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塞外張家口。青山環抱綠繞城,松柏、臘梅、雕塑、音樂噴泉裝點著這座城市,以往乾涸、風沙、陳舊已蕩然無存。轉變的背後,有河北省張家口市兩級法院一路護航的身影。
圍繞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定位,張家口法院努力踐行「兩山」理念,立足於京張「山同脈、水同源、氣相通」的自然生態格局,不斷完善環境保護專門化審判體系構架,實行環境資源類刑事、民事、行政審判「三合一」的審判模式,以專業化審判+協同保護,守護好張家口的綠水青山。
立足審判職能呵護區域環境
胡某等7人違反國家規定,多次傾倒危險廢物4500噸以上,下花園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理這起汙染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以汙染環境罪、非法經營罪分別判處被告人胡某等7人一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同時判令被告人胡某等5人、被告單位霸州市某制管有限公司、霸州市某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共同賠償因環境汙染造成的損失600餘萬元。
「我們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政機關負責人和媒體,現場觀摩庭審,達到了以案說法和普法宣傳的目的。」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田永禎介紹。「判決生效後,中院環保庭跟蹤督導有關部門,利用賠償金及時修復受損地域,實現了刑事制裁和生態補償的有機銜接。」張家口中院環境保護庭庭長王少博補充說。
張家口兩級法院將環境保護審判工作作為司法保障「首都兩區」建設的發力點,用足用好每一起案件的普法宣傳和生態修復作用。張家口中院常務副院長李踐鋒說:「我們牢固樹立生態紅線不可觸碰理念,切實貫徹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要求,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4年來,全市法院共審理環境資源類刑事、民事、行政案件5623件。」
與此同時,張家口中院出臺關於為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詳細規定助力「首都兩區」建設的重要意義、基本理念、案件審理、服務保障、綠色發展和健全體制機制等內容,在全市法院迅速形成一個以制度護航、條線聯動、勠力同心抓好環境保護審判的良好工作氛圍。
「作為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及冬奧會主賽場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必須著眼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的需求,服從服務大局,以審判為中心,呵護好區域山清水秀藍天白雲,才能無愧於習近平總書記的期望,無愧於人民法院職責擔當,無愧於人民群眾的所期所盼。」張家口中院院長王靖如是說。
協同補植復綠,保護壩上林草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經過法院依法打擊林草犯罪和多年的生態恢復,曾經的敕勒川美景終於重新呈現在壩上,這才是草原應有的樣子。」塞北榆樹溝林場場長劉強看著綠油油的壩上草原頗有所感地說道。
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離不開草綠、地綠和樹綠。為此,在審理非法佔用草原、林地的案件中,張家口兩級法院堅持從有利於恢復植被的角度出發,將被告人犯罪後積極落實生態恢復補償作為悔罪表現,敦促案件當事人開展「補植復綠」工作,還綠於青山、林地、草原。目前,兩級法院共審理此類案件28件,有力地保護了壩上林草生態。
全國人大代表郭建仁說:「張家口兩級法院把保護區域綠色作為審判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司法的視角,積極引導群眾樹立綠色意識的貢獻可圈可點。」
在發揮司法審判職能作用的同時,兩級法院緊緊依靠地方黨委和政府,協同公安、檢察、環保、土地、森林等有關部門聯動,以司法建議等措施為山披綠裝、地蓋綠毯作出積極努力。
為規範涉林執法司法有關問題法律適用標準,張家口中院牽頭,聯合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林業局達成會議紀要,從構成非法佔用農用地犯罪中涉及林地案件的情形、鑑定意見的採信、非法佔用林地回收及恢復原狀等方面,明確了執法司法辦理意見。
強化水域保護確保水源安全
作為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張家口市境內的永定河和潮白河兩大水系分別補給官廳水庫80%、密雲水庫46%以上水量,構成北京市主要飲用水源地。為此,開展水汙染防治、保護水源地安全成為協同治理的重要工作。
王靖表示,全市兩級法院在落實「首都兩區」建設中,把水源保護作為環境審判的重要內容,對於破壞水域的案件做到快審快判、大力宣傳,有效形成水域紅線不可碰的底線司法高壓態勢。
王少博介紹說,「法官在審理一起行政公益訴訟案件中發現,張石高速公路張北至舊羅家窪段經過腰站堡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2006年通車後至訴訟中仍未能進行竣工環保驗收。高速公路的環保工程關乎水源地涵養,涉及飲用水水源的安全。環保庭依法組成7人合議庭開庭審理該案,查明案件事實,依法判令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履行職責。這起案件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反響,起到了環境資源案件在生態保護中的懲戒和價值引領功能。」
同時,張家口法院將生態環境損害及修復情況作為刑事處罰的重要量刑情節。被告人寇某在沒有任何執照的情況下,在萬全區洗馬林鎮某院內生產皮革,並利用3個滲坑排放加工皮革後產生的廢水。經鑑定,寇某排放的廢水中含有總鉻、六價鉻等重金屬,系有毒物質。
萬全區人民法院考慮到寇某已將廢水全部處理,並將清理後的滲坑恢復地貌,消除汙染,具有法定和酌定從輕處罰情節,遂依法判決被告人寇某犯汙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
萬全區區長、洋河河長戴鵬煒說:「這起案件為洋河流域生態徑流恢復,水源涵養功能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改善提供了司法樣本。」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張家口法院堅持保護優先、促進綠色發展的審判理念,將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作為裁判的重要考量因素,促進了生態環境恢復改善和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以實際履責築牢「首都兩區」建設生態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