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上的「超級海豚」:薩斯特魚龍—— 蟲洞列車系列二

2020-12-16 蝌蚪五線譜

JoJo老師回到博物館後,沒有因為纏住普氏鋸齒螈的嘴被館長處罰,卻因為對館長講述自己如何判斷出當時身在岡瓦納大陸而被館長處罰,這是為什麼呢?館長還責令他去三疊紀的西藏地區反省,說在那裡就會找到被處罰的原因。JoJo老師一行人在三疊紀的西藏又會遇到什麼奇事和危險?請看下集《雪峰上的「超級海豚」:喜馬拉雅魚龍——蟲洞列車系列二》。

被罰

「館長,我錯了,真不知道那是最後一隻雌性普氏鋸齒螈。但當時的情況太危險了,那普氏鋸齒螈是最早進化出鱷類形態的怪物,咬合力強。如果不封住它的嘴,別說虎子,我們四個都會有危險。我應該一下車就去叢林看看,要是知道那裡生長著舌羊齒,怎麼也不敢把兩個孩子留在岸上,畢竟普氏鋸齒螈是岡瓦納大陸的動物……」(詳情請看《二疊紀淺海的「大魔王」:普氏鋸齒螈》)

普氏鋸齒螈(wiki)

JoJo老師一回來就直奔館長辦公室承認錯誤,我們則在會議室喝著館員姐姐給買的酸奶,從二疊紀的大火爐解脫出來,再喝上兩口酸奶滋味那叫個爽!

突然辦公室傳來館長的呵斥:「什麼,你就是這樣做出的判斷?給我寫檢查,通知人事部,扣半月獎金!」

JoJo老師忙說:「應該的,我這就坐蟲洞列車回二疊紀,扯下那膠布來。」

館長說:「慢著,我早派人去了,你以為我處罰你,是因為你給普氏鋸齒螈纏膠布?那種危機下,這樣做無可厚非。我罰你是另有原因,你給我去趟晚三疊世的藏南吧!帶上孩子們,回來你就知道原因了。」

酸奶還沒喝完,我們就被JoJo老師拉著上了蟲洞列車。

「三疊紀晚期,地球氣候由乾熱變為溼熱,很多生物因為適應不了而死亡,最後爆發了地球歷史上第四次大滅絕。此間,大家熟悉的恐龍和鱷類都開始出現了……」列車上,JoJo老師一邊眉頭緊皺,翻著舌羊齒的資料,一邊給我們講三疊紀晚期生存指南。

「叮咚,旅客朋友們,前方到站三疊紀諾利階站(距今2.16億~2.03億年),地標定位為喜馬拉雅地區,請準備下車。」

  烏賊鑽進蝸牛殼

突然瞳孔一陣刺痛,不由得緊閉雙眼;肺部像是被氣筒無休止地充氣,眼看就要炸了;只有幾縷水般的柔光偷偷闖進眼皮間的縫隙……眼看就要暈厥過去了,隨即感覺鼻腔暢通無阻。艱難地張開眼一看,JoJo老師早已把「魚鰓」水下呼吸器給我們戴上。

原來,蟲洞列車的空間定位功能只限於大致的方位,我們雖來到藏南,卻可能被帶到陸地上,也可能向我們剛才所經歷的——被帶到水下。恍然想起,喜馬拉雅地區在中生代是汪洋一片,與著名的古特斯特海相通,南岸便是由南亞、南非和南美等地組成的岡瓦納大陸,北岸是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組成的勞亞大陸。如果我們在這水下停留2億年,說不定會被封存在喜馬拉雅山中……

正緊跟著JoJo老師向海面遊去,準備尋找陸地安頓,遊在最後的虎子突然停了下來,像是伸手去抓什麼東西。JoJo老師對我打個手勢,示意我趕緊叫他回來。我正準備叫虎子回來,卻也發現眼前有什麼東西,下意識地去抓。不僅是我,連二丫也開始在水中抓來抓去,像是看見什麼十分有趣的事物,孩子的好奇心頓時爆發。

我看清了,這好像是個蝸牛殼,殼上的花紋精美得猶如工藝高超的工匠雕刻一般,平日裡見慣了陸地上的蝸牛,還真沒看到過水裡的,不知會不會探出頭來。說來真是奇怪,這些傢伙感覺到我們抓它的時候並不是躲得遠遠的,而是躲得高高的(或低低的)難道它們一直在水裡直上直下地遊泳?

水裡的「蝸牛」(google)

這時候,我左肩附近有隻「蝸牛」探出頭,我臉色一變,這這這……怎麼那麼多觸手,裡面分明是只烏賊啊。我恍然想起JoJo老師跟我說過,太平洋中生活著一種古老的鸚鵡螺,就像蝸牛殼裡住著只烏賊,沒想到會在這遇到。

JoJo老師急了,忙對我們打了個「快回來,抓緊時間浮上水面」的手勢。這一打手勢不要緊,可把我們嚇出一身汗,距離老師大概十米的地方,一直鯊魚正緩緩遊來。不過,似乎不是衝著JoJo老師去的,反而朝我們頭頂方向的水域遊去。

我這才發現,周圍已經密布了數以百計的「鸚鵡螺」,顯然鯊魚想美美的吃一頓大餐,我尋思:反正不是衝我們來的,趕緊歸隊,離開這鬼地方。沒成想,這些「鸚鵡螺」竟先緊張了起來,噗~噗~噗……一個個陸續噴出了墨汁。雖然一隻噴出的量不大,可架不住周圍鸚鵡螺數量太多,只消一會兒,我們便籠罩在墨水中,兩眼不見四方……

周圍已經密布了數以百計的「鸚鵡螺」(google)

  「恩將仇報」的超級海豚

萬幸的是,在墨汁即將淹沒視野之前,JoJo老師趕到我們身邊,讓我們手牽著手,免得有人在黑乎乎的環境中掉隊。我向來怕黑,在這雙腳沒有著力點的水下更是慌亂得眉毛鬍子一把抓,左手牽著二丫,右手還不停地在黑水中亂摸。

我好像是抓住了什麼挺結實的東西,管他呢,這種狀況下多一根救命稻草總是好的。這墨汁來得快,散得也快,不一會兒水中又通透如常。我下意識地看了看右手抓著的東西,竟然是條寬大的尾巴。我去,這隻鯊魚還沒走啊,竟然還能容我抓尾巴!我二話不說,忙撒開那尾巴,再看JoJo老師他們,都張大了嘴巴,似乎看到不可思議的一幕。

我一看,原來這條被我握著尾巴的「鯊魚」還沒出世呢,它的尾巴和下半身已經暴露在水中,頭部和上半身還在娘胎裡,「鯊魚媽媽」就在我的斜上方生產!天啊,這傢伙體型也太大了,就像一隻「超級海豚」。這生產過程好像沒那麼痛苦,幾分鐘後,一直呆萌又帶有幾分兇惡相的「鯊魚寶寶」就誕生了。我又仔細一想,不對,這怪物體型巨大,沒有背鰭,再結合晚三疊紀的時代,推測這應該是三疊紀晚期統治地球各個水域的「薩斯特魚龍」,一種史前海洋爬行動物。

 

魚龍為卵胎生,一般情況下小魚龍的尾部先出來(如圖C),偶爾也有頭先出來的難產案例(如圖A:中國巢湖魚龍生產一例),對魚龍母子來說都是很危險的(google)

薩斯特魚龍是所有魚龍中體型最大的一類,現代古生物學家們推測它們可能是濾食性動物,張大嘴巴過濾海水中的小魚小蝦,浮遊生物什麼的。它們性情較溫和,應該不會攻擊我們。不過,它巨口中隱隱閃光的利齒又讓人不寒而慄。

世界第一大魚龍:肖尼龍,屬薩斯特魚龍科。(google)

看來,這海裡沒有什麼真正的霸主。起初我們以為那隻鯊魚是為了吃「鸚鵡螺」才遊過來的,沒想到它醉翁之意不在酒,早就盯上了水域上方正在生產的母薩斯特魚龍,想伺機偷襲。沒想到,「鸚鵡螺」驚嚇之餘噴出的墨汁和我們這些闖入史前海洋的不速之客救了母薩斯特魚龍一命,使它順利生下寶寶。

 

薩斯特魚龍體型紅,為雄性綠為雌性。(Wiki)

正當我自鳴得意的時候,薩斯特魚龍飛速朝著我們這邊遊來,並且巨口大張,看來要直取我們幾人的性命。看到這張巨口,我們三個娃娃已經嚇得不會逃走了。我心想,你這傢伙恩將仇報啊,我們誤打誤撞幫你解圍,你卻要吃我們。

薩斯特魚龍暢遊在大海(google)

JoJo老師再擋在我們前面,掏出一支槍,對著薩斯特魚龍打了過去。那顆「子彈」還未擊中薩斯特魚龍的面門,就在水中炸裂,橙色的汁液瀰漫開來。薩斯特魚龍像是被施了什麼魔法,遇到橙色汁液,觸電一樣地躲開,不一會就消失在水中……

恍然大悟

我們終於浮出水面,茫然四顧,真是老天保佑,我們下車的地方裡岸邊只有幾十米遠,不然真的是大海茫茫無處尋岸了。上岸後,JoJo老師找到一棵樹作為休憩的場所,邊招呼我們從換衣服,從背包裡拿各種食物給我們。

換著衣服地虎子問:「老師您真厲害啊,那麼大的傢伙竟然被您一槍嚇跑了。」

JoJo老師說:「還說呢,我們運氣好罷了,聽說爬行動物對刺激性的氣味十分敏感,我發射的那顆子彈中混合了四硫化四砷的液體,刺激性很強,沒想到真的把這傢伙趕走了。」

我繼續追問:「搞不懂,薩斯特魚龍不是濾食性動物嗎?怎麼會那麼兇猛。」

JoJo老師說:「這可是喜馬拉雅地區,薩斯特魚龍還分好多種呢,我們看到的傢伙叫做喜馬拉雅魚龍,屬薩斯特魚龍,是世界第二大魚龍,不僅體型大,而且兇猛,上下頜十分發達,你看它那嘴牙齒就知道它不是個善茬兒了。」

我感嘆:「哎,還是咱們和那群鸚鵡螺救了它呢,恩將仇報!」

JoJo老師笑道:「哪來的鸚鵡螺,那是菊石,鸚鵡螺的近親,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就和恐龍一起消失了。」

二丫插話說:「您怎麼判斷出來的? 

JoJo老師說:「因為鸚鵡螺能橫著遊,菊石只能豎著遊啊。」

JoJo老師一邊說著,手裡還擺弄著從地上隨手撿的一片植物葉子,那不就是口條一樣的舌羊齒嗎?JoJo老師驚呆了:「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哎,還是自己的知識不夠全面啊,館長罰我罰的對……」

本打算直接回館裡向館長報告成果,不料還沒到全新世站,就被蟲洞列車的乘客擠下車,正巧此時的列車提示器壞了,竟不知所到之處是什麼年代,更不知道地點,下車後發現的一連串怪事更是讓四人摸不著頭腦。他們到底被從哪一站擠下?又遇到了什麼危險?精彩內容盡在《幻龍,張開噩夢之口——蟲洞列車(三)》

TIPS1:「菊石橫著遊,鸚鵡螺豎著遊」是什麼梗?

菊石(ammonite),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的一個亞綱。菊石不是現生動物而是已絕滅的海生無脊椎動物,生存於中奧陶世至晚白堊世。它最早出現在古生代泥盆紀初期(距今約4億年),繁盛於中生代(距今約2.25億年),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三疊紀海洋中,白堊紀末期(距今約6500萬年)絕跡,它與鸚鵡螺是近親。現代生物學家和古生物學家聯合研究發現,鸚鵡螺的漂浮中心遠離重心,生活時處於一個十分穩定的位置,適合於遊泳時平衡,又具水囊,因此可以以噴射推進的方式作水平運動。 而菊石因收縮肌弱,也不能發揮收縮肌的作用,以具噴射推進的遊泳功能 ,可見菊石是不易作水平活動的,而多為上下的垂直運動。 

TIPS2:菊石也能噴墨汁嗎?

烏賊、章魚等現代頭足類都會噴墨汁。這種墨汁是由墨囊中的分泌腺合成,在墨囊中儲存,遇敵時通過直腸經肛門噴出。墨囊是一個非常發達的直腸盲囊,位於內臟團的後腹側,前端為一細長的管子,即墨囊管,在近肛門處與直腸相通,開口附近有兩組環形的括約肌。墨腺中有非常細的白色纖維,縱橫交錯,集結著黑色、蘭色、茶色、金色等各種色素,以及豐富的巖藻糖(Fuc)、葡萄糖醛酸(Ga1NAc)及半乳糖(GlcA)等各種糖轉移酶的含量也很豐富。古生物學家推測,遠古頭足類菊石也有危險時噴墨的習性,證據是在偶爾發現的菊石化石中發現油墨。

TIPS3:薩斯特魚龍家族簡介

薩斯特魚龍科是三疊紀中晚期分布最廣泛的魚龍類,囊括了一大堆千差萬別的品種,不乏十幾米的巨獸。薩斯特魚龍是這個科的典型代表,牙齒是槽生型,背部沒有鰭,尾巴上也沒有半月形的尾鰭,因此它可能仍然象鰻魚狀擺動身體前進。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西藏喜馬拉雅地區發現了一種巨型魚龍,身長10米以上,被認定為薩斯特魚龍科,與旋齒鯊、菊石等多種古生物生活在同一片水域,由於魚龍身體適應水生生活已經高度特化,故而無法返回陸地產卵,採用「卵胎生」的生產方式。

TIPS4:JoJo老師發現舌羊齒的背後

上集我們說道,舌羊齒是岡瓦納大陸的獨有植物,為何在喜馬拉雅地區以北的藏南(處於勞亞大陸)也有分布呢?這是因為,喜馬拉雅山脈乃是由於兩個地塊的長期擠壓,印度地塊北部上載的地層,遭受破折、逆掩、彎曲、折皺而成的山脈,印度地塊屬於岡瓦納大陸,有舌羊齒分布,舌羊齒就是這個過程中「移民」到勞亞大陸的。因此,JoJo老師沒有了解這部分知識,上次就在巴西通過舌羊齒草草判定身處岡瓦納大陸,這對遠古野外生存來說是十分危險的。

喜馬拉雅山由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長期擠壓斷裂形成(google)

-------------------------------------------------- 

參考文獻

[1]董枝明.喜馬拉雅魚龍.化石[J],1973 (4)

[2]徐仁.藏南舌羊齒植物群的發現和其在地質學及古地理學上的意義.地質科學[J],1976 (4)

[3]徐仁.藏南舌羊齒植物群的再研究.地質科學[J],1990 (4)

[4]王義剛.中國三疊紀菊石的古生態學概論.古生物學報[J],1988 (6)

相關焦點

  • 中生代的海洋霸主:魚龍
    總的來說魚龍最大超過20米,體重可達80噸以上。它的頭像海豚,擁有一個長的、有齒的吻。一些科學家估計,魚龍可以下潛到海洋中500米的地方(藻谷亮介,2000年)。估計魚龍的遊速可以達到每小時40千米。如同今天的鯨目動物它們呼吸空氣和胎萌(有些成年魚龍的化石包含胎兒)。雖然魚龍是爬行動物,其祖先是生蛋的,但是魚龍本身胎生並不出奇。所有呼吸空氣的海生動物不是要到海岸上生蛋(如海龜和一些海蛇),就是得直接在水中產仔(如海豚和鯨)。由於魚龍流線型的體型它們相當不可能能夠爬到岸上生蛋。
  • 還是海豚?這種新發現的古代魚龍,長了副混搭的怪樣子
    藝術家們,對這種新發現魚龍的形象描述近日,一種「很不尋常」的古代爬行動物化石被發現——這種動物看起來,就像海豚和鯊魚的雜交體。美國德克薩斯州韋科市貝勒大學的研究人員介紹:「人們在這一地區挖掘魚龍化石,已有200年的歷史了;但發現一個新物種——更不用說新屬了——是非常罕見的。」研究人員為這具化石拍攝了高解析度照片。他們的分析揭示了一種未知的長嘴爬行動物——有著鯊魚般的尾巴和背鰭,完全生活在水下;但會像海豚一樣浮到水面來呼吸空氣。
  • 還是海豚?這種新發現的古代魚龍,長著一副「混搭」的怪樣子!
    藝術家們,對這種新發現魚龍的形象描述 近日,一種「很不尋常」的古代爬行動物化石被發現——這種動物看起來,就像海豚和鯊魚的雜交體。美國德克薩斯州韋科市貝勒大學的研究人員介紹:「人們在這一地區挖掘魚龍化石,已有200年的歷史了;但發現一個新物種——更不用說新屬了——是非常罕見的。」 研究人員為這具化石拍攝了高解析度照片。他們的分析揭示了一種未知的長嘴爬行動物——有著鯊魚般的尾巴和背鰭,完全生活在水下;但會像海豚一樣浮到水面來呼吸空氣。
  • 在地球上曾經真實存在過的9種巨型海洋恐龍
    ,在地球上曾經真實存在過的9種巨型海洋恐龍!1,上龍上龍是一種海洋爬行動物,生活在侏羅紀晚期(距今在大約2億—1.45億年前),長相和鱷魚有些類似,都是短頸大頭,和寬闊的鰭狀肢,但它們的體型超級巨大,科學家根據化石殘骸推測,上龍的長度大概超過10米,是海洋裡真正掠食者,幾乎沒有對手,龐大的身軀,以及超強的咬合力,在海洋裡的地位堪比陸地霸王龍
  • 神奇的魚龍
    圖3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以來脊椎動物和植物演化概況在二疊紀末期發生的「生物大滅絕」中,地球上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消失。所幸爬行動物並未全部遭遇厄運,殘存者繼續發展演化。一部分爬行動物演變為恐龍稱霸大地,直到白堊紀末期一顆天外小行星撞擊地球才使其滅絕。
  • 古生物「魚龍」到底是魚還是恐龍?
    地球從古至今出現過許許多多的生命,早在恐龍出現之前,約距今2.3億年前,地球海底出現了一種與現今海豚長得非常相似的動物,但是它有個比海豚要霸氣的名字——魚龍,那麼有人就問了,這魚龍到底是魚還是恐龍?按照現今發現魚龍的化石分析,魚龍最早出現在三疊紀中期,魚龍的化石最早是在英國發現的,但是當時從外觀上看這具化石並不像海底魚類的化石,骨骼中並沒有太多魚類的特徵,更像是一種陸地上的爬行生物,更讓人不解的是,這具化石同一層的土壤中有大量同一時期的貝類,這就能夠說明這個生物的的確確是生活在水裡的,但是它到底是什麼。
  • 英國男子在海灘遛狗,意外發現侏羅紀時期巨型「魚龍」骨架
    喬恩解釋道:從這具標本來看,根據它胸鰭上的骨頭數量,以及它明顯沒有骨盆帶,以及它背部獨特的『隆起』,這可能是魚龍的遺骸。此外,這這具遺骸旁邊還有少量的鸚鵡螺化石。鸚鵡螺是一種已經滅絕的海洋軟體動物的螺旋狀稜紋外殼。
  • 在地球上,曾經生活著的10大巨型海洋巨獸
    但是,現代海洋中不管是哪一種可怕生物,似乎也無法與曾經生存在地球上但已滅絕的巨型生物相提並論,特別是恐龍時代的巨型海洋生物們。而這次,擼哥就要為你帶來在地球上,曾經生活著的10大巨型海洋巨獸。1、上龍從外觀上看起來,它似乎有些像遠古鱷魚,但事實上它們並沒有什麼相關性。它們的化石最初是在19世紀中葉在挪威被發現的。
  • 魚龍新種=海豚+鯊魚
    這個新發現的水生爬行動物是魚龍(侏羅紀晚期的海洋食肉動物)的一種,看起來像是海豚和鯊魚的結合體,可能會潛入深海捕捉烏賊和其他獵物。 科學家將該魚龍命名為Thalassodraco etchesi,名字中的「etchesi」,是為了紀念2009年發現該化石的收藏家Steve Etches。
  • 科學家發現1.5億年前「魚龍」
    古生物學家雅各布斯是貝勒大學地球科學博士研究生,也是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的合著者。她說,這種水生爬行動物被確定為「魚龍」(侏羅紀晚期的流線型海洋食肉動物)的一部分,可能具有深度潛水的能力。雅各布斯說:「這種魚龍有幾個不同之處,使它足夠獨特,成為它自己的屬和種。」
  • 12米長魚龍化石,1.8噸猛獁象骨架,秋哥帶你逛石林地質博物館
    當年不小心把草鞋掉進去的人,永遠也想不到本來一文不值的草鞋經過大自然的二次加工變成了無價之寶!像不像年輪?其實它叫「包羅萬象」,至於包羅了哪些「萬象」,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銘牌上也沒寫,只能自己想像了……這是來自泥盆紀的珊瑚化石,是不是說明了雲南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 最強海爬家族魚龍,體長從40釐米到26米不等,全方位制霸海洋!
    到了三疊紀中期,魚龍的身體起了變化,變得越來越像海豚,也被古生物學家稱為「恐龍時代的海豚」。學界普遍認為這時期魚龍開始演化為真正意義上的魚龍目並且種群開枝散葉,如出現了體型龐大的杯椎魚龍、薩斯特魚龍、喜馬拉雅魚龍、秀尼魚龍(根據化石研究最長為26米)等。
  • 當你看到這些海洋爬蟲類時,第一個印象會是它們與海豚非常的類似
    大眼魚龍這是侏羅紀晚期中等體型的肉食性魚龍,生活在廣大的海洋,為胎生動物,並只有在生產時才會靠近岸邊。它們的遊泳速度可能相當快,並以沒有牙齒的長嘴追捕烏賊和魚類,大眼魚龍可長達 5 公尺。 當你看到這些海洋爬蟲類時,第一個印象會是它們與海豚非常的類似。不過海豚是哺乳動物,而這些是爬蟲類,兩者為完全不同的動物。然而,我們知道海洋爬蟲類就像海豚,同樣必須呼吸空氣,也分娩活蹦亂跳的小寶寶。
  • 第二銀河進入蟲洞準備工作及蟲洞詳細打法
    今天為指揮官們帶來了《第二銀河》蟲洞方面的攻略,為大家講解蟲洞的具體打法以及準備工作,一起來看看吧!
  • 蟲洞可以實現空間穿梭?有人說黑洞就是蟲洞的入口
    愛因斯坦那麼理論上我們又該怎麼製造出一個蟲洞呢?同樣來自於相對論,利用超強的時空彎曲可以製造蟲洞,相對論告訴我們,時空在質量的作用下是可以彎曲的,就好像一塊拉直的床單一樣,你放一塊石頭上去,拉直的床單就會產生凹陷。
  • 蟲洞是什麼?電影《星際穿越》中是如何依靠蟲洞在星球間穿行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賽。電影《星際穿越》是一部史詩級的科幻驚悚片,講述了包括由於氣候變化而逃離地球,以及蟲洞和時間膨脹等方面。影片中有許多有趣的概念,這些概念帶有不同程度的科學準確度。因此,繼續閱讀本文,我們一起找出庫珀(電影《星際穿越》男主角Cooper譯名)精彩旅程中理論上可能實現的東西。
  • 2億多年前的史前巨型海龍「像現代海豚一樣敏捷」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生活在2億多年前的史前海龍和海豚一樣敏捷。多塞特萊姆裡吉斯侏羅紀下利亞斯粘土中的魚龍下顎。它會讓標誌性的魚龍比之前認為的更可怕,一些巨型恐龍幾乎和藍鯨一樣大。他們把3D模型放在一個虛擬的水箱中,顯示即使是最早的魚龍也能很好地適應身體形狀,以減少對水的阻力,就像今天的海豚一樣。捕食者和獵物:諾特龍捕食「海龍」紹尼沙魯斯魚龍。這種可愛的哺乳動物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海洋動物之一,時速可達20英裡。
  • 第二銀河蟲洞攻略大全 蟲洞玩法指南
    第二銀河中蟲洞的攻略是非常重要的,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第二銀河蟲洞攻略大全,包括蟲洞玩法指南,非常全面的內容,想了解蟲洞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 海豚還是鯊魚?不,這是魚龍新物種—新聞—科學網
    這個新發現的水生爬行動物是魚龍(侏羅紀晚期的海洋食肉動物)的一種,看起來像是海豚和鯊魚的結合體,可能會潛入深海捕捉烏賊和其他滑的獵物。 科學家將該魚龍命名為Thalassodraco etchesi,名字中的「etchesi」,是為了紀念2009年發現該化石的收藏家Steve Etches。
  • 名副其實的「新物種」 有屋蟲洞1.1再顛覆
    蟲洞這個概念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存在可以連接不同維度的空間,甚至可以建立時空隧道,很多穿越小說的原理都來源於蟲洞。但當蟲洞的概念進入家居行業後,有屋科技為蟲洞賦予了新的概念,去年6月,有屋推出了蟲洞1.0產品,將智能化廣泛應用於家居生活,無論是客廳、衣帽間還是廚房,都可以進行智慧化操控,不用親自動手,就可以體驗到智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