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輝:缺乏整體技術是中小牧場升級最大瓶頸

2020-12-11 中國經濟網

  

4月8日,首屆D20企業奶源轉型升級高峰論壇在河北保定召開,圖為中鼎聯合牧業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發展中心總經理楊永輝。中國經濟網記者韓肖攝 

  中國經濟網保定4月8日訊(記者 佟明彪)4月8日,以「推進奶源供給側改革提升民族奶業競爭力」為主題,首屆D20企業奶源轉型升級高峰論壇在河北保定舉行,會上,中鼎聯合牧業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發展中心總經理楊永輝表示,整體技術的缺乏是目前中小型牧場轉型升級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最大瓶頸,主要是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和專業技術體系的缺乏。他建議從繁育、冬保、設備設施、種植、養牛技術、福利,奶牛健康等七大方面,通過現代化的組織模式和技術支持,讓中小型牧場與奶業科技緊密結合。

  以下是發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同仁,大家中午好。在這萬物復甦之際我們共聚一堂,隆重召開推進奶源供給側改革、提升民族奶業競爭力首屆D20企業奶源轉型升級高峰論壇,作為本次會議的承辦方,非常高興能夠與大家一同共聚燕趙大地,分享中國奶業累累碩果,在此我代表中鼎牧業向大家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天我匯報三個問題,中鼎做什麼?中鼎怎麼做,中鼎的願景是什麼。今天是在河北舉行盛會,河北對中國的奶業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經過八年的沉澱和創新的摸索,河北奶業再崛起,在此期間我們看到了河北有三變也有三升,牧場變化,去散養,降規模,企業變化規範奶源基地形成全產業鏈模式,監管變化,全程全線監管,保障奶製品的安全,三升,數量升,2014年奶製品產量在河北省是328萬噸,居全國第一,品質升是抽檢合格率連續6年保證在99.9%以上,品牌升,從區域來講,河北本土最大的乳製品企業君樂寶已經走向全國。作為親臨者,也是參與者,我們深刻的體會到河北奶業的模式不是簡單的做產業,而是民族奶業結果系統設計後的再出發,其中中鼎牧業也是河北發展的一分子,也是一員,更是參與者,以中鼎為代表的存量整合模式,隨著在這燕趙大地生根發芽,其中我們做了三大體系和政府+乳業+牧場形成一種新型產業的模式與國際接軌的發展平臺。三大體系包括現代化大型牧場建設持續的推進,包括存量整合、全程通關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種養加一體化模式日益完善,民族奶業競爭力不斷攀升。

  在體制上,政府的扶持和監管成為了奶業發展的主心骨和定艙石,從主心骨上講,河北省出臺了153號文件,涉及到了草、料、養及其他方面的要求,從定艙石方面,受國際奶業波動的影響,在國際市場的衝擊下也出現了一部分問題,這個時候河北省畜牧部門牽頭成立了生鮮乳價格協調委員會,經乳企行業專家、養殖企業精心測算和充分的溝通制定了參考價格,穩定了生鮮乳收購的一些程序,完善了上下遊利益協調機制,發揮了壓艙石的作用。在政府的指導和幫助下,奶業發展蓬勃,模式也應聲而起,從低溫奶從常溫奶粉都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和進步,就產生了需求端和供給端,大家能看到的變化,需求端是供給端支撐的,08年後河北奶牛數量的散養已經全部取締,一部分進入小區,一大部分進入牧場。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發展,小區也難以進行,根據市場的需求要求,牧場型養殖已經成為整個河北省乃至全國的主要推動的模式,然而面對河北兩千多個養殖小區或者小戶,要全部推廣牧場型,我們存在著很大的壓力,包括資金壓力,包括技術壓力,為此根據行業的需要,也更是中鼎的機會,更是責任,在河北聚集社會智慧和資源力量,積極探索存量整合,是我們中鼎的定位。

  要想解決好這些分散各個區域的中小型牧場和小區,需要系統性借鑑,我們要借鑑國際、結合國情、資源整合,就是存量整合,全程託管和易於推廣。目前我們國家60%到70%的奶牛都生長在中小型牧場和小區,針對現有的牧場輸出了技術,輸出了管理,優化了資源的優勢和配置,幫助現有的牧場實現了現在好品質和經營效益的雙提升。講全程託管,什麼是託管,什麼是全程,託管我們不是通過擁有產業,而是通過有效的經營產業,從管理中要效應,實現各方面價值最大化,全程的我們不是針對某一個環節,而是將牧場放在產業鏈中,這裡我們具體體現在三六一,分三個階段,六名人員和一個階段。三個階段就是養牛前對草、料、生產設備,養牛中對飼養、繁育、獸醫,養牛後對終端進行全程管理。六是體現在六名人員,廠長、副廠長、繁育員、獸醫、財務以及數據員,實現信息化數據全面管理,讓每一頭牛都有一個身份證。一個平臺,我們同內部講總共有七大部門,外部有15家戰略合作夥伴,結合後臺以資源、技術、管理、資金實現一鍵式監管,易於推廣我們主要體現在實效,還有一廠標準化,示範牧場,還有接駁。

  在河北,我們已經擁有73座牧場,自建的1000頭牧場10座,河北突破了5萬頭的奶牛存欄數量,質量已經達到了歐盟的標準。目前我們以大華北為基礎,確切地講,中鼎並不是一家牧業公司,而是一家牧業管理型公司,所以隨著公司的不斷成長,隨著各行各業各位老大哥的支持,中鼎也擁抱了資本市場,整合社會資源,今年年初的時候,走向了一個新三板。結合以上匯報,我們覺得存量整合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第二個方面中鼎怎麼做,我用六個平臺帶大家一起養好牛。第一中小型牧場轉型的最佳整合平臺,也是我們的核心,連接乳業與牧場之間端對端的合作平臺,結合這個平臺我們做了一個核心叫奶業技術研發平臺,也就是進入第二個階段,對於新模式這種探索研發找出一個最合適中國乳業發展性的路徑,同時承接著牧場信息平臺,打通了中小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包括牧場信息邁向一個新的臺階。最後實現以畜牧人才培養為平臺,目前中鼎已經培養了近一千餘人專業性人才,包括對供應鏈管理平臺的管理,實行統一採購、統一供應,在此基礎上最終實現第六個大的平臺,叫中國現代化農業集合平臺,將原始的農業進行了全面的升級,真正的實現現代化。

  首先第一模式,先進的模式為中小型牧場輸出了管理和技術,第二體系,將現有的中小型牧場完整的產業鏈和銷售體系,第三是管理。從工具和人才雙重認證,在經過中鼎的運營以後,具體體現在從品質上提升託管前後質量大幅度提升,平均體細胞、微生物都已經達到國際的標準。託管前後的效益有明顯的提升,3個月扭虧,6個月盈利。隨著牧場的逐漸壯大和發展,我們對環境的提升也足以重視,並成為種養結合發展新農業的延伸和重要一環,我們計劃在2016年進行投入1.4億,作為牧場可持續發展的建設。

  目前我們最短缺的,整體技術的缺乏是我們目前中小型牧場轉型升級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最大瓶頸。主要是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和專業技術體系的缺乏,隨之我們從繁育、冬保、設備設施、種植養牛技術、從福利,從奶牛健康等七大方面,通過現代化的組織模式和技術支持,讓中小型牧場與奶業科技緊密的相結合。具體我舉兩個例子,從營養健康方面,我們自主研發配方代替工人生產,木本科飼料替代技術,現在已經和農科院共研發新型原料的代替的科學實驗。從繁育育種方面,業內首創區域主配模式,配種業務外包人模式,新技術的引進和運用,從奶牛健康方面,高效免疫管理體系,這裡邊從育苗的選用,整個面臨著效果評估,建立一個完善的體系,包括SOP保健程序。為此我們通過技術和資源的平臺整合,中鼎為中小型牧場做了信息化平臺,中小型牧場從牛、奶、料、金四個方面,實現智慧牧場、智能牧場、數據牧場、安全牧場、網際網路+牧場。根據中小型牧場的特點,我們整合了金蝶、科湃騰、新牛人等專業信息系統,打造適合於中小牧場的信息化平臺,實現監控結構,精準計算每班料的情況,做到日核算,日分析。

  在畜牧人才培養方面,我們整個木的職業經理人的培訓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通過內部組織已經培養了專業技術人才1000人,還要繼續培養,第二與大專院校進行聯合辦學,與專業機構制定出具畜牧業人才的體系。搭建供應側管理平臺,實現的目標從供應的數量,供應的質量 和供應的保障三個方面,未來可將中小型牧場也納入到這個平臺當中去,我們現在同等價格質量最優,同等質量價格最低,最關鍵的是在價格的保證基礎上我們實現了帳期的管理,同時給我們合作夥伴配套了完整的管理體系。實現產業體系內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包括我們現合作的15家供應商,我們從原始的總對總原產地升級到了技術協同、技術合作、技術資源整合,目前已經常識做股份深度合作、利益聯合共享,這樣的話把我們這個圈裡所有供應商,像剛才陳總所講的我們是利益共同體。為此我們順應國家的發展形勢,結合現在的情況,對外打造四有體系,有體制、有數據,有品牌、有品質,對內重點區域升級。

  第三個方面中鼎的願景是什麼,中鼎為什麼,我總結為一二一,一杯好牛奶,兩個鏈條,一個一流的競爭力。一杯好牛奶是,帶大家一起養好牛,根據模塊、層次和現在我們發現的短板我們實施具體方案。多整合牧場,也是多貢獻好奶,原計劃2020年的時候,奶牛50萬頭,多為行業貢獻好奶。兩個鏈條,養殖戶統一管理,加工企業統一供應,消費者統一品牌,政府統一監管,梳理利益鏈條這塊主要通過有效的經營,實現各方工業價值的最大化,剛才我講了,我們前端的供應商與中鼎是利益共同體,實現從養殖戶到加工企業,到消費者,包括政府的監管,中鼎全程託管。一個一流的競爭力,通過頂層設計助力民族奶業現代化,提升民族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奶業是農業的有機組成部分,現在我們通過六大核心平臺最終實現網際網路+,最後帶大家一起養好牛,讓養牛戶舒心,讓加工企業安心,讓消費者有信心,讓政府省心,讓每一滴牛奶更放心,所以在此最後我再次感謝一下有助於、關注於、支持於中鼎的老大哥、前輩,在這種環境下對中鼎的支持和大力幫助,非常謝謝,中鼎還在路上,希望大家一直支持,謝謝。  [04-08 15:49]

相關焦點

  • 草原和牛開創第四代牧場模式 為中小牧場探索發展新路
    據草原和牛總裁胡曉東介紹,草原和牛成立於2011年,成立之初就成功引入澳洲純種和牛256頭,被列為鄂爾多斯市「十二五」農牧業發展規劃重點項目,2013年北京九州大地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並控股草原和牛,開始現代化牧場經營模式的探索。發展至今,已成立存欄量達到1200頭的高標準和牛育種基地,擁有50餘家分、子公司。
  • 河北養牛業轉型升級 中小牧場成資本青睞新目標
    □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記者 馬彥銘    3月10日,著名投資基金鼎暉投資在北京宣布,向河北省三河市中鼎牧業有限公司注資1.4億元,幫助其對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開展優化整合。    前段時間出現的倒奶現象,使業界普遍認為,推動養殖小區向現代牧場轉型,提高養殖水平已刻不容緩,而奶業提檔升級的重點在中小牧場。如今,資本目光已開始投向這裡。
  • 飼料成本上漲,中小牧場面臨更大壓力!
    2020年,不少飼料成本一直在上漲,雖然奶價也在上漲,但奶牛養殖業整體還是面臨很大的壓力,然而相比之下,中小牧場承壓更大,飼料價格不具備優勢。隨著乳企與大型牧場建立了良好的利益聯結,提高了大型牧場抵禦風險的能力,中小牧場在這一環節尚未破局,因此即便是在奶價處於高位時期,仍需提高危機意識。否則未來如果出現奶業低谷時期,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小牧場。
  • 傳統外貿型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對策研究
    課題組長期從事中小民營企業的服務與研究,總結其轉型升級中存在以下問題:1.對先進位造業存在認知誤區,企業缺乏發展自信。以青島市為例,大多數傳統外貿型中小民營企業誤認為其與先進位造業無關,誤認為傳統即落後,認為先進位造業就是高端技術的高新科技企業。
  • 鼎暉1.4億元領投中鼎牧業整合國內中小牧場
    中證網訊 3月10日,中國最大的投資基金鼎暉投資宣布,將向中鼎牧業先期注資1.4億元,助力中鼎牧業針對國內現存的大量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開展優化整合。  據了解,成立於2013年的中鼎牧業主要專注於乳業上遊的奶牛養殖領域,但同其他不少奶牛養殖企業通過新建牧場進行「增量提升」不同,中鼎牧業更多聚焦在國內現有中小牧場的 「存量整合」上。通過對現有的佔比70%以上的千頭以下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實行包含原料採購、養牛管理和原奶銷售在內的全程託管,輸出技術、管理和資源優勢,實現轉型升級。
  • 中小服裝企業共謀融合創新
    「隨著經濟國際化的進一步融入,常熟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日益顯現,突出表現在思維陳舊缺乏創新,各自為戰缺乏合力。」常熟市服裝協會副會長夏偉量就指出,常熟的紡織服裝業雖已形成化纖、棉紡、針織、印染、服裝、家紡、物流專業市場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但眾多的中小企業依然停留在淺層次的加工貿易領域。
  • 奶價低迷中小牧場大面積退出 養殖業前途堪憂亟待政策支持
    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的奶牛養殖業正處於一輪產業升級的困難期,散戶及小牧場逐漸退出成必然趨勢,而規模化牧場單純依靠國內幾家大型乳企帶來的風險也逐漸顯現。在我國奶價低迷的狀況下,國內養殖業會越來越困難,如果政府再不出手相助,上遊奶牛養殖業前途堪憂。
  • 「棄醫從牛」也能走到行業前端 英發牧場主吉英的成功之旅
    嘗試繁育優質奶牛2013年,英發牧場開始與伊利公司合作,在伊利技術、融資等多方面的大力幫扶與支持下,2014年成功完成升級轉型,轉變為牧場運營模式。到2017年,吉英自己已經擁有300多頭奶牛,單產由合作之初的20多公斤提高到了30公斤,但想進一步突破卻始終沒有明顯成效。於是他想到了曾經幫他一步步發展的伊利公司。
  • 焦浩鵬:"三讓步"原則助力中小牧場質量管理升級
    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個是奶源基地的升級,第二個是中小型牧場質量管理的規模升級,第三個主要是優質乳工程。  第一個是奶源基地升級方面,目前新希望自有牧場有16個,牛源主要來自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烏拉圭,目前存欄2.1萬頭,新希望的奶牛平均單產近兩年通過奶牛福利、飼料的管理取得了長足進步,現在產量以後能達到9-11噸,特別是我們在雲南地區的牧場的單產已經超過了10.6噸。
  • 楊永輝不由得心裡感嘆,要不是自己獲得奇遇!
    楊永輝鬱悶:「媽,我可是你親兒子。」「親兒子有怎樣,叫你嘚瑟,哼哼。」梁秀瀅現在對自己這小兒子的本事已經看不清,猜不透。而且趙書瑤等三個候選兒媳婦一個個出眾優秀,都看上了自己兒子,終身大事根本不愁。心情大好,壓力無,自然有閒暇調侃一下這小子。「好吧,我保證一定準時到場,這行了吧?」楊永輝繼續鬱悶,掛上了手機。隨即,一抹笑意爬上了臉龐。母親的這個好姐妹,楊永輝也是認識的。
  • 卡位中小商戶,「掌單」黃濤:外賣代運營得中小商戶得天下
    在其外賣代運營團隊與中小商戶的對接中,「掌單」(orderhandler)發現他們對於外賣代運營的需求不僅僅是做好外賣而已,如何用外賣代運營來為餐飲商戶自身賦能成為了一大痛點。基於此,中小商戶對外賣代運營的需求是以效果為導向的直接需求。
  • 5G技術加持的海洋牧場平臺「長漁一號」在煙臺交付
    6月13日,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碼頭迎來了「長漁一號」海洋牧場平臺項目的交付,與以往交付的海洋牧場平臺不同,「長漁一號」平臺未來將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海上養殖工作驛站使用,除了具有海域看護、休閒漁業等功能外,還將海洋養殖功能集成於一身,平臺採用太陽能加風力發電的形式,此外還配備了汙水處理裝置,真正做到「安全、環保、無汙染」,還是全國首個示範應用5G技術的海洋牧場平臺。
  • 布局牧場戰略升級 蒙牛推出首款現代牧場純牛奶
    自3月面市後,「現代牧場」純牛奶借力現代化牧場奶源的安全、高品質營養與口感優勢,經過短短兩個月的布局和口碑相傳,在五一迎來銷量爆發點,目前已雄踞新品市場,成為最具競爭力的中高端UHT牛奶。業內人士指出,「現代牧場」純牛奶是蒙牛牧場化戰略升級落下的關鍵一子,率先引領中國乳業邁向2.0時代。
  • 中國傳統製造業遇到的瓶頸恰好是3D列印技術的一個機會
    打開APP 中國傳統製造業遇到的瓶頸恰好是3D列印技術的一個機會 發表於 2019-03-02 09:08:49 Stratasys南亞區總裁Michael Agam(安志傑)先生著重指出,今年展會最大的驚喜就是展商不再炫耀新的3D列印技術,而是更多地推介3D列印的實際應用和案例。中國3D列印行業發展速度迅猛,集中地展現在業界對它的一些實際應用,但是整體的利用率跟歐洲或者北美市場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對終端用戶或者客戶而言,需要更好的產品以更快的速度推向市場。
  • 「棄醫從牛」也能走到行業前端 英發牧場主吉英的成功之旅
    嘗試繁育優質奶牛2013年,英發牧場開始與伊利公司合作,在伊利技術、融資等多方面的大力幫扶與支持下,2014年成功完成升級轉型,轉變為牧場運營模式。到2017年,吉英自己已經擁有300多頭奶牛,單產由合作之初的20多公斤提高到了30公斤,但想進一步突破卻始終沒有明顯成效。於是他想到了曾經幫他一步步發展的伊利公司。
  • 新技術讓風能發電效率倍增
    原標題:新技術讓風能發電效率倍增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禾)深圳邦忠風力發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斜軸風力發電機」技術日前在北京通過了科技成果評價。該技術是根據深圳邦忠創立的「風能推力和阻力都能發電原理」研製而成,其發電效率是同功率水平軸機組的3倍以上,技術水平達國內領先。
  • 全國人大代表、晉煤集團田永東:煤層氣產業發展最大瓶頸仍是技術
    目前,山西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實現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形成產業多元支撐格局,是全省發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課題。對此,煤層氣將在「資源-安全-環境」等重大戰略層面發揮重要作用。技術是產業面臨的最大痛點 中國能源報:在取得一定進展的基礎上,煤層氣產業還面臨著哪些共性、典型難題?田永東:我認為,制約煤層氣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和最大瓶頸仍是技術。
  • 以中小微工業企業上規升級推動轉型發展
    一是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推動全省中小微工業企業上規升級的指導意見》。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 二是山西省「企業開辦全程網辦」平臺啟動。該平臺整合行政審批、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業務辦理系統,實現企業開辦進一個平臺通辦所有事項。
  • 5G技術加持的海洋牧場平臺「長漁一號」在煙臺交付
    6月13日,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碼頭迎來了「長漁一號」海洋牧場平臺項目的交付,與以往交付的海洋牧場平臺不同,「長漁一號」平臺未來將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海上養殖工作驛站使用,除了具有海域看護、休閒漁業等功能外,還將海洋養殖功能集成於一身,平臺採用太陽能加風力發電的形式,此外還配備了汙水處理裝置,真正做到「安全、環保、無汙染」,還是全國首個示範應用5G技術的海洋牧場平臺。
  • 雷丁汽車發布鋰電核心技術 升級應對行業"洗牌"
    去年10月,多部委聯合上報的《關於低速電動車管理有關問題的請示》提出「升級一批、規範一批、淘汰一批」的整體思路被國務院批示同意後,低速電動車標準的制定被提上日程。然而,隨著低速電動車保有量的增加,隨之而來的「技術門檻低、產品同質化嚴重、行業缺乏監管」等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為此,去年10月,多部委聯合上報的《關於低速電動車管理有關問題的請示》提出「升級一批、規範一批、淘汰一批」的整體思路被國務院批示同意後,低速電動車標準的制定被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