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兩岸關係這些年

2021-02-08 微看天下

昨天下午,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裡拉大酒店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首次會面,這一歷史時刻註定載入史冊。


回顧66年以來,兩岸關係的歷史頻頻「創新」,出現了突破舊有局面的多個重要時刻。這些歷史,令兩岸關係儘管偶遇波瀾,卻總體邁步向前。



1979年,大陸對臺方針政策重大轉變——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及一系列政策主張。這是大陸對臺工作和兩岸關係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標誌著解決臺灣問題的理論和實踐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1981年8月26日,鄧小平在北京會見港臺知名人士傅朝樞時,首次公開提出解決臺灣、香港問題的「一國兩制」構想。


鄧小平說,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可以採取獨特的模式,社會制度不變,臺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國資本不動,臺灣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即使武裝統一,臺灣的現狀也可以不變,臺灣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一個區,還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



【圖:蔣經國(左)正在接待外賓 馬英九(中)擔任翻譯】


1987年10月15日,臺灣當局宣布開放臺灣居民到大陸探親。而這一提議竟然來自當時蔣經國的秘書馬英九!



馬英九撰寫的《原鄉精神》中記述,1987年3月,一次外賓拜會結束後,蔣經國照例問馬英九有無報告,馬英九建議當局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蔣經國於是要他直接去見當時的「總統府」副秘書長張祖詒。張祖詒指示馬英九草擬一個開放探親的方案。這個草案成為開放探親的藍本。



1988年1月20日,由臺灣「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組織的第一個臺灣返鄉探親團登上了長城。



「九二共識」指1992年11月大陸的海協會與臺灣的海基會就解決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問題所達成的以口頭方式表達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左)與辜振甫握手】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這是兩岸分隔40餘年後,高層人士首次接觸商談。



1995年1月30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提出關於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



1998年10月,第二次「汪辜會談」在上海舉行,拉開兩岸政治對話的序幕



2005年4月,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訪問大陸,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面,並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這是60年來國共兩黨主要領導人首次會談。



2008年6月13日,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右)與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北京釣魚臺5號樓舉行會談,兩會領導人直接啟動了雙方中斷九年的商談。



同一年,兩岸實現了歷史性三通-海、空運直航和直接通郵同步實施,兩岸形成「一日生活圈」。



2011年,臺灣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在此之前,大陸學生只能以交換生身份赴臺灣高校短期學習。有評論認為,這是兩岸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



2014年2月,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正式會面——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時任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鬱琦在南京首次正式會面,建立兩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有媒體分析指,「張王會」開啟兩岸政治對話新局,令兩岸的溝通協調與處理更為直接便捷。

同年6月,國臺辦主任60多年來首次訪臺——張志軍訪臺,實現了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互訪。



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66年後首次會面,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相關焦點

  • 國務院臺辦就2019年兩岸關係發展和2020年兩岸關係展望等答問
    發言人馬曉光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馬曉光: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臺辦新年第一場發布會,今天的發布會由我來主持。下面我接受大家提問。新華社記者:歲末年初,請發言人總結一下2019年兩岸關係發展,並展望2020年兩岸關係。
  • ...海峽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 ——評《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
    九州出版社2020年10月推出的孫亞夫、李鵬等著的《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系統總結了1979年以來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前進與反覆的曲折變化,對於如何推動新時代海峽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思考和建議。作為一部關於海峽兩岸關係歷史的學術著作,值得向讀者推薦。
  • 朱松嶺:2019年兩岸關係回顧
    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指導全局,牽動兩岸關係中的各方勢力,打破了兩岸關係死循環的僵局,將兩岸關係導向進一步動態化、全面推動化解兩岸政治分歧、消除兩岸政治對立、解決兩岸關係問題的歷史進程。    一、外來勢力介入兩岸關係的力度前所未有的增強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美國一直按照「一個中國政策」處理中美關係,包括兩岸關係。
  • 李鵬:2021年兩岸關係形勢仍會複雜嚴峻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接受記者聯合採訪時表示,2021年兩岸關係形勢依然會複雜嚴峻。兩岸關係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臺灣民進黨當局到底能不能回到「九二共識」這樣一個共同政治立場上來、能不能在臺灣島內停止「臺獨」分裂活動。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深化兩岸的融合發展,如何把兩岸融合發展的道路走實。十九屆五中全會所提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實就是在落實融合發展。
  • 一個中國是海峽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 ——評《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
    九州出版社2020年10月推出的孫亞夫、李鵬等著的《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系統總結了1979年以來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前進與反覆的曲折變化,對於如何推動新時代海峽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思考和建議。作為一部關於海峽兩岸關係歷史的學術著作,值得向讀者推薦。  除導言外,本書分為上篇和下篇。
  • 2019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揭曉
    2019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揭曉 2020年01月21日 13:5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月21日北京訊 由中國臺灣網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兩岸》欄目共同主辦的「2019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結果今天揭曉,「習近平出席《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等十條新聞入選。
  • 如何理解成語故事:溫故知新
    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近義詞:憶苦思甜反義詞:數典忘祖 典故: 昭公19年,孔子拜師襄子為師,請教有關彈琴的學問。師襄子先彈奏了一曲,帶他彈完便將孔子引入後軒中,讓孔子習琴。
  • 劉紅:2019年兩岸關係要點回顧
    【兩岸快評第623期】劉紅,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理事,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圖片來源:中國臺灣網)觀察2019年兩岸關係,一方面由於蔡英文當局否認「九二共識」,極力推進「臺獨」和幹擾兩岸交流,同時「1·11選舉」競選過程又產生不小影響,兩岸關係嚴峻複雜態勢在持續
  • 2021兩岸關係展望
    因此,2021年的兩岸關係可說只有可能更糟,而不是最糟。       民進黨對於兩岸關係的認知,是造成兩岸關係倒退的主要原因。民進黨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就如同陳水扁時期的「九二精神」。民進黨認為既然國共兩黨可以在1992年談出一個九二共識,那換民進黨當家做主了,民進黨也希望可以談出一個新共識。而這也就是為何民進黨主張,在不設政治前提框架下,民共兩黨可以達成一個共識。
  • 《海峽兩岸關係70年圖鑑》在武漢發布
    記錄新時代海峽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促進祖國和平統一。9月28日,《海峽兩岸關係70年圖鑑》在武漢正式發布。《海峽兩岸關係70年圖鑑》由武漢市委統戰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長江出版社聯合編纂,北京、武漢兩地的臺灣研究專家學者共同撰寫和統稿。
  • 2020年臺海局勢波濤洶湧 兩岸關係穩中有進
    [新聞頁-臺海網] 今年年初以來,兩岸關係遭遇了數十年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出現了許多複雜嚴峻情況,但在大陸方面積極識變應變,主動作為,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之下,兩岸關係發展保持了總體穩定。縱觀年初到年末,兩岸關係發展取得了不少積極進展。
  • 《兩岸關係》——臺中紀行
    大甲鎮瀾宮——開啟兩岸媽祖文化交流的臺灣媽祖宮廟   曾於19世紀80年代末首先開啟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的臺中大甲鎮瀾宮,近20年來每年都要組織信徒前往福建莆田湄洲島進香朝聖,使其成為與湄洲島媽祖祖廟聯繫最密切的臺灣媽祖宮廟。
  • 溫故知新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憶苦思甜,反義詞有:數典忘祖,溫故知新是中性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用於學習、工作或其它。 溫故知新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溫故知新(wēn gù zhī xīn) 成語釋義:複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體會和發現新的東西。
  • 特稿 兩岸關係的「乍暖還寒時節」
    新加坡見證了兩岸關係鮮花盛開的春天,而我是見證過兩岸關係乍暖還寒甚至深陷寒冬的人。在11月7日這個兩岸關係極為重要的時刻,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兩岸關係的記者,筆者寫下幾個他見證到的兩岸關係片段。文 | 中央臺記者杜昌華兩岸關係到今天,有如從東海之濱看長江入海,江海一色,蔚為大觀,只有那些長期關注兩岸關係的人知道,這條大河在可可西裡匯集涓涓細流的時刻。
  • 2018是臺灣選舉年 謹防「反中」戲碼衝撞兩岸關係
    臺灣《旺報》27日社評指出,2018年臺灣縣市選舉熱戰提前開打,島內「反中」勢力又告抬頭,意圖重演2014年「太陽花」老戲碼,扭曲兩岸關係,獲取選舉利益。對此,評論指出,民粹會導引另一方民粹反彈,若迫使中國大陸官方反制,相對管制對臺投資、貿易,將是臺灣不可承受的損失。
  • 2017臺灣前瞻——兩岸關係篇
    新華網北京1月3日電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臺灣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遇冷,相關產業陷入衰退,民眾福祉受損。在已經到來的2017年,臺灣當局在兩岸關係上會有什麼動向,兩岸關係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 2018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8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8年12月26日 21:0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美國打「臺灣牌」的力度會不會加大……這些問題,都成了與會者們討論的熱點。  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王升致辭時指出,即將過去的2018 年,臺灣政局和兩岸關係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民進黨當局陷入執政危機,兩岸關係分裂與反分裂的對立和較量成 為基本特徵,臺灣問題外部因素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 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重要意義
    本報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吳亞明)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今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會見蕭萬長先生時的談話對於兩岸同胞堅定信心,共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馬曉光表示,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會見蕭萬長先生一行,張志軍主任與王鬱琦主委也就兩岸關係若干問題交換了意見,達成了六項共識。
  • 回顧與展望2020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趙博)全國臺灣研究會29日在北京舉辦2020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40多名專家學者與會。全國臺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指出,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加緊「去中國化」動作,刻意阻撓破壞兩岸交流合作。
  • 兩岸關係與兩岸治理學術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   中新社臺北6月1日電(記者 董會峰 杜燕)時值「九二共識」20周年,「兩岸關係與兩岸治理」學術研討會1日在臺北舉行,大陸6位專家與多位臺灣學者與會。  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研究員楊立憲在發表論文時說,從1992至2012的20年,是海峽兩岸對「九二共識」的真諦及其重要性,在認識上不斷調整、不斷深化、不斷清晰、不斷凝聚的過程。回顧20年來兩岸互動的經歷,帶給人們很多啟迪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