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 90% 的煲仔飯都開在越秀區,老牌名店如好彩、民記、萬興,每家都有自己的忠實擁躉,無法斷定哪家一定比哪家好,只能推薦我心水的幾煲,本文每家店都有基於2次以上的親身體驗。
銘泰煲仔飯
開在芳村的大排檔風格煲仔飯,環境簡陋,物價感人。最貴的窩蛋牛肉煲仔飯 17 元,一碗滿滿豬雜枸杞葉的滾湯才 8 元,配蒜蓉豉油,一煲感覺夠 3 個人喝。
這家特點是:煲細火猛,趁煲仔還在火上的時候就開蓋澆下豉油。好處在於煙火氣十足,但豉油在明火熱力下難免過焦,飯焦基本是炭黑狀態。
牛肉分量很足,入口時的嚼勁和肉香頗動人。
萬興煲仔飯
吃過幾家老店裡的摯愛。從一家小店發展至如今前後兩室,依然人氣不減,工作日中午店內坐滿白領和附近的老街坊。最喜歡它火候控制得好,炭火香氣十足之餘不會過焦。米飯夠幹身,皆因米粒浸洗後全部放在竹筐裡瀝乾,我猜測也許還混了一些陳米同煲,不止因為乾爽,飯的口感會比新米硬而易斷。(有熟知內情的朋友還請不吝指教)
師傅一人同時照顧十幾煲,下米、轉煲手勢流暢,顯然經驗豐富。
牛肉窩蛋飯的牛肉沒有下過多小蘇打醃製,保持了牛肉原味,掀蓋時香氣逼人。
超記煲仔飯
超記家庭煲仔飯去年便推薦過,有兩家分店,我只去過星光花園店,藏在越秀區一個老年活動中心裡。整家店由一家三口合力經營,以自家居室改建而成,環境簡易乾淨。
飯焦愛好者大概會很喜歡超記,幾乎每次去底下都是一層厚厚的金黃甘香飯焦,不過整體火候不如銘泰、萬興、民記好,米飯多數時候帶點水感,炭火氣略欠奉。
但這家肉料調味都好,很有傳統粵菜酒樓風格。塘鯴大塊又鮮嫩,配經典豉汁,讓人無法抵抗只能埋頭刨飯。排骨拼腊味,熱騰騰掀開煲蓋的瞬間,臘腸酒香混著排骨肉香立刻撲鼻而入。
燉湯也是真材實料,小小一盅以薄紙封住原盅慢燉而成,有心意。
琪琪小食店
「琪琪」和「祺祺」,都是廣州開業十幾年的老店,因店名極相似易搞混。吃煲仔飯請認準此「琪琪」。
一到飯點,室內外便坐滿「嗷嗷待哺」的食客。兩排灶頭開火全開,在熱力下咕嚕咕嚕沸騰。
朋友秋天說,這家煲仔飯她從小吃到大。區別在於學生時期零用錢有限,只捨得吃豬肉煲仔飯,現在牛肉、黃鱔隨意雙拼甚至三拼,最後還可以窩蛋。
牛肉大片又嫩滑,窩上一個亮晶晶的雞蛋,這樣一份煲仔飯不超過 20 元,還附贈一碗下火冬瓜湯(才不是味精水啊),可說是廉宜取勝的街坊飯堂了,不能要求更多。
民記煲仔飯
要數廣州最具歷史的煲仔飯,一定要提民記。1979 年開業至今將近 40 年,搬到沿江東後依然是小小一家,依然只收現金。我懷疑連店裡的大叔大嬸也還是那撥人。傲嬌得多看幾眼菜單都感覺分分鐘要被老闆趕出門,老派到不能在老派。
民記選米比其他店更細長,煮出來的煲仔飯乾爽有嚼勁。因為食材本身經過調味,搭配的豉油會調得偏淡,以防搶味。不過這麼多間煲仔飯裡,民記的分量大概是最少的,顯得有點……寒磣。招牌黃鱔飯和腊味飯都還不錯。
湯比飯性價比高。是日例湯下足料霸王花、豬骨熬成,一口老火湯喝出家裡的味道。
大哥餐廳
大哥餐廳的食材一向讓人放心。臘腸原條入煲,最大程度保留飽滿油脂,上桌前再由服務員為你剪成一段段。當豉油從煲蓋外淋下,發出「滋滋滋」的響聲,會覺得幾十公裡沒白跑。
缺點是畢竟並不主打煲仔飯,火候控制不穩定,有時太水,有時太幹,需要看運氣。
利苑酒家
老話說:一分錢一分貨。作為貴价粵菜標杆,利苑的腊味飯也是一絲不苟。其實腊味煲仔飯是最容易踩雷的,因為好腊味並不便宜,而在廣州,買貴了又沒人理你,只好降格用低品質腊味。我吃過滿嘴油溢味(油脂氧化味)的臘肉,也曾吃過下大量酒精掩蓋肉味的臘腸,挺嚇人。
利苑的好,在於貴得讓人心服口服。無論從食材還是服務,要放心吃頓不踩雷的粵菜一定會選這裡。「鹹魚臘腸雞粒煲仔飯」即點即做,雖然要等45分鐘,但端上來絕對值回票價。
幾乎沒有豉油,全靠上好的鹹魚和臘腸提味,潤而不油,米飯粒粒分明夠乾爽。吃到最後,服務員還會幫你把飯焦一一刮出,香、脆、有煙火氣,心滿意足。PS:我常去的是珠江新城店,因為近。
劃重點:1. 銘泰:芳村路邊排檔,便宜大份炭火氣足;2. 萬興:老店中摯愛,穩定好吃,米飯夠幹身;3. 民記:40 年傲嬌老店,湯比飯好,分量偏少;4. 琪琪:街坊飯堂,勝在實惠;5. 超記:有飯焦但略偏溼,湯真是原盅封燉;6. 大哥:食材良心,出品不穩定7. 利苑:腊味一流索價偏高,出品穩定服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