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徽地質博物館,帶你去看中國2.5億年前的巢湖魚龍

2020-10-12 xiaoyao遊天下

在安徽省會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天鵝湖畔有一座文化博物園,這裡也是安徽精神文化的搖籃。在博物園中有兩座最能代表安徽悠久文化歷史和地理歷史的場館,一座是安徽博物院,另一座就是位於博物園西側的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在安徽文化博物園的介紹中有一句話寫的特別好:從這裡走進歷史,讓歷史告訴未來。2019年深秋時節,我在一年一次的休假遊中來到了安徽首府合肥,有幸遊覽了天鵝湖畔文化博物園中的安徽博物院和安徽省地質博物館,今天就請各位朋友跟著我走進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去看一看中國最早的魚龍——巢湖魚龍。


安徽省文化博物園簡介


安徽博物院,遠處的花船是在建國70周年國慶閱兵時經過天安門的安徽巡遊船


安徽自然博物館


安徽自然博物館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是安徽省內最大的一座地質、自然科學類博物館,也是國家二級博物館,博物館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地質古生物了。根據地質博物館的資料介紹,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總建築面積2.6萬餘平方米,陳列面積約1.7萬平方米,位於文化博物園中的新館於2012年10月正式開館運行。新館中主要包括序廳、地球廳、生命演化廳、恐龍廳、礦物巖石廳、資源與環境廳等幾個常設展廳,在博物館的一樓主要是序廳、地球廳、生命演化廳和礦物巖石廳,二樓主要是恐龍廳和資源環境廳,三樓主要是恐龍廳和精品廳,四樓主要是恐龍廳,所以恐龍展覽在安徽地質博物館中佔了大多數板塊。


安徽自然博物館分布圖


雌黃


金礦石


青金礦石



菊花石


輝銻礦石


礦物巖石廳主要展示了來自安徽各地的礦物巖石標本,比如雌黃、金礦石、青金石、尖晶石、菊花石、輝銻礦石、孔雀石、螢石、方解石、菊石等常見的礦石標本,其中還有一些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礦石,比如一塊頭髮石,石頭上長了茂密的形如髮狀的物質,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孔雀石


螢石和方解石


頭髮石


菊石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的資源環境廳也是非常精彩的一個展廳,這個展廳以「富饒美麗的安徽」為主題,圍繞安徽的國土資源和地質環境進行展示,突出展示了安徽的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以及測繪成果等內容,還展示了安徽大地上的地質遺蹟、地質公園以及地質災害情況等內容,讓來到這裡的遊客對美麗安徽有了更多的認識。

地球廳和生命演化廳和我在其他地方的地質博物館中看到的內容差不多,主要是介紹地球形成、構造、演化的過程以及地球上的生命起源、發展和演化的進程等內容。感覺這樣的展示讓讀書的孩子們來看一看會更好,博物館裡通過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和場景的形式展示的內容要比書本中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和生命演化的知識生動活潑許多,所以對於孩子的學習應該有很大作用,然而對於很多掌握了這些知識的成年人來說,這些內容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唯一吸引眼球的就是生命演化廳中的古生物化石了。


貴州龍化石


長頸角石


李氏微角石


李氏喇叭角石


鴇頭貝


會鳥化石



大別古脊齒獸


展廳中展示的古生物化石包括伊克昭龍化石、近鳥龍化石、季氏北票頜龍、中華古果化石、長嘴鳥化石、巢湖魚龍和馬家山龍魚化石等,其中最珍貴的就是巢湖魚龍化石。很多朋友都聽說過恐龍,對於魚龍的名字比較陌生,魚龍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種古爬行動物,它們主要生活在恐龍大面積出現的初期階段,被稱為當時的「海洋霸主」,在安徽省發現的巢湖魚龍化石據說是生活於三疊紀期的魚龍,這也是已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魚龍化石,距今至少有2.5億年以上,因此十分珍貴。


巢湖魚龍


馬家山魚龍


柔腕短吻龍


巢湖魚龍


混魚龍


羊圈幻龍


中國龍龜


董事中國翼龍


長趾大凌河龍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的幾個恐龍展廳也比較有意思,主要以「恐龍的世界」為主題,通過恐龍知識介紹、標本展示、生態景觀復原以及互動多媒體等方式向遊客展示了恐龍的起源、進化、發展和滅絕的歷史,最讓人震撼的就是大廳中央展示的幾具高達十多米的恐龍骨架,這裡也是眾多兒童最感興趣的一個地方。







恐龍蛋化石


長形恐龍蛋化石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和安徽省博物院一樣,每周二至周日對外開放,每周一閉館。雖然是免費對公眾開放,但是遊客需要憑藉個人身份證在入口處的取票機上列印門票才能進入參觀,所以去參觀之前一定不要忘記帶身份證。


安徽省文化博物園


轉載請註明來源頭條號xiaoyao遊天下

相關焦點

  • 一次閱盡巢湖魚龍的「今生前世」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周五精彩開展
    你去過巢湖魚龍的發掘地嗎?你知道安徽著名的火山地貌是什麼樣麼?大名鼎鼎的巢湖魚龍化石你見過麼?11 月 9 日," 龍出巢湖——安徽巢湖龍動物群 " 專題展將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臨時展廳拉開帷幕。
  • 神奇的魚龍
    圖1 貴州省博物館展出的魚龍化石圖2 貴州省博物館展出的魚龍化石骨架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35億年前出現單細胞生物。經過漫長時間的演化,終於在寒武紀上演「生命大爆發」,屬於脊椎動物的魚類即於這一時期出現(圖3)。
  • 2.5億年前的巢湖蝦長啥樣?新物種名字叫「巢湖安琪蝦」
    「巢湖安琪蝦」復原圖(來源: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官網)。記者27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國、義大利、美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在我國安徽巢湖地區發現了上百塊埋藏有一種新型節肢動物的化石。這類新發現的節肢動物生活在距今約2.5億年前的早三疊世海底,與同一時期最常見的海洋底棲蝦類形態明顯不同,研究團隊將這一新物種命名為「巢湖安琪蝦」。
  • 安順關嶺大山裡,藏著2.5億年前的魚龍化石,還能親手挖走化石哦
    地球擁有46億年的生命歷程,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單細胞生物,在二疊紀末期發生的「生物大滅絕」中,地球上96%的海洋生物和博物館:① 42平方米海百合化石牆② 10米長鎮館之寶鄧氏貴州魚龍③ 「龍帶花」、「龍帶仔」海龍化石特色體驗:1. 環幕電影2.
  •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魚龍驛站」落戶家家景園社區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地質風貌攝影作品展、恐龍蛋化石、礦物標本、地質災害避險課……記者今天從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獲悉,該館「魚龍驛站」正式落戶合肥五裡墩街道家家景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從此以後,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享受到科技大餐。
  • 12米長魚龍化石,1.8噸猛獁象骨架,秋哥帶你逛石林地質博物館
    在進石林景區之前,偶遇石林博物館,雖然沒什麼人進去參觀,但對於我這種逢博物館必進的人來說,怎麼可能放過呢?必須進去看看的啊!對了,石林博物館大名叫「石林喀斯特地質科研博物館」,那麼,來吧,follow me!來看看這個,這叫蓬萊靈芝,叫靈芝我理解,但這塊石頭明明是產自雲南,為啥非要是山東蓬萊的呢?
  • 科學家發現1.5億年前「魚龍」
    近日,科學家們在英格蘭多塞特英吉利海峽沿岸的一個晚侏羅世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保存完好的1.5億年前的神秘小型海洋爬行動物。古生物學家雅各布斯是貝勒大學地球科學博士研究生,也是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的合著者。
  • 走進甘肅地質博物館
    中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走進甘肅地質博物館作為自然類博物館,甘肅地質博物館始建於1943年,由我國老一輩地質學家王曰倫、畢慶昌先生創建,是我國最早的地質博物館之一,時稱中央地質調查所西北分所陳列室。
  • 科學家發現1.5億年前「魚龍」:桶狀胸腔適合深潛,胃中殘留沒消化的...
    近日,科學家們在英格蘭多塞特英吉利海峽沿岸的一個晚侏羅世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保存完好的1.5億年前的神秘小型海洋爬行動物。 古生物學家雅各布斯是貝勒大學地球科學博士研究生,也是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的合著者。
  • ——中國地質博物館系列手繪封
    在火紅的七月,我們迎來新的「主角」——中國地質博物館手繪封。我每年都去幾回地質博物館,對那裡很熟悉、也很有感情。     地質博物館成立於1916年,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公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00多年間,地質博物館幾經風雨,從民國走進新中國,在黨的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
  • 探秘貴州「天然博物館」,看2.2億年前的海底世界,你到過沒?
    在貴州關嶺縣,有一個「天然博物館」,裡面埋藏了2.2億年前的海底動物世界,具體有什麼秘密,今天小盧哥帶你去瞧瞧!這個東西不得了,你看它是魚龍還是海龍?是不是不得見過,實話,小編也的第一次見哦!這個牙齒看上去還嚇人,如果它現在還活著的話,會進化成什麼樣子呢?
  • 走進天柱山地質公園博物館,穿越時空去了解天柱山的「前世今生」
    說起天柱山,人們總會被它一系列耀眼的光環所震撼,它是安徽三大名山之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中國自然與文化遺產地,同時也是世界地質公園……地質專家稱其為「東方最美的世界花崗巖景觀」,文學家形容其為「山峰叢林」、「石頭宮殿」。可是我們都知道,光環之下必定隱含著豐富的信息量,時刻吸引著人們去探索去了解,去解讀未知。下面跟小編一起走進天柱山地質公園博物館,穿越時空,去了解天柱山的「前世今生」。
  • 合肥這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你都去過嗎?
    合肥這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你都去過嗎?國際博物館協會將2017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定為「博物館與有爭議的歷史:博物館講述難以言說的歷史」,以下博物館又訴說著怎樣的歷史呢?渡江戰役紀念館2012年4月開館渡江戰役紀念館於2008年10月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濱湖新區的巢湖之濱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建設規劃用地面積約22萬平方米,紀念館主體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米,規劃場地成半島狀突出巢湖,猶如一艘乘風破浪的巨型戰艦。
  • 參觀中國地質博物館本溪分館(本溪水洞)
    本溪地質博物館座落在本溪國家地質公園本溪水洞景區內,佔地面積為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 4200平方米,陳列面積3080平方米。博物館是由地球科學廳、生命進化廳、礦產資源廳、地質遺蹟廳、多功能廳和綜合廳等六部分構成。
  • 國慶·金秋丨安徽十條區域主題旅遊線路推薦
    是不是還沒想好去哪玩?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精心梳理近年來我省精品旅遊線路產品,同時聯合攜程、馬蜂窩等文旅頭部企業,利用大數據篩選熱銷線路產品;現集中推薦安徽文旅百條精品線路產品,供您選擇。環巢湖之遊,帶你領略中廟姥山的山水相映與人文景觀,帶你從環湖大道一路盡賞巢湖煙波浩渺,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帶你去半湯溫泉度假區體驗舒適的溫泉,讓你放鬆身心,度過一段難忘的時光。
  • 周六上午可去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看帶羽毛恐龍化石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新安晚報 安徽網(www.ahwang.cn)訊7月 16日上午, 由省地質博物館與中國古動物館合作舉辦的《飛向藍天的恐龍》——帶羽毛恐龍化石特展將舉行, 感興趣的市民可前往省地質博物館館內負一層參觀
  • 60歲前必去的37個世界級地質公園,就在中國!你完成了多少個
    在中國960萬k㎡的土地上,有著太多令人驚奇的罕見地質奇觀,值得你,你的朋友,你的家人孩子去探索。這37個國家地質公園,不如你家門口的公園近,卻是世界級的風光,即使一年去2個,也要花近20年走完。因而人們都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 安徽廣播電視臺《安徽味道》復工復產特別節目 走進巢湖金榮飯店
    隨著我國疫情流行高峰的過去,為進一步推進安徽省餐飲服務業復工復產,安徽廣播電視臺《安徽味道》特別策劃、拍攝、製作以「助力餐飲服務業復工復產」為主題的美食節目,助推餐飲服務業全面復甦。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怎麼樣,看它的硬體設施地質博物館
    大學作為文化事業的重要體現,承擔著重要的文化職能,校內博物館就是其中一項。僅僅位於北京的各大高校內,就有龐大數量的校園博物館,而提博物館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地質博物館。北地坐落於名校薈萃的海澱區學院路,這所享譽海內外的現代化學府,前身由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併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發展而來。
  • 雪山上的「超級海豚」:薩斯特魚龍—— 蟲洞列車系列二
    JoJo老師回到博物館後,沒有因為纏住普氏鋸齒螈的嘴被館長處罰,卻因為對館長講述自己如何判斷出當時身在岡瓦納大陸而被館長處罰,這是為什麼呢?館長還責令他去三疊紀的西藏地區反省,說在那裡就會找到被處罰的原因。JoJo老師一行人在三疊紀的西藏又會遇到什麼奇事和危險?請看下集《雪峰上的「超級海豚」:喜馬拉雅魚龍——蟲洞列車系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