楚以三百餘艘載黃金二十萬兩、白金二百四十餘萬兩入岑溪,投降清將李成棟,許以兩廣總督的職位。

丁魁楚為南明永曆帝首輔大臣,在明末清初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人物,在正史雜史中有諸多記載。

丁啟睿:

丁啟睿,字性如,號聖臨,河南永城(今永城市馬牧鄉丁老家)人,明末大臣。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中進士,官至陝西三邊總督,並督師諸軍鎮壓李自成起義,因鎮壓不力而被罷官。朱由崧在其伯父丁魁楚等人的擁立建立南明,丁啟睿官拜兵部尚書、督河南勸農剿寇諸務,南明福王政權被清軍攻滅後投降清朝,1647年(順治四年)因所謂「京師王道士案」被殺。

宋獻策:

宋獻策,又名宋康年,明末永城人。曾為卜者,後為李自成謀士、軍師,外號"宋矮子」或「宋孩兒」。曾編造讖言:「十八子主神器」,助李自成商定謀略,設官守土,除暴安良,被封為開國大軍師。後隨起義軍撤武昌附近,與劉宗敏同為清軍所俘,劉宗敏遇害,宋獻策不知所終。

練國事:

練國事,字君豫,永城人,練子寧八世孫,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在任期間平定了神一魁、紅軍友等叛亂,崇禎十七年(1644年)任戶部左侍郎,不久改任兵部左侍郎,加尚書。弘光元年(1645年)二月因病去職,三月卒,終年 64歲。

任增:

任增,字蔚嶺,一字損之,號寓圃,河南永城人。乾隆十九年進士,曾先後任南和、宛平、棗強、禹城、惠民等縣知縣。但世人卻稱他為「任棗強」,因為他在棗強的政績最為突出。

蘇天福:

蘇天福,清朝捻軍起義首領,一作添福,河南省永城市裴橋鄉蘇平樓人。蘇天福曾做過販羊、賣油生意,開過粉坊,1853年太平天國北伐軍打到河南,他結捻聚義,佔據永城。1863年雉河集失守,他與張樂行同清軍僧格林沁部決戰,失敗後,被殺害於亳州義門集附近的周家營,死後,被太平天國贈溢「忠烈」。

趙浩然:

趙浩然,河南省永城市順和鄉趙莊埠人,武童生。清鹹豐四年(1854年)三月聚眾起義,為捻軍黑旗旗主。鹹豐六年,所部發展至萬餘人,轉戰於商、亳、永、夏之間,屢創清軍,迭獲勝利。清將說他「桀驁兇狠為土匪之最」。

孫殿英:

孫殿英,乳名金貴,字魁元,河南永城人,自稱是明孫承宗的後代。

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國民黨,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因在河北馬蘭峪盜掘清東陵而聞名。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反蔣,失敗後為張學良收編。抗戰爆發後,歷任冀察遊擊總司令、新五軍軍長,1943年在河南對日作戰時被俘,旋投汪偽任「豫北剿共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結束後又追隨蔣介石反共,打內戰。1947年在人民解放軍解放河南湯陰的戰役中,這個20多年來一直逍遙法外的盜陵主犯,終於被解放軍生擒,後病逝於戰犯收留所。

魯雨亭:

魯雨亭,原名鴻逵,字羽亭,因夢大鵬覆體,自改為魯鵬,字翼亭,又夢大鵬一翅被傷,改字為雨亭,以備將來羽翼國家、雨露人民,乳名「獻」。1899年出生於河南省永城縣山城集(今永城市芒山鎮),抗日民族英雄,也是河南省最著名的烈士之一。

1920年魯雨亭畢業於河南開封宏威士官學校,曾先後擔任河南陸軍和建國豫軍掌旗官、軍法官、軍法處長、武安縣縣長、國民黨四十一軍駐南京辦事處處長、軍長代表、永城縣長等職,1939年8月創建新四軍遊擊支隊第一總隊並擔任總隊長,開闢了夏永碭抗日根據地。1940年4月1日在芒碭山李黑樓陣地魯雨亭帶領部隊與日寇展開殊死的血戰,終因寡不敵眾英勇殉國,時年41歲。

盛稅堂:

盛稅堂,原名瑞堂,1903年出生於永城縣東北大盛營村。他自幼從父習醫,聰明好學。1920年,父親病故。盛稅堂繼承父業。在與群眾的接觸中,看到社會的黑暗,對窮人的苦難深感不平。1926年初,他由蕭亞珍、蘇卓福介紹,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盛稅堂從參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共產主義事業。在革命戰爭的艱苦年代,他始終保持著旺盛的革命鬥志,無論在任何險惡的形勢下都能堅定不移的為黨工作。他以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以及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和行動,被譽為永城共產黨員的「一面永不倒的紅旗」。

黃德興:

黃德興,河南永城人。東北陸軍講武堂畢業。陸軍第51軍114師師長,。曾參加保衛淮河及徐州大會戰(包括臺兒莊戰役)。四三年十月與敵激戰時中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少將。

張皇后:

誠孝昭皇后張氏,名不詳,河南永城人,明朝初年政治人物。指揮使張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熾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鎮之祖母。

張氏於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封為燕王世子妃,永樂二年(1404年)進封皇太子妃。明仁宗即位,冊立為皇后。明宣宗即位後,被尊為皇太后。明英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由於英宗年幼,張氏便成為實際上的攝政,也是明代第一位皇太后以及第一位太皇太后。她信用閣臣「三楊」及禮部尚書胡濙、英國公張輔等五大臣輔政,使正統初年的朝政相對清明,被稱為「女中人傑」。

當然,永城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永城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網商社科丨大明風華,明朝永城張皇后的真實和傳說
    當然,劇情大多都是虛構,但我們根據劇中幾位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明朝皇帝推斷,《大明風華》中孫若微的歷史原型就是影響明宣宗、明英宗、明景泰帝三朝政局的孝恭孫皇后。孝恭孫皇后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山東鄒平人,永城縣主簿孫忠之女。
  • 明朝第一位皇太后,大臣要求其垂簾聽政,她卻斷然拒絕
    皇太子朱瞻基即位,也就是明宣宗,張氏成了明朝第一位皇太后。不過一向身體強壯的朱瞻基卻也在位10年就離奇病逝了。而父子倆雖然在位時間很短,卻非常勤於政事,促進明朝的繁榮。明宣宗駕崩後,9歲的皇太子朱祁鎮即位,也就是有名的明英宗,張氏也被尊為太皇太后。
  • 臨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臨海史上第一位狀元!
    這裡擁有著眾多的文物古蹟,素有「小鄒魯」和「文化之邦」的美譽,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跡、名特「四名」之城。宋代時曾被文天祥贊曰:「海山仙子國,邂逅寄孤蓬,萬象圖畫裡,千巖玉界中。」這裡的桃渚城位於臨海市東南41公裡東海之濱的桃渚鎮城裡村,始築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防禦倭寇的入侵而建。
  • 海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與包拯齊名的清官!
    這裡的瓊臺書院是海南著名的名勝古蹟,位於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鎮文莊路,相傳是後人為紀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學士丘浚而建。始建於清朝康熙四十年(1705年,)據傳由於丘浚號瓊臺,人稱瓊臺先生,故書院由此得名。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丘浚:丘浚,海南瓊山人。
  • 溫嶺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抗倭名將!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王居安:王居安,字簡卿、資道,方巖(今屬溫嶺)人,定居黃巖縣城巖魁坊(今郟家巷)。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進士,甲科第三名。任徽州推官10年,後任江東提刑使,國子正太學博士,著作郎兼國史館實錄院編修官。
  • 桂林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廣西史上第一位詩人!
    這裡的東西巷,位于靖江王城正陽門前,分別又稱「正陽東巷」「正陽西巷」,是桂林明清時代遺留下的唯一的一片歷史街巷,空間尺度宜人,是桂林古歷史風貌的觀景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趙觀文:
  • 鄒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有徽號的皇后!
    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距今有1500年的歷史,是一個叫莊嚴的法師創建的,當時名為龍臺寺。唐中宗時寺僧仁萬重建寺院,寺院落成之日,洽東山有一泉湧出,中宗賜名「醴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自古就有「品重醴泉」之說。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曾在繼父友人的引薦下在此讀書。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安丘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第一位女海洋學家!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吳金鼎:吳金鼎,字禹銘,山東省安丘市萬戈莊人。幼年家貧,由外祖母供應上學,先後就讀於安丘德育中學、濰縣廣文中學(今濰坊二中)和齊魯大學。1926年考入清華學校 (清華大學前身)國學研究院攻讀人類學專業。1930年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任職。
  • 南雄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雄歷史上第一位進士!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葉露茜:葉露茜,廣東南雄人,1936年與明星影片公司的年輕明星趙丹結婚。抗戰期間,趙丹加入救亡演劇隊,1939年在新疆被盛世才逮捕,誤傳死亡,葉露茜改嫁劇作家杜宣。幾年後,趙丹逃出新疆,第一件事就是尋找葉露茜。此時,葉露茜已懷上了杜宣的孩子,她對趙丹說:「我已經毀了一個家庭,我不能再毀另一個。」兩人就此徹底分手。
  • 臨湘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臨湘史上第一位進士!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張尚陽:張尚陽,北宋巴陵郡臨湘縣人(今嶽陽市臨湘聶市鎮),幼時在家鄉攻讀經史,稍長,隨在朝為官的兄長張尚祖赴京,投入太史魯宗道門下。因學業銳進,聲聞京城,被宋仁宗選為駙馬,與仁宗妹妹升國大長公主(生於1018年)公主結為伉儷。
  • 高密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高密三賢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鄭玄:鄭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縣(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學大師。鄭玄曾入太學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曆》《九章算術》,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和《左傳》等,最後從馬融學古文經。
  • 嬸母為太皇太后,元朝最後一位臨朝稱制的卜答失裡皇后
    4,大元最後一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后至順三年(1332)八月,29歲的文宗圖帖睦爾駕崩,權臣燕帖木兒請求立皇子燕帖古思繼位,為了兒子性命著想,卜答失裡皇后拒絕了,堅持丈夫的遺囑,迎立侄子為帝。文宗當初害死哥哥明宗後,把大侄子妥歡帖木兒流放出去,小侄子懿璘質班年紀小,留在京城封鄜王。
  • 義烏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義烏史上唯一的狀元!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馮雪峰:馮雪峰,原名福春,筆名雪峰、畫室、洛陽等,浙江義烏人。現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馮雪峰曾作為湖畔詩派的表達人物謳歌純真的愛情和友誼,表現人性的愛與美的主題,其中洋溢著青春活力的興致與情趣。
  • 濰坊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梨花槍的創始人!
    園中的硯香樓原是明朝嘉靖年間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後於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濰坊首富丁善寶以重金購得,在硯香樓的基礎上建了整座園林,康有為曾在園中居住三個晚上後寫了《十笏園留題》:「峻岭寒松蔭薜蘿,芳池水石立紅荷。我來山下凡三宿,畢至群賢主客多。」
  • 鄧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陽五聖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宗炳:明朝初年名臣,洪武年間,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歷官山東布政使、兵部尚書,在靖難之變時不肯投降造反奪位的燕王朱棣,並召集潰敗的士兵堅守濟南,擊退燕王朱棣,在朱棣奪位後被施以磔刑,時年37歲。後人尊敬其忠義不屈,在各地建立鐵公祠來紀念他。南明朝廷追贈他為太保、加諡號忠襄,清乾隆時重新諡為忠定。
  • 明朝一代賢后孫皇后以及她的朋友圈
    鄒平的孫氏家族,明朝時曾出了一位歷經六朝、大有作為的皇后,家族屢承皇恩,其兄是掌握軍權並位極人臣的實際「宰相」,孫氏家族堪稱山東歷史上最顯赫的家族之一。鄒平的這位孫皇后如今很少為人所知,與封建社會的多數女性一樣,孫氏家族的這位孫皇后沒有自己的名字。
  • 偃師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偃師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的狀元!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藺完植:藺完植,字無翳,號六一,明代偃師縣藺窯村人。父親藺芑曾以「孝義」聞名鄉裡。藺完植從小刻苦攻讀,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考中進士,歷任南京都察院經歷、戶部郎中、湖廣衡州知府等官職。他清正廉潔、執法如山,每到一個地方,興利除弊,倍受好評。
  • 吉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宋末三傑」之一的民族英雄!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王直:王直,字行儉,號抑庵,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西門村)人。明代初年政治家、學者,東晉太傅王導後代。與金溪王英齊名,時人稱之為「二王」,又按居住地稱王直為「東王」。
  • 金華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黃大仙!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駱賓王:駱賓王,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市)人。唐代詩人。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間,成為道王李元慶府屬,任武功主簿,遷長安主簿。儀鳳三年(678),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遇赦而出。
  • 襄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精武英雄!
    襄陽,簡稱「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鄂、豫、渝、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這裡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這裡的襄陽古城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地處漢水中遊南岸,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