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唯一書法真跡,雖25個字卻是無價之寶,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

2020-12-12 小七聊書畫

文 / 小七

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大家會想到很多自己喜歡的書法家,有的網友喜歡楷書鼻祖鍾繇的書法,鍾繇那在三國可是非常有名的人物,特別是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更是非常的高,贏得了書法愛好者的喜歡,而且還影響了很多後世著名的書法家,就連書聖王羲之都是鍾繇的徒孫,可見鍾繇的書法造詣非常的高。不過今天我們說的這幅書法作品卻是李白的書法真跡,這幅書法作品叫《上陽臺帖》,也是李白唯一的一幅書法真跡。

李白大家都不陌生,談到李白我們都知道他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他的很多詩都被納入了我們的教材中,每當詩到李白的詩大家的腦海中也會幻想出夢幻一般的美景吧?可是很多人聽到李白還會寫書法就有點驚訝了,難道李白還是一位書法高手嗎?原來在我們的古代書法是每文人墨客的基本功,特別是作為一名詩人更是對自己的書法水平要求很高,試想一位詩人滿腹經綸,而自己不會寫書法那是非常的尷尬,因此很多的詩人都是書法高手,李白也是一位書法高手,書法水平完全能稱得上是書法家的級別了!

當聊到李白的書法真跡那真的是非常的珍貴,當今世上也僅存有一幅,這幅書法作品就是李白的《上陽臺帖》,這幅書法作品創作於天寶三年(744年),是李白用草書字體寫得,能夠保存到現在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因為是李白的唯一書法真跡,所以這幅書法作品也被稱為是國家一級文物,被珍藏在了我國的北京故宮博物館,很多喜歡書法的愛好者也去過北京故宮博物館欣賞過李白的這幅書法真跡吧?

面對這幅書法作品的時候小七感受到了李白書法的精湛,整幅書法作品一氣呵成,筆法流暢自然,雖然只有25個字卻給人一種氣勢磅礴的感覺,我們都知道李白在古代不僅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位劍客高手,因此李白在寫這幅書法的時候把自己的劍道也融入到了書法中,我們從這幅書法作品中能感受到筆法的凌厲,有的字體非常的大,用墨也非常的濃厚,有的字體則是非常的小用墨也是非常的輕,這種大小不一的變化讓我們感受到了李白書法藝術的精髓,這樣的書法境界也贏得了後世書法愛好者的稱讚。

這幅書法作品能夠保存下來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歷史中有很多人收藏過這幅書法作品,我們看到這幅書法作品中也有很多收藏者的題詞,最為著名的就是宋徽宗的題詞,宋徽宗是一位藝術家,特別是在書法方面也有其獨到的造詣,他的瘦金體非常的有名,我們看到李白的這幅書法作品中還有宋徽宗用瘦金體寫下的題詞,這也證明這幅李白的書法作品流傳下來的證據是可靠的,李白的書法作品就非常的無價了,再加上宋徽宗的瘦金體這幅書法作品顯得更加的珍貴。

到了民國的時候這幅李白的書法真跡《上陽臺帖》差點流失海外,當時被民國四大才子之一的張伯駒所買下,因此這幅書法作品才被留在了中國,張伯駒到了晚年的時候將這幅書法作品還有《平復帖》、《草書》等八幅國寶級書法作品無償捐贈給了故宮博物館,當時政府給張伯駒20萬獎勵但是張伯駒沒要,李白的這幅書法真跡之所以能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張伯駒先生也是有著很大的關係。平時要想看到李白的書法真跡那也是非常的難,因為到現在只展覽過2次,一次是在2009年故宮慶祝60周年的時候展出過,第二次是在2018年張伯駒誕辰120周年的時候展出過,僅有的2次展出也說明李白的這幅書法真跡非常的珍貴。

本文原創,不得抄襲,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館有4件書法作品,件件價值連城,能看一眼也滿足了
    ,說到書法作品,我想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館中的4件書法藏品,件件都是價值連城,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即使看一眼那也非常的滿足。第一幅作品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這書法作品是以行書為主,還有一種楷書的感覺,雖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真跡已經失傳,我們今天看到這的幅書法作品是唐朝時期的摹本,但是摹本也是百分之百的還原了當時王羲之的書法真跡,我們從這些字跡中也看出了中國書法的藝術美,而唐朝摹本《快雪時晴帖》也寫出了書法藝術美,雖然只有4行28字,但是其藝術價值也是無價的
  • 李白唯一存世真跡,放大30倍看,發現宋徽宗的「瘦金體」挺不錯!
    他作為詩人,書法造詣也是相當不錯,並且後世史學家對其評價很高。他的書法藝術,在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上是瑰麗的珍寶。李白留墨不多,存世真跡《上陽臺貼》是他唯一傳之後世的書法作品,現藏於故宮博物院。不過,將他的真跡放大30倍去看,就會發現宋徽宗的「瘦金體」挺不錯。為何李白唯一存世真跡上會有宋徽宗的真跡?其實,這是中古代文化的一大特點。
  • 李白《上陽臺帖》真跡引領故宮張伯駒紀念大展
    同時,他在書法、詩詞、戲曲等藝術領域均有深厚造詣,享有盛名。本次展覽以國有博物館中經張伯駒先生鑑藏的古書畫為限,分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三個部分,每部分之下按照文物的時代排序。展品數量共33件套,是張伯駒先生鑑藏書畫的一次大匯聚。
  • 王羲之唯一傳世書法真跡:寫62個字,被日本視為國寶1300年
    關於他有很多有趣的典故,比如被選為"東床快婿",又因為喜歡鵝,答應了別人用自己的書法換鵝的請求。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非常多,草書、行書、楷書他都有涉獵,書法技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王羲之早年曾跟衛夫人學習書法,後來又辦了一批獨立的學校。
  • 臺北故宮展出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短短28字,乾隆卻蓋了上百個印章
    東晉琅琊臨沂人王羲之的書法了得,現代著名鑑藏家黃錦祥盛讚:「書聖(王羲之)書跡,神韻超逸,歷久彌珍!」而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稱號,但《蘭亭集序》真跡流傳千百年,現已不知所蹤。
  • 李白這首詩鮮為人知,全篇僅有16個字,被兩代帝王搶奪視為珍寶
    ,以及"初唐四傑",不過若要論唐朝名氣最大的大詩人,自然當屬詩仙李白。據《李白全集》統計,李白一生共作詩1010首,他的代表作《蜀道難》、《將進酒》、《望廬山瀑布》等,都被選入了必修語文教材;李白身為古往今來最優秀的詩人,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但李白曾寫過一首特殊的四言詩,雖然普通人少有人知,但卻被稱為李白"最值錢"的一首詩;因為這首詩是李白唯一一首,以自身書法真跡流傳下來的作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 王羲之真跡雖28字,卻是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地位堪比蘭亭序!
    ,但是遺憾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不知道下落何處,我們如今能看到的都是臨摹作品!不過在我國的臺北博物館裡有一幅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雖然只有26個字,但是地位堪比《蘭亭序》!如果你是書法愛好者,肯定也知道臺北博物館的作品是王羲之的哪一幅書法作品吧?
  • 米芾經典書法: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行書真跡《拜中嶽命作帖》
    導讀米芾的這幅《拜中嶽命作帖》,為紙本行書作品,米芾的真跡,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拜中嶽命作帖》是米芾在寫《催租詩》這段時間的書法作品,這個時候的米芾正在雍丘縣做縣令,因為催租的事和上級領導起了衝突,最後辭官不幹了,自己跑到了嵩山當了廟監。
  • 李白此詩水平一般,憑什麼成故宮博物院的國寶?你看看上面的印章
    但大家知道李白詩如今被奉為國寶,存於故宮博物院的是哪一首嗎?不是以上這些詩中的任何一首,而是一首很多人沒聽過,也沒讀過的四言詩,詩名叫《上陽臺帖》。不少人看到這個題目就笑了,但它卻是李白存世的唯一一幅書法真跡。
  • 米芾書法天下第一美,北京博物院和臺北博物院倖存真跡
    平時我們稱讚別人的書法如果用美麗,那是可笑的表達。但是米芾的書法真的是需要用美來形容,他是唯一一個將畫入書的奇才。米芾的行書特別有韻味,當時的皇帝也非常欣賞這位襄陽人。經常遊走在皇宮之中,你以為米芾只會寫字那就大錯特錯了,他還有很多癖好。
  • 王羲之唯一真跡《喪亂帖》,差點陪葬武則天,如今卻在日本博物館
    《喪亂帖》一共只有六十二個字,原文為「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短短數語,就透露出王羲之濃濃的悲傷之情。
  • 米芾經典書法: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行書真跡《伯充帖》
    導讀《伯充帖》是米芾的紙本行書真跡,大約是在宋哲宗紹聖四年時期的作品,目前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感興趣的朋友有機會可以一睹真跡風採。米芾不管是在書法創作中,還是在他留下來的書法理論上,對魏晉書法頗為推崇,尤其是「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書法,他曾有這樣一句話:「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轍,徒成下品。」,草書如果不入晉人格,便容易淪為下乘的作品,可見米芾對魏晉書法的推崇。米芾書法用筆頗為犀利,給人的感覺是「風檣陣馬」,字中「八面出鋒」。
  • 王羲之《平安帖》,雖只有4行27字,卻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而王羲之一生當中書法代表作非常的多,比較有名的有《蘭亭序》、《喪亂帖》、《快雪時晴帖》等等,而我們今天介紹的這幅書法作品是王羲之的《平安帖》,這幅書法作品如今珍藏在了我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館,雖然只是唐朝著名書法家的摹本,但是也是百分之百的還原了王羲之的真跡,所以我們通過唐朝摹本也能間接的也解到王羲之筆法的精妙。
  • 李白草書真跡《上陽臺帖》,被張伯駒收藏,並轉贈給故宮博物院
    相信大家都知道,作為一位文化名人,李白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是其他人無法比擬的,由他創作的詩文,至今仍然被人廣為傳誦,同樣也是中小學的經典教材。不過卻很少有人知道,李白創作的狂草書法,同樣讓人非常痴迷,曾經被著名收藏家張伯駒,以六萬塊大洋的價格,買下了他的一幅草書作品,一時間亮瞎了大家的眼睛。
  • 6件讓張伯駒耗盡家財的書畫,件件價值不菲,圖2是李白的唯一真跡
    張伯駒,河南項城人,近現代著名收藏鑑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 ,曾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國家文物局鑑定委員會委員等職,一生致力於藝術作品的收藏和研究,並將多件珍貴文物捐獻給國家。解放前,張伯駒恐一些國寶流落海外,於是與多方商談購買事宜。最終以高價購得6件國寶。
  • 李白最值錢的一首詩,僅16字卻被宋徽宗乾隆爭搶,現代人很少聽過
    不過要說起大眾最熟悉的唐代詩人,非李白莫屬。李白的詩現存1000多首,《蜀道難》、《將進酒》《俠客行》都是經典名篇。按道理說,李白的詩藝術價值應該相差不大。但李白曾經寫過一首特殊的四言詩,這首詩超越了其他任何的李白作品,被稱為「李白最值錢的一首詩」。為什麼呢?因為這首四言詩是唯一一首以李白書法真跡形式保存下來的,至於詩的內容,現代人很少聽過。
  • 國寶之最:臺灣故宮十大稀世珍寶
    銘文中有陽文網格線,是西周中晚期制銘的習慣,因此除了史料的價值外,毛公鼎在中國古文字學與書法藝術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第二.西周〔散氏盤〕(銘文字數多,銅質特佳) 散氏盤應為西周晚期出品,它最引人注意的是盤內共三百五十七字的銘文,記載了西周時散國和鄰國解決土地糾紛的協議。第三.顏真卿〔祭侄文稿〕(顏真卿真跡,天下排行第一行書)
  • 穿越戰火留存至今的珍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背後的故事
    不同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大氣宏偉,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小巧精緻出名。博物院裡的藏品幾經輾轉,安放於此。為數眾多文物珍品,成為了解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重要窗口。近代中國歷史可以說是一部侵略與反抗的歷史。在列強的侵略下,很多有著悠久歷史和重大意義的文物珍寶,或者被損毀,或者被帶到海外。
  • 故宮博物院和珍藏的著名書法作品不僅有價值且令人感動
    書法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自金代以來,唐,宋,元、明、清三代都收藏在皇家庭院裡。皇城密布,這些書法珍品保存完好,流傳於世。我們將在北京故宮欣賞一些珍藏的著名書法作品,並談談前世今生這些書法珍品。
  • 李白的采石磯
    當然,只有天姿英縱的李白才使采石磯名震大江南北。李白的光環太耀眼了,弄得他的背景身世一片模糊。他的出生地傳說就有五個:今吉爾吉斯斯坦的碎葉城(當時屬大唐境內)、新疆焉耆碎葉城、條支都督府(今阿富汗境內)、長安城、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