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葡萄牙文化遺產保護科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啟動

2020-12-10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李映杏 吳春雨 見習記者 柴軍虎)11 月 18 日,中國 - 葡萄牙文化遺產保護科學 " 一帶一路 " 聯合實驗室啟動儀式在蘇州大學獨墅湖校區舉行,會上,還舉辦了山西研究基地和安徽研究基地的籤約和授牌儀式。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中葡聯合實驗室成立後,將在文化遺產修復材料分析、遺產材料加固、遺產地保護利用等多個方面開展相關研究工作。

△正式揭牌 通訊員供圖

中國 - 葡萄牙文化遺產保護科學 " 一帶一路 " 聯合實驗室由蘇州大學主導並聯合葡萄牙埃武拉大學、澳門城市大學共同創辦。葡萄牙埃武拉大學遺產材料分析實驗室是受歐盟科研經費支持的重點研究基地,承擔了多項重要的遺產材料分析、遺產保護和利用科研工作,長期與世界各大重要博物館、世界遺產、遺址密切合作。蘇州大學在和葡萄牙埃武拉大學、澳門城市大學合作過程中,利用自身在遺產保護、材料學科研究的優勢,充分整合資源,主持申請了科技部 " 一帶一路 " 聯合實驗室,並於今年九月獲得科技部正式批准籌建。

保護文化遺產,既是對文化的傳承,也是連接民族感情的紐帶,增進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中國 - 葡萄牙文化遺產保護科學 " 一帶一路 " 聯合實驗室對國家文化遺產保護科技發展、學科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尤其是對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具有直接的影響。

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築學院院長吳永發說,聯合實驗室研究領域涉及遺產保護、材料科學、建築學、生態環境、工程技術等多個學科交叉,研究內容是對相關學科內容的深入拓展。期望三方在聯合研究、人才交流、技術轉移等方面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

吳永發介紹,聯合實驗室將在現有平臺支持下,加強對蘇州地區,尤其是香山幫等傳統技藝的研習和對專門人才的培養與培訓,加強城市與建築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延承,探索古典園林的監測預警,推動保護技術成果的轉移和轉化,擴大蘇州在遺產保護方向的專業影響力。

當前,聯合實驗室已經在中國內地、澳門、東南亞、葡萄牙、英國、法國、義大利等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完成遺產材料鑑定、保護修復、人才培養等多項合作內容,開展了一大批有影響及產業推廣價值的研究項目。下一步,實驗室將通過引進先進的材料分析設備和技術,推動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材料科學創新發展;通過聯合與協同,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項目,實現 " 一帶一路 " 國家文化遺產保護的科學發展;通過推廣文化遺產普及教育和專業培訓,實現 " 一帶一路 " 國家文化的持續發展。

葡萄牙埃武拉大學副校長 Antonio Jose Candeias 在祝賀視頻時說,希望各方能夠開展跨學科的聯合研究活動,開展材料和技術研究,創建有效可持續的保護戰略,以整合具有強大參與度和社會影響力的高素質人力資源。

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孔繁清在祝福視頻中提到,此次揭牌是三校合作走向深化的起點,希望三校在人才聯合培養、技術研究等方面深度合作,把各自和共同的能力做大做強。

據悉," 一帶一路 " 聯合實驗室是由科技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級科學實驗平臺,實驗室將以 " 共建共享、需求導向、能力建設、示範引領 " 為宗旨,通過雙方科學家的務實合作,為推進 " 一帶一路 " 創新之路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相關焦點

  • ...葡萄牙埃武拉大學共建國家科技部中葡文化遺產保護科學「一帶一...
    澳門城市大學與蘇州大學、葡萄牙埃武拉大學共建國家科技部中葡文化遺產保護科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2020-11-25 16:14:00 澳門城市大學
  • 澳門城市大學與蘇州大學、葡萄牙埃武拉大學共建國家科技部中葡...
    澳門城市大學與蘇州大學、葡萄牙埃武拉大學共建國家科技部中葡文化遺產保護科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2020-11-25 16:14:00 澳門城市大學
  • 專家:「一帶一路」 文化遺產數位化合作潛力巨大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讀懂中國丨專訪清城睿現數字研究院院長賀豔: 「一帶一路」 文化遺產數位化合作潛力巨大作者:何柳穎 11月20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在廣州開幕。在22日舉辦的「一帶一路」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國際合作重點項目投融資對接活動中,清城睿現數字研究院院長、圓明園研究會副會長、圓明園總規劃師賀豔介紹了「數字奧林匹亞」古奧林匹亞遺址數位化推廣項目(以下簡稱「數字奧林匹亞」項目)。據介紹,本項目是中國和希臘兩國在「文化遺產+體育+科技」交叉領域的重要合作項目。
  • 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非洲文化遺產保護
    這其中就包括非洲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  豐富多樣的非洲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  過去,非洲國家曾經處於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之下,使得一些非洲傳統文化被慢慢腐蝕、遺忘,甚至銷聲匿跡。20世紀60年代,隨著非洲國家紛紛獨立,各國非常注重自身傳統文化的復興和文化遺產的保護。越來越多非洲國家與中國籤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非洲文化遺產的保護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與時代意義。
  • "一帶一路"葡語媒體聯盟在葡萄牙阿威羅拉開序幕
    ——「一帶一路」葡語媒體聯盟在葡萄牙阿威羅市成立。「一帶一路」葡語媒體聯盟由葡萄牙新聞協會和環球伊比利亞公司共同發起。該聯盟旨在聯合葡語媒體通力合作,推動葡語國家間的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共同為葡語國家人民帶來福祉。來自葡萄牙、巴西等葡語國家的86家媒體代表當天籤署了「一帶一路」葡語媒體聯盟備忘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和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中國媒體加入該平臺,標誌著這一跨區域合作平臺的正式啟動。
  • 這個實驗室專注於建築遺產保護基礎科學研究,系上海首家
    如何通過對建築遺產保護基礎科學的研究,提升歷史建築修繕水平,成為目前廣受業界關注並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1月12日,設在上海大學文化遺產保護基礎科學研究院內的「上海大學-寶葫建築遺產保護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
  • 【「新時代·新平臺·新機遇」——「一帶一路」大型網絡主題活動...
    泉州海交館的文化「走出去」,正是五年來「一帶一路」文物國際交流合作領域成績的縮影。「推進『一帶一路』文物國際合作成為中外人文交流的新亮點,跨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涉外文物合作保護工程和聯合考古項目成為文化領域『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早期收穫。」在日前舉辦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期間,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說。
  • 「雲上科博」看四川科技創新開放平臺建設:中-克「一帶一路」聯合...
    2019年6月,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為中方依託單位的「中國—克羅埃西亞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成功獲批,成為科技部認定建設的首批「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此次雲展,該實驗室也位列其中。
  • 波普公雞帶來葡國問候——葡萄牙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原標題:波普公雞帶來葡國問候——葡萄牙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 「走進一帶一路」主題集郵文化活動啟動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6日訊(記者 艾芳)「走進一帶一路」主題集郵文化活動今天在中國集郵總公司(以下簡稱「總公司」)拉開帷幕。此次活動旨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發揮集郵特色優勢,宣傳「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打造中國集郵總公司精神文明創建特色品牌;促進集郵領域國際間的合作交流,推進我國文化事業和郵政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今天上午啟動儀式正式開始。
  • 「2019葡萄牙一帶一路國際攝影展」在裡斯本開幕
    來源:海外網嘉賓合影12月15日,「2019葡萄牙一帶一路國際攝影展」開幕式在裡斯本蒙特雷爾國際文化中心舉行。中國駐葡使館文化參贊李季、領事部主任諸葛蔡延,葡萄牙新聞協會副會長維克多(Vítor Brás),裡斯本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齊莉雅(Teresa Cid),葡萄牙中華總商會會長蔡文顯,葡中攝影協會會長劉小蘭等旅葡華人僑團代表、中葡各界代表近百人出席活動。本次活動由葡中攝影協會主辦,中國駐葡萄牙大使館和中國華僑攝影學會支持,葡萄牙蒙特雷爾國際文化中心贊助。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經驗」
    其中,就法治建設而言,中國政府先後頒布了《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規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法規、文件;啟動了《中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的認證、搶救、保護和研究工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
  • 「一帶一路」陝西「絲路」申遺成功5周年 這3處入選「中國世界文化...
    加強保護管理 3處遺址新入選世遺預備名單對全省文化遺產進行認真梳理,編制完成《陝西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規劃》,包括「絲綢之路」拓展項目、統萬城遺址、中國明清城牆(西安城牆)等全省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和計劃列入遺產點共15處,全面提升陝西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水平。
  • 中國萬裡茶道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成立
    中新網武漢12月11日電 (劉超宇 張穎 徐金波)中國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等八省(區)節點城市政府代表,11日在武漢籤署了《萬裡茶道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章程》,宣告成立「萬裡茶道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並啟動萬裡茶道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三年行動計劃
  • 《自然》周刊:「一帶一路」重繪世界科學地圖
    參考消息網5月6日報導英國《自然》周刊網站5月1日發表專題文章稱,中國大規模的「一帶一路」倡議將重塑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研究。文章稱,貿易是「一帶一路」倡議最核心的關注點,但科學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但這不是普通的獎學金計劃,這200人中的每個人都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小部分。中國已經與127個國家就「一帶一路」倡議籤署了合作協議。文章稱,在世界很多地方,中國政府、企業和當地商業合作夥伴一起修建高速公路、設計高速鐵路、開採化石燃料儲備、啟動發電廠、建造空港和海港。這都是中國構想的宏大倡議的一部分。
  • 「一帶一路」上的文物:中國古代文明與世界文明溝通的歷史軌跡
    訪談嘉賓: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 葛承雍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秘書長 詹長法  探尋「一帶一路」沿線文化記憶  主持人:文物是打開歷史記憶的一把鑰匙,是我們重回歷史現場的擺渡舟。絲綢之路上的哪些文物給二位專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文物透露出當時怎樣的文化互鑑、人文交流信息?
  • 中國氣象局—河海大學水文氣象研究聯合實驗室年會召開
    12月5日,國家氣象中心與河海大學在江蘇南京舉辦中國氣象局—河海大學水文氣象聯合實驗室年度總結及學術交流會,總結2020年工作,研討2021年工作計劃。  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朱躍龍表示,要更好謀劃實驗室未來發展,特別是「十四五」期間重點攻關方向,細化分工合作並強化業務落地,形成水文氣象領域產學研一體化建設典範,為防災減災救災、生態文明、「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與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 中國發布「一帶一路」路線圖(全文)
    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廣播影視劇精品創作及翻譯,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讓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概念深入人心
    而在2004年和2005年的兩會上,馮驥才又提出這一建議,並提交了《關於建議國家設立文化遺產日的提案》。2005年7月,鄭孝燮等 11名專家學者聯名致信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倡議中國設立「文化遺產日」。2005年12月,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有助於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訪問葡萄牙,這個國家願成為「一帶一路」歐洲樞紐
    1葡萄牙領導人兩次提到「一帶一路」歐洲樞紐當地時間12月5日上午,習近平前往葡萄牙議會大廈會見羅德裡格斯議長。上個月剛剛到訪中國的羅德裡格斯議長對習近平說,葡方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可以成為「一帶一路」在歐洲的樞紐。此前一天,習近平在同葡萄牙總統德索薩舉行會談時,德索薩總統也有類似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