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對中國學者學生的偏執,讓我們將重點重新放回在吸引、歡迎世界上最頂尖的人才上,不論其國籍和種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李·布林格(Lee C. Bollinger)
當謊言與喧囂逐漸消失,世界終將回到正軌。
近期,面對中美國際教育和人文交流所面臨的困境,美國學界眾多領導者、學者和教授們紛紛發出理性的聲音,呼籲立即糾正將教育和人文交流政治化的錯誤做法,支持美國高校獨立自主開展國際交流。
最新的一位,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李·布林格。
2020年12月3日,李·布林格公開致信美國當選總統,呼籲其快速、果斷地糾正近年來美國教育政策中的過失,這當中最令人關切的就是對高校開展國際間交流的持續打擊。
這封信言辭懇切,有理有據,彰顯了一所世界名校校長的價值理念和無畏擔當,正如一位網友所說,此時,最需要像布林格校長這種勇敢站起來振臂高呼的鬥士。
雜談君說,此時,也正是美國高校聯合起來為國際教育和人文交流正名的最好時機,因為,美國學界專業人士發表的專業看法,終於不會再對牛彈琴了。
布林格在信中直言,耗資巨大且後果嚴重的聯邦政策已經嚴重影響美國大學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學術人才,但正是國際交流極大推動了美國的高等院校成為世界嚮往的學府,因為國際學生才是美國高等教育卓越的基礎。
更為難得的是,布林格校長在信中公開為中國學生學者正名,並將他們稱為世界上最頂尖的人才之一,他信中的原話是這樣寫的:
停止對中國學生的偏執。讓我們將重點重新放回在吸引、歡迎世界上最頂尖的人才上,不論其國籍和種族;而不是徵召大學監視自己的國際學生和訪問學者,尤其針對中國學生和華裔。
布林格校長希望這封公開信能夠為改革美國政府的錯誤做法提出先導建議,包括廢除針對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旅行禁令,加快處理籤證申請,撤回美國國土安全部提出的限制國際學生在美居留時間的提案,提高和增加H-1B籤證、OPT等相關項目以及進行全面的移民改革。
正義不會獨行!除了布林格校長外,史丹福大學校長馬克·特榭-勒溫(Marc Tessier-Lavigne)此前也曾以公開信的形式為中國學生學者鳴不平。
2020年6月11日,馬克·特榭-勒溫在致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公開信中,明確要求其保證所有符合規定的中國學生學者仍然被歡迎來到美國。
學生是社會的未來,學者是教育界的脊梁,高校則是倡導開放包容和兼容並蓄的寶庫。
包括中國學生學者在內的國際學生學者群體,為美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進而推動了世界的發展,從這個角度講,國際教育和人才交流,至關重要。
尤其是美國田納西州參議員瑪莎·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近日發表的無腦言論,進一步證明了國際教育和人文交流的必要性,相信如果她曾訪問過中國,絕對不會說出如此無知的話。
無論是布林格還是馬克·特榭-勒溫,他們作為高校的領導者,無疑會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他們的視角,早已超脫了狹隘的保護主義,他們的目標和價值觀,是弘揚學術精神,培養世界公民,讓社會變得更加進步和美好。中外教育和人文交流,源遠流長,成果豐碩。包括中文國際教育從業者在內的無數中國學生和學者,為增進中外理解和互信做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
面對暫時的挫折和打擊,他們初心不改,堅信用自己的奮鬥和努力,可以給我們的下一代營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環境和未來,他們,是值得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