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成本上漲,中小牧場面臨更大壓力!

2021-01-21 乳業財經

2020年,不少飼料成本一直在上漲,雖然奶價也在上漲,但奶牛養殖業整體還是面臨很大的壓力,然而相比之下,中小牧場承壓更大,飼料價格不具備優勢。

隨著乳企與大型牧場建立了良好的利益聯結,提高了大型牧場抵禦風險的能力,中小牧場在這一環節尚未破局,因此即便是在奶價處於高位時期,仍需提高危機意識。否則未來如果出現奶業低谷時期,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小牧場。

飼料成本上漲

目前,奶牛成品飼料裡主要包括豆粕、玉米、菜粕、棉粕等大宗原料,草料中會用到苜蓿、燕麥草、青貯等。2020年一整年,不少飼料價格普遍上漲。

就拿玉米來說,2020年整年間價格一路向上,全國玉米均價已漲至近6年內歷史新高,較年初暴漲700元/噸,較2017年歷史低點上漲超1000元/噸,年底均價已經達到2500元/噸。

豆粕價格也不例外,2020年價格連漲半年多,年底均價達到3180-3300元/噸。

另外,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中國進口燕麥草29.69萬噸、同比增加37%,平均到岸價格348美元/噸、同比下跌3%。苜蓿乾草進口123.90萬噸、同比增加1%,平均到岸價格362美元/噸、同比上漲7%。

山東淄博榮英牧業有限公司法人李傳水告訴《乳業財經》,2020年奶牛飼料幾乎沒有不漲錢的。玉米比去年上漲了700元左右,導致青貯(全株玉米秸稈)一噸漲了100元左右,玉米壓片也水漲船高。豆粕漲了500多,其他飼料添加劑類也都漲了。

據李傳水介紹稱,一千頭規模牧場約有550頭左右成母牛,飼料配方不一樣用量也不一樣,按照成品全價料來看的話,奶牛飼料一噸漲幅大約在350元左右。

《乳業財經》記者在採訪慶陽偉赫乳製品有限公司畜牧部經理文靜時,他表示與2020年同期相比,一噸飼料漲價在300以上。一個月近乎消耗200噸飼料,這意味著每月要多支出6萬元。

中小牧場壓力更大

國內奶牛養殖一直是重資產行業,投入較高、利潤較少,而且與國外相比我國奶牛養殖成本更高。

一方面,歐美等發達國家農業種植技術先進、發達,玉米、大豆等原料產量更高,而且農業機械化、自動化、規模化程度更高,能夠省去很多人工成本。

另外,國外有很多天然草場,能夠實現自由放養,承擔的草料成本大幅度下降。而且國外養殖企業大多與飼料加工廠直接籤訂購買/供貨協議,省去了很多中間成本,降低了養殖企業最終需要承擔的成本。

國內卻很難達到這些要求,不但有多種飼料高度依賴國外進口,而且在國內購買原料時還有很多中間成本,無疑都推高了最終的飼料價格。

2020年由於國外新冠疫情和貿易戰的影響,進口飼料運輸環節受到影響,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進口飼料的供應,但國內飼料價格也在大幅上漲。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小牧場所需要面臨的飼料成本壓力可能比大型牧場更大。

中小型牧場由於規模限制,對飼料原料需求量較小而且很難一次性儲存大量的飼料,不會直接與原料商進行價格談判,因此在購買價格上不佔優勢。

相反大型牧場許多都會跟飼料供應公司籤訂合同,由於購買體量較大,在價格和供應方面都佔有利地位。

李傳水也表示,大型規模化牧場在購買飼料時價格會更有優勢,集團化的牧場一般都是籤訂長期合同。

奶業產業一體化

上遊養殖業是奶業發展的基礎和短板,補齊上遊養殖業發展的「短板」,是實現奶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疫情期間,上遊養殖業面臨巨大壓力,在交通阻斷、城市隔離、乳品銷量下降的影響下,出現了噴粉企業排起長隊、中小牧場被迫倒奶的局面。為了幫助上遊企業渡過難關,一方面乳企在堅持按照合同收奶,另一方面行業出臺幫扶政策。

疫情得到控制之後,乳企更是加大了對上遊養殖行業的布局,進一步加強對奶源的掌控力度。除了集體搶建大型牧場之外,也在收購大型牧業公司。

從2020年4月份開始,國內萬頭牧場項目就已經密集開工,包括伊利在巴彥淖爾市投建的10萬頭奶牛生態乳業園區項目、蒙牛奶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百億集群項目、君樂寶全智能化未來家庭示範牧場項目、光明銀寶射陽牧場項目等。

而且在2020年下半年,蒙牛成為了中國聖牧最大股東、伊利要約收購中地乳業成為最大股東、飛鶴全面收購原生態牧業、伊利控制的優然牧業籌備上市等。

乳企通過加大對上遊養殖業的控制,在穩定自身原奶供應的同時,還能幫助其提高抗風險的能力。探索全產業鏈建設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上下遊聯合也能共同抵禦危機。

然而在一體化發展過程中,中小型牧場似乎被「排除在外」。中小牧場由於原奶產量等問題,可能對乳企產生的吸引力有限,受到的關注也不是很多,日後在全產業鏈的推動下,中小型牧場的競爭優勢可能下降、生存更加困難。

危機意識不可或缺

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奶價從5月下旬開始一直在上漲,2020年12月份第4周全國生鮮乳平均價格已經達到了4.18元/公斤。

通過對奶農的採訪發現,山東奶價年前最高達到5.5元/公斤、河北奶價在5元/公斤左右、內蒙古奶價在4塊大幾,部分南方地區奶價可能會達到6元/公斤。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表示,「我國奶牛養殖業自2018年觸底後進入景氣周期。」

雖然目前奶價處於高位,但是國內奶價一直存在周期性波動的現象,奶牛養殖業也要居安思危。

據李勝利估算,2020年規模牛場商品奶產量為6.8萬噸/天,乳企需求量為7.4萬噸/天,供給小於需求。預計到2022年,供給與需求量的比率將達到8.7萬噸/天比8.6萬噸/天,即奶源過剩。

在奶源過剩時直面衝擊的將是中小型牧場,畢竟龍頭乳企對大型牧場奶源掌控後,具備穩定的原奶供給,利益聯結更為密切。

中小牧場在這一環節尚未破局,沒有與乳企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繫,一旦出現奶業低谷,勢必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相關焦點

  • 奶牛養殖業景氣周期持續,面臨飼料成本增加壓力
    但同時仍要看到,我國奶牛養殖行業還面臨飼料成本上漲、產能過剩、生物安全三大挑戰。景氣周期牛奶量價齊升「我國奶牛養殖業自2018年觸底後進入景氣周期。」飼料成本壓力今年凸顯原本國內奶價有「三年一個周期」的說法,對於未來奶牛養殖業是否能夠維持住眼下的景氣周期,業內普遍持謹慎態度。
  • 飼料成本上漲 雞蛋價格受支撐
    原標題:飼料成本上漲 雞蛋價格受支撐
  • 融資成本攀升利率重回8%以上 中小房企料面臨償付壓力
    數據顯示,11月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環比上升,個別企業境外發債票面利率升破14%。融資成本分化較大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11月,房企境內債券融資平均票面利率為4.89%,較上月增加0.13個百分點。境內融資成本自8月以來一直保持上升趨勢,且在11月加速上升。境外債券融資平均票面利率為8.04%,較10月大增,重回「8%」的水平。房企融資成本分化較大,特別是在境外債券成本方面。
  • 春暉乳業賣牛還債走下坡路 折射中小乳企生存現狀
    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告訴記者:「春暉乳業目前的遭遇也正是國內中小乳企、牧場現狀的縮影。中小企業正在面臨著市場難做、業績下滑、資金不足、成本上升等挑戰。」賣牛還債據悉,82頭奶牛的評估價為229.6萬元。可見,春暉乳業近幾年一直承擔著很大的壓力。王丁棉認為,「乳企的奶牛養殖成本很高,首先採購飼料都是成批採購的,資金壓力比較大。另外有一部分或者全部產品要賣給第三方的話,回款周期都比較長,短則幾個月、長則半年都有,企業的資金鍊壓力就會更大,這也是乳企本身的短板。」
  • 成本端漲幅逐漸放緩 螺紋鋼價格將面臨調整壓力
    螺紋鋼自身矛盾並不突出,進入12月後螺紋鋼消費面臨季節性走弱壓力,但供應近期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收縮,供需雙減,去庫速度平穩。隨著成本端品種的調整,螺紋鋼期貨方面同樣面臨著調整壓力,考慮到螺紋鋼目前現貨及盤面利潤均處於低位區間,調整空間取決於原料下移幅度。
  • 成本上漲嘉頓提價約10% 中小企業面臨洗牌
    「直接原因是產品、物流、人力等綜合成本持續上漲。」嘉頓方面稱,2011年至2013年,平均成本同比增長10%以上。除麵粉價格持續上漲以外,其他主要原料如雞蛋、糖、奶粉、包裝材料等漲價幅度都在10%以上,人工費用增長更高達30%以上。  對於此次提價,嘉頓方面認為公司一直都在優化內部管理、消化成本上漲壓力,但為持續確保產品優良品質才進行此次無奈提價。
  • 飼料成本高企!雞蛋不可避免的進入漲價周期
    從3700行情啟動以來,短短一個月時間,雞蛋期貨價格上漲了700元。 而從片面的新聞報導來看,各地雞蛋價格也出現快速上漲 成本上漲!堅持這一個基本面,讓價格炒上天去 2020年以來,主要受到中美關係緊張的影響,玉米和大豆以及其附屬產品出現了一波大幅上漲,通過價格傳導,雖然有遲滯期,但是成本的上漲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玉米、豆粕等飼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對蛋價的推漲作用增強。
  • 鼎暉1.4億元領投中鼎牧業整合國內中小牧場
    中證網訊 3月10日,中國最大的投資基金鼎暉投資宣布,將向中鼎牧業先期注資1.4億元,助力中鼎牧業針對國內現存的大量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開展優化整合。  據了解,成立於2013年的中鼎牧業主要專注於乳業上遊的奶牛養殖領域,但同其他不少奶牛養殖企業通過新建牧場進行「增量提升」不同,中鼎牧業更多聚焦在國內現有中小牧場的 「存量整合」上。通過對現有的佔比70%以上的千頭以下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實行包含原料採購、養牛管理和原奶銷售在內的全程託管,輸出技術、管理和資源優勢,實現轉型升級。
  • 焦浩鵬:"三讓步"原則助力中小牧場質量管理升級
    中國經濟網記者韓肖攝  中國經濟網保定4月8日訊(記者 佟明彪)4月8日,以「推進奶源供給側改革提升民族奶業競爭力」為主題,首屆D20企業奶源轉型升級高峰論壇在河北保定舉行,會上,新希望天香乳業副總經理焦浩鵬介紹稱,在中小型牧場質量管理規模升級上,企業提出了質量管理的「三讓步」原則,即當收入成本與奶源質量安全發生矛盾時,成本要為質量讓步;內控管理規定與質量安全發生矛盾時,
  • 青花椒氣象指數保險、飼料成本價格保險……工商銀行創新金融扶貧
    2019年因非洲豬瘟導致金陽縣養殖規模大幅銳減,2020年剛恢復生產,又因疫情和玉米主產區、中美貿易磨擦等事件影響,飼料價格持續上漲,連續二年的災情使養殖業受創嚴重,農戶飼養成本大幅攀升,生產經營負擔很大。
  • 又有企業宣布飼料漲價!明年養殖成本更高?
    雙胞胎、揚翔等飼料企業宣布12月20日起漲價!新一輪漲價潮要來了?近日,雙胞胎集團玉林工廠、柳州雙胞胎飼料有限公司、雙胞胎集團橫縣工廠以及茂名揚翔飼料有限公司宣布自2020年12月20日起漲價,漲幅在50-75元/噸左右。據了解,這次漲價的原因和前幾次相同,依舊是原料價格上漲引起的。
  • 草原和牛開創第四代牧場模式 為中小牧場探索發展新路
    此次喬遷新址,標誌著草原和牛在「乳、肉、牛」為核心的第四代牧場的全新戰略規劃正式啟航。此次活動上,不僅傳遞了第四代牧場模式這樣的具有創新性的理念與信息,也為下一步內蒙古的牧場行業發展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
  • 中小書店如何盈利——成本篇
    業界一般認為,這一方面緣於近年紙價上漲,圖書定價水漲船高;另一方面,電商打折、贈券活動常態化,也形成進一步擠壓。面對上遊提價與電商打折的兩面夾擊,圖書銷售已趨困境,實體書店生存越來越難。對此,國有書店、大型連鎖書店早已提出了應對模式,大抵來說,或在圖書上就特定類型挖掘利潤,或從渠道中開闢新平臺新銷路。相較之下,中小書店則缺少備用資源和周旋餘地,直面生存考驗。
  • 杭州奶牛養殖遇市場困境 有乳企開始自建牧場
    養殖和人工成本加重企業負擔  今年豆粕、玉米價格處於高位,處於其下遊產業的畜牧業也受影響,奶牛養殖尤其嚴重。杭州新希望雙峰乳業總經理王鐵軍也向記者表示,其富陽奶牛牧場也處於「微虧」之中。「我們出場價格平均4.2元/公斤。虧損原因主要是飼料和人工費用。」  「奶牛飼料一共有四五十種,分精料和粗料。」
  • 楊永輝:缺乏整體技術是中小牧場升級最大瓶頸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發展,小區也難以進行,根據市場的需求要求,牧場型養殖已經成為整個河北省乃至全國的主要推動的模式,然而面對河北兩千多個養殖小區或者小戶,要全部推廣牧場型,我們存在著很大的壓力,包括資金壓力,包括技術壓力,為此根據行業的需要,也更是中鼎的機會,更是責任,在河北聚集社會智慧和資源力量,積極探索存量整合,是我們中鼎的定位。
  • 調研|養殖量削減致水產飼料行業承壓,「夜市經濟」或激活部分魚類...
    河南某養殖戶告訴財聯社記者:「鯉魚、青魚的養殖成本主要包括魚苗、飼料、土地租金等方面,折合售價大約為4元/斤左右。加上人工成本和魚群傷亡折損,魚價4.5元/斤以上時,鯉魚、青魚養殖可盈利。」據某華北地區流通商回憶:「除草魚能賺一年錢,草魚、鯉魚已連續多年持續虧本。
  • 奶價低迷中小牧場大面積退出 養殖業前途堪憂亟待政策支持
    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的奶牛養殖業正處於一輪產業升級的困難期,散戶及小牧場逐漸退出成必然趨勢,而規模化牧場單純依靠國內幾家大型乳企帶來的風險也逐漸顯現。在我國奶價低迷的狀況下,國內養殖業會越來越困難,如果政府再不出手相助,上遊奶牛養殖業前途堪憂。
  • 中小外貿企業逼近「生死關」退稅已成救命稻草
    「現在原料漲價很厲害,成本壓力加大。有時與顧客訂了三個月的單,但由於成本又上漲了,假如我們的價格再上漲的話,就很容易丟單。」4月26日,蘇州市德銳紡織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王女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數以萬計的中小外貿企業正面臨嚴峻的考驗。
  • 南山牧場:「中國第一牧場」救贖
    如今南山奶粉「質量門」事發,則讓南山牧場臉上無光。讓南山牧場更為難受的是自身的「病痛」:奶牛數量銳減、牧場植被破壞、資金短缺、品牌形象受損……這一切都要比「臉上無光」更讓其感到痛楚。南山牧場場長劉躍發曾坦言,「南山」是無數老一輩人創下的知名品牌,如今卻已日益衰落。此處境讓劉躍發不禁發出「南山牧場到底走向何方」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