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第一位女海洋學家!

2020-12-07 萌貨說文史

安丘市,山東省省轄縣級市,山東省財政直管縣,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市之一。

這裡的公冶長書院位於安丘市庵上鎮西北10公裡的城頂山前坡,相傳為春秋時孔子弟子公冶長讀書處,後人思念先賢,在此建公冶長祠,又在祠西建青雲寺,時碑碣林立。後祠、寺俱廢,碑碣仍立,為保護文物。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吳金鼎:

吳金鼎,字禹銘,山東省安丘市萬戈莊人。幼年家貧,由外祖母供應上學,先後就讀於安丘德育中學、濰縣廣文中學(今濰坊二中)和齊魯大學。1926年考入清華學校 (清華大學前身)國學研究院攻讀人類學專業。1930年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任職。其間,參加了河南安陽殷墟、山東章丘城子崖、安陽後崗等著名遺址的發掘。1933年赴英國留學,1937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雲南、四川從事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任齊魯大學訓導長、文學院院長、國學研究所主任和圖書館主任等職。

劉大同:

劉大同,原名建封,後改名大同,號芝叟,瘋道人、芝裡老人,山東省安丘市芝畔村人。清末秀才,系清朝宰相劉墉之後。

為人耿介有骨氣,是早期民主革命志士。一生擅書法、好詩詞、喜收藏。曾在天津舉辦畫展,並將收入資金捐贈山東醫院。著有詩集《嶺南吟》 、彈詞 《復太古》 和《 白山經詠》等文論。其書畫作品現藏於諸城市博物館。

劉耀椿:

劉耀椿 ,字莊年,山東安丘縣賈戈鄉劉家王封村人。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 中進士,選為庶吉士。後任安徽潁上、阜陽縣知縣。因有政績,升為安徽六安知州。後任安慶知府。1838年(道光十八年),為福建興泉永道兼金廈兵備道。

王筠:

王筠,字貫山,號籙友,山東安丘縣(今山東省安丘市)人,清代語言學家、文字學家,壽州知州王馭超之子。

道光元年(1821),考中舉人。道光二十四(1844年),授山西省鄉寧知縣,代理徐溝、曲沃知縣。任職期間,為政清廉,勤於政事,訟至立判,卓有政績。少而好學,喜愛研究小篆與大篆文字。年紀稍長,即博覽群書,研讀經史。一生中,尤其喜愛研究說文之學。精心研究許慎所著《說文解字》,研究段玉裁、桂馥的說文著作。即使任職事務繁忙,也「暇則抱一編不去手」,未嘗一日廢學。

陳規:

陳規,字元則,密州安丘人,南宋軍事技術家。

陳規是明法科進士,歷任通職郎、縣令等職。靖康二年(1127年),金軍入侵,寇盜四起,陳規以安陸縣令代理德安知府之職,進討群寇,接連獲勝。建炎元年(1127年),陳規升任直龍圖閣、德安府知府。期間抗禦群盜,頗有盛名。不久入朝任顯謨閣直學士,隨後又調任為池州知府、沿江安撫使。紹興十年(1140年),改任順昌府知府,期間與劉錡一起抗擊金兵。紹興十一年(1141年),改任廬州知州兼淮西安撫使。到任不久即去世,終年七十歲,贈右諫議大夫。乾道八年(1172年),追封陳規為忠利侯,後又加封智敏侯。

陳規守德安時,發明了一種管形火器,這種火器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被後人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劉鄩:

劉鄩,本名劉掞,密州安丘(今山東省安丘市)人,唐末五代時期後梁名將,安丘縣令劉融之子。

胸有大志,愛好兵略,涉獵史傳。唐朝中和年間,起家小校,支持平盧淄青節度使王師範嗣位,歷任登、淄二州刺史、行軍司馬。天復元年(901年),攻陷兗州,抵抗葛從周進攻,誅殺節度副使王彥溫。天復三年(903年),歸順梁王朱溫,遷鄜州節度留後,從徵潞州,平定劉知俊叛亂,收復長安,授檢校司徒、永平軍節度使。練兵撫眾,獨當一面,遷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後梁末帝即位,授開封尹、鎮南軍節度使,聯合楊師厚打退晉軍,平定徐州蔣殷叛亂,打退吳軍進攻,授檢校太尉、泰寧軍節度使、同平章事。遷河東道招討使,攻打河中節度使朱友謙,兵敗退入洛陽,不久被被逼令飲鴆而卒,時年六十四,追贈中書令。

張貞:

張貞,字起元,號杞園,山東安邱(安丘)人。自幼天資聰穎,7歲入學,教以《養正圖說》,即能明其大義。13歲補府庠生,治舉子。36歲考為拔貢,選入太學。1679年(康熙18年)舉為博學鴻儒,託母病不就。後又詔試太和門,御試第三名,授翰林院孔目,仍不赴任。遂徵釋侍詔,亦堅辭不從。自此,隱居安丘縣杞城村,拜明清之際有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歷史學家黃宗羲為師,開始了他的漫遊與著述生涯。著杞園半部、潛州,娛老等集。

曹申吉:

曹申吉,別號澹餘,山東安丘縣城東關人,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後參與三藩之亂,入《逆臣傳》。

曹申吉是清初詩壇名家,與其兄曹貞吉並稱「安丘二曹」,「詩中十子」之一。

曹貞吉:

曹貞吉,清代著名詩詞家。字升六,又字升階、迪清,號實庵,安丘縣城東關(今屬山東省)人。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進士,官至禮部郎中,以疾辭湖廣學政,歸裡卒。嗜書,工詩文,與嘉善詩人曹爾堪並稱為「南北二曹」,詞尤有名,被譽為清初詞壇上「最為大雅」的詞家。

劉恩蘭:

劉恩蘭,山東安丘石山子村人,中國第一位女海洋學家。由於她的突出貢獻,劉恩蘭在科學界、教育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她當選為第三、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航海學會常務理事,1978年被國務院任命為國家海洋局顧問。她把一生的愛獻給了祖國的科學事業,終生未嫁。於1986年7月15日,走完了她堅強、奮鬥、無私和奉獻的光榮一生,終年81歲,遺體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當然,安丘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安丘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永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太皇太后!
    形成於燕山中晚期,因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而聞名於世,中國第一位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亦埋葬於此;孔夫子在此避雨講學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等景觀;中國最大的漢墓群漢梁王墓群星羅棋布,傳承千年的芒碭山古廟會每年在此上演,是豫東集山水、人文、民俗為一體的旅遊勝地。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桂林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廣西史上第一位詩人!
    這裡的東西巷,位于靖江王城正陽門前,分別又稱「正陽東巷」「正陽西巷」,是桂林明清時代遺留下的唯一的一片歷史街巷,空間尺度宜人,是桂林古歷史風貌的觀景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趙觀文:
  • 濰坊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梨花槍的創始人!
    這裡的石門坊位於臨朐城西二十多華裡,山勢曲結南向,兩峰對峙如門,奇觀天成的石門「晚照」,居臨朐八大景之首,早在殷商時期,即被人們所慕仰距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殷商臨朐之城為逄國,石門山為逄國轄地,逄國國君(伯爵)逄陵為朝廷忠臣,人們為追念其功德,便在風景秀麗的石門山立廟祀之。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 南雄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雄歷史上第一位進士!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葉露茜:葉露茜,廣東南雄人,1936年與明星影片公司的年輕明星趙丹結婚。抗戰期間,趙丹加入救亡演劇隊,1939年在新疆被盛世才逮捕,誤傳死亡,葉露茜改嫁劇作家杜宣。幾年後,趙丹逃出新疆,第一件事就是尋找葉露茜。此時,葉露茜已懷上了杜宣的孩子,她對趙丹說:「我已經毀了一個家庭,我不能再毀另一個。」兩人就此徹底分手。
  • 臨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臨海史上第一位狀元!
    這裡擁有著眾多的文物古蹟,素有「小鄒魯」和「文化之邦」的美譽,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跡、名特「四名」之城。宋代時曾被文天祥贊曰:「海山仙子國,邂逅寄孤蓬,萬象圖畫裡,千巖玉界中。」這裡的桃渚城位於臨海市東南41公裡東海之濱的桃渚鎮城裡村,始築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防禦倭寇的入侵而建。
  • 臨湘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臨湘史上第一位進士!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張尚陽:張尚陽,北宋巴陵郡臨湘縣人(今嶽陽市臨湘聶市鎮),幼時在家鄉攻讀經史,稍長,隨在朝為官的兄長張尚祖赴京,投入太史魯宗道門下。因學業銳進,聲聞京城,被宋仁宗選為駙馬,與仁宗妹妹升國大長公主(生於1018年)公主結為伉儷。
  • 海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與包拯齊名的清官!
    秀英炮臺與天津大沽口炮臺、上海吳淞炮臺、廣東虎門炮臺同為清代晚期聞名遐爾的海岸炮臺,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海防屏障。這裡的瓊臺書院是海南著名的名勝古蹟,位於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鎮文莊路,相傳是後人為紀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學士丘浚而建。始建於清朝康熙四十年(1705年,)據傳由於丘浚號瓊臺,人稱瓊臺先生,故書院由此得名。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 桐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紅軍中唯一的女師長!
    這裡的烏鎮是典型的中國江南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有六千年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這裡的福嚴寺位於桐鄉市境內江南古運河左岸鳳鳴街道,創建於南朝梁天監二年,已有一千五百餘年歷史,歷來被視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清代同治十一年至光緒六年石門知縣餘麗元曾有詩曰:玉溪東去小溪通,路轉橋橫起梵宮。
  • 東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白塔埠地區最早的女黨員!
    東海縣,隸屬於江蘇省連雲港市,素有世界水晶之都、中國溫泉之鄉之稱,位於江蘇省東北部,地處江蘇、山東兩省交界處。這裡的西雙湖景區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城西部,整個景區分為兩大區域,即生態觀光園區、運動休閒區。
  • 金華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黃大仙!
    金華,古稱婺州,浙江省地級市,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建縣,因其「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得名金華。這裡的各處古蹟遺址如顆顆明珠,點綴於八婺大地。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駱賓王:駱賓王,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市)人。唐代詩人。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間,成為道王李元慶府屬,任武功主簿,遷長安主簿。儀鳳三年(678),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遇赦而出。
  • 襄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精武英雄!
    雄據漢水中遊,歷史久遠,自東漢劉表蒞襄作荊州牧治始,歷為州、郡、府、縣治。舊城作為軍壘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時由原土城改為磚城,襄陽古城被歷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築防禦體系之一,也是中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禦建築。這裡的古隆中風景區,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諸葛亮和其叔父隱居之地。
  • 日照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第一個領導農民起義的女首領!
    歷史上許多隱士騷客,常會於此,吟詩論文,讚美九仙山勝境。戰國孫臏馬陵大捷之後,辭去齊國軍師,浪跡山林,終選此地,修建茅舍,聚徒講學,並寫下了千古不朽的軍事巨著《孫臏兵法》。宋代文學家蘇軾曾有「九仙今已壓京東」的詩句。明代禮部侍郎翁正春贊為「真齊魯間最聖地也」。明末清初,書畫大家張侗與摯友結廬定居,見此山水俱奇,獨具特色,自成一山,遂定名「臥象山」,並著《臥象山志》。
  • 營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清朝唯一的漢族公主!
    營口市,遼寧省轄地級市,地處遼東半島中樞,渤海東岸,是中國東北近代史上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口岸,是大龍郵票的誕生地和發行地之一,是中國紅十字運動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民族金融業的起興之地。這裡的望兒山位於營口市熊嶽鎮東兩公裡處,建於明末清初,遠看如一位母親佇立山頭日夜守望大海,盼望遠方的兒子歸來,其修建的慈母館是我國唯一的母親紀念館。這裡的白沙灣位於營口市南部仙人島新區的白沙灣海濱公園境內,以海域風光為主,被譽為「遼東第一灘」,並且盛產白沙灣仙桃,故又被譽為「東北第一桃鄉」。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新餘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西門慶的歷史原型!
    這裡的抱石公園是為紀念新餘籍國畫大師傅抱石所建,是中國首座以美術家名字命名的公園,是江西省重點文化設施之一。 這裡的仙女湖位於江西省新餘市西南郊,是江西省開發最早的湖泊型景區,是東晉文學家幹寶所著古籍《搜神記》中記述的「毛衣女下凡」傳說和「中國七夕情人節」的發源地。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 梅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仇士良:仇士良,字匡美,循州興寧(今廣東興寧市)人。唐朝時期宦官,左監門衛將軍仇文晟之子。唐順宗時期,淨身進入東宮,侍候太子李純。玩弄權術,穩步高升。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近世詩界三傑」之冠。範荑香:範荑香,原名蒥淑,字茹香,又字荑卿。廣東大埔三河鎮梓裡村人,生於嘉慶十年(1805),範引頤之女,同邑鄧耿光室。十二歲即能賦詩填詞。有《化碧集》,梅州管又新民國五年(1916)刊行。
  • 南京歷史名人,最後一位把中國介紹給歐洲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應天等,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 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古代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
  • 偃師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偃師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的狀元!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藺完植:藺完植,字無翳,號六一,明代偃師縣藺窯村人。父親藺芑曾以「孝義」聞名鄉裡。藺完植從小刻苦攻讀,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考中進士,歷任南京都察院經歷、戶部郎中、湖廣衡州知府等官職。他清正廉潔、執法如山,每到一個地方,興利除弊,倍受好評。
  • 靈寶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隋末第一名將!
    這裡的函谷關位於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該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因其地處桃林塞之中樞,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古驚塵向北空」(唐·胡宿詩),「雙峰高聳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金·辛願詩),「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
  • 高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幸南容:幸南容,又名幸顯,字惕微,洪城(今江西高安華林山風景名勝區)幸村人。唐太常寺卿、國子監祭酒、太子賓客,桂巖書院創辦人。生於官宦之家,自幼聰穎,讀書過目不忘。年輕時,才名遠播,得到縣鄉推重和舉薦。
  • 呂梁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劉致:劉致,元代散曲作家,字時中,號逋齋,石州寧鄉(今山西中陽)人。父劉彥文,仕為郴州錄事、廣州懷集令。劉致在流寓長沙期間,以其文章清拔宏麗見遇於姚燧,因姚燧薦為湖南憲府吏,後任永新州判、河南行省掾、翰林待制、浙江行省都事等職。晚年貧,卒無以葬,由王真人(王眉叟)收葬於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