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佛寺道觀概述

2021-01-21 訪古湖湘

長沙佛寺道觀概述

本文原載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年出版《長沙老建築》,系第三章概述

古代長沙是中國佛教八宗之一的禪宗的重鎮,也是中國道教洞天福地的薈集之地,兩教並行不悖,歷史悠長。佛教宣揚慈悲普度、善惡報應,倡導以修行來得到解脫。道教主張順應自然、全性葆真,追求與道合一。看來佛道並無太大的矛盾,因而長沙百姓許多是既拜佛又拜神,佛道雜神同處的廟宇也比比皆是,體現古代長沙人民祈福求安的美好願望。

1904長沙小西門外水府廟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正式產生於東漢。原始道教的源頭是楚地的巫文化,其淵源主要就是古代的神鬼崇拜和黃老之道。屈原《九歌》中的東皇太一是道教神仙譜中最為尊貴的神仙。湘君,即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是楚地民間祀奉的湘水之神,她們也成為道教神仙譜的成員。正由於道教與楚文化有不解之緣,湖南大地的名山秀水便成了四面八方修仙求道的人的樂土。

1910年長沙裡仁坡鰲山廟

唐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記》列有道教七十二福地、三十六洞天,其中今長沙地區佔有二福地、三洞天。開福區鵝羊山為第二十二福地,傳為成少卿升仙之處,舊有仙丹、丹臺等遺蹟。嶽麓山雲麓宮為第二十三福地——洞真虛福地,傳為東晉鄧鬱煉丹處,今存呂祖殿、三清殿、祖師殿等道觀建築。瀏陽大圍山為第十三洞天——「好生元上之天」。瀏陽洞陽山為第二十四洞天——「洞陽隱觀之天」,相傳為藥王孫思邈煉丹升仙之處。

民國時期嶽麓山雲麓宮

望城黑麋峰也是道教聖地,山上有大「壽」字石刻,相傳為道教祖師呂洞賓所書。長沙縣榔梨鎮陶公廟,早在晉代,道教「真人」陶澹、陶烜就修煉於此,有「丹臺紫府」之稱。長沙城中的街巷名鬥姥閣、壽星街、玉皇坪、白鶴觀、軒轅殿、太乙寺、三宮殿、雷祖殿等均是道教留下的「遺產」。

與道教創建大體同時,佛教開始傳入中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進入高潮。三國吳寶鼎三年(268),剡縣僧人蘭法崇來到長沙,創建了「湖湘第一道場」——麓山寺。隋唐五代是長沙佛教的鼎盛時期。隋代著名的天台宗創始人智顗最初出家長沙杲願寺。六朝時建立的道林寺也在嶽麓山,到唐代更加興旺,有「道林三百眾」之說。唐代長沙號稱有「十大叢林」,高僧輩出。如智儼禪師就開講於諸遂良題寫寺名的「大唐興寺」。麓山寺的景岑、寧鄉密印寺的靈祐、瀏陽石霜寺的慶諸都是中國佛教史上有影響的高僧。唐相裴休奏建的密印和石霜寺,分別成為禪宗溈仰宗和臨濟宗的祖庭。五代馬楚王朝又把長沙叢林再次推向高峰。建於927年的開福寺,寺僧眾多,寺院之宏,法席之盛,勝過前代。

民國時期開福寺

佛教寺院和道教宮觀大都建築在風景最幽靜優美的地方,把自然美和神靈美融為一體,使人產生一種「天人合一」和「返樸歸真」的心理感受。長沙地區著名的佛寺道觀不僅有菩薩和神仙的聖跡,而且還有山川名勝的地靈,它們把神靈的神聖性和地靈的空間性融成了一體,把天上的神靈和地上的環境結合到了一起,使宗教的聖地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神聖美,因而能把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的虔誠之心維繫在有限的宗教空間之中。

民國初期寧鄉祖塔鄉同慶寺靈祐塔院

長沙地區寺觀建築布局一般採用縱向的中軸對稱、天井院落組合的傳統形式。佛寺常以水景相結合,大多建有「放生池」。早期佛寺建有佛塔,如南朝劉宋時麓山寺「作為塔廟」,唐代鐵佛寺建有湘春塔,五代開福寺建有千佛塔等。但後期佛寺建塔並不盛行,可能與禪宗的發展有關。今存佛寺規模較大多有多進山門,多進庭院,縱深依山而上,但主體建築都是「大雄寶殿」。在城鎮的佛寺,建築一般緊湊密集,較小的幾乎與居民無異。道觀規模一般較小,不設鐘鼓樓之類,更接近民間祠堂神廟。較大的道觀多處在城鎮,常設置戲臺於前部,以適應廟會公共活動的需要。

民國初期寧鄉回龍山白雲寺

佛寺道觀建築的營造法,早期較大的寺廟多用木構歇山頂,較晚時期除主殿用單簷或重簷歇山外,其餘殿堂多用硬山磚木結合,並突出弓形封火山牆及高大的牌樓式山門,與一般民間建築形成明顯反差,成為寺廟獨有的一種標誌,體現了長沙本土寺廟的建築特色。大殿的構架大多採用抬梁與穿鬥相結合,早期寺廟保留了許多古老做法,如梭柱、木槅、月梁、鬥拱、駝峰,以及東西階等等,但又不受官方營造法式的束縛,形成多種造型變化,從而反映出較強的地方特色。

佛寺和道觀雖同屬宗教建築,但在平面布局和營造方式還是略有不同。漢傳佛教寺廟深受宮殿、王府、壇廟、住宅等傳統建築模式影響,一般都由一組又一組的庭院式建築組成,中軸線分明,左右對稱。單體建築種類非常豐富,殿、堂、樓、閣、廊、廡、亭、臺等,凡是中國古代建築的諸多類型在漢傳佛教寺院中幾乎都有。

望城戴公廟

瀏陽文家市陳大真人廟

道觀雖然也深受傳統建築形式的影響,但更注重道法自然,提倡隱居修煉。因此,道觀建築大多依山就勢,順勢布局,高低錯落,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道觀雖然也講左右對稱,但一切得遵行陰陽五行、太極八卦的方法。在道家看來,坐北朝南代表了乾南坤北。東為青龍,屬木;西為白虎,屬金;東西對稱,即為八卦上的坎離對稱。觀中庭院採用四合院形式,四方代表著金、木、水、火,中心為土,故四合院就象徵著五行俱全、吉祥如意。

附:第三章佛寺道觀目錄(僅收圖書出版時尚存的主要寺觀)

佛寺 麓山寺 開福寺 鐵爐寺 洪山寺 黑麋古剎 杲山寺 石霜寺 登龍寺 定水寺 密印寺 白雲寺

道觀 雲麓宮 河圖觀 陶公廟 天竺山道院 戴公廟 玉皇殿 麻衣廟

本文原載2006年出版《長沙老建築》主編 謝建輝 撰稿 陳先樞 攝影 羅斯旦等

相關焦點

  • 探秘遺址,感知歷史:湖湘的佛寺道觀
    正像俗語說的「天下名山寺(觀)佔盡」,因而,自古以來這裡的佛寺道觀不但數量可觀,而且有些甚為值得注意。據不完全統計,湖南省內至今可供旅遊、觀賞的佛寺道觀、寶剎禪林,大約有三四十處之多。其中如南嶽大廟、祝聖寺、黃庭觀均在衡山,古麓山寺、開福寺(均在長沙)、關聖殿(湘潭〕、雲門寺(湘鄉)、柳子廟(永州)、尤興寺(沅陵)、夾山寺(石門)、普光寺 (張家界)、雲麓道觀 (長沙)、蘇仙觀(郴州)、舜廟(寧遠)、陽升觀 (攸縣)等,都是遐邇聞名的。有些(如舜廟,柳子廟,蘇仙觀等)。我們已在前面有關的地方分別介紹過,這裡還說其中的一部分。
  • 日照現有7處佛寺1處道觀 基本信息全部公開
    會議對山東省依法登記的214處佛教寺廟和87處道教宮觀的基本信息已於今年4月份進行公開,其中日照有7處佛寺以及1處道觀。其中,日照現有7處佛寺,分別為濟南路念佛堂、普照寺、三學精舍、佛學禪苑、臥佛寺、惠感寺以及光明寺,唯一的一處道觀為浮來山的朝陽觀。
  • 長沙火宮殿臭豆腐中的「火宮殿」,原本只是長沙街頭的一座道觀
    無亂你身處中國各地,有一種小吃估計任何一條所謂的美食街都有,它就是長沙火宮殿臭豆腐,而它們的吆喝的廣告語也都一樣,就是:「長沙火宮殿臭豆腐,正宗的長沙火宮殿臭豆腐,毛主席都吃的臭豆腐」。聽到這樣的廣告語,估計大家都會會心一笑,而這個長沙臭豆腐就行了,為什麼要強調一下火宮殿呢,這就從火宮殿說起了。我來到長沙,自然也是本著長沙美食去的,本以為火宮殿只是長沙的一處美食街,到了才發現火宮殿是一處道觀,至今還保存著很多道觀的建築。穿越火宮殿的樓牌,正前方便是火神殿。
  • 長沙書院文廟概述
    長沙書院文廟概述本文原載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年出版《長沙老建築》,系第四章概述長沙素有「瀟湘洙泗」之稱。「瀟湘洙泗」一詞出自北宋文學家王禹偁《潭州嶽麓山書院記》:「誰謂瀟湘,茲為洙泗;誰謂荊蠻,茲為鄒魯。」他把長沙與孔孟的家鄉「洙泗」「鄒魯」相提並論,是對古代長沙文教發達的高度讚譽。今日以什麼來見證「瀟湘洙泗」呢?
  • 長沙傳統民居概述
    長沙傳統民居概述本文原載2006年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長沙老建築》,系第一章的概述長沙山水懷抱,民風淳樸,氣候溫和溼潤。長沙的傳統民居在這種條件下經歷了數千年的勞動洗禮和生活磨練,留存至今,其建築文化特色無不反映出鮮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長沙屬於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季節變化明顯,春秋短促,冬夏綿長。
  • 長沙祠廟會館概述
    長沙祠廟會館概述 本文原載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年出版《長沙老建築》,系第二章概述 祠廟和會館都是地方性的祭祀性、聚會性建築。
  • 來衡山旅遊必知的佛寺道觀基本禮儀和禁忌.
    節假日或是外出旅遊來南嶽衡山,多數人在寺院道觀見到神仙和佛的塑像都會拜,然而我們並非是專業的修道或參禪人士,佛道兩教的求拜禮儀難免會混淆,有時甚至會弄得很尷尬。小編簡單整理如下,雖然並非佛道教禁忌的全部內容,但也包涵了其中的主要方面。
  • 長沙這座道觀,不僅可以拜財神,還能吃到地道美食
    說起道教文化,是中國人自己的教,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在長沙一處鬧市中,有一座道觀,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火紅的牆體,明清時期的風格建築,這裡不僅僅可以燒香拜佛拜財神,裡面還掩藏了不少的美食小吃。火宮殿,是老長沙的標誌性建築,位於坡子街、黃興路步行街、太平老街,以火宮殿為龍頭像四周擴展,形成了長沙最值得逛的美食圈。火宮殿雖然是一處道教寺廟,但是來此地打卡拍照的遊客不計其數。因為火宮殿代表的不僅是宗教文化,傳統禮儀,更多的是真實反映老長沙的文化,是傳統民俗、火廟文化、飲食文化於一體的具有代表性的大眾場所。
  • 道館與道觀有,它們有何區別,又是何時出現的呢?
    但它們並不是我們一般認識中的道觀。在一般的認識中,道觀即道教的寺院,它與佛教寺院一同構成了中國古代兩種最為重要的宗教景觀,並稱為「寺觀」。如同隋唐長安城中玄都觀與大興善寺的東西對稱一樣,隋唐時代的道觀也像是佛寺的翻版。
  • 西安鬧市中有座最大的道觀,佔地一百多畝,古樸僻靜外地人少知!
    一城文化很好理解,半城神仙倒是讓人浮想聯翩,也許是這裡的佛寺和道觀特別多的原因吧,在西安隨隨便便就能遇上一座千年古剎或者道宮。今天要說一座鬧市中的道觀,它是西安最大、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名字叫做萬壽八仙宮,當地人稱八仙庵。我們知道西安有名的佛寺很多,遊客隨隨便便都能說上幾座,比如皇家寺院大興善寺、青龍寺、大雁塔旁邊的大慈恩寺等等。
  • 道教名山嶗山也有佛教寺院,是目前唯一現存佛寺
    是嶗山目前唯一現存佛寺,也是嶗山風景區經典景區之一。換個角度去看華嚴寺,就像是坐落在山林之中的一處別院,這裡主要有華嚴寺、那羅延窟、法顯雕塑等著名景點。這一次時間關係,我們只看到了華嚴寺。有時候在旅途中停留下來,就是為了感受這份寧靜,恰好也就只有寺院,道觀之中能夠帶給人如此的感受。進寺門,來到大殿,在下午的時光人很少,這裡安靜的角落和一些特別的小巷。平靜的讓人沉醉,來到這裡,似乎不想太多,就想此刻靠在陽光處的牆上,曬太陽,把握這個時光,無論是道觀,還是佛教寺院,對普通大眾而言,安享每一段時光最重要。
  • 天津都有哪些佛寺、道觀、清真寺?天津人氣最高的六大寺廟
    這些都反映出唐、遼時期佛寺建築布局的特點。獨樂寺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四間,上下為兩層,中間設平座暗層,通高23米,是國內最古老的高層木結構樓閣式建築。獨樂寺行宮,建於乾隆十八年(1753年),又稱乾隆行宮,是清代皇帝去東陵謁陵途中小憩的地方,也是天津地區僅存的一處行宮。
  • 成都這座道觀為道教最早的「天師府」,曾改為佛寺重興後少有人知
    成都境內的道教宮觀不多,無非只有青城山、鶴鳴山、青羊宮以及老君山最有名,但是在距成都50多公裡外的彭州新興鎮,還有一座不平常的道觀,論資歷它不比前面幾個低,並且在道教界內十分有名,但在外界知道這個地方的人卻很少。
  • 遊崇州無根山,訪讀書臺道觀,遇上好心的老婆婆留吃齋飯
    正好在地圖上發現這附近有一座道觀,就決定去看看,說不定還能趕上道觀的齋飯。說來這座道觀的名字也較特別,名叫「讀書臺」,它距離龍泉溝的入口也就兩公裡,不過是在山上。可當走上通往道觀的山路、爬上一個個彎道和陡坡後才知道,兩公裡的路程並不近。
  • 遊崇州無根山,訪讀書臺道觀,遇到好心的老婆婆留吃齋飯
    正好這附近有一座道觀,就決定去道觀看看,說不定還能趕上道觀的齋飯。說來這座道觀的名字也較特別,名叫「讀書臺」,它距離龍泉溝入口也就兩公裡,不過是在山上。可當走上通往道觀的山路、爬上一個個彎道和陡坡後才知道,兩公裡的路程並不近。
  • 天下宮觀 道教叢林 世界各地道觀匯總
    西安城隍廟西安東嶽廟藥王山南庵藥王山太玄洞永仙觀周至樓臺觀佳縣白雲山道觀眉縣混元宮山陽縣天竺山道觀寧夏名山1座天都山道觀5座平羅玉皇閣中衛高廟中衛老君臺道觀固原泰嶽宮海原天都山道觀甘肅省名山2座崆峒山 平涼市西郊15公裡
  • 被遺忘的道觀:佛教遊人如潮,這裡不收門票卻連人影都沒
    小鹿在洛陽遊玩時就遇到了一個被遺忘的道觀,佛教遊人如潮,這裡不收門票卻連人影都沒。如果要是普通的廟觀就算了,可偏偏它還不是普通的廟觀,這裡是老子栓青牛上山悟道的地方,可謂是道教起源的見證地,它就是下清宮。洛陽是我國道教的發源地,周王朝曾在此建都五百餘年,老子不堪世事混亂,來到北邙山上結廬翠雲峰,它的青牛就在此等候,因此下清宮還有一個別名「青牛觀」。
  • 長沙、衡山、郴州九日遊
    打算寫一下關於湖南的旅遊攻略,分兩條路線來寫,這回的路線是長沙、衡山、郴州九日遊,後面還會寫一篇長沙、張家界、芙蓉鎮的路線,大家可以看看哪條更感興趣,現在就開始出發了。【景區】太平街景區介紹:是長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條街,是「古老長沙」的縮影。
  • 道觀和寺廟有什麼不同? 道觀和寺廟的區別介紹
    道觀和寺廟有什麼不同? 道觀和寺廟的區別介紹時間:2021-01-07 20: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道觀和寺廟有什麼不同? 道觀和寺廟的區別介紹 道觀和寺廟的區別 全面的為您講解道觀和寺廟的區別,接下來就是全面介紹。
  • 南山老君洞道觀
    現為道教全真龍門派叢林道觀,重慶道教第一道場,是我國的重要道觀之一。據本道觀清鹹豐十年《家規永定》所載,「此廟乃成化十六(1480)年重修,不知誰年落成。」民國《巴縣誌》則說老君洞始建於唐代,原名廣化寺。另據曹汴碑記,此地為夏後塗山氏神廟,於明萬曆甲戌(1574)冬月拓建。明末亂後始為道士經營,改建三清殿,建大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