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謹防中暑

2020-12-17 瀟湘晨報

7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節氣,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廣大城鄉群眾要注意防暑降溫,謹防中暑。

從醫學角度講,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漸進的。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為先兆中暑。如果發現先兆中暑,要立即離開高溫環境,在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和鹽分,症狀在短時間內可消失。

輕症中暑可表現為體溫在38度以上,除了會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或出現四肢溼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輕症中暑的患者在短暫休息後,症狀會自行消失。

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對重症中暑病人搶救的關鍵是降溫,可採用冰水、井水、酒精擦洗全身,或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等措施,努力使體溫回降,並送醫院急救。

大暑節氣期間,大家可適當吃些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另外,炎熱的天氣中人體的水分消耗很大,需要及時補充水分,還可以飲用綠豆湯、菊花茶等。出汗較多時可飲用糖水、鹽水,以補充鹽分和礦物質。

東亞經貿新聞記者 張睿

【來源:中國吉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大暑已至,養心祛溼謹防中暑
    7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此時節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暑氣是中醫的六氣之一,性炎熱,容易耗氣傷津。」德州市中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劉昊雯說。大暑高溫酷熱,人容易感覺胸悶氣短、食欲不振、急躁焦慮。俗話說「心靜自然涼」,越是天熱越要心靜。
  • 2019年大暑節氣時間是幾點幾分 關於大暑節氣的諺語詩詞一覽
    2019年大暑節氣時間是幾點幾分?2019年7月23日10時50分,正式迎來大暑,這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一年裡最熱的時候。專家提醒,此時節,高溫高熱的「桑拿天」將成為天氣的主角,公眾要注意預防中暑。今天大暑入中伏,簡直熱到爆啊。
  • 大暑節氣到,喜歡吃石斑魚的人注意,避開2點謹防食物中毒
    大暑,是今年夏季最後一個節氣,雖然在中伏之前,但卻是全年中最熱的階段。自古以來,人們都講究在大暑節氣養生,因各個地區風俗、飲食習慣不同,在大暑當天,台州人喜歡吃薑汁調蛋、莆田人會吃羊肉和荔枝、浙江人則會吃石斑魚。
  • 大暑節氣吃什麼可以養生 大暑養生禁忌
    今天是大暑節氣,這可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小編提醒,它的到來意味著人們將迎來高溫酷熱的天氣,而且雷雨、颱風天氣會變得頻繁。而且該階段正屬於三伏天,可以說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若是不注意保健的話,身體很難適應這樣的高溫天氣,從而容易出現疾病。
  • 【節氣養生】大暑小暑 首防中暑 冬病夏治正當時......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交大暑,熱得無處躲」這些民謠,生動地體現了大小暑帶給人們的「火熱度」。古人說:「大暑乃炎熱之極也」,一個「極」字,概括了這一節氣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熱!明日,我們將迎來24節氣中最熱的「大暑」。隨之而來的氣溫高,溼度大,讓人們容易感覺心煩氣躁、情緒波動、胸悶,精神睏乏、頭暈、食欲不振、失眠等。
  • 大暑節氣至 | 梅雨霽,暑風和
    每年公曆7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為「大暑」節氣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由此往後,天氣便要慢慢向秋天過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 大暑節氣已至:大暑是入伏嗎?2019年入伏時間表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大暑都覺得溫度非常的炎熱,大暑是入伏嗎?為什麼溫度會這麼高,天氣會這麼炎熱呢?大暑是入伏嗎大暑不是入伏的標誌。大暑節氣是傳統二十四節氣,而入伏是指進入三伏天,入伏一般在大暑節氣前到來,所以,大暑並不是入伏的標誌,大暑是全年中溫度最高的一段時期,到了大暑節氣也接近三伏天中的中伏了。
  • 二十四節氣大暑圖片大全手繪,小清新大暑手繪插畫圖片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啦,大暑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日,也是預示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要到來了,古人說:「大暑乃炎熱之極也」,相信大家應該能理解這個「極」的含義。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二十四節氣大暑手繪插畫圖片大全,一起來感受下插畫世界裡的唯美大暑吧!
  • 大暑丨預防中暑:涼食敗火,願君夏安;節氣民俗與美食有啥講究?
    7月22日,我們迎來大暑節氣。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節。【大暑習俗】大暑節氣驕陽似火,講究怡情養心的中國人,舉行各種民俗活動,取類比象,寄寓對生活的美好希望。1、飲伏茶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伏茶始於宋朝,盛於清朝。
  • 日盛三伏暑氣燻,大暑節氣食物禁忌!
    大暑節氣這也是一年中最「烤」驗身體的日子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真正最炎熱的時候到啦!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上海更是進入了「炙烤人幹」的節奏237-2019荷花盛蟬聲鳴 大暑至夏正濃大暑高溫來襲,人體排汗多、消耗大
  • 形容大暑來臨天氣熱幽默搞笑說說句子 大暑節氣祝福語
    關於大暑節氣祝福語  今天大暑,特發送橙色高溫祝福預報:你所在區域未來小時內,快樂陽光度,煩惱降雨毫米,平安季風級,請注意調整心情,確保身體健康。  今日是大暑,願你暑暑更健康:暑暑生活,無憂無愁;暑暑愛情,甜甜美美;暑暑事業,節節高升;暑暑家庭,和和美美。大暑快樂哦!
  • 二十四節氣·大暑 | 八類人群易中暑多發,大暑點養生?
    荷花盛 蟬聲鳴 大暑至 夏正濃大暑二十四節氣,是人們關於時節輪迴、鬥轉星移的獨特智慧,是古人棲居於山川自然的偉大創造。始於立春,終於大寒,依時而農,依時而食,依時而醫。
  • 中醫養生 大暑養生降暑粥 各地大暑節氣風俗大搜羅
    此節氣正值中伏前後,高溫悶熱;且是雷陣雨最多,易挾溼。暑溼之氣乘虛而入,最易使人心氣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會引發苦夏、中暑等病。  此粥可清暑熱、止痢解毒,適用於中暑煩渴、下痢等症的輔助食療。忌同時食用溼燥、麻辣、厚膩的食物。  西瓜皮粥: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將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乾淨放入沙鍋中,加入適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轉用小火煮成粥,調入白糖。
  • 大暑吃什麼養生 大暑節氣吃它勝過靈丹妙藥
    不知不覺,已經進入了大暑節氣,作為夏天最後一個節氣,大暑也給我們帶來了無比的炎熱,此時是三伏天最熱的時期,那麼,對於不少人來說,三伏天是福也是禍,能夠冬病夏治,也能夠在夏季生病,因此大暑養生要注意,今天我們來看一看大暑吃什麼養生?
  • 二十四節氣之大暑
    [宋]趙昌    寫生蛺蝶圖(局部) 戊戌歲大暑節氣檯曆
  • 大暑時節話中暑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今天就是大暑節氣了,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最容易中暑的時候。有的人以為中暑不過是口渴、眩暈,在涼快的地方歇一歇緩過來就好了。其實中暑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器官功能障礙或功能衰竭,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急性疾病,需要我們在這個時節格外加以重視。
  • 2019年大暑節氣是幾月幾號?有哪些習俗?
    大暑是我國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也是一年中溫度最高、農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刻。這個時候正值三伏天,大部分地方都是降水量少、比較乾旱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2019年大暑節氣是幾月幾號?有哪些習俗?一、2019年大暑節氣是幾月幾號?
  • 大暑養生:在這一年中最熱的日子裡,身體和情緒都要注意別中暑
    昨日大暑,這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與「小暑」一樣,大暑也是反映氣候炎熱程度的節令,其名字就代表著炎熱至極。大暑正值「中伏」前後,這時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會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經常會出現 40℃左右的高溫天氣。
  • 益盛堂養生百科:大暑節氣養生——只要記住這六個字就夠了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今年的大暑為7月22日(農曆庚子年六月初二)。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鬥指丙;太陽到達黃經120°;《月令七十二集解》:「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民間有雲:「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 2018年大暑節氣是哪天?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
    2018年大暑節氣是什麼時候?  2018年大暑:7月23日  太陽到達黃經120°,我們迎來了24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大暑  大暑時間:每年7月22或23或24日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