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大暑小暑 首防中暑 冬病夏治正當時......

2021-02-06 甘肅省中醫院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交大暑,熱得無處躲」這些民謠,生動地體現了大小暑帶給人們的「火熱度」。

古人說:「大暑乃炎熱之極也」,一個「極」字,概括了這一節氣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熱!

明日,我們將迎來24節氣中最熱的「大暑」。隨之而來的氣溫高,溼度大,讓人們容易感覺心煩氣躁、情緒波動、胸悶,精神睏乏、頭暈、食欲不振、失眠等。

另外,高溫高溼的天氣,使得消化道疾病患病率增多,跟溼熱有關的皮膚病也是高發期。這個時候更要調整好自己的起居飲食,防範疾病於未然。

那麼大暑要怎麼養生?甘肅省中醫院腦病二科副主任、中醫內科博士鞏婷,帶你解密大暑養生之道。

最養生的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輔之適當的食療來改善大熱天所帶來的不適感。

大暑節氣,天氣酷熱,人們易出現心煩意亂,急躁焦慮,無精打採,精神不集中等改變,部分學者稱之為"精神中暑",因此,要做好精神調養,謹守"靜心養生"的原則,保持心境清淨,避免不良刺激,凡事以平常心對待,切莫大喜大怒。要養成良好的起居規律,首先作息要定時有度,保證充分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質量。不要過度熬夜加班,這樣會擾亂人體生物鐘的結構,也會影響人們的情緒,不利於身體健康的發展。大家要適當地減緩生活節奏,平靜地、有計劃地進行工作,有利於減少焦慮的情緒。要預防"精神中暑"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自我心理暗示,想像自己處於大自然之中,綠樹搖曳、高山流水,使人心曠神怡、心平氣和。

從運氣學上講,大暑是四之氣的第一個節氣,主氣為太陰溼土,客氣為太陰君火,溼熱交蒸。人們易因高溫高溼使汗液不易蒸發,或是高溫造成汗液滲出過多使人體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而發生中暑。因此,大暑時節,起居調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好防暑工作。避免在高溫下長時間工作,出門時可適當避開烈日,同時在高溫下作業者,要適當補充水分,適當飲用防暑降溫的食品如西瓜汁、冬瓜茶等。另外,還可以通過涼棚等隔熱,通過自然和機械通風使環境降溫,達到預防中暑的目的。

在炎熱的大暑時節,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進行體育鍛鍊,避免在烈日照射下進行體育運動,可選擇有樹蔭或通風涼爽處進行。選擇運動量相對較小的運動,如太極拳、跳繩、慢跑、羽毛球、桌球等,最好能在運動結束時身體出汗後感到舒服的暢快感,避免過於疲勞、出汗過多而耗氣傷津,同時在運動後要適當飲用溫開水補充體液。

大暑時節在氣候上對應六十四卦的"遁卦",屬二陰之卦,陰氣浸長,腎臟氣微,脾臟獨旺,飲食宜減肥濃之物,益固筋骨。孫真人認為此時"切須飲食溫軟,不令太飽,時飲粟米溫湯、豆蔻熱水最好"。大暑時飲食應清淡、多樣化,以清為補,宜補氣清暑,宜健脾養胃,多食營養豐富的果蔬和蛋白質,並適當食用姜、蔥、蒜、醋,既能殺菌防病,又能健脾開胃,可多食綠豆、百合、黃瓜、豆芽、鴨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赤小豆、薏米、南瓜等食物,同時也可配合藥膳進行調理。大暑喝粥需以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為主。以下就介紹幾種典型的度暑粥。

綠豆粳米粥:綠豆60克,粳米100克。將綠豆放入溫水中浸泡2個小時,再和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有祛熱毒、止煩渴、消水腫的作用,特別適合老人和兒童食用。

苦瓜菊花粥: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苦瓜洗淨去瓤,切成小塊。粳米和菊花洗淨,二者同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水開後,將苦瓜塊、冰糖加入鍋中,改用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可。此粥可清暑熱、止痢解毒,適用於中暑煩渴、下痢等症的輔助食療。忌同時食用溼燥、麻辣、厚膩的食物。

西瓜皮粥: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將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乾淨放入沙鍋中,加入適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轉用小火煮成粥,調入白糖,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薏米小豆粥: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將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時,大米洗淨,加入適量水,同煮成粥,能健脾滲溼、清熱消暑。

大暑養生,應遵循「夏養陽」的原則,平時切忌貪涼,過度待在空調房裡也並非好事,可適當出汗,有利於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以及體內排毒。但要注意出汗的量,適當補充一些電解質和水分來維持人體電解質平衡。夏季易出現口乾舌燥煩熱的現象,大多數人因貪圖一時的清爽,往往一口氣灌下很多冰涼的飲料,雖然滿足一時之爽,卻非常容易傷到胃。尤其是在飯後吃冷飲時,易導致胃壁黏膜血管收縮,使得胃的活動減弱,引發腹瀉等消化不良症狀。活動出汗後口渴,最好喝一些微溫或常溫的開水,既能解渴又不傷脾胃。

農曆「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季節。穴位貼敷是「冬病夏治」特色療法中最常用的手段。根據中醫「內病外治、子午流注」和「冬病夏治」的理論,在農曆「三伏天」時節,天上陽氣與地下火邪相互交濟,人體的陽氣也隨之生發,氣血循環旺盛、毛孔張開,為藥物吸收、恢復人體陽氣之最佳時機。此時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通過將藥物敷貼在俞穴,使藥物沿俞穴→經絡→臟腑途徑滲透並放大藥效, 從而激活人體免疫力,增強機體抗抵力,對預防和治療反覆發作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鞏婷,中醫內科博士,中醫腦病專業,副主任醫師,甘肅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甘肅省中醫院腦病二科副主任(科教)。長期從事中醫腦病的臨床及科研工作,臨床善於治療腦血管疾病、腦外傷、眩暈、高血壓病、面癱、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等神經系統疾病。主編及參編論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甘肅省中醫藥管理局多項課題。現為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病分會青年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心血管病臨床研究方法專業組委員,中國針灸學會小兒腦病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甘肅省針灸學會治未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甘肅省中醫院腦病科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專業臨床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腦病重點專科、甘肅省腦病臨床醫學中心,甘肅省臨床醫學重點學科和甘肅省中醫管理局中醫重點專科、甘肅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培養點、甘肅省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中醫神經內科專業組資質單位、甘肅省中醫藥研究院腦病研究所及甘肅中醫學院腦病臨床研究室依託單位,建有全國名老中醫經驗傳承工作室。

腦病科在我省率先建立了卒中單元,在臨床中將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相結合、傳統中醫與現代中醫相結合,形成了一套中醫特色突出的集早期搶救、綜合治療、功能康復、預防復發為一體的腦病診療模式。同時,科室以中風、眩暈、痴呆為優勢病種,以甘肅省道地藥材岷當歸為研究主線,在「佛手散」基礎上研發系列院內製劑,如中風膏、補腦膏等中成藥及佛手定痛湯、佛手養心湯、定眩合劑、佛手瓜蔞膠囊、祛風顆粒等院內協定方。科室擁有低中頻脈衝電治療、紅外光治療、燻洗設備、泡洗設備、熱敷裝置、拔罐設備、針具等相關中醫診療設備及視頻腦電圖、經顱都卜勒、肌電圖誘發電位儀、神經中央監護系統、動態心電圖儀、動態血壓儀、磁刺激儀、電子冰帽、恆溫蠟療儀、眩暈診療系統及康復設備等西醫診療設備。科室下設病區腦病一科、腦病二科及腦病介入科,分別在發揮中醫藥特長,突出中西醫結合特色及中醫急救特效方面優勢突出。

近年腦病科積極開展科學研究並多次獲獎。科研項目立項2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獲科研獎勵15項,其中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1項、甘肅省皇甫謐中醫藥科技獎3項,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6項 。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 2篇,出版學術專著20餘部。

目前腦病科已成為我省中西醫結合腦病學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已培養碩士研究生50餘名,每年接收各級進修醫師20人次以上,為全省培養和輸送了大批臨床人才。

腦病科堅持「醫、教、研三位一體」的科學管理模式,診療設備齊全先進、中醫特色鮮明、優勢病種(中風、眩暈、痴呆)療效顯著,科研和教學能力較強,已成為我省中醫特色突出,融醫、教、研於一體的重點臨床醫學診療中心。

相關焦點

  • 今日大暑,「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錯過今天又要等一年!
    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之中的第十二個節氣,為今年陽曆的7月22日,太陽位於黃經120°時,為大暑節氣。古語說:「大暑,斯時天氣甚熱於小暑,故名大暑。」大暑的熱與小暑相比,更顯得蒸鬱,人的心情也容易鬱郁不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 大暑吃什麼養生 大暑節氣吃它勝過靈丹妙藥
    不知不覺,已經進入了大暑節氣,作為夏天最後一個節氣,大暑也給我們帶來了無比的炎熱,此時是三伏天最熱的時期,那麼,對於不少人來說,三伏天是福也是禍,能夠冬病夏治,也能夠在夏季生病,因此大暑養生要注意,今天我們來看一看大暑吃什麼養生?
  • 二十四節氣 —— 小暑
    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小暑正是民間繁忙的時候,種植蔬菜,備足過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也都在忙於夏秋作物的田間管理。炎熱的氣候,由於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人們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護。「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
  • 民俗:「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連陰,遍地黃金」
    民俗:「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節氣是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夏季的標誌,這個節氣也是一年中全國各地氣最高的季節。大暑節氣有很多的習俗,那麼古代人是如何過大暑的呢?一、大暑節氣習俗大暑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大暑節氣有很多的風俗,如大暑民俗吃什麼、大暑有什麼風俗、各地都有哪些民俗呢?民間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說得也是要注意防汛防澇。大暑前後,氣溫高,空氣溼度大,這也是體感悶熱的原因所在,人們走哪都好似蒸桑拿。
  • 益盛堂養生百科:大暑節氣養生——只要記住這六個字就夠了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今年的大暑為7月22日(農曆庚子年六月初二)。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鬥指丙;太陽到達黃經120°;《月令七十二集解》:「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民間有雲:「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 大暑節氣,各地民俗,飲食禁忌,養生重點,防病常識,你都知道嗎?
    民俗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暑,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那麼你知道大暑時節,各地民間有什麼習俗呢?廣東大暑吃「仙草」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民諺: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燒仙草是臺灣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熱兩種吃法。
  • 二十四節氣·大暑 | 八類人群易中暑多發,大暑點養生?
    荷花盛 蟬聲鳴 大暑至 夏正濃大暑二十四節氣,是人們關於時節輪迴、鬥轉星移的獨特智慧,是古人棲居於山川自然的偉大創造。始於立春,終於大寒,依時而農,依時而食,依時而醫。
  • 【二十四節氣】大暑
  • 【二十四節氣與幼兒飲食13】小暑入伏天,這道綠豆百合薏米粥正當時!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每年公曆7月6—8日左右。
  • 今日大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大暑哪個最熱?看完懂了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大暑節氣。大暑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從小暑節氣開始,氣溫會不斷升高,雷雨天氣也會增多,所以在農村還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那麼小暑節氣和大暑節氣相比,哪個更熱呢?
  • 「冬病夏治」只適合虛寒體質 可配合藥膳食療
    眼下正處大暑節氣之中,也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所謂「冬病夏治」,就是針對冬天易發生的疾病或冬天症狀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對緩解的夏季進行調治補養以達到減緩發作乃至控制的一種調養方法。
  • 大暑節氣謹防中暑
    7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節氣,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廣大城鄉群眾要注意防暑降溫,謹防中暑。從醫學角度講,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 大暑養生:在這一年中最熱的日子裡,身體和情緒都要注意別中暑
    昨日大暑,這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與「小暑」一樣,大暑也是反映氣候炎熱程度的節令,其名字就代表著炎熱至極。大暑正值「中伏」前後,這時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會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經常會出現 40℃左右的高溫天氣。
  • 24節氣丨大暑時節熱難當, 暢飲伏茶是良方
    帶上耳機 聽立夏節氣歌~大暑這個節氣通常在每年的7月22日至7月23日。俗話說:「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後十五日左右就是大暑,從小暑至立秋這段時間,稱為「伏夏」,就是「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候,正所謂「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初候 腐草為螢螢火蟲棲息在溫暖潮溼、草木繁盛的地方,古人誤以為它是由腐草變成的。
  • 名中醫談大暑養生,聽懂身體發出的訊息
    臺灣名中醫師胡乃文接受記者採訪表示,「大暑」節氣除了太陽光直曬的熱,還有隱伏在地裡面蒸出來的熱, 所以「大暑」節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中醫是「天人合一」的科學,人的身體是優良的感應器。此外,胡醫師還提出夏季習俗該注意的地方,提醒民眾要小心中暑,並分享寶貴的中醫養生之道。
  • 方泓:虛寒體質為什麼更適合冬病夏治?
    CFIC導讀8月6日晚,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預防保健科主任醫師方泓在《神奇的中醫》第三期——"冬病夏治,伏天養陽治未病"直播節目中,用生動的語彙、幽默的表達,從中醫的角度講述了"不同年齡段的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生活小技巧"等健康知識。
  • 今日大暑|一年中最熱、最慘不忍睹的日子來了!千萬要小心……
    今天,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正式登場啦~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聽聽都渾身冒汗…由於空氣溼度加大,天氣由乾熱轉為悶熱,我們即將從「火爆燒烤」變為「高溫蒸煮」~圖片來源:Sipa Photo 請勿轉載大暑相對小暑,顧名思義,更加炎熱。
  • 大暑節令養生技巧
    ▶本文為《養生有道》欄目第86期內容,請轉發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傳播養生正能量,悅享健康好生活!7月23日,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開始。「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時值中伏,一些地方雖然陰雨,卻也處於高溫天氣,無「火爐」之威,卻也酷熱難耐。
  • 大暑丨預防中暑:涼食敗火,願君夏安;節氣民俗與美食有啥講究?
    7月22日,我們迎來大暑節氣。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節。【節氣詩詞】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如何預防情緒中暑?古人的詩詞中有「大智慧」。消暑唐·白居易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 炎蒸如許 詩話大暑
    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時值每年公曆7月22~24日,當太陽到達黃經120°時,今年大暑具體為7月22日。「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氣候炎熱程度的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