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的孫氏家族,明朝時曾出了一位歷經六朝、大有作為的皇后,家族屢承皇恩,其兄是掌握軍權並位極人臣的實際「宰相」,孫氏家族堪稱山東歷史上最顯赫的家族之一。
鄒平的這位孫皇后如今很少為人所知,與封建社會的多數女性一樣,孫氏家族的這位孫皇后沒有自己的名字。
孫皇后(?—1463),名不詳,明代鄒平縣青陽店人。孫氏幼年進宮,後被選作貴妃。因為宣宗朱瞻基生了第一個皇子,被封為皇后。宣德十年,宣宗去世。英宗即位,孫氏成為皇太后。
1449年,「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孫太后採納于謙等主戰派意見,於1450年立景泰帝,化解危機。瓦剌兵退後,朱祁鎮回宮被幽禁。1457年,孫太后支持部分朝臣意見,擁戴朱祁鎮復位,史稱「奪門之變」。
孫皇后幼年進宮,歷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六朝,並作為宣德朝的皇后,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的皇太后,和成化皇帝(朱見深)的主要撫育人,對宣德以來的朝政,尤其是「土木之變」後處於非常時期的明朝政治產生了重要影響。
更重要的是,廢除殉葬制度,堅持定都北京,支持主戰派抗擊蒙古,輔佐朝政,治國安民,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做出了正確的抉擇。
天順六年(1462年),孫皇后去世後,孫氏被以「太廟」的名分,上十五字尊諡「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與宣德帝合葬於北京十三陵中的景陵。
一、孫忠:孫皇后的父親
孫忠,山東鄒平人,字主敬,初名愚,宣宗改名忠。洪武元年(1368年)——景泰三年(1452年),終年85歲。有五子兒女,一個女兒成為明宣宗的皇后,歷經六朝、大有作為;一個兒子孫忠,是掌握軍權並位極人臣的實際「宰相」。這使孫氏家族一躍成為山東歷史上最顯赫的家族之一。
由於孫皇后的關係,孫忠在景泰三年以85歲高齡去世後,被追贈會昌侯,諡康靖;後又在天順年間被加贈太傅、安國公,改諡恭憲;成化十五年再贈太師、左柱國。
二、孫繼宗:孫皇后的哥哥
孫繼宗是孫皇后的哥哥,字光輔,明代忠會昌伯孫忠之。天順元年(1457年),發動奪門之變使英宗復位,因功進侯爵,加號「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死後贈郯國公,諡榮襄。
明憲宗朱見深即位後,又「命繼宗提督十二團營兼督五軍營,知經筵事,監修《英宗實錄》。朝有大議,必繼宗為首。再核奪門功,惟繼宗侯如故」,使孫繼宗成為歷史上長期以執掌兵權的武職為首議政的實際「宰相」(明朝不設宰相)。
三、明仁宗誠孝張皇后:孫皇后的領路人
明仁宗誠孝張皇后(?——1442年11月20日),名不詳,永城人,指揮使贈彭城侯張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熾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鎮的祖母。
宣宗即位後,尊其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由於英宗年幼,張皇后便成為實際上的攝政。正統七年(1442年),張皇后逝世,諡號「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葬獻陵。
孫皇后能夠入宮,得益於張皇后母親的引薦,張皇后的養育。
據《明史·列傳第一·后妃一》記載:
「宣宗孝恭皇后孫氏,鄒平人,幼有美色。父忠,永城縣主簿也。誠孝皇后母彭城伯夫人,故永城人,時時入禁中,言忠有賢女,遂得入宮。方十餘歲,成祖命誠孝後育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
明宣宗的孝恭皇后孫氏是鄒平人,其父孫忠是永城縣的主簿。幼年,她以聰慧和美貌,被當時住在其父親任職地永城的太子妃母親看中,帶入宮中。孫氏入宮時年齡才十餘歲,皇帝明成祖便指派其兒媳、當時的太子妃也即後來仁宗的皇后張氏養育她。
四、明宣宗朱瞻基:孫皇后的丈夫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1398年出生,1425年即皇帝位。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駕崩,終年38歲,葬景陵。廟號宣宗,諡號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朱瞻基在位時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仁宣兩朝,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執掌朝政,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于謙、周忱這樣的巡撫,一時人才濟濟,這使得當時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
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卻成為明朝皇帝歷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時期。史學家們認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五、明宣宗胡皇后:孫皇后的前任
胡善祥(1402年——1443年),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錦衣衛百戶胡榮的第三女。胡氏以賢聞名,選為皇太孫妃。明宣宗即位,立為皇后。宣德三年春,被廢為道姑。天順七年閏七月,英宗為其恢復皇后位份,上尊諡曰「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修陵寢,不祔廟。
六、明英宗朱祁鎮:孫皇后的兒子
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464年),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明代宗朱祁鈺異母兄,明憲宗朱見深的父親。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第一次繼位稱帝,年僅九歲,年號正統。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誠孝昭皇后)把持,賢臣「三楊」主政。隨之,張氏駕崩,三楊去位,寵信太監王振,導致宦官專權。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土木堡之變,其弟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改元景泰。
後來,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軟禁於南宮。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位,第二次稱帝,改元天順。
朱祁鎮前後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勵精圖治穩定西南疆域。先後寵信王振、曹吉祥、石亨,政治上多有不足之處。但是晚年選賢任能,仁儉愛民。還廢除了殉葬制度。
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長河中,具有孫皇后這樣經歷的女性並不多,特殊的機運使孫氏在以男權為中心的封建社會歷史中成為對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做出決斷的人物。
近期熱文:
佛學大師、文壇領袖、帝王將相眼中的「酒、色、財、氣」
《延禧攻略》——乾隆寵妃和重臣真的有私情嗎?
被皇帝職位耽誤的藝術家宋徽宗,存世的絕美書法和繪畫
秦公大墓:中國歷史上盜洞最多的墓
盤點舞臺第一道具扇子在表演藝術中的運用
良渚文化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良渚人」是誰?
齊國名士孟嘗君為何要聯合別國軍隊攻打自己母國,君子還是小人?
鸛魚石斧圖形陶缸,因為太醜而被嫌棄的國寶
揭秘:世界上最大的陵墓竟然不是金字塔和秦始皇陵,而是日本古墳
讓文物告訴你:山東人4000年前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