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人在書法史上彪炳千秋,作品屢被故宮珍藏

2020-12-25 看莆田

文:聞道 圖:網絡

木蘭溪穿過南北洋平原上,壺公山高聳在歷史深處,這片山水誕生了無數的書法家,他們揮散的瀰漫著莆陽文化氣息的文字,書寫出他們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如今,千年的風雲變幻過後,這些書卷藏在帝都的故宮裡,而這些人身影被刻進了歷史的舞臺之中。

1、福建歷史上第一位書法家,最早載於史籍的書帖

莆田人的書法要從林藻開始講起,他是福建歷史上第一位書法家,同時也被譽為莆陽進士第一人,莆田縣西天尾鎮澄渚人,出生在「豪華家族」九牧林。

自小就讀於廣化寺靈巖精舍,少年時,林藻即已不俗,他承接父輩教養,志向遠大,書法得益於父林披啟蒙,擅長小篆。唐德宗貞元時期,其文學、書法聲名傾滿朝野。

林藻以《珠還合浦賦》一文傳世,但真正使他名留青史的,是他的書法。

深慰帖

林藻僅存的書法傳世名作《深慰帖》是福建最早見載於史籍的書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字帖瀟灑飄逸,神採飛揚,直追晉韻。

宋徽宗趙佶親自編錄欽定的《宣和書譜》二十卷,以及明代陶宗儀傾畢生心血編輯的書法典籍《書史會要》都給予林藻的《深慰帖》極高的評價。《深慰帖》也成為傳世之寶,備受後世書法名家推崇。

2、北宋,莆陽三「蔡」,誰是四大家之一?

北宋時期文化繁榮燦爛,書法家更是名家輩出,其中有三位姓蔡的書法家更是引人注目。這三個人分別是:蔡襄、蔡京、蔡卞。

三人都是北宋興化軍仙遊縣人,真真正正的老鄉,三人之中蔡襄的年紀最大,蔡京比蔡卞大一歲是嫡親的同胞兄弟關係,蔡襄比蔡京足足大了34歲,是蔡京的從兄。蔡襄死後3年,蔡京和蔡卞兄弟倆這才同時考中進士做官的,所以蔡襄和蔡京蔡卞這兩兄弟是沒有同朝為官過的。

蔡襄的書法,被蘇軾推為「當朝第一」!

蔡襄,字君謨,北宋著名書法家,政治家,茶學專家。主持建造了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泉州洛陽橋,蔡襄為人忠厚、正直,講究信義,且學識淵博,書藝高深。

彼時,北宋的蘇東坡稱他為當朝第一,說:「君謨天資既高,積學至深,心手相應,變化無窮,遂為本朝第一。」

《大研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世人評蔡襄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與蘇軾、黃庭堅、米芾,共稱「宋四家」。

其中的蔡,有人說,指的是蔡襄,有人卻說,「蔡」本指蔡京,但因蔡京人品不好,遂以蔡襄當之。蔡襄因德高而藝彰,蔡京因人品低劣而遭醜詆。

北宋權相蔡京,人品差,書法卻「冠絕一時」

直至今天,宋人蔡京依舊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5次拜相、風光無限,位極人臣,一手遮天,時人稱之為「六賊」(之首)。但他寫的字卻「冠絕一時」,世人較為公允的評價是:蔡京「字勢豪健,痛快沉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比其從兄蔡襄書法,飄逸過之,一時各書家,無出其左右者」「……但因人品差,書名不為世人所重。」

蔡京《節夫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一代奸臣,卻寫的一手好字。

有一次蔡京與米芾聊天,蔡京問米芾:「當今書法什麼人最好?就連狂傲的米芾都回答說:「從唐朝晚期的柳公權之後,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

蔡卞:名氣沒有我哥大,書法水平也不差!

蔡卞《題唐玄宗鶺鴒頌》,臺北故宮博物

蔡卞雖然和哥哥蔡京同時開始做官,但是蔡卞為人卻是樸實很多,對下面關心民間疾苦,對上級直言勸諫,還是王安石的女婿。他的書法同蔡京有幾分相似,但對比蔡卞的少量存世作品來看,他的書法更像王羲之的意境。

《墨林快事》稱其書:「勝於京,京又勝於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

因為其書法存量少,所以四大家之爭,排除了他,剩下的蔡襄和蔡京二人,存在歷史的爭議之中。

3、郭尚先的小楷,後人評價「清朝第一」!

郭尚先,莆田城關書倉巷人,清代大書法家,嘉慶年間進士,人稱小楷王。

他的書法,楷書學歐陽詢,行書學顏真卿、褚遂良,信奉書法藝術「心正筆正」的哲理,以致當時朝鮮、日本諸國人爭相以重金求購他的墨寶。

郭尚先的小楷

他博學多藝,善繪畫,山水之外,尤其擅長蘭石。他的篆刻古樸渾厚,法度精嚴,被譽為「深入漢人之室」。他的書評理論也很有深度,給後代留下一部極有價值的《芳堅館題跋》。

與林則徐是莫逆之交,其人品書品甚得嘉慶皇帝賞識,後人評價:五百年第一小楷王!

4、清朝御史第一人,字清勁有風致

江春霖,字仲默,莆田萩蘆鄉人,光緒二十年進士,在翰林院整整10年之久。擢任御史後,以不畏權貴、直言敢諫聞名,被譽為「清御史第一人」。

江春霖從小就練就一副好書法。據說在他十七歲時,邑人讓江春霖父親給村裡的昭靈宮題匾,其父正在構思之中,江春霖已經寫出來了,邑人見其字剛勁入木,便欣然釆用。江春霖後期的書法,瘦勁有骨氣,字如其人,也是如今收藏者的最愛。

工書法,字清勁有風致。善對聯,多以楹聯這一短小精悍的藝術形式褒揚貶責,規勉祝願,直抒胸臆。惜給後世留下的文字不多,但也足見其功力。

5、故宮館藏莆田書法家作品,積澱的書卷

從唐至今,莆田書法家的作品,被故宮收藏的很多,千百年來,莆田書寫者,用智慧、勇敢、勤勞、汗水所創造歷史人文濃厚的積澱與斑斕,被載入書法史冊。

澄心堂紙帖--蔡襄,故宮館藏

蔡京書法題跋《跋宋徽宗唐十八學士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蔡卞《雪意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6、莆田書法家,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蔡襄--離都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莆陽地方偏僻,人口稀少,但這一方水土養育這一個群落,溪水無聲,蒲草青青。

今天,我們在昔日的先輩們的書卷中,不斷徘徊、不斷思索之後,更加以理性的思維去認同他們曾經轟轟烈烈的人生歷程,以及他們留下的瑰寶般的作品。

郭尚先楷書《黃庭內景經》卷

莆陽書法家在歷史中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這座文化薈萃的千年古府,這份榮耀滌蕩在世世代代子民的神經之間,後人定當銘記這份關於書寫的文明記憶。

相關焦點

  • 故宮博物院和珍藏的著名書法作品不僅有價值且令人感動
    書法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自金代以來,唐,宋,元、明、清三代都收藏在皇家庭院裡。皇城密布,這些書法珍品保存完好,流傳於世。我們將在北京故宮欣賞一些珍藏的著名書法作品,並談談前世今生這些書法珍品。
  • 臺北故宮博物館有4件書法作品,件件價值連城,能看一眼也滿足了
    ,說到書法作品,我想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館中的4件書法藏品,件件都是價值連城,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即使看一眼那也非常的滿足。,如今被珍藏在我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館。第二幅書法作品是李隆基的《鶺鴒頌》,這幅作品也被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可以說是一件鎮館之寶,這幅作品共337個字,據專家介紹這幅書法作品也是唐朝宮廷的雙鉤本,觀景雙鉤本也是最接近真跡的一幅書法作品,因此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這幅《鶺鴒頌》書法作品也讓我們領略到了李隆基的書法藝術美。
  • 終見真章:臺北故宮展出五件珍藏書法作品
    在務實的學術風氣影響之下,清人摩挲碑版,從而與刻帖相互為用,書法發展的視野得以串聯古今,終能在篆書、隸書兩方面汲古創新,引領新方向。此次「筆墨見真章——臺北故宮博物院書法導賞」展出歷代名家墨跡包括漢《曹全碑》墨拓本軸、傳晉王羲之《大道帖》卷、傳元趙孟 《書急就章》冊 、明董其昌 《臨十七帖》卷 、明湯煥 《遊西山詩》冊等。
  • 李白唯一書法真跡,雖25個字卻是無價之寶,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
    不過今天我們說的這幅書法作品卻是李白的書法真跡,這幅書法作品叫《上陽臺帖》,也是李白唯一的一幅書法真跡。李白大家都不陌生,談到李白我們都知道他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他的很多詩都被納入了我們的教材中,每當詩到李白的詩大家的腦海中也會幻想出夢幻一般的美景吧?可是很多人聽到李白還會寫書法就有點驚訝了,難道李白還是一位書法高手嗎?
  • 「畫仙」吳彬巨作拍賣為何屢創世界紀錄?
    藏家經過一個小時激烈競拍,最終以5.129億元人民幣(含佣金)成交,創下中國古代書畫單件作品成交世界紀錄,又一次引起世人矚目,火爆刷屏,「吳彬現象」傳為佳話。吳彬摯友董其昌為米萬鍾珍藏吳彬所作《十面靈璧圖》,取名曰《洞天靈焰圖》,其題摘錄「蓋文仲(吳彬)以孫知微畫火法,為此石傳寫神照。」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誰的牌匾書法好?
    不說到臺北故宮都要看的三件鎮館之寶,單是那些歷代名家法書,都是在書法史上響噹噹的經典之作。 還記得前年在日本舉辦的顏真卿書法特展嗎,其中最重要的展品一大部分出自臺北故宮。
  •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書法,蔡襄行書真跡《虹縣帖》
    《虹縣帖》是蔡襄於宋初皇佑三年 (1051年) 八月二十三日在宿州書就, 札寬42.3釐米, 高31.3釐米, 凡十三行, 計178字, 紙本, 行書, 現在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是蔡襄彌足珍貴的墨寶之一, 史稱《致郎中尊兄帖》。
  • 100多幅故宮珍藏書畫、配上大師解讀,看懂52篇國學經典
    對於古人來說,書法、繪畫、詩詞歌賦是不能分開的。 王羲之作《蘭亭集序》,千古流芳,蘇東坡寫《前赤壁賦》,膾炙人口,同時他們的書法又成為書畫史上的經典名作。 古人管這些絕妙的文章和書畫叫「大手筆」。
  • 郭沫若題寫的故宮博物院,和臺北的故宮牌匾,哪個書法水平高?
    不說到臺北故宮都要看的三件鎮館之寶,單是那些歷代名家法書,都是在書法史上響噹噹的經典之作。還記得前年在日本舉辦的顏真卿書法特展嗎,其中最重要的展品一大部分出自臺北故宮。郭沫若書法郭沫若雖然在當代書法史上堪稱大家,但它更大的成就是在考古和歷史學上,在當時它可以稱得上是文化界的領導者,故宮博物院由他題寫,也算是實至名歸。
  • 內蒙一位草書大師,一天能寫3萬字,被譽為:書法史上最勤奮的人
    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而古代的一些書法大師幾乎都是有著優質書法資源的人,晉人的書法家一般皆為高門大姓的子弟,往往有高人傳授,而唐代的大書法家多為高官厚位者,書法資源尤其豐富,歷代的書法大師幾乎皆為士大夫階層的人
  • 米芾經典書法: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行書真跡《伯充帖》
    導讀《伯充帖》是米芾的紙本行書真跡,大約是在宋哲宗紹聖四年時期的作品,目前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感興趣的朋友有機會可以一睹真跡風採。米芾不管是在書法創作中,還是在他留下來的書法理論上,對魏晉書法頗為推崇,尤其是「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書法,他曾有這樣一句話:「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轍,徒成下品。」,草書如果不入晉人格,便容易淪為下乘的作品,可見米芾對魏晉書法的推崇。米芾書法用筆頗為犀利,給人的感覺是「風檣陣馬」,字中「八面出鋒」。
  • 臺北故宮的一件書法「重寶」,酷似《蘭亭序》,被永久禁止出境!
    在中國書法史上流傳下來過許多書法至寶,並且年代越久遠,則越為珍貴,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的名篇佳作已經散佚在了歷史的塵埃當中,而能夠流傳至今,仍舊被後人稱頌的可謂鳳毛麟角了!而這些流傳至今的許多經典作品,因為太過珍貴,以至於展出的次數極少,而每每展出,便引發書法界的轟動,這樣的書畫作品如今有30餘件,這30餘件,因為太過珍貴,被永久禁止出境展覽!
  • 臺北故宮將這份書法作品獻給日本天皇,為何激起兩岸如此大的怒火
    臺灣故宮去年把這件作品送到了日本進行展覽,這件事情被發現之後,在兩岸激起了強烈的反對。有網友這樣描述這件事情的性質,這是蔡政府對日本政府的一次極大的諂媚。希望大家了解,這次顏真卿展是以蔡政府為首的臺灣當局對日本政府的一次極大諂媚。
  • 臺北故宮博物院書法精品欣賞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文化藝術的寶庫。該院藏品精多,包括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其中元代以前書法藏品155件,本人優中選優秀,精中求精,重點介紹其中的22件書法精品。
  • 郭沫若為故宮博物館題詞,他為臺北故宮博物館題詞!誰的書法好?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而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書法作品,比如企業的辦公室裡也會掛一幅名家的書法作品,還有博物館也會請著名書法家題字,因此書法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故宮博物院館藏北宋書法真跡,米芾行書尺牘《非才當劇帖》欣賞
    此帖為米芾行書真跡,書寫材質為紙本,目前收藏於臺北的故宮博物院。此帖是米芾的書信,這時候米芾剛剛當上了雍丘縣令,寫給住在開封的朋友。「非才當劇」是什麼意思呢?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我沒有什麼才華,卻擔任這麼重要的職位,可見米芾在友人面前對自己的評價還是比較謙虛的。雍丘縣令是米芾目前做的最大的官,該信札書寫酣暢自然,從側面流露出米芾內心還是比較高興的。
  • 書法史上最具價值的1000個字,學會了這些,你的字必有大成!
    從書法上來講,很多人不臨帖,自己亂寫,最終流於「江湖書法」,這是沒有入門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練書法一定要選擇被歷史證明的碑帖,且這件作品的審美要符合自己的審美,否則很難堅持下去。古人學得最多的一件作品,要屬《千字文》了。這是書法史上最具價值的1000個字,學會了這些,你的字必有大成!
  • 臺北故宮書法名帖中的"美食"誘惑
    敬請下觀小編為您選取的臺北故宮、北京故宮、上海等博物院珍藏的含有美食內容的傳世書法名帖。 01·             王羲之 |《奉橘帖》臺北故宮博物館藏原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小編喃語:只給你三百個,沒得多的,再想吃,自己買去,疫情期間外出買時,別忘記戴口罩,網購佳。
  • 國寶:故宮博物院《千裡江山圖名畫(高清)》,看一次震撼一次
    故宮博物院的《千裡江山圖》是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的國寶級文物,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隔著玻璃,欣賞這名畫,宋朝文藝繁榮的氣息,穿越時間,仿佛撲面而來。作品屬於布絹類的材質,給人的氣場感覺是:規模恢宏博大。
  •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書法重寶,溫文爾雅,出自明朝一位才子之手
    就拿書法這方面來說,文徵明書法涉獵廣泛,他先跟著祝允明嶽父李應楨學習,李應楨的書法在當時亦是名震大江南北的存在,很多人為求一幅書法而不得,也正是因為如此,李應楨的傳世墨跡才非常之少,也就使得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位書法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