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圖則獲批

2020-12-19 中國杭州

149黨政動態/col/col811162/index.html部門工作動態/col/col812256/index.html城建/col/col812269/index.html

 
當前位置
餘杭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圖則獲批


杭州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全域化節奏,正在全面加快。

日前,記者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了解到:《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圖則——餘杭區第一批》目前已得到杭州市人民政府批覆,這也是杭州主城區之外獲批的首個區縣(市)歷史建築保護圖則。同時,面向蕭山、臨安、富陽、淳安、建德等地的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圖則也正在加緊編制或報批中。

「歷史建築保護圖則編制工作實現在空間規劃上對於歷史建築的歷史價值、保護範圍以及周邊建設控制要求進行了確認,這將有效加強對歷史建築的搶救和保護力度。」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往我市對於歷史建築的圖則編制主要集中在主城區範圍,目前已完成了七批,對全市300多處歷史建築進行了識別保護,「隨著餘杭區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圖則獲批,各區縣市歷史建築圖則編制進程全面加快,意味著在全域統籌的背景下,我市歷史建築、歷史遺存的挖掘和保護力量正在進一步向農村地區延伸,將深化助力大杭州意義上的歷史文化名城建設。」

《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圖則——餘杭區第一批》收錄了分布在餘杭區20個鎮街的143處歷史建築,市、區兩級規劃資源部門工作人員投入了長達兩年時間,對每一處建築進行了細緻的普查、丈量,識別了其中清代及以前建築82處、民國建築19處、新中國成立後建築42處。「從現狀來看,大部分建築仍在使用,一些也結合美麗城鎮建設作為了文化禮堂和教育場所。」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民國建築瓶窯繭站舊址,藉助瓶窯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東風,目前已被改造成餘杭蠶桑文化展示館,煥發了新的活力。但同時也有大量建築用於居住、一些也作為了商業用途,圖則的推出對於這些歷史建築的保護具有現實的指導和約束意義。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共完成歷史建築名錄的公布數量為1600多處,這意味著除了主城區及餘杭範圍已獲批的歷史建築外,其他區縣市正在進行圖則保護的加起來仍有1000餘處,「歷史建築是最直觀生動的城市歷史文化名片,持續深化對於歷史建築的識別、保護和利用,是深化實施城市記憶工程、助力打造『重要窗口』的基礎。」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保護圖則、空間規劃編制、項目審批等具體工作為抓手,持續深化對我市歷史建築的識別保護,以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精神為指引,以頭雁風採扛起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實踐範例的使命擔當,持續放大世界遺產綜合帶動效應,助力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本站編輯 賈曉芸摘編)

 

相關焦點

  • 143處建築入選餘杭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圖則
    《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圖則——餘杭區第一批》近日正式獲得批覆,餘杭區第一批143處歷史建築保護有了指導性依據
  • 武漢房管局出爐首批20處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圖則
    原標題:武漢房管局出爐首批20處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圖則   武漢市民用建築設計研究院為保護優秀歷史建築而量身定做的保護圖則,畫冊上的照片為修繕前的車站路聖母無原罪堂,其背後為已修繕完成的聖母無原罪堂 見習記者任勇 攝
  • 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圖則出爐 看濟南歷史建築保護正確打開方式
    2018年1月25日,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公布濟南市第一次歷史建築普查名單的通知》(濟政辦字〔2018〕9號),公布366處歷史建築普查名單,濟南市歷史建築保護工作進入新裡程。  2016年3月,濟南市規劃局全面啟動歷史建築普查、測繪建檔、保護圖則編制等工作,現已形成濟南市第一次歷史建築普查名單,並制定了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圖則,有助於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留存城市記憶。
  • 我市首次建立歷史優秀建築保護圖則
    日前,市規劃局組織召開《泰安市歷史優秀建築保護圖則》專家論證會。作為泰安首批編制的美以美會基督教堂、山東農大1號教學樓、山東農大禮堂三處歷史優秀建築的保護圖則通過專家論證。  泰安目前擁有省級歷史優秀建築29處,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加強歷史建築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市規劃局根據歷史建築現狀和實際,深入研究美以美會基督教堂、山東農大1號教學樓、山東農大禮堂三個歷史建築的原有使用性質、結構形式及建築特色,建立完善的紙質和電子檔案。
  • 我市首批歷史建築完成掛牌保護工作
    為貫徹落實住建部、省住建廳關於加快推進城市歷史建築確定工作的要求,市住建局對登記建檔的101處建築進行了現場勘查和專家評審,經過認真篩選後,將選取的5處歷史建築提報日照市政府。2020年2月,日照市人民政府公布了長記輪船行倉庫、石臼海防哨塔、高興鎮電灌站、莒縣人民會堂、街頭鎮南西峪石樓為日照市首批歷史建築。近日,市住建局對歷史建築開展測繪建檔掛牌保護工作,會同歷史建築產權管理單位、區縣住建部門對日照市首批歷史建築現場進行了掛牌,並按照標準對歷史建築進行了測繪建檔,形成「一棟一冊」,為歷史建築的保護、修繕和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礎。
  • 武漢首發保護圖則 呵護優秀歷史建築
    武漢首發保護圖則 呵護優秀歷史建築 2014-08
  • 濟南24個歷史建築有了保護圖則,建築精華禁擅拆移位
    6月13日,濟南市規劃局公布濟南市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圖則,24個首批歷史建築詳細信息公布,其中歷史最悠久建築為明代建築,最大建築五七車站保護面積達7966.8平方米。根據保護要求,這些建築的核心價值要素不能拆除、移位,也不能用作批發市場、加油加氣站以及對公共環境有幹擾和汙染的企業、物流倉儲設施等。何家花園方亭。
  • 六安10處歷史建築被列入市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六安市住建局獲悉,根據國家和省工作要求,六安市組織對歷史建築進行了排查,並邀請市自然資源局、市文物管理局、歷史建築等專家,按照《安徽省歷史建築普查與認定技術導則》,於2020年6月4日對歷史建築潛在對象進行評審,最終確定將人民醫院榮軍學校、張店茶行門樓等
  • 北京首批歷史建築與文物有何不同?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人民大會堂等429處建築物擬列為北京首批歷史建築。據北京規劃自然資源委6月21日消息,北京首批歷史建築正在其官網公示,公示期限10天。圖/視覺中國歷史建築(含歷史建築群),是指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同時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物、構築物。歷史建築至少要具有相關價值或特點,包括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價值,比如與重要歷史事件、歷史名人相關聯,或具有一定的紀念或教育意義;在北京城市發展與建設史上具有代表性等。
  • 廣州歷史建築有了「量身定製」保護圖則,共涉及168處建築
    金羊網訊 記者趙燕華、通訊員穗國規宣報導:記者從市國土規劃委獲悉,廣州第二、三批歷史建築保護規劃在近日舉行的名城委會議上獲得通過,第二批80處和第三批88處歷史建築,均有了「量身定製」的保護圖則。
  • 濟南首批24處歷史建築有"護身符" 保護圖則公布
    今年5月底,全市首批24處歷史建築名單公布。歷史建築如何進行掛牌保護?市規劃局日前公布的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圖則,為它們量身定做了「護身符」。  目前,全市已公布的普查名單中,共有366處歷史建築,其中Ⅰ級39處、Ⅱ級181處、Ⅲ級146處。在首批名單公布後,如何對歷史建築實施掛牌保護,成為不少市民關心的問題。
  • 淮安市首批18處歷史建築均已完成掛牌保護
    1日上午,天氣晴朗,在淮安區河下古鎮估衣街128號,曾經的王氏紡織鋪門前牆上,掛上了黑底金字的「淮安市歷史建築」牌匾。截至目前,我市首批公布的18處歷史建築均已完成掛牌保護。百年老宅保存完好,房主是家族後人估衣街王氏紡織鋪建築於清末年間,距今已有上百年歷史。
  • 歷史建築修繕保護工程_2020年歷史建築修繕保護工程資料下載_築龍...
    廣州第二、三批歷史建築保護規劃在近日舉行的名城委會議上獲得通過,第二批80處和第三批88處歷史建築,根據《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和《廣州市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保護辦法》的規定,每批次歷史建築都要在公布後編制保護規劃,明確保護利用原則,劃定保護範圍,分類提出保護利用要求。2016年廣州公布了第一批398處歷史建築保護規劃,本次審議通過的歷史建築保護規劃,共涉及第二批80處和第三批88處歷史建築。
  • 歷史建築保護將有圖有真相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 周科娜 通訊員 陳丹) 寧波,這座千年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遺蹟眾多,除了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點)的古建築外,大量散落在各地、夠不上「文保」標準的歷史建築,在風雨中逐漸衰敗凋零,亟待保護。如何延續歷史建築的文化底蘊,保護城鄉的歷史風貌?
  • 濟南首批24處歷史建築將掛「護身符」
    時報8月29日訊 (記者羅曉飛)29日,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向歷下、市中、槐蔭等10個區縣首批24處歷史建築授牌,此次對歷史建築施行掛牌保護,在濟南市歷史上是第一次,標誌著歷史建築保護有了「護身符」。9月底前,首批24處歷史建築和342處普查歷史建築銘牌將懸掛到位。
  • 石家莊首批「歷史建築」授牌
    石家莊老火車站、石家莊解放紀念碑等11處歷史建築被評為石市首批歷史建築,日前正式掛牌。記者從石家莊市住建局獲悉,這對進一步加強石市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延續城市文脈,推進新型城鎮化具有重要意義。
  • 鄭州公布首批212處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明代祠堂、雙子塔同時入選
    發布鄭州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列入212處歷史建築12月14日,鄭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發布,212處歷史建築在列。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所謂歷史建築是不同歷史時期城市發展的重要物質載體,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為更好地保護鄭州市歷史文化遺產,挖掘文化內涵,延續歷史文脈,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524號)等有關規定,經市政府研究,確定這212處建築為鄭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
  • 濰坊市為中心城區首批歷史建築揭牌
    5月12日,我市中心城區首批歷史建築揭牌儀式在濰坊嵌銀廠舉行。副市長田民利出席並致辭。活動現場,田民利和嘉賓代表共同為濰坊嵌銀廠迎賓館歷史建築揭牌。他在致辭時說,此次我市舉行中心城區首批歷史建築揭牌儀式,對歷史建築進行明確並實施保護,標誌著我市向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又邁出了重要一步。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保護意識,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氛圍,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保護好歷史建築,傳承好歷史文脈。要履職盡責,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保護條例,全面落實各項保護措施,確保歷史建築普查到位、保護到位。
  • 淮安市公布首批歷史建築名錄
    這些歷史建築中,一半以上建築物的建築年代在清末時期,距今已有上百年歷史。距今百年以上的建築共有11處首批歷史建築的建築類型各異,地理分布不同,距今百年以上的建築共有11處,最早的建於清朝末年。此次公布的中心城區首批歷史建築中,有6個歷史建築的建築年代為建國後,分別為河下古鎮歷史文化街區估衣街143號宗教文化教育建築類型的河下文化站、東嶽廟歷史地段東嶽廟西側的工業遺產淮安紗廠、淮安區永懷路2號宗教文化教育建築類型的周恩來紀念館、鹽化新材料產業園區實聯大道8號的實聯化工水上辦公樓、韓信南路2號宗教文化教育建築類型的淮安工人電影院、榷關路上的農校水塔。
  • 老八區一批老屋場被劃為張家界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有你家嗎?
    8座客車塞了18人 張家界「黑校車」司機涉危險駕駛罪被拘老八區一批老屋場被劃為張家界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有你家嗎?「最美護士」公交車上救老人,張家界李芳愛心感動全城老八區一批老屋場被劃為張家界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有你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