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石林景區之前,偶遇石林博物館,雖然沒什麼人進去參觀,但對於我這種逢博物館必進的人來說,怎麼可能放過呢?必須進去看看的啊!對了,石林博物館大名叫「石林喀斯特地質科研博物館」,那麼,來吧,follow me!
來看看這個,這叫蓬萊靈芝,叫靈芝我理解,但這塊石頭明明是產自雲南,為啥非要是山東蓬萊的呢?
這個叫「瑞獸吉祥」,恕我眼拙,實在沒看出來是啥「瑞獸」,有知道的麼?
這一大塊長度接近13米,高接近4.5米的巨石板,可是獲得金氏世界紀錄的哦!太震撼了!
這個的名字特別貼近真實:石林勝景,簡直就是縮小版的石林啊!
左邊這個叫「大疊水瀑布」真像!右邊那個叫「冰山一角」,略有點牽強;
這個叫「雪海冰原」,這名字起的,怎麼都看不出跟「雪海」有啥關聯,起碼得是白色的吧?沒見過雪海或者冰海是土黃色的啊!起名字的兄弟走點心好不?嘿嘿嘿!
博物館內部,燈光設計的有點特色;
水晶鞋!大家知道是怎麼形成的嗎?雕刻的?NONO!自然形成的?怎麼可能!其實是原住民不小心把草鞋掉進溶洞裡去了,然後被方解石結晶慢慢的包住,最終形成了一雙水晶鞋!大自然太神奇了!當年不小心把草鞋掉進去的人,永遠也想不到本來一文不值的草鞋經過大自然的二次加工變成了無價之寶!
像不像年輪?其實它叫「包羅萬象」,至於包羅了哪些「萬象」,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銘牌上也沒寫,只能自己想像了……
這是來自泥盆紀的珊瑚化石,是不是說明了雲南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名字很有意思,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我還是沒看出來哪裡是「鷸」哪裡是「蚌」;
這個巨大的化石,來自2.3億年之前三疊紀中晚期的貴州,一條暢遊的魚龍。對,它的名字就叫「暢遊的魚龍」;
這同樣是來自2.3億年之前三疊紀中晚期的貴州,我怎麼看都是蓮蓬,看說明,居然是「海百合」,海百合是啥?
乍一看嚇我一跳,以為是人頭呢,其實是猴頭,形成方式和上面的水晶鞋是一樣的,都是被方解石覆蓋包裹而成的,這要是一個人掉進去,不可想像啊!對了,這個也是獲得過金氏世界紀錄的哦!
這個是恐龍蛋化石和恐龍爪子化石,來自遙遠的白堊紀以及赫赫有名的侏羅紀;
海龍化石,來自三疊紀早期,再一次證明雲貴高原之前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這頂草帽是鐘乳石,來自雲南文山;
拉近了看看,這一個個密密麻麻的,這是要逼死密集恐懼症的節奏啊!
這叫霰石,來自海南;
這一根根紅色細管,看得我毛骨悚然;
這是來自超人老家「氪星球」的嗎?其實是巨型石膏,來自新生代的雲南;
鐘乳石,群猴望月,還真有點像;
這是來自三疊紀的玄武巖,名字叫「大衛的沉思」,不要欺負我沒見過「大衛的沉思」啊!這哪點像了?我覺得叫「脂肪肝」比較合適,哈哈哈!
整整一面牆高的化石!我的天啊!
猛獁象骨架,看過《冰川時代》動畫片吧,裡面的主角就是兩頭猛獁象,可惜已經滅絕很多個世紀了;
薩斯特魚龍化石,三疊紀中晚期,貴州,體長12米!12米是啥概念?一輛普通的三廂轎車長度在4米左右,12米就是3輛轎車首尾相連!這麼大一條魚,得用多大的鍋才能燉得下啊!
寫在最後:實話說,這個博物館我看的有點懵,畢竟專業性太強了,很多名詞我都不認識,沒法念出來,更沒法打字打出來了,這讓我想起了撫仙湖的帽天山。但不管怎麼說,除非你對此一點都不感興趣,否則還是很推薦去逛逛的,看完你就會明白,人類太渺小了,大自然才是地球真正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