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5G技術加持的海洋牧場平臺「長漁一號」在煙臺交付

2020-12-15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華棟 通訊員 姚鍇

六月初夏的芝罘灣畔,夏意初現,海風習習。6月13日,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碼頭迎來了「長漁一號」海洋牧場平臺項目的交付,與以往交付的海洋牧場平臺不同,「長漁一號」平臺未來將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海上養殖工作驛站使用,除了具有海域看護、休閒漁業等功能外,還將海洋養殖功能集成於一身,平臺採用太陽能加風力發電的形式,此外還配備了汙水處理裝置,真正做到「安全、環保、無汙染」,還是全國首個示範應用5G技術的海洋牧場平臺。

「長漁一號」平臺不但環保,還有5G加持

據介紹,「長漁一號」平臺的安裝位置位於長島北部的南隍城島周邊海域,由中集藍、南隍、頤生三方合資成立的「山東南隍城海洋開發有限公司」負責日常管理運營,為打造南隍城現代化海洋牧場示範區助力。

平臺設計主甲板長25米、寬25米,型深2.5米,與以往交付的海洋牧場平臺項目不同,「長漁一號」平臺未來將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海上養殖工作驛站使用,除了具有普通海洋牧場平臺原有的海域看護、休閒漁業等功能外,還將海洋養殖功能集成於一身,平臺採用太陽能加風力發電的形式,可滿足日常養殖作業需求,此外還配備了汙水處理裝置,真正做到「安全、環保、無汙染」。

登上平臺後可以看到甲板上的投餌設備分配器,「長漁一號」平臺上配備的風力自動投餌機可以配合分配器實現多達64個投餵點,可以將餌料精準分配至與平臺相連的每個網箱,滿足自動化養殖需求前提下提高餌料利用率。同時平臺上還搭載了海洋牧場大數據監測系統,可實現氣象、水溫水質、流速流向等海洋數據的實時監測。並且「長漁一號」作為中集藍與聯通公司的戰略合作項目率先搭載了5G通訊基站,成為全國首個示範應用5G技術的海洋牧場平臺。

與平臺相連的鋼製浮式養殖網箱長28米、寬28米,具有5000m的養殖水體,項目建成後可分別進行不同魚類養殖實驗,以獲取不同魚類的生活習性,積累養殖經驗,為後期規模化養殖提供依據。這種「平臺加網箱」的靈活性養殖模式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平臺和養殖設備的利用率,增強項目的經濟性。

新平臺助力傳統漁業轉型升級

據介紹,這種新型養殖模式的設計理念主要是為緩解我國近岸、內灣養殖造成的環境壓力,以及解決失海漁民的轉業轉產問題。2017年國家環保部、發改委、農業農村部等十部委下發了《關於印發近岸海域汙染防治方案的通知》,沿海各省均開始大規模清退近岸不合規劃的海水養殖設施。依託裝備化將傳統的近海網箱養殖產業延伸至深海海域正是新的出路,不僅減輕了近海高密度養殖帶來的環境壓力,並且充分發揮藍色國土資源給海水養殖業提供的更廣闊空間。其高產高效、大容量、環保型的養殖模式助力海水養殖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工業化方向發展,有利於實現海洋農牧化的戰略目標。而且開闊式海域養殖有著比近岸養殖更加優越的自然條件,深海中水體交換速度更快,海洋承載力更高,不僅可以避免養殖誘發的海域富營養化,還能夠減少養殖病害,提高商品魚產品質量。同時深海中天然餌料豐富,養殖過程中可大大減少餌料用量,降低了養殖成本。

除此之外,依託這種新型養殖模式還能帶來新型的生產關係示範,改變原有的漁民投資經營一體化的模式。將裝備投資者與養殖經營者分離,智能養殖網箱以租賃的方式提供給養殖戶,降低普通個體戶漁民進入深海養殖的門檻和極端天氣帶來的養殖風險,從而幫助南隍城島打破目前所遇到的海洋產業瓶頸,實現新的突破。

總之,現代化新型裝備帶來了新型的養殖模式,改變了以往單純捕撈、簡單設施養殖為主的生產模式,幫助傳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吸納轉產漁民,為漁民提供了生產生活保障,對維護漁區穩定,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克服了由於局部汙染和過度捕撈帶來的資源衰退、枯竭現象,以及由於近海傳統養殖帶來的海水汙染和病害加劇等弊端,實現海洋漁業經濟生態、環保、低碳、高效、和諧發展。

相關焦點

  • 國內首個!山東聯通助力5G海洋牧場平臺「長漁一號」投產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洪棟 通訊員 盧桂峰6月13日,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碼頭迎來了「長漁一號」海洋牧場平臺項目的交付。隨後,「長漁一號」被拖往位於煙臺長島北部的南隍城島周邊海域安裝。與以往交付的海洋牧場平臺不同,山東聯通為「長漁一號」搭載了5G通訊基站,利用5G網絡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廣連接的特點為海洋牧場定製5G+全景海洋牧場應用,助力打造首個國家級5G海洋牧場示範區。
  • 搭載5G通訊基站的新型海洋牧場平臺來了 探秘「長漁一號」
    6月的芝罘灣畔,海風習習,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碼頭迎來了「長漁一號」海洋牧場平臺項目的交付。  該平臺將在山東省煙臺長島北部的南隍城島周邊海域安裝。「平臺主甲板長25米、寬25米、型深2.5米,採用太陽能加風力發電,除了集海洋養殖功能於一身,還具有休閒漁業等功能。」
  • 煙臺海洋牧場休閒平臺添新丁
    東宇海洋牧場休閒平臺是煙臺市全力打造的十大海洋牧場示範項目之一,是煙臺高新區加快推進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助力全市打造全國一流海洋經濟大市。10日啟用的平臺為自升式海洋牧場多功能平臺,可謂「集十八般武藝於一身」。平臺可滿足生活辦公、船舶停靠,海洋牧場看護需求。平臺搭載水上、水下監控、監測設備,構建起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水體環境在線監測系統,實現對水溫、鹽度、溶氧、葉綠素等海水環境關鍵因子的立體實時在線監測,讓海洋更「透明」。
  • 【動能轉換看煙臺】中集來福士:描繪「海工+牧場」大海洋藍圖
    這座由中集來福士自主研發建造的新一代智能化漁業養殖網箱,不僅採用了大量海洋漁業領域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還設置了60個垂釣位和600平方米的多功能廳,讓遊客充分體驗「漁夫垂釣」「海上觀景」的休閒樂趣,正成為煙臺仙境海岸文化旅遊品牌的新名片。
  • 煙臺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
    集中打造萊州灣、廟島群島、四十裡灣、丁字灣等4條海洋牧場發展帶,亞洲最大的海洋牧場建造項目——「百箱計劃」正式啟動,「長鯨1號」 「長漁1號」 「耕海1號」 等一批多種類型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體示範工程投入運營。2018年,農業農村部首場海洋牧場現場會在煙臺召開,海洋牧場「煙臺模式」全國推廣。
  • 「六新」澎湃新動能 動能 轉換看煙臺|描繪「海工+牧場」大海洋藍圖
    這座由中集來福士自主研發建造的新一代智能化漁業養殖網箱,不僅採用了大量海洋漁業領域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還設置了60個垂釣位和600平方米的多功能廳,讓遊客充分體驗「漁夫垂釣」「海上觀景」的休閒樂趣,正成為煙臺仙境海岸文化旅遊品牌的新名片。
  • 權威發布丨「長鯨一號」交付、「深藍二號」開建……山東海洋牧場...
    強化項目帶動,不斷提升海洋牧場建設水平。2019年以來全省投入各類資金30多億元,成功爭取國家新增中央投資專項1.5億元,支持山東試點項目建設。海洋牧場綜合管理平臺、苗種繁育、現代養殖工船、深海智能網箱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全省新建造交付海上多功能平臺8座,總數達到48座,居全國第一。
  • [輝煌"十三五"閃亮2020]海洋經濟成煙臺經濟發展重要增長極
    先後制定《煙臺海洋強市建設規劃》《關於加快建設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的意見》等,明確打造海洋牧場示範之城、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海工裝備製造之城、海洋環境優美之城「四個城」的目標,成為引領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綱領。
  • 山東省國家級海洋牧場達44處,佔全國40%
    合力攻關,搭建「政產學研用」平臺今年6月,由中集來福士設計建造的全國首個示範應用5G技術的海洋牧場平臺「長漁一號」,在煙臺交付使用。5G助力,海洋牧場管理人員只需要通過監控指揮大屏或者直接使用手機就可以觀察水產品生長情況,遠程管理各海洋牧場餌料投喂。
  • 煙臺加速挺進海洋經濟大市!五年來,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邁...
    在砥礪奮進的「十三五」,煙臺海洋經濟大市建設劈波斬浪,取得輝煌成就——每8處國家級海洋牧場就有1處在煙臺:全市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各類海洋牧場建設面積達到110萬畝,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8成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煙臺造」: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
  • 輝煌「十三五」閃亮2020|五年來,煙臺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
    先後制定《煙臺海洋強市建設規劃》《關於加快建設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的意見》等,明確打造海洋牧場示範之城、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海工裝備製造之城、海洋環境優美之城「四個城」的目標,成為引領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綱領。
  • 煙臺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成果豐碩
    「政策支持+資金投入」 完善海洋生態產業鏈條政策支持方面,先後邀請國內海洋牧場研究家楊紅生指導編制《煙臺市海洋牧場發展規劃(2019-2025年)》《關於加快海洋牧場建設的實施意見》《煙臺市現代化海洋牧場試點建設實施方案》,2019年8月21日經市委海洋委第二次全體會議研究通過印發實施。
  • 煙臺打造複合型海洋牧場 奏響海上「田園牧歌」
    中國山東網煙臺4月26日訊 (記者 景立婷) 2018年,煙臺市主要海洋產業產值實現3814.1億元。2019年,煙臺把海洋牧場建設作為推進現代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主引擎,將水產養殖、精深加工與旅遊、文化、康養等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海洋牧場示範之城。
  • 海洋牧場平臺助力漁業可持續發展
    ,這是世界範圍內首個以海洋牧場為主題的大型博覽會;10月25日,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在山東省煙臺市舉辦,山東、浙江等多個省份提出大力支持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隨著海洋牧場成為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海洋牧場平臺這種新型裝備將在其中發揮日趨重要的作用。
  • 煙臺駛入深藍:海洋的深處是什麼?
    2019年4月,由中集來福士為長島弘祥海珍品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建造的智能網箱「長鯨一號」在煙臺基地交付。這是目前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可在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大欽島附近渤海海域實現深遠海智能化養殖、休閒旅遊等多項功能,為這座海洋牧場示範之城打下了「智能化」標籤。
  • 「十三五」成就巡禮|煙臺向海洋經濟大市強力邁進
    煙臺市集中打造了萊州灣、廟島群島、四十裡灣、丁字灣等4條海洋牧場發展帶,亞洲最大的海洋牧場建造項目——「百箱計劃」正式啟動,「長鯨1號」「長漁1號」「耕海1號」等一批多種類型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體示範工程投入運營。2018年,農業農村部首場海洋牧場現場會在煙臺召開,海洋牧場「煙臺模式」全國推廣。
  • 「『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③煙臺建設海洋經濟大市的"六個...
    發布會現場海工裝備製造業優勢更加突出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全國五大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基地之一,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80%在煙臺製造。萊州華電、開發區八角電廠、海陽核電、長島海島海水淡化等17個項目投入運營,海水淡化能力達到7.89萬噸/日,居全省第二位。金正環保、招金膜天等龍頭企業在海水淡化技術和設備生產等方面達到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平。中集來福士啟動全球首個海上海水淡化平臺研製項目,推進海水淡化、海工裝備、海洋風電等產業融合發展。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 打造海洋...
    全市已建成海洋牧場平臺16座、深水智能大網箱6座,大型智能深遠海漁業裝備數量佔全國一半以上,海洋牧場工作典型經驗被農業農村部漁業局推廣,併入圍商務部全國自貿區最佳實踐案例評選。投資3億元按照國內一流的標準集中打造長島弘祥、萊州明波、海陽富瀚等10大海洋牧場重點示範項目,目前已建成9個,計劃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 [中央省主流媒體點讚煙臺]煙臺海洋牧場建設成全國焦點
    亮眼的數據顯示,煙臺海洋經濟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海洋牧場建設「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11月29日在煙臺召開的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是海洋經濟領域一次高層次的研討會議,邀請了自然資源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中國海洋大學等部門和機構的9名權威專家,就紮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等主題進行深入交流研討。會議的召開,再次讓煙臺海洋經濟發展成果,尤其是海洋牧場建設得到全面展示。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向海而生 奮力開創海洋經濟大市建設新局面
    集中打造萊州灣、廟島群島、四十裡灣、丁字灣等4條海洋牧場發展帶,亞洲最大的海洋牧場建造項目——「百箱計劃」正式啟動,「長鯨1號」 「長漁1號」 「耕海1號」 等一批多種類型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體示範工程投入運營。2018年,農業農村部首場海洋牧場現場會在煙臺召開,海洋牧場「煙臺模式」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