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為機 智防共治
——山東煙臺市蓬萊區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綜合治理改革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山東煙臺市蓬萊區化疫情不利因素為食安監管提升契機,堅持「預防為主、風險管理、示範引領、智防共治」工作原則,大力實施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綜合治理改革,從隊伍建設、技術平臺、監管標準等層面整體推進,不斷提高食品安全綜合治理能力和水平,為疫情期間食品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四個一」共創「大食安」。在全區範圍內組建三支食品安全共治隊伍、細化一張食品安全責任網格圖,充分發揮食品安全社會力量的「前沿哨所」和「監管觸角」作用,密織基層食品安全綜合治理「防護網」。組建一支複合型協管隊伍。將食品安全協管員隊伍與警務助理隊伍深度融合,按照「人員本土化、工作專業化、管理規範化、保障標準化、運行多元化」的「五化」標準,為全市505個村居配備協管員共計718人,打造了集食品安全協管、治安信息採集、社情民意調查、矛盾糾紛化解等職責為一體的複合型協管隊伍,延伸了食品安全監管觸角。組建一支學校食品安全志願者隊伍。聯合蓬萊區教體局,在學校教職工和家長委員會中廣泛動員,在全市38家中小學校招募選聘174名學校食品安全志願者,並全部發放聘任證書,發揮其在食品安全宣傳、舉報違法行為、配合部門執法方面的作用,築牢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共治防線。組建一支社會監督志願者隊伍。面向蓬萊志願者和義工團隊,招募組建80人的市場監管志願者服務隊伍,聘為首批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志願者,志願者們常年活躍在基層一線,自今年7月份組建以來,累計發現問題98項,提報違法信息和線索12條,充分發揮了食品安全工作「吹哨人」作用。細化一張食品安全責任網格圖。結合疫情防控要求,細化食品安全監管網格地圖,將轄區全部食品類經營戶納入網格化監管,實行鎮街食安辦包轄區、市場監管所所長、副所長包片、食品安全專員包網格、三路社會監督力量盯經營業戶的措施,明確責任,逐級管理,對學校及周邊經營業戶以及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重點監管,切實鞏固疫情防控成果,保障公眾食品安全。
「智慧化」服務「大治理」。積極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大力推進食品安全智慧監管,讓「舌尖上的安全」看得見能感知。明廚亮灶先試先行。試點先行、逐步推進「明廚亮灶」工程。將現有A級餐飲單位作為先進試點,宣傳推廣「明廚亮灶」工程,通過建造玻璃幕牆、隔斷矮牆、參觀窗口等方式向消費者進行展示,使「後廚」成為消費者可直接看到的「透明廚房」。倡導餐飲服務單位採用視頻傳輸等技術,將「後廚」展示給消費者和社會公眾。截至目前,全區實施明廚亮灶學校(幼兒園)食堂66家,學校食堂實施率達100%。快檢結果同步上傳。推進蓬萊區城區三大農貿市場快檢室軟硬體提升,市場快檢室具備農殘、獸殘檢測能力,接入「煙臺市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對快速檢測工作進行統一信息化管理,實現食用農產品進入市場的快檢篩選、信息上傳、網上監控、安全預警,保障了市場銷售的食用農產品質量,也為構建省、市、縣三級統一的食品安全監管網絡提供基礎。食品追溯路徑清晰。推廣山東省食品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和冷鏈食品疫情管理防控系統運用,圍繞源頭、流通、終端三個環節開展精準監管,截至目前,已督促指導329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納入食品安全追溯平臺,累計上傳信息2038條,切實做到源頭可控、去向可溯、問題可查、責任可追。
「大危機」推動「大提升」。突發疫情對食品安全再次敲響警鐘,蓬萊區藉助疫情管理,不斷強化食品安全意識,嚴格落實各級疫情防控措施,加強食品安全防範,更加注重食品生產加工和餐飲製作流程規範和衛生質量,推動轄區食品安全管理大提升。復工整改推動規範提質。結合疫情防控要求,對全區中小餐飲店進行全面摸排檢查,指導幫扶餐飲業戶復工前改造提升軟硬體設施,保障了復工後防控措施和質量安全「雙達標」,推動餐飲行業將「疫情歇業」的不利因素轉變為「規範提質」的良好契機,今年以來累計規範提升中小餐飲單位418家。標杆引領倡樹食安風尚。疫情當前,蓬萊區堅決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戰,全面推廣「公筷公勺分餐」模式,倡導分餐而食。蓬萊八仙居賓館獲評山東省首批分餐制示範單位名單,並參與起草山東省地方標準《餐飲業分餐制設計實施指南》,示範帶動全區餐飲業戶和消費者改良「多雙筷子同盤取食」的舊傳統,按照分餐制標準取食用餐,共築合食共餐安全防線。現場教學提升實操能力。以冷鏈食品進貨查驗培訓為契機,選擇全區門店數量最多、覆蓋範圍最廣的家家悅超市寶龍店開展「現場教學」,組織旗下分店以及振華、利群、家禾等大中型商超分批進行現場培訓,切實提高商超食品安全責任意識和管理能力,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通訊員 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