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李映杏 吳春雨 見習記者 柴軍虎)11 月 18 日,中國 - 葡萄牙文化遺產保護科學 " 一帶一路 " 聯合實驗室啟動儀式在蘇州大學獨墅湖校區舉行,會上,還舉辦了山西研究基地和安徽研究基地的籤約和授牌儀式。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中葡聯合實驗室成立後,將在文化遺產修復材料分析、遺產材料加固、遺產地保護利用等多個方面開展相關研究工作。
△正式揭牌 通訊員供圖
中國 - 葡萄牙文化遺產保護科學 " 一帶一路 " 聯合實驗室由蘇州大學主導並聯合葡萄牙埃武拉大學、澳門城市大學共同創辦。葡萄牙埃武拉大學遺產材料分析實驗室是受歐盟科研經費支持的重點研究基地,承擔了多項重要的遺產材料分析、遺產保護和利用科研工作,長期與世界各大重要博物館、世界遺產、遺址密切合作。蘇州大學在和葡萄牙埃武拉大學、澳門城市大學合作過程中,利用自身在遺產保護、材料學科研究的優勢,充分整合資源,主持申請了科技部 " 一帶一路 " 聯合實驗室,並於今年九月獲得科技部正式批准籌建。
保護文化遺產,既是對文化的傳承,也是連接民族感情的紐帶,增進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中國 - 葡萄牙文化遺產保護科學 " 一帶一路 " 聯合實驗室對國家文化遺產保護科技發展、學科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尤其是對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具有直接的影響。
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築學院院長吳永發說,聯合實驗室研究領域涉及遺產保護、材料科學、建築學、生態環境、工程技術等多個學科交叉,研究內容是對相關學科內容的深入拓展。期望三方在聯合研究、人才交流、技術轉移等方面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
吳永發介紹,聯合實驗室將在現有平臺支持下,加強對蘇州地區,尤其是香山幫等傳統技藝的研習和對專門人才的培養與培訓,加強城市與建築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延承,探索古典園林的監測預警,推動保護技術成果的轉移和轉化,擴大蘇州在遺產保護方向的專業影響力。
當前,聯合實驗室已經在中國內地、澳門、東南亞、葡萄牙、英國、法國、義大利等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完成遺產材料鑑定、保護修復、人才培養等多項合作內容,開展了一大批有影響及產業推廣價值的研究項目。下一步,實驗室將通過引進先進的材料分析設備和技術,推動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材料科學創新發展;通過聯合與協同,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項目,實現 " 一帶一路 " 國家文化遺產保護的科學發展;通過推廣文化遺產普及教育和專業培訓,實現 " 一帶一路 " 國家文化的持續發展。
葡萄牙埃武拉大學副校長 Antonio Jose Candeias 在祝賀視頻時說,希望各方能夠開展跨學科的聯合研究活動,開展材料和技術研究,創建有效可持續的保護戰略,以整合具有強大參與度和社會影響力的高素質人力資源。
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孔繁清在祝福視頻中提到,此次揭牌是三校合作走向深化的起點,希望三校在人才聯合培養、技術研究等方面深度合作,把各自和共同的能力做大做強。
據悉," 一帶一路 " 聯合實驗室是由科技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級科學實驗平臺,實驗室將以 " 共建共享、需求導向、能力建設、示範引領 " 為宗旨,通過雙方科學家的務實合作,為推進 " 一帶一路 " 創新之路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