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爭奪戰:便利店夜未眠

2020-12-21 虎嗅APP


如果說炊煙是鄉村的符號,那麼便利店的燈光就等同於都市,而且是都市極致工業化隱喻下最柔軟的一部分。


就像新世相說的,便利店是城市深夜裡一盞溫柔的招魂燈。


1946年,7-Eleven在美國誕生。二十多年後,這家以標準化著稱的小雜貨鋪,來到日本並傳向全世界。365天、24小時營業,井然有序,提供簡單多樣又冒著熱氣的食物。漸漸地,便利店成為了都市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維度。


便利店的誕生宛若一個奇蹟,但它如今的經營困境與多方鏖戰卻顯得並不那麼溫情。2018年以來,便利店的發展便略顯尷尬。鄰家、131便利店均因資金周轉問題相繼關店。2月19日,界面新聞自多個信源確認,全時北京、天津、成都公司確實已被天津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收購。日前曾有媒體爆出消息,全時便利店將其在北京、天津、成都的連鎖門店全部打包出售給銀鷺食品集團,而銀鷺背後的母公司是全球食品飲料巨頭雀巢,雀巢方已對此表示否認,隨著全時的又一輪關店潮,接盤全時的懸案或許已經有了結果。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8年三季度「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顯示,便利店行業的確開始呈現出「降溫」趨勢,資本市場暴露的問題也敲響了便利店行業的警鐘。


如今的便利店想要續命,也許需要更多奇蹟。大多數的戰役都是無聲的,沒有刀光劍影,但在便利店24小時明亮的燈光下,自動門緩緩打開,一句 「歡迎光臨」背後,其實暗流湧動。


01 速生速朽


對於本土便利店來說,速生,何以不速朽,是一個問題。


曾經締造神話的本土便利店鄰家,其主戰場北京,是著名的「便利店死地」。


2015年4月初,春寒料峭,7-11便利店北京大區,30多人的管理團隊突然同時遞交了離職申請,其中包括20多名區域經理、2名大區經理,以及市場開發部門的若干人員。


這30多人迅速集結,完成了從團隊建設到公司成立的整個過程——鄰裡家商貿有限公司,即鄰家便利店的母公司,橫空出世。僅2個月後,在北京的朝陽首府商鋪,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鄰家便利店開業了。




3年168家門店,所有人都會認同,鄰家開店的狀態近乎瘋狂。但撥開雲霧,不難發現,真正瘋狂的,是資本。鄰家便利店前CEO王磊對媒體透露,投資人曾要求過他們一年開2萬家便利店。


從2017年至今,便利店行業融資事件超過70起,至少100億元資金湧入,西安每一天、見福、131、today、鄰家等便利店品牌紛紛獲得投資,便利蜂、好鄰居更是獲得資本加碼。


然而資本的入局使整個國內便利店行業的格局開始撲朔迷離。在資本的加持下,一些初創品牌捨命狂奔。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便利店近幾年在國內發展迅速,門店數量呈井噴式發展,2017年中國品牌便利店行業增速同比達23%,市場規模超1900億元。


與此同時,國內便利店的加盟比例與日本等發達市場相比存在較大差距。《2018中國便利店報告》披露,國內近4成企業尚未開展加盟,加盟管理較為鬆散,而日本羅森、全家、7-11的加盟店佔比分別為95%、97%和98%。其實,國內的本土便利店品牌並非不想發展加盟體系,而是因為供應鏈能力不足、總部管控以及運營能力薄弱無法應對加盟帶來的問題。




差距就是,7-ELEVEn的加盟手冊大概有700多頁,非常完備。而本土便利店卻還處於追求降低成本、提升盈利的初級階段。


「這是一個悖論,國內的便利店一方面想快速擴張,另外一方面發展加盟模式又遇到困難,所以只能通過直營去擴張,但直營其實會給便利店帶來更多的資金壓力,進而影響到便利店的發展速度。」 加拿大Advantage國際諮詢集團中國區CEO高雲飛說。


速生太容易了。但是過快的速度,讓它還未形成自我造血的能力,只能依靠資本驅動前行。


以鄰家為例,其背後的投資方善林金融,是一家以P2P模式為主的金融集團。旗下有如微美貸、億寶貸、鑫隆創投、善林寶等金融平臺。P2P行業,其要求的快速回報率與零售業的慢,和精細化,和培育周期長之間本身就是衝突的。這無疑為自己的命運埋下了隱患,一旦投資方出現紕漏,獲投方將面臨隨時崩盤的可能。


2018年4月9日,善林金融的實際控制人周伯雲向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自首。周伯雲稱,公司在全國範圍內向社會不特定公眾非法吸收公眾存款600餘億元,已產生巨大資金缺口致使無法兌付投資人本息。


8月,善林金融資金鍊完全斷裂,鄰家便利店突然失血,一夜之間關閉了168家店鋪。從2018年6月以來,已有超過100家P2P平臺相繼爆雷,成百上千投資人捲入其中。鄰家,也只是其中一個陪葬品。


陪葬的便利店不只有鄰家。一個月後,因投資方春曉資本出現問題,131便利店創始人失聯,後被刑拘;11月中旬,北京地區規模最大的全時便利店被傳出資產盤點,正尋求出售。36氪獲得的一份內部資料顯示,自2018年11月以來,全時便利店在北京關店約90家;截至2月13日,全時在北京的店鋪還有320家左右。這意味著該輪關店比例超過20%。


「資本和便利店都處於頭腦發熱的階段,彼此都缺乏理性判斷,各自相互催生,產生更多的泡沫。」


另外,國內便利店的利潤水平和國際領先企業也不止落後一個身位。根據2018年CCFA便利店調研結果顯示,樣本企業平均單店日銷售大約5000元,存在較大提升空間。而7-11(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內田慎治在接受採訪時透露,7-11的單店日銷售額可達到3.6萬元。


國內便利店與外資便利店盈利水平差距較大的主要原因一是規模,二是精細化管理能力。便利店零售是奉行規模經濟的行業,如果沒有達到一定規模,很難實現全面盈利。單店盈利沒做出來就拼命擴張,結果店開得越多,失血量就越大。並且,便利店行業對於管理者的精細化管理能力要求很高,而外資便利店在這方面相對比較成熟。即使在規模化後,對於門店選址、供應鏈能力、人員培訓的要求都極高。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便利店報告》顯示,近一年來便利店行業的運營成本正在快速上升,房租成本上漲18%,人工成本提高12%,便利店企業繼續通過技術提升管效益,來對抗成本上升。在租金、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的環境下,如何提高效率、迅速完成迭代升級,這些都是本土便利店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味地盲目擴張,並非戰爭中的求生之路,而是一頭扎進蜉蝣般速朽的命運。


02 巨頭入場


去年,阿里天貓小店計劃開店的目標是1萬家,京東便利店計劃開店達到5萬家。蘇寧小店在年底的衝刺目標則是5000家。


從線上走到線下,便利店成了電商巨頭們血雨腥風的爭奪戰場。


2018年7月28日,南京,蘇寧零售集團蘇寧小店公司總裁鮑俊偉宣布蘇寧小店將成立鮮食聯盟,自建5大加工中心。在業界看來,這意味著蘇寧小店開始和日系便利店正面交鋒。


在日系便利店,為上班族獨家定製的便當盒飯、蔬菜沙拉、甜點蛋糕等鮮食商品是最受歡迎的產品,代表著其核心競爭力。而現在蘇寧也開始和供應商合作打造鮮食供應鏈,一些合作者同時也是日系便利店的供應商。


蘇寧小店成為了蘇寧集團在生鮮和社區O2O賽道上的主力業態。蘇寧小店的目標是:解決最後100米的智慧零售,「店在身邊、服務到家、即時速達」。


這只是一個開始,但董事長張近東還是覺得不夠。為了急速推進蘇寧小店,2018年4月,蘇寧收購迪亞中國100%股權,迪亞中國在上海的自營、加盟門店數量323家。7月,這批便利店完成改造,正式掛牌「蘇寧小店」,併入蘇寧上海大區,完成蘇寧小店在上海的重要布局。另外一面,與張近東交好的房地產商,也在蘇寧小店的布局中扮演重要角色。和房地產商緊密合作是蘇寧小店快速推進的又一條路,僅僅去年,蘇寧小店和碧桂園的合作就有300多個項目,恆大也給了200多個項目。


鮑俊偉說,「以前萬達寫字樓下面可能有個全家,不好意思,以後全是蘇寧。」




阿里和京東則在這條路上更早起跑。


2017年8月,阿里巴巴旗下零售通宣布,第一家天貓小店在杭州正式運營。和蘇寧的打法不一樣,天貓小店採用的是品牌授權的方式,通過阿里和零售通的扶持,將阿里系的渠道、技術、物流、數據等能力賦能小店,全面升級小店服務能力,實現坪效提升。


2016年,和阿里巴巴零售通合作的動銷店約10萬家,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就漲至55萬家,註冊店超過100萬家,重點扶持的天貓小店,年底計劃達到1萬家。


至於京東,則是其「百萬便利店」的故事。這個計劃也起步很早,最初始於2015年的新通路事業部。據京東商城新通路事業部市場營銷部總經理王徵介紹,新通路的初衷是京東想發力線下零售,2016年4月,京東掌柜寶上線,本來是想給夫妻老婆店提供更好的供貨服務,但隨著對小B商戶的供貨服務逐漸推向前臺,2017年4月,劉強東正式對外宣布,未來五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


為了吸引更多的小店加入京東便利店計劃,除了繳納質保金之外,京東並沒有制定特別嚴格的門檻,地推團隊會考察店鋪的位置、店主的口碑,京東掌柜寶的用戶優先考慮,對於配貨比並沒有明確要求。但只要加入京東便利店,除了改換門頭,京東會給店主提供貨源、品牌、倉配等一系列配套設施,通過便利店讓消費者形成「整個京東都能買」的印象。




然而到了2018年下半年,網上便已流出京東便利店倒閉的消息。劉強東曾經豪言壯語,如今不言不語。


對於阿里巴巴來說,他們則更想把天貓小店打造成生活服務圈,滿足即時消費的服務終端。在阿里零售通事業部智慧門店總監葛昕看來,掛牌只是解決形象問題,對應阿里淘系的消費數據,零售通會給天貓小店具體的選品建議、優化庫存結構,更有效地解決消費者的即時需求。


所以,和蘇寧要替代全家的口吻不同,阿里會說,「阿里系的天然優勢,是友商所不能具備的,我們給的東西更多。」


儘管打法不同,但巨頭們心知肚明的是,電商虎視眈眈的便利店戰役將會是一個一個長期消耗戰。沒有哪家敢說自己的模式已經跑通,都是一邊快跑一邊調整,沒有誰敢停下來。


03 新零售的輕盈


無論是資本的出手,還是巨頭的爭奪,這種「網際網路+便利店」的風向,背後邏輯其實都是新零售風口之下技術的驅動與迭代。


 「盒馬鮮生」的快速崛起已經向我們清晰地描繪了一個三公裡生活圈的輪廓:半徑在三公裡之內的用戶,線上下單能享受30分鐘到一個小時的送貨上門服務。但是眼下便利店的技術革新,把這種極致服務的競爭縮小到300米半徑,家門口的生意面臨洗牌。


至於電商何以如此看重這塊生意,春曉資本潘金菊認為,線上流量越來越貴,新零售開始對線下流量進行價值重估。便利店是小商圈型業態生意,純從物理位置來看基本只能輻射500米範圍。但也正因為這個,用戶接觸足夠頻繁之後,便利店網絡背後的交易溝通,其用戶價值其實是更大的。


擁抱新零售,是便利店和資本的雙向選擇。


2018年10月15日,便利蜂被曝獲得騰訊與高瓴資本大筆投資,估值16億美元。11月9日,阿里巴巴已完成了對便利店喜士多的戰略入股,通過投資5億元持有喜士多20%-25%的股份。據此估算,喜士多便利店投後估值約在20億~25億元之間。AT再度對壘。


實際上不論是新零售還是舊零售,本質都是交易。而在零售行業,大家都能看到同樣的終局,就是希望通過技術將日常的經營參數化。說到底,任何數位化時代的戰役,都是「技術」二字。


而便利店等傳統零售企業主動擁抱新技術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7-11就導入了自己的ERP系統、區域系統以及POS系統,沃爾瑪更是用了50年的時間完成了供應鏈端的技術變革。1987年,沃爾瑪成功發射了全球第一顆商用通信衛星,對全球4000多家門店所有商品的進銷存信息進行統一的管理。


隨著電子商務的下沉,線上線下一體化程度的逐漸提高,很多傳統零售的玩家都希望嘗試摸索電商項目。在此後,喜士多選擇天貓,好鄰居選擇京東,便利店一度成為電商平臺的包裹自提點。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優秀的連鎖便利店品牌也通過技術獲得了管理效率的提升。


新零售走向線下,一定比線上變得重,從模式到規模都不可能像線上那麼輕。線下零售和線上零售可以做結合,但本質會有不同。


線下便利店不可能做得過輕,實體便利店需要一家家開,最終形成密集網絡達成規模效應。7-11就一直堅持區域集中開店策略,並奉之為秘訣:新開門店儘量毗鄰已有門店的輻射範圍,形成門店在某區域內的高密度分布。


但技術的賦能無疑會讓一切變得輕盈起來,靈動起來。其中,「數據的價值」是最直觀的,它包含周邊居民的消費行為等重要信息,還有線下的運營效率,即坪效、客單價、貨物周轉率等傳統零售的關注點。做好數據的打通和對接以後,線上和線下實現雙驅動,將便利店龐大的流動人群作為數位化的入口,就能夠輕鬆盤活客戶資源,並與其他的平臺做一些對接,這是未來便利店發展的一個重要思路。


零售專家文志宏認為,新零售為便利店帶來的是商業模式創新的機會。「其實,便利店的創新有很多種,如便利蜂的『便利店+』智能化戰略,或是無人便利店等,都是與網際網路緊密相連的。新零售時代智能設備的應用也為便利店的發展提供了創新的機會和條件。」他表示,新零售有助便利店實現價值的延伸。


在新零售的浪潮下,即使像7-11這樣的傳統國際便利店巨頭,也在作出調整和改變。2018年2月,7-11在臺灣開設首個無人便利店X-store,欲通過無人零售延續其創新性。


零售的本質是交易,而交易的本質是關於人。關於便利店的生意硝煙瀰漫,但便利店本身之所以被各方爭奪,是因為它已經成為都市人不可缺少的生活體驗,是因為你需要它的時候,便利店那盞24小時的燈,總是在。「從早餐到宵夜,從偶遇到失戀,連積分兌換的小黃鴨都可以治癒疲憊的心」。


7-11的員工曾經對新世相講了一個故事,有人到他們店買鞋。那是一個年輕女孩,在路上鞋跟突然壞了,一高一低踩進便利店裡,幾乎不能走路了。她慌慌忙忙地問,我鞋跟掉了,你們這兒有沒有鞋子賣?對方說沒有,她就崩潰了,說「你們家為什麼沒有鞋呢?!」


便利店裡不賣鞋這件事讓那個女孩很不理解,或許在她習慣的生活裡,便利店本該就是什麼都有,什麼問題都能解決的。


那個時候,這名員工覺得,他們該賣鞋了。



相關焦點

  • 超便利!自助式訴訟服務24小時不打烊!
    超便利!自助式訴訟服務24小時不打烊!小時自助式訴訟服務終端機全線投入使用了!!24小時自助式訴訟服務終端設置地址:1、無錫市錫山區百姓24小時智慧公務艙(無錫市錫山區東亭中路8號2附近)2、無錫市錫山區雲林街道辦事處一樓服務大廳(無錫市錫山區春雷路10號)3、無錫市錫山區司法局錫北司法所
  • 家樂福臺灣第53家24小時便利購開業
    家樂福便利購錦州店特別設置兒童遊樂區,滿足親子客群輕食新主義專區提供三明治、義大利麵、沙拉、湯品、單售水果等量販龍頭家樂福近年積極深入社區,開出小型超市便利購,並以24小時經營模式,等同結合量販超市及便利商店的服務搶市
  • 24小時便利蜂無人便利店亮相首都機場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許麗穎 報導: 8月5日,24小時便利蜂無人便利店正式亮相首都機場。全新的便利蜂無人便利店較普通便利店在購物、配送以及食品安全方面均運用了更多的科技手段,為旅客提供了更加新穎、便捷的購物體驗。
  • 開24小時便利店 聽羅森聊絕招
    據介紹,成立於1975年4月的日本羅森株式會社是日本大型便利連鎖公司之一,目前在全日本擁有近1萬家店鋪,是日本規模最大、店鋪數最多、覆蓋範圍最廣的24小時便利店連鎖企業。即使在我國上海,羅森的便利連鎖門店也有300多家,深受當地市民尤其是學生、白領、海歸人士青睞。羅森入渝前,24小時便利店在重慶市場幾乎是空白。而短短兩年時間,羅森在重慶已開出40多家便利店,速度驚人。
  • 24小時便利店——52WEEK便利店加盟費用介紹
    這一切,都說明中國的便利店特許品牌加盟市場潛能巨大,24小時便利店特許品牌加盟,只市場前景廣闊。品牌加盟費用一覽表(僅供參考)口碑用戶評價顧客:店裡環境乾淨整潔,員工服務態度挺不錯的,食物的味道非常不錯,還有好多其他的日常用品。
  • 便利之星便利店線上線下聯動消費,24小時智能生活受熱捧
    便利之星便利店線上線下聯動消費,24小時智能生活受熱捧。便利之星便利店的出現,吸引了很多年輕人的眼球,都市人群,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所以缺少時間放在生活中,尤其是購物這類的小事上,更是缺少精力,便利之星便利店能夠打造24小時智能生活,深受熱捧。
  • 港城首個無人超市開業 提供24小時便利服務
    江蘇方洋現代服務產業集團負責人介紹,徐圩新區無人超市主要有三種模式:無人貨架、無人超市和24小時便利服務模式。其中無人貨架模式主要滿足徐圩新區辦公場所分散,單個場所人員較少的實際,針對性提供手機掃碼服務,滿足消費者單一消費需求。這種模式擁有投資少、成本低、節約人力等優勢。無人超市則針對企業或行政區域加班人員時間較晚,時間不固定的實際,開設的一種超市模式。
  • 共享自助洗車:24小時「不打烊」,便利服務受青睞
    近日,記者發現,共享自助洗車在我縣悄然興起,它以幾元錢的洗車價格、24小時不打烊等便利服務優點,受到了不少車主的歡迎。記者來到薛家灣段24小時共享自助洗車店,門口的私家車有序排隊等候使用自助洗車間,店內的2個洗車位都停放著汽車,整個洗車場沒有一個洗車工人,只見車主們正手持噴水槍、抹布,自己動手為各自的愛車「衝澡」,忙得不亦樂乎。
  • 上海近百年前就有"女子銀行"、"24小時金融便利店"
    記者先睹預展發現,追求創新是申城的城市之魂,在近400件(組)檔案文獻史料、實物及圖片中可以看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作為亞洲金融中心,各類金融機構數量龐大,多達約300家,24小時服務、女子銀行、一元起存、到期提醒、代收水電煤費、代發工資等便利服務,無不彰顯老上海金融業的創新本色。
  • 吉林省24小時室內文旅項目「這有山」將於10月1日對外開放
    坐落在長春市紅旗街與同德路交會處,集旅遊、美食、商業、休閒為一體的24小時不閉店夜經濟項目,「這有山」將於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 為什麼24小時便利店遍布上海 北京卻不是?
    北京面積是上海2倍,便利店卻僅有上海一半多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在上海的娃,這個冬天,出差在帝都的我又一次回憶起在魔都,被24小時便利店環繞的幸福。每當我來北京時,最先想念起上海的就是那些乾淨、快捷的24小時便利店。餓了有熱騰騰的便當和好吃的飯糰壽司、渴了有各色冷暖飲料。凌晨的街角有24小時的燈光可以買點菸和夜宵孤獨到天明。
  • 晚上便利店,堅持24小時開門,真的是跟大超市較勁嗎?
    晚上便利店,堅持24小時開門,真的是跟大超市較勁嗎?深夜,當你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有些24小時便利店裡面,沒有什麼人買東西,但是它們仍然堅持不歇業,要知道店面租金、水電費、員工工資等都是成本開銷,算下來應該很不划算的,這是為什麼呢?小編通過詳細的調查研究,總結出一些原因,下面咱們一起看看:一、塑造良好形象。
  • 人手短缺,日本7-11便利商店試運行:非24小時營業模式
    日本便利商店龍頭7-ELEVEn(7-11)位於東大阪市的加盟店,因人手短缺,日前與總部就營業時間發生對立,並引發爭議,讓7-11總部決定挑選店面試辦「非24小時」營業模式。目前日本的7-11除了位於辦公大樓及車站內的店面,其他全部都是24小時營業。
  • 走訪夜間藥房:24小時藥房是剛需 「網訂店送」很便利
    建成24小時「網訂店送」藥房500家被列入十方面民生實事如今,杭州人大半夜買藥方便嗎?錢報記者走訪夜間藥房24小時藥房是剛需「網訂店送」藥房很便利本報記者 張蓉 文/攝你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歷:半夜三更,身體不適,但又不至於上醫院。想出門買藥,又怕藥房關門,這可如何是好?
  • 島礁爭奪戰打響後,自衛隊能堅持多久?專家:24小時即可打掃戰場
    對此有軍事專家表示,日俄一旦打響島嶼爭奪戰,那麼日本面臨的不是能否擊敗俄軍的問題,而是日本自衛隊能支撐多久的問題。以俄羅斯目前的軍事實力而言,這場戰爭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俄軍最快只需24小時即可打掃戰爭。
  • 空港夜未眠——機場民警的心酸苦辣
    《南粵警視》《空港夜未眠》上集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一線執法民警的故事凌晨03:00李磊凌晨03:00凌晨03:00,空港夜未眠700 700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航站樓總面積140.37萬平方米其中T1航站樓幾千個監控「700 700,這裡是100收到請回答」
  • 24小時便利店、24小時藥店……鄭州打造「24小時」夜消費新場景
    小時便利店的一杯熱飲、一份夜宵……近年,隨著百姓夜間消費需求的不斷上漲,鄭州悄然興起了一批商品齊全、服務周到、各具特色的24小時便利店、24小時藥店和無人售貨機等業態門店。 鄭州24小時便利店點燃夜間消費新活力 晚上8點,下班後的市民小劉和同事來到鄭東新區商務外環路的每一天便利店,這家店面不足80平方米,商品擺得滿滿當當。櫃檯旁邊還供應關東煮、包子、粥等熱乎乎的食品,讓奔忙了一天的都市白領在夜色中感受到一絲慰藉。 不一會兒,便利店迎來了客流高峰。
  • 廈門24小時營業的連鎖便利店排名全國第三 連鎖便利店近八成不打烊
    這並不是難事,他出門在樓下就找到了一家24小時便利店。  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17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顯示,廈門24小時營業的連鎖便利店比例為78.6%,排名全國第三,也就是說,在廈門有近八成便利店是全天候營業的。24小時不打烊的便利店,讓市民生活更便利。
  • 西安鼓勵開設24小時便利店 明年底品牌便利店不少於3000家
    以後在西安的便利店可以吃飯、繳費、買藥、購物……2月20日記者獲悉,近日西安市政府印發了《西安市大力推進便利店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根據計劃,到2020年底,西安品牌連鎖便利店不少於3000家。;支持便利店搭載簡餐製售,對由密閉式自動化設備完成製作、銷售等後續工序的咖啡、豆漿等飲品項目,按散裝食品銷售經營項目進行許可,無需標註為自製飲品項目;允許和鼓勵便利店內設置就餐、休閒區域。
  • 泉城夜未眠!記者蹲點24小時公交,記錄夜行人的故事
    11月23日起,濟南首條24小時運行線路K101路從這裡發車,濟南邁入公交「夜不打烊」時代。四個小夥子三個「90」後12月7日0:10,24小時K101路駕駛員付乃元開始打掃車輛衛生,為發車做準備。24歲的鄭猛剛轉正不久,他家離車隊更遠,每天往返120公裡。「我家在機場附近,開車得1個小時。」26歲的郭瑞是平陰人,經朋友介紹來到了濟南公交。他特別喜歡開車,能成為濟南首條24小時公交線的駕駛員,他挺自豪。郭瑞租住的地方離張寧寧家很近。張寧寧27歲,平常喜歡做飯,經常給大家帶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