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館一度在西安非常流行,尤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候的高星級酒店如果沒有配個粵菜餐廳,簡直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家星級酒店。時代變遷,人們的口味在變,川湘魯淮等各類菜系在西安群雄並起,粵菜再難一枝獨秀。能夠在大浪淘沙的西安餐飲市場中堅持下來的粵菜館,哪一個沒幾樣看家本領呢!
含光路上的唐城小院就是這樣一家生命力非常頑強的老粵菜館子。
唐城小院前身為補芝林。家住在含光路一帶的人都有印象,他們的父母可能年輕時就在這裡吃粵菜,而今,他們長大了,這家粵菜館還在,還是原來的樣子,原來的味道,只不過招牌在2012年換成了「唐城小院」。
和大家熟知的粵珍軒、大香港、國花不同,唐城小院裝修既不精緻,也不高檔奢華,而是更有廣州街頭尋常可見的酒樓味道,就像廣外門口的食最鮮、上下九的蓮香樓、沿江路的大同酒家。色調鬱重的紅色和米黃交織在一起,氤氳出港味懷舊氣息,充滿濃濃的讓人感覺親切放鬆的市井味道。
畢竟是老店了,這家店似乎也隨著食客一道老去了,招牌、燈光、窗簾、桌布、椅套都不是現在流行的式樣,隨著時光流逝,像是鍍上了一層舊舊的外衣。有人嘆息它舊了,有人卻更喜歡它的舊。對一家餐飲店來說,「舊」是時光的印痕,更是一枚值得榮耀的勳章,不是每一家店都有變老變舊的可能。
不止氣質與粵珍軒等粵菜館不同,唐城小院的食物也與其他粵菜館有很大不同。雖然也有燒臘、煲仔飯、艇仔粥、夜茶、老火靚湯等粵味小食,但唐城小院最引以為傲的還是粵菜小炒。這裡的粵菜小炒流淌著廣東街頭排檔菜的純正血液,裝盤很隨性,幾乎沒有造型,但好吃。幾乎每一道都會以最快速度從爐頭端到餐桌。把菜熱騰騰端上桌,在唐城小院看來似乎遠比做造型重要得多。
雖然不乏山珍海鮮湖魚,但唐城小院最大招牌菜卻讓人很意外,是一道蔬菜,名字也很平常——鐵板通菜梗。通菜,學名蕹菜,福建、廣西、貴州、四川稱空心菜,福建稱通菜蓊、蓊菜,江蘇、四川稱藤藤菜,廣東稱通菜。也不是什麼珍奇食材,但粵廚在烹飪中別出心裁地加入蝦醬,蝦醬濃鬱的味道與通菜的爽脆碰撞,竟很別致。這道菜每年從四月中旬供應到八九月份,過了季節便吃不到了。
儘管外表看上去平平常常不起眼,但唐城小院卻一種魔力,這種魔力就是,當你走進它的餐廳,即使從大門到大廳不過十幾餘步,你馬上會感到你來到了另一種文化中,被另一種氛圍包裹。
尤其是晚上,從7點到凌晨3點的夜茶時分,推車推出了三四十種上百籠茶點,蝦餃、金錢肚、鳳爪、牛仔骨、魷魚花、牛肉丸、叉燒包、燒麥在小籠屜裡熱騰騰地冒著煙霧。
腸粉晶瑩剔透,包裹著鮮綠生菜和Q彈蝦仁。銀耳羹、老火靚湯安安穩穩翻騰微浪。雲吞麵、清湯麵現吃現做。混合的香氣濃得化不開,似乎伸出舌頭,連空氣都是美味的。
這個時候的唐城小院是恍惚的,燈光是恍惚的,大落地窗外的夜景是恍惚的……恍惚間,你真的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西安,還是坐在廣州一家被街坊們熱愛的老茶樓裡。
原創不易,僅支持原文連結分享。關注袁小貓,和這隻貓一起,偷偷發現,這世界真的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