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地300畝爆虧3年,做農業不懂行怎麼賺錢?

2020-12-15 騰訊網

  點擊搶購

  三年前,我和舅舅一起在重慶壁山承包了300畝地,近3年折騰下來,壯烈地成為了農業炮灰大軍的一員,最近終於狠下心來,決定壯士斷腕,以虧損的價格轉手給了年前約談過的一位老闆。

  想想投入了自己近三年的青春時光和多年來的辛苦積蓄,最後換來這樣的結果,真是悔不當初啊,只怪當時太衝動了,還有對農業本身的認識不夠深刻!

  一、農業的坑,我經歷過的你就不要重蹈覆轍

  我想以個人親身經歷,告誡那些想真正搞農業、從事農業的朋友,一定要慎重。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農業投資稍有不慎就會深套其中、難以自拔!

  當然下面的幾種類型不算:

  府衙有人脈可以套資金,畫個圖紙、搞個計劃錢就來了的;其他項目賺了大錢,想要搞農莊圈地的;相關部門有人,知道什麼地方會徵用,提前租下來修建輔助設施,種植些苗木,等徵收補償的。

  下面來說說個人的一些經驗教訓和總結,還有對城鎮化和農村未來的一些個人看法!

  二、為什麼現在的農民都不願種地了呢?

  大家都寧願背井離鄉,居無定所地外出打工。其實不是沒有原因的,是因為種地付出的成本和回報不成正比!

  最初,我覺得1畝地1000元的利潤是件很容易的事,300畝地,就算1畝地賺1000元,1年至少也得賺30萬啊。

  最開始,我選擇的是種植油菜,一是考慮到容易管理,能夠機械化操作,另一方面覺得市場前景還不錯,菜籽油嘛市場前景廣闊,容易銷售。一季種植下來,儘管收成還算不錯,但還是入不敷出,一畝倒貼近300元。

  總結了下原因,大致如下:

  1、我們不過是「大農經濟」

  不說土地流轉過來的支付農民「租金」,就算是所需種子、肥料、農藥成本也比他們高得多。他們是「粗放種植」,把種子播完後就不管了,後續播種施肥還是打藥鋤草,都是有專業的服務公司和專業的工人在幹。

  無論收穫多少,哪怕每畝只收100斤,對他們而言也是淨利潤。我們則是畝產量低於800斤就賠錢虧損。

  現在所謂的規模化、集約化充其量就一「放大的小農經濟」罷了,儘管我們大農場合作社在生產規模、生產方法、生產設備上與美國沒什麼不同,但我們的生產方式(就是生產的組織形式)與個體農民的生產方式沒什麼不同。

  就是什麼都是自己買、自己幹。這種生產方式的問題就是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即使是用相同的工具做同一件事,結果都會不同。

  而美國的生產方式是:僱收割專業公司收割,這些專業收割公司在全美國從北向南收割,一年起碼工作10個月(因為緯度不同的地區,糧食的成熟時間是不同的)。僅僅折舊費一項,我們就比他們高10倍以上!而且這些收割機手因為一年到頭都在工作,因此技術熟練,不僅效率高,浪費也少。

  2、「土地流轉」之後,農民幹活積極性不高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過去人民公社發生的事,現在又在「土地流轉」中重演。更糟糕的是,現在的「土地流轉」各方麵條件還不如人民公社。

  一沒有行政權利,過去的人民公社因為有行政權力,你不好好勞動它還能組織大家批鬥你;現在你要多說兩句搞的人家不爽,人家就能甩手不幹,正所謂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二是現在農村稍微有點頭腦和本事的都跑出去了,剩餘的體力好點的人家跑去搞鋼筋水泥的活,起碼也能掙點錢。

  不僅如此,從成本分析中也不難看出:僅僅土地流轉費這一項,就足以導致「土地流轉」在糧食種植上不可能成功。現在的土地租金平均每年在500元/畝,再加上各種費用,以現在糧價種糧食又怎麼可能賺錢。

  3、農產品不確定因素太多

  下面說說種植經濟作物的情況。這個就不像在搞投資,而是在投機。因為在中國除了地域性比較強的一些特殊品種外,大眾的經濟作物不管是蔬菜還是藥材價格都不穩定。

  中國農民多,且從事農業項目非常不穩定,真正從事農業的人數也不穩定。比如一個農民去年種糧食,今年他卻變成了菜農,明年他可又改為搞養殖了,或者啥都不種,跑出去打工了,這和發達國家不同,發達國家從事農業的人數是比較穩定的。

  農業人員的穩定導致了農業項目、規模容易大起大落,農產品價格容易大起大落。

  還有,資金門檻低,規模可大可小,大老闆可大搞(成百上千萬投資),小老闆可小搞(幾萬到幾十萬投資),廣大農民可散搞(幾萬元以下投資)。

  技術門檻低,大多數農業項目的技術很難保密和壟斷。比如果園,專家搞畝產可達萬斤,但農民也可搞到7000-8000斤,甚至也可達到萬斤水平。

  一個種植項目在某地今年畝產值達2萬元,那麼要不了幾年必將有大量資金和人員湧入這個項目。

  大老闆大搞,小老闆小搞,廣大農民都搞,甚至在外打工的、做小生意的都回到農村搞,可以想像這個項目的產品必將供大於求,價格也必將暴跌,那麼搞這個項目的利潤也就可想而知了!

  氣候、各種災害都可能成為不確定的因素。你根本無法預測其價格。當然有地域性特色的產品不在此例,這個有資本支撐形成了一定的壟斷,它的價格基本是高挺的。

  4、農業不是不能投,關鍵是你如何投

  我想說明一點,也算是個人失敗的最大原因,在現階段這樣外部的大環境下,想要單純地靠種植來盈利,是方向性上的根本失誤。

  (1)利用網際網路做營銷

  投資農業排除那些靠自己的工作強度和超長工作時間,賺取一點勞力錢之外,能賺到錢的其實是把風險轉移給他人了。

  大一點體量的做品牌、做營銷去了,最典型的是網際網路與農業技術融合、與銷售物流融合、與品牌推廣融合通過網際網路,搭建起農業與技術、與人的交流。這個是重點,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

  (2)項目選擇一定要謹慎

  經常會看到電視、報紙、網絡報導,火箭蛋變完蛋,西瓜沒人要了,蒜你狠又重現了,投資最忌諱的就是跟風。

  如果人人都能做的項目就不是投資,肯定是公益,所以在投資前你必須懂農業,懂行情,懂農業裡面的渠渠道道,不要輕易看見個廣告、新聞報導種養什麼,賺了多少錢!項目的選擇是一件嚴肅的事情,需要各方論證才能定項目。

  農業融資比較難,由農業的特定屬性決定,農業使用的土地是集體所有,流轉、租賃等只取得了土地的使用權,土地抵押貸款是按照土地上附著物,使用年限、種植面積等來認定其價值,按其價值的50-80%貸款,各地執行細節不同,需要提前了解更多細節。計劃儘量詳盡,可以減少麻煩的出現。

  長期以來,農業生產環節利潤水平不高是不爭的事實。散戶式的小農經濟,沒有折舊、沒有設備購置和更新、沒有技術進步投資,與之相比,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生產經常陷入低利潤困局,甚至由於成本太高而虧損。

  如果沒有做好事先的投資預算與風險評估,貿然進入這個行業,可能將付出很大的代價!

  信息來自大豐收植保中心

  更多信息,請添加小蔬微信號CJSCZZS002了解!

相關焦點

  • 未來5年17種農業最賺錢項目(精)
    當然,品質你得保證,不能有劇毒農藥,不能用化肥,這就需要你做一些體驗營銷的工作了,慢慢積累下來,1年之內必賺錢!三、農業賺錢9種綠色暴利方法第一種暴利模式:區域壟斷型做糧食的利潤很低吧,年銷售20億能賺2000萬那算高手,可是就有這樣的一個企業,年銷售5個多億,利潤有6000萬,而且年年這樣!他是怎麼玩滴?很簡單,紮根區域市場,能做的全做,有一點錢賺的都做。
  • 算了一筆帳,去年租地做園藝展只收門票就賺幾百萬,比賣苗還賺錢
    大家好,我是城市綠化養花匠,愛綠化愛養花,今天有網友問到,如何看待租地做園藝展收門票這個項目,是新的苗木商業模式嗎?敲重點:苗木基地越來越多,品類也越分越細,當然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最近幾年,很多大型的苗木基地還能賺錢,一些小的秒母雞基地慢慢被迫退出了,為啥,因為苗越來越難賣了,而且現在苗圃基地基本上是整套服務了,所謂的整套服務就是從苗木到栽種甚至設計都參與了,一些小的苗圃基地根本沒這個能力,單純的賣苗模式已經越來越難做了。
  • 租地20畝投資40萬 歡迎來當農場主
    租地20畝投資40萬 歡迎來當農場主     眉山推介都市近郊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市委書記發邀請    本報訊(記者 文銘權)只要項目符合園區產業規劃,租地20畝以上,即可擁有屬於自己的農場
  • 248畝的家庭農場,種冬小麥夏玉米,年利潤13萬,算賺錢麼?
    年流轉土地情況流轉土地面積248畝,平整耕地160畝,88磚窯挖土後的坑地,輕壤土。回村歇歇對該農場的總結:農場耕種248畝,基本實現了和小農戶一樣精耕細作。雖然帳面上利潤是13萬,但機井折舊,一些農具做舊,這個年度不能準確計算出來。很顯然,2019年利潤13萬,是前兩年做了鋪墊,若減去前兩年投資,就賺不到13萬了。
  • 租地1800畝,淨賺80萬,這個家庭農場如何做到(案例拆解)
    當年,他在上海崇明島租地種糧,由於當地搞開發,合同籤10年他種了6年就提前終止了。2010年,回到家鄉繼續包田種水稻和小麥,並逐步走上正軌。2013年,國家頒布政策支持家庭農場發展,於是胡成海發力租了1800畝土地種植水稻和小麥,還投入100多萬元購買農用拖拉機和4臺烘乾機等設備,採用機械化生產和種植,從播種到施肥、除草、收割,全部都是機械化操作,農忙時租用30~40名農民。2015年,刨去土地租金、前期投入和人工工資,胡成海一年淨賺80多萬元。
  • 孫紅偉:租地建起「生態農莊」
    □本報記者  張 靖  本報通訊員  趙永昌 於文博  田野裡,一排排速生楊直立挺拔;樹林中,一群群肉雞活蹦亂跳;一座座大棚內蔬菜鮮翠欲滴……這是日前記者在商水縣平店鄉東鄧店村青年農民孫紅偉跨鄉租地建起的「生態農業莊園」內看到的情景。
  • 搞農業百畝以上的,一片虧損?究竟有多少是盈利的?
    前兩天頭條上有網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做農業包地百畝以上的,有多少賺錢盈利的?問題出來後,有157個網友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回答。這個問題十分有意義,這裡摘取一些代表性的問答與大家分享一下。
  • 300畝的魚塘,22條跑道,他一年賺了500萬
    與家人分居兩地不是長久之計,2012年,陶鑫將濟南的生意託付給弟弟,想回家鄉找點兒事做。跟別人打工沒啥意思,陶鑫尋思著,還是應當創業,去闖闖。恰巧,第一回闖就讓他嘗到了甜頭。陶鑫看準了老家生態大米的市場,流轉了300畝水稻田,靠著老鼠、蛇來生態治蟲,一年銷售額100多萬,算下來淨賺60多萬元。&nbsp大米讓陶鑫賺到農業上的第一桶金。
  • 農業利潤,究竟都去哪裡了?農業賺不賺錢,你真的會核算農業收入與...
    然而,不少人卻發現,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 好多投資農業的虧得一塌糊塗,還搞不明白怎麼死的。而原因就在於,他們不懂得如何計算農業利潤。 一個種植大戶的帳 紙面上算出來的利潤對於二三產業可能是可靠的,但對於農業就不一定行。比如,超市的一般毛利率得保持在20%~25%之間,這樣才能保證淨利潤在3%~5%左右。
  • 承包300多畝地的「女漢子」是怎麼幹的?
    同樣是包地,有人賺錢,有人賠錢,到底是真是假,「種地大戶」最有發言權。曾經有央媒報導,「種地大戶」因為種地賠錢而紛紛退租的現象,在前些年,這種事情確實存在。「今年俺家種了70畝地的紅薯,一塊都沒賣,全部加工成粉條出售,一斤粉條10塊錢,都是熟人來買的,因為不摻雜使假,質量有保證,吃著安全放心,所以粉條是供不應求。」在舞陽縣吳城鎮,「種地大戶」吳現花說。據介紹,她家總共包了300畝地,除了種植小麥、玉米和花生之外,還種植西瓜、紅薯及蔬菜。
  • 280畝農場,耕種了30年,40歲喪妻的農場主,咋再娶不上媳婦?
    因為身在農村,承包過農場,經營過農資,做過農村電商,又喜歡把自己的失敗做分享。就在前幾天,有個網友留言道:別人都喜歡分享成功經驗,朝臉上貼金;別人都喜歡吹自己過五關斬六將,你怎麼總喜歡分享「走麥城」?我是很感謝網際網路的,萬一網際網路信息能留存很久,我只想為網際網路上留下一點真實。
  • 巫師3怎麼賺錢 快速刷錢方法攻略大全
    尤其是對於一些遊戲中愛買東西的玩家表示錢根本就不夠用,那麼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巫師3怎麼賺錢,其中包括一些遊戲的賺錢方法。   一、可以大量存金幣,到以後換,目前還可以,裝備啥的基本不用修,任務過程中會有其他裝備來頂上,有了錢,別鍛造或者修裝備,多買些補血用品吧,當然任務過程中也有坐地回血功能,可以省下不少藥錢。
  • 山東農民種植1200畝,越割越旺1畝艾草能掙3000,賺錢嗎
    ,剛開始村裡人認為袁玉國引進的項目太瘋狂,村民說艾草餵羊羊都不吃,認為種啥都比種這個強,地租一畝都得300多,村裡人都說到時虧的連地租都付不起,袁玉國一直堅信,他的付出終究會有回報。不因暫時困難而低頭,認準商機的袁玉國說,艾草只種一年,一年收割三到五茬,不用人專門管理,由於艾草根系發達,地裡連一個狗尾巴草都找不見,說著他從地裡拔出一棵艾草,根系錯綜複雜生出來好多白根。
  • 外賣3大「怪象」:美團虧上千億,商家賠本賺吆喝,騎手說不掙錢
    不知大家發現沒,在外賣圈子有三大怪狀:美團不賺錢反倒連年虧、商家頻頻倒閉、外賣員抱怨不賺錢,這是怎麼回事?美團連年虧據美團財報顯示,美團2018年交易總額5156.4億,用戶破4億,實現收入652億,總虧損1155億元。
  • 誰說做東南亞Shopee不賺錢?只要抓住剛需想不賺錢都難
    上次,猴哥分享了《東南亞3C類目怎麼選品,先看看品牌銷量全球第四怎麼做》與《從創投到跨境電商,跨界小白Shopee速成記》,內容分別主要是針對於 不過讓我非常意外,讀者對於這兩篇內容認可度不高,不過沒關係,猴哥有的是料。近些天,我收到最多的諮詢或者說是吐槽東南亞太窮了,賣的東西比拼多多都便宜,根本不賺錢!還有就是信不過猴哥,問我的利潤點,要看我的後臺,所以我有必要給你看嗎?!
  • 在農村租地栽果樹前景怎麼樣?比種糧食強,但想賺錢要靠個人
    很多人都在問種植果樹的前景怎麼樣,這個問題我認為前景是很不錯的,但要分誰幹,幹什麼也是有賠有賺,誰也不敢保證一定是賺錢,事在人為,再有前景的行業也會有人賠錢的。 首先說賺錢的,咱就說一些普通的果農,在前幾天我的一篇文章裡曾經說到過這個果農,家裡有幾十畝蘋果園,收入全靠這些果園。這位果農是賺了錢的,他兒子結婚買房加裝修加買輛車,總共大概有七十多萬,他不用貸款不用借,家裡的存款就夠了。這對於一個普通的農民來說,應該是很不錯的了。
  • 以案釋法 | 順德龍江一男子租地做休閒農莊,竟被判刑了!
    以案釋法 | 順德龍江一男子租地做休閒農莊,竟被判刑了!都市生活忙碌不少人休閒時總想親近自然到郊外的休閒農莊摘果釣魚不要太愜意有人從中發現「休閒農業」的商機2016年3月,大強以1000萬元的價格獲得龍江鎮某村377畝蔬菜大棚的集體土地使用權。
  • 萬畝「糧王」破產:土地流轉風險有多大?
    與勞務合作社提供的季節工、時段工不同,農機服務隊是長年的專業隊伍,每人每月工資有1500多元。梁自然自己不會種地,他專門聘請了8名農業專家做技術指導,月工資1700元。租地後,梁自然還專門註冊了「道森」優質大米品牌。按照梁自然集約化生產設計,萬畝糧田每年能提供5500噸左右的穩定糧源,而且通過統一良種、統一生產標準,建立品牌,還可大幅提高稻米附加值。
  • 為什麼別人做微商賺錢?你做微商卻在虧錢呢?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微商興起有很多年了,為什麼別人做微商都賺錢了而你卻在虧錢呢?請你帶著這個疑問來閱讀本文。在微商剛興起的時候,很多聰明的人他看到了朋友圈中的機遇,便開始包裝自己的個人品牌,在朋友圈QQ空間等很多地方招收代理。
  • 擁有300畝菜地、幫助390個貧困戶、扛過新冠疫情,我是新發地...
    2 從裝卸工到家樂福供應商 我成了最懂西紅柿的人 趙士剛是當時菜販子最喜歡找的「緊俏裝卸工」。 在新發地有個不成文的行業規矩,無論你這筆生意最後有沒有賺錢,都要給做「代銷」的裝卸工付代銷費。2013年的某天,趙士剛忽然接到超市電話,說收到的西紅柿全爛了,要求退款——當時趙士剛每天都要給北京的永輝超市(601933,股吧)和物美超市供近8萬斤西紅柿。 接到電話時候趙士剛很疑惑,進貨時這些西紅柿都沒事兒,怎麼一到北京就全爛了? 後來一個老農民告訴趙士剛,那年雨水量大,導致西紅柿的含水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