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節氣,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廣大城鄉群眾要注意防暑降溫,謹防中暑。
從醫學角度講,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漸進的。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為先兆中暑。如果發現先兆中暑,要立即離開高溫環境,在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和鹽分,症狀在短時間內可消失。
輕症中暑可表現為體溫在38度以上,除了會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或出現四肢溼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輕症中暑的患者在短暫休息後,症狀會自行消失。
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對重症中暑病人搶救的關鍵是降溫,可採用冰水、井水、酒精擦洗全身,或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等措施,努力使體溫回降,並送醫院急救。
大暑節氣期間,大家可適當吃些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另外,炎熱的天氣中人體的水分消耗很大,需要及時補充水分,還可以飲用綠豆湯、菊花茶等。出汗較多時可飲用糖水、鹽水,以補充鹽分和礦物質。
東亞經貿新聞記者 張睿
【來源:中國吉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