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麥馬甲這麼多,你最愛吃哪種燒麥

2020-12-24 五美合意

我的同事橙子曾經下過一個結論,所有的北方人都莫名其妙對帶餡的東西十分熱愛,像包子、鍋貼、餡餅、月餅......還有餃子更是所有東北人的白月光。

但要是說帶餡東西裡最好吃的,我肯定還是選燒麥

一屜燒麥蒸出來,餡多皮薄,汁水四溢,肉香盈口,令人是拍案叫絕。

張懸有首歌怎麼唱的,在所有嫩皮帶餡的點心裡,我最喜歡你

在北方人眼裡,江南的燒麥都是異端

其實不只北方人,南方人對燒麥的熱情同樣熾熱。

醬油把糯米拌起來一蒸,再象徵性的整點火腿粒、青豆、玉米......一個蒸籠裡小巧地放著兩三粒......這太南方了!(你看我現在說話多含蓄)

▲ 實在是不合我胃口!(我現在一點也不暴躁了)

但每一個正義凜然的內蒙人看到南方的燒麥,都會忍不住發出靈魂的質問:這玩意是個啥啊?

不加肉的燒麥那能叫燒麥嗎?

即使北方人氣的要跳腳,但我們可愛的南方朋友依然堅持著對燒麥的熱愛。

一頓飽滿的江南早餐,斷然不能缺少燒麥的身影。

上海人的燒麥像極了上海人的性情,精打細算又精緻可愛

在過去經濟還不富足的年代,燒麥是上海人民貧乏生活中最富創意的美食,拯救了無數上海人的味蕾。

▲ 老上海燒麥。圖源魔都食鑑局。

只消香軟的糯米拌醬油,稍微加上一星星豬油就是最高光的時刻了,經濟實惠又美味!

而現在最能代表上海燒賣的莫過於下沙燒麥了。

僅僅是一團糯米,和肉末菌菇末拌在一起,再裹上咬勁十足的皮。餡飽滿得會從口子上冒出來,咬一口湯水都包不住!

▲ 下沙燒麥,圖源魔都食鑑局。

如果說醬油糯米香菇是上海燒麥的底色,那麼杭州燒麥的底色一定是那春意盎然的筍了。

據說春筍最旺時,杭州人一天就要吃掉80噸筍。

在熱愛的燒麥裡加點筍只是杭州人的日常操作,沒有鮮筍的時節加筍乾也是常事呢。

▲爽利的筍尖拌上鮮甜的肉末,加姜蒜去腥,皮凍能增加豐腴,包得了蒸籠上一擺。配上小餛飩無敵。

個頭小小的燒麥皮薄餡多,蘸上玫瑰醋,一口咬下去肉餡滿嘴跑,嚼起來脆爽十足!

燒麥也是個大家族,有鹹的有鮮的自然也有甜的,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沙縣小吃,裡面就有晶瑩剔透的甜燒麥。

▲ 一般的燒麥皮都是麵粉做的,而沙縣的燒麥皮是木薯粉打出來的,晶瑩剔透一眼就能看見餡料。形狀上一般的燒麥都是收口朝上,而沙縣燒麥收口朝下,別有一番趣味。

不同於北京燒麥的肉餡,江南燒麥的糯米餡,在晶瑩剔透的沙縣燒麥裡,餡以粉絲為主,同時和著肉丁、香菇丁、蘿蔔丁等,餡多皮薄、小巧玲瓏。

沙縣燒麥的味道精髓來自於當地的豆豉油,輕輕夾起,滾上那麼一滾,燒麥偏甜,豆豉提鮮,加上點辣醬真是就無敵了!

這麼一看,南方燒麥好像都有點素。其實不然,在南方的南方,廣東人的燒麥還真是實打實的硬通貨。

這可能是祖國最南最北第一次在食物上面達到了大統一,燒麥就得是肉的!

不同於內蒙燒麥多用羊肉,廣東臨海,水產品十分豐富,蝦蟹就成了燒麥中最有參與感的角色。

▲ 廣東人一般的燒麥其實是幹蒸燒麥,在廣式早茶中,幹蒸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圖源見水印。

蟹粉蝦子幹蒸,光聽名字你就能感覺到這個燒麥有多硬了。

黃澄澄、金燦燦的雲吞皮皮,粉嫩嫩的肉上面撒一些蟹籽,細緻順滑的肉餡卷在一起,有的時候還會放上一個蝦子在上面。

▲ 在內蒙這玩意肯定叫海鮮燒麥!圖源見水印。

羊肉燒麥,才是真燒麥

假如燒麥也有什麼原教旨主義者的話,那麼一切走出呼市的燒麥都應該被視為異端。

據相關史料記載,燒麥最早起源於呼和浩特一帶的沿途茶館,晉商走西口時帶到京津,隨後一路走紅,到今天大江南北文體兩開花,處處可見燒麥蹤影。

▲ 14世紀的朝鮮教科書《樸事通》上,就記載了最早的燒麥雛形。麥麵做成薄片包肉蒸熟,與湯食之,方言謂之稍麥。

仔細想想,這不就是今天的燒麥配羊湯嗎!

吃燒麥不能說哪裡的正不正宗,畢竟全中國落地開花,到處都是馬甲。但你要是問哪裡的羊肉燒麥最好吃,那指定是呼和浩特沒跑了。

刺勒川陰山下,北疆的美食之都呼和浩特就是燒麥絕對的主場。

清晨四五點鐘的呼市街頭,隨便找一家人聲鼎沸的燒麥店,推門而入,呼市人民的一天從此開始。

最好吃的羊肉燒麥來自最好的原材料,純正的四子王旗羊肉,雪白纖細的河套麵粉,色清味足的畢克齊大蔥,再調以醇香四溢的武川胡麻油。嗨,不好吃就怪了!

▲ 燒麥的好吃還在於火候,呼市的老饕品燒賣都不用吃,一進館子,根據蒸汽在眼鏡上的凝結程度就能判斷一二。圖源那一座城。

好燒麥就在一口氣,過了火候,蔥香失了調性;不到火候,羊肉嘗不出鮮羶。

吃了呼市燒麥,你才知道老祖宗那個鮮字,右邊為啥是個羊。

一屜燒麥蒸得了,怎麼吃同樣有講究。

呼市人吃羊肉燒麥,一般都得調好山西老陳醋,擺一碟託克託辣子紅油,入口輕咬,油脂噴濺,辣味入髓,再來上一壺老磚茶,最帶勁!

往東一千裡,在整個黑龍江地區乃至吉林東部,燒麥的最佳搭配肯定是羊湯啊。羊雜湯鮮嫩爽口,不僅解膩,還解饞呢!

▲ 一口走心的羊湯下肚,能讓你滿足一個清晨。

再往南一千裡,老北京的羊肉燒麥是要搭配著小菜吃的。

乾隆白菜,別看名氣大,其實就是芝麻醬拌白菜心,香濃的麻醬搭上爽口的菜心,一口燒麥下去,老北京風味十足!

不只是北方有羊肉燒麥吃,在杭州,你同樣能吃到內蒙風味的好燒麥。

吳山腳下,河坊街旁,羊湯飯店已經火了200多年了。

▲ 傳說當年清朝乾隆皇下江南到杭州時,特意御點該店「羊肉燒麥」,因皮薄肉鮮汁多而成為杭州特色小吃。圖為羊湯。

不只是燒麥,這裡的羊雜湯同樣好喝,熱氣騰騰儘管燙嘴也阻止不了吃貨的夢想啊!

中國哪裡的燒麥最好吃

太原

太原的燒麥叫燒梅,皮薄如紙,圓如盤,邊花多,餡大、香醇、利口,放在籠裡,猶如朵朵雪梅盛開,頗有點文化人的氣息。

太原城最好的燒麥莫過於清和元了。

清和元的燒麥13元一兩,有5個。純羊肉餡兒,皮薄肉大,整整一個大肉丸子,腥羶之味全無,湯汁豐富,最重要的一定得蘸太原的陳醋,味才正呢。

加上一碗頭腦便是太原人的完美清晨了,燒麥配頭腦,出了太原沒地找!

樂山

樂山燒麥和江浙燒麥有著很大的區別。

皮薄且韌,餡採用的還是豬肉大蔥較多,倒有點江浙一帶灌湯小籠的感覺。

▲ 但最重要的點睛之筆一定是那碟紅辣椒油,海椒加上幾十種香料秘制而成。柔軟筋道的燒麥配上獨家的蘸水,一口一個,簡直完美!

最後再來上一碗帶絲雞湯,這是專屬樂山人的搭配,味道巴適得板!

揚州

朱自清在《揚州茶館》裡描述了當地的早茶,三丁包蟹黃湯包薺菜包鮮肉蒸餃翡翠燒麥千層油糕......再來一碗陽春麵或餃面,這一天才算是真正開始了。

這裡面最重要的環節莫過於那碟翡翠燒麥了。

▲ 揚州的翡翠燒麥是用各種綠色菜葉為餡料調製而成,口味有甜味的,有鹹味的,蒸熟後餡心透過外皮顯得晶瑩如翡翠而得名。圖源ins。

這燒麥看起來小小的,十分精緻,吃一口甜到心頭,搭配上大煮乾絲才算是人生無憾啊。

武漢

武漢的過早文化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那就是油多、抗餓,這其中燒麥算是重要代表。

武漢人早餐真是很喜歡吃糯米。蛋酒是糯米做的、豆皮裡包糯米、燒麥裡也是糯米

▲ 和江浙地區差不多,武漢的燒麥中也沒什麼肉,但是放油比較多,糯米和黑胡椒的味道特濃,油膩無比,但是味道同樣很贊。圖源武了個漢。

吃上幾個燒麥,來上一壺花茶,一整天也不會餓啊!

開封

開封燒麥其實就是傳統的北方漢族燒麥了,有羊肉餡、豬肉餡、還有神秘的韭菜雞蛋粉條餡。

河南人的燒麥做法上沿用北方回民的習慣。一口咬下去,湯汁四溢,吃起來還有點像吃灌湯包的錯覺,但比灌湯包口感豐富,難道在製作的時候也灌了湯汁進去?

▲ 一口咬下去,粉條溢出,搭配著韭菜的香,混合的口感在舌尖炸裂,回味無窮。圖源香香美食。

有人說羊肉燒麥是正統,有人說糯米燒麥最清新,有人說筍丁燒麥最鮮味。

中國這麼大,燒麥馬甲這麼多,你最愛吃哪種燒麥呢?

不說了,下樓買屜燒麥吃

相關焦點

  • 你喜歡吃燒麥嗎?要想吃到全國最好吃的燒麥,還要去這4個地方
    說起燒麥來,那一定是稱呼最多的食物,打清朝開始,一直到今天,燒麥被冠以不同的名稱,從燒麥、捎賣,到紗帽、再到開口笑和鬼蓬頭,越往後,也就越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關於這些名稱,肯定有著不一樣的故事,這裡我們不再深究。但是,不管哪種叫法,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屬於自己口味的燒麥,這一點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說起哪裡好吃的燒麥,還是要從下面這四個地方說起。
  • 中國這麼多種好吃的燒麥,你都吃過哪些?
    原創 丨 上海有腔調 收錄於話題#美食19#燒麥1燒麥遍及全國,叫法近似,餡兒上卻是能大做文章。長江流域,糯米燒麥是個角兒。往北走,純肉餡兒,才算得上正統。去南方沿海,蝦蟹也上了陣。真要論哪種燒麥滋味最好,沒定數。
  • 燒麥美食名城,呼和浩特哪家店的燒麥最好吃?從講好燒麥故事開始
    呼和浩特的清晨,從燒麥開始。呼和浩特的燒麥館非常多,到底有多少?內蒙古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統計過,呼和浩特大大小小燒麥館有3000多家。有的企業不僅做燒麥,還特別會講故事,於是,德順源、老綏元這些會講故事又會經營的企業越做越大,玉泉區會講燒麥故事,有了呼和浩特燒麥第一街,前往品嘗美食的顧客,絡繹不絕。
  • 你可能吃的是假燒麥!什麼是「一兩燒麥」?南方人知道後懵了
    導語:你可能吃的是假燒麥!什麼是「一兩燒麥」?南方人知道後懵了俗話說得好,人還是多讀書多學習的好,不然一個不小心,在北方吃個燒麥都能吃出一段烏龍。前段時間,微博博主@谷大白話 ,看了之後讓人差點撐死在美麗的內蒙。
  • 燒麥的做法 燒麥怎麼做家常燒麥怎麼做好吃
    今天就來為大家揭曉燒麥的正宗做法,學會這招後大家在家裡就可以做燒麥,而且味道比外面賣的還要好吃呢,最關鍵的是方法還簡單,看一遍就能學會。第一步:準備食材,將香菇放入清水中泡發,竹筍在開水中焯一下備用。第二步:泡發後的香菇切丁,竹筍切丁後分別裝盤。
  • 吃了10多年的燒麥,才發現做法原來這麼簡單!皮薄餡多,軟糯鮮美
    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些做美食的方法吧,進來了就點個關注吧,每天都有更新的喲~燒麥雖然是北方的傳統麵食,小編是南方人,但是這邊的早餐店都會有燒麥賣。現在每次經過都會買上幾個燒麥當早餐。記得小編小時候也愛吃這些麵食,每天早上吃上幾個趕路,去上學都有勁。燒麥食用糯米做的,很頂餓,而且裡面還加了調料,讓普普通通的糯米也更加好吃了。
  • 北方燒麥餡料為牛羊肉,南方燒麥放糯米,哪個吃起來更過癮?
    在我們中國,人們早上吃的早餐,數量與種類是非常豐富的,其中比如有各種滷麵、湯粉,還有各種餡料的包子糕點等等,分的是極為細緻,而在這些早餐食物之中,燒麥就備受人們的喜歡。燒麥形如燈塔,上窄下寬,用麵皮包裹著豐富的餡料,然後下鍋蒸熟,滋味極為鮮美,一口下去,吃起來非常的過癮。那麼在北方與南方,對於燒麥的定義其實有些不同。
  • 乾隆爺御賜筆名,走出山西的浮山燒麥,這樣的燒麥你吃過嗎?
    燒麥是晉南傳統名食,是一種以燙麵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據說,燒麥起源於明末清初,後流傳於江浙及廣州一帶。但燒麥的成名卻與山西臨汾的浮山有關,據說,某年除夕之夜,乾隆私訪歸來,到前門外浮山燒麥館吃燒麥。
  • 燒麥記雅
    北方的麵食品種繁多,大抵也都是常見,其中只有燒麥很少出現在平時的餐桌上。平常人家可以說,今天咱們包餃子吧,動手就是,很是平常。提及燒麥,總有隆重之感。就是說,在諸多麵食中,燒麥的身份有點特殊。單看名字,它就不俗。古時燒麥稱稍梅,亦稱燒梅,名字中有梅,就雅多了。據稱,也有稱稍美的,是內蒙古呼和浩特的讀音,就更美了。一種小吃,有這麼多的好名字相伴,的確不尋常。
  • 羊肉糯米鮮筍青菜……一籠開花的燒麥,你最pick哪種餡
    燒麥,絕對是馬甲最多的美食了。燒賣、捎賣、稍麥、燒梅、開口笑、鬼蓬頭……這些都是它的小號。同一種美食,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名字,這很正常。不過,燒麥這一種食物為啥會有這麼多名字呢?燒麥、燒賣,這是出現頻次最高的兩個詞,也是出現最早的。燒賣一詞,最早出現應該還是在中國人廚藝大爆發的宋代。
  • 傳統面點的佼佼者——燒麥
    小編我雖然是個吃貨但是我也有不喜歡的東西,包子我就是不願意吃,甭管你什麼餡的包的多好看我就是不喜歡吃包子。這一說到了包子就能想起來在北京的時候吃過的那一個一個的開花的包子——燒麥。你這餡都出來了,會包包子嗎,正好我也不愛吃,你就給我換點饅頭得了。我這話剛一出去四周的人都看我,連這一桌子上的朋友們都笑的不行。我從這開始才知道這叫燒麥。好奇的我嘗了一個發現,這個叫燒麥的東東還真的不是包子的味道。外皮如此之薄晶瑩剔透,外皮薄到了那種半透明的狀態,依稀的能看到裡面的餡。不像包子那樣是閉口的,燒麥則是頂端位開口直接能看到餡的。
  • 吃牛肉燒麥,聊聊我們的「第一次」
    吃牛肉燒麥,聊聊我們的「第一次」聊起燒麥,這絕對是個南北通吃的小吃。
  • 清晨,從一兩燒麥開始
    擦清鏡片,場景還是幾百年不變的樣子,高朋滿座,男女老少從長嘴的壺裡倒出黑沉沉的磚茶,推杯換盞,聊著家長裡短、市井消息、國際國內新聞,再時不時蘸上老陳醋品嘗一口皮薄餡大的燒麥,呼市人一天的生活從燒麥館開始了。   清晨,遊走在燒麥第一街上,德順源、沁園、老城燒麥等燒麥館裡無不人頭攢動,小到三四歲的孩童,大到耄耋老人,眼前都放著筷子、沁著醋的吃碟,等著燒麥上桌。
  • 誰才是中國最好吃的燒麥?
    在呼和浩特,除了羊雜碎白焙子外,最講究最有名的小吃就數燒麥了。許多呼和浩特人的習慣就是以燒麥為早點。一兩一般是6-8個,你可不要硬撐,要知道當地有句俚語叫做「二兩燒麥撐死漢」的說法哦。優質呼市燒麥,皮薄是前提。用特殊的工具擀出薄帶花邊的外皮,做出的燒麥才像樣。
  • 中國燒麥圖鑑:不同的名字、餡料,是各自帶著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
    許多人「曬」出的照片裡,都可以看到燒麥的身影。不料卻引起了網友的在線辯論,辯題是好吃的燒麥到底是什麼餡。北方朋友尤其是北京人表示:燒麥的老家就是北方,所以不包牛羊肉的燒麥沒有靈魂。湖南的朋友則表示:糯米餡的燒賣最好吃。
  • 吃貨最愛,豬肉鵪鶉蛋燒麥!
    如果是的話,那你一定要去兜一圈。在城市的深巷中駐足探索,你會發現一片新的世界。燒麥又稱燒賣、肖米、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在日本稱作燒売,是形容頂端蓬鬆束折如花的形狀,是一種以燙麵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噴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常作為宴席佳餚。在中國土生土長,歷史相當悠久。
  • 話說燒麥起源 你知多少?
    都被當哥哥的剝削走了,有這麼個當哥哥的,實在不怎麼樣。聽著、看著,心裡就彆扭。再則,不管怎麼說,我們現在的燒麥,和發酵面做皮的燒麥區別太大了。  天津有一家「老歸化城燒麥」,主要經營羊肉水餃,兼賣燒麥。我進去消費過一次。店家賣水餃,1兩5個。賣燒麥,也是1兩5個。就外形來說,燒麥製作的倒是和我們日常消費的燒麥一般無二。
  • 【39.9元搶三盒馬家燒麥24粒】百年傳承的經典美味!吃燒麥必吃馬家燒麥!
    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馬春之子馬廣元在小西門攔馬牆外開設了兩間簡陋的門市,立號馬家燒麥館,此後營業繁忙,遠近聞名。後幾經變遷,1961年才最後坐落在小北門裡,即現馬家燒麥館,由馬氏後裔第五代的馬繼廷擔任技術指導 。為何百年以來,馬家燒麥能夠深深留住食客的心,原因就在於對材料的精挑細選,對工藝的嚴格把控,始終以匠人精神對待食物。
  • 燒麥吃來吃去都是一種味,爸爸做的燒麥,比外面的要多好幾種滋味
    在早餐店裡買的燒麥吃來吃去老是那一種味道,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就不會隔一段時間換點餡料來放,老是一種餡料我吃上幾天就不想再吃了,換餡料也不會太提高成本呀,做起來都是一樣的步驟也不會麻煩到哪裡去,如果總是一種口味的話,是很難會有回頭客的,這樣子也不利於店面的發展,燒麥做得好其實是很好吃的
  • 天津燒麥界的扛把子,二十多種燒麥現包現吃,15元1屜有12個
    他們家的味道談不上多好,但是一段時間不吃總會想念,如果天津人來附近的話,第一印象就是來他們家吃燒麥。燒麥都是現包現蒸現吃,一籠有12個,最便宜的從以前的八塊錢如今漲到了15元一屜,雖然不便宜,但是食材很新鮮,個頭很大,兩個人吃一屜就已經撐到不行,附近有很多居民,平日不想煮飯不知道吃什麼,也愛來店裡點幾屜燒麥,幾個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