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 用有溫度的聲音唱有情懷的歌曲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為讓廣大市民留下更多充滿活力和文化氣息的美好回憶,廣州從元旦到新春期間將推出一系列惠民文藝活動,滿足市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其中,將於1月13日在星海音樂廳唱響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獨唱音樂會以《記憶·鄉愁》為主題,《迎賓曲》《彎彎的月亮》《對未來的誓言》……這些歌曲,既有溫度,有情懷,更有濃鬱的廣東元素、廣州基因。這些鄉愁和記憶,舒展了人們的情懷,延展了城市的精神。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岸、張素芹

《望鄉詞》《往日時光》《鄉愁》

這場演唱會,「曲曲有鄉愁」

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是活躍於世界歌劇舞臺的極少數傑出的亞裔歌唱家之一,他與廣州有著不解之緣。早在2010年,廖昌永便參加過廣州亞運會閉幕式。2017年,廖昌永被聘為廣州文化形象大使。去年12月,他又來廣州參加廣東省慶祝改革開放40年文藝晚會的演出。廖昌永曾對廣州日報記者說:「廣東人很喜歡音樂,而且音樂素養很高。我喜歡來廣州演出,在這裡無論是歌劇、古典音樂、民族音樂,都能在臺上感受到強烈的共鳴。」

今年1月13日,廖昌永將再度與廣州觀眾見面,帶來一場以「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為主題的獨唱音樂會,這也是廖昌永正式擔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後的首場個唱。

在這場主題為《記憶·鄉愁》的獨唱音樂會上,廖昌永將與廣州交響樂團合作,帶來《致友人》《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望鄉詞》《絨花》《往日時光》《迎賓曲》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另外,廣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素華將演唱《鄉愁》,聲樂演唱節目《聲入人心》中的幾位年輕歌手也將作為嘉賓,獻上《彎彎的月亮》《天邊》《鴻雁》等曲目,帶來更多的驚喜。

天南地北到處走,家鄉總在夢裡頭。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那些歌曲中,留有我們的記憶和鄉愁。那些記憶和鄉愁,讓文脈得以傳承,讓人們有更多的精神滋養。

這場演唱會可以說是「曲曲有鄉愁」。《鄉愁》中,「鄉愁是一碗水,鄉愁是一杯酒,鄉愁是一朵雲,鄉愁是一生情」,歌詞樸素卻感人,唱出無數在外打拼的遊子對故土的情懷;《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是對遙遠的親人的美好祝願,千裡之外,甚是掛念;《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中,「父親曾經形容草原的清香,讓他在天涯海角也從不能相忘,母親總愛描摹那大河浩蕩,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遙遠的家鄉……」唱盡了對家鄉的深沉的愛戀;《望鄉詞》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故鄉不可見兮……」故土之思、黍離之悲,這是一首觸動炎黃子孫靈魂深處隱痛的力作……

在記憶與鄉愁中,人們也在奮鬥、進取。《一路走來》《對未來的誓言》等曲目,歌唱了祖國改革開放的累累碩果,謳歌了這段大美壯闊的歷程。

演唱會上關於廣州的歌曲,《迎賓曲》中洋溢好客的熱情,《彎彎的月亮》中刻畫嶺南水鄉的意境……這些都是這個城市不能泯滅的記憶和鄉愁,舒展著我們的情懷,延展著我們的精神。

一直以來,廖昌永都是「鄉愁」的歌頌者,細看他唱過的藝術歌曲,幾乎唱遍了每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獻給重陽節的《今又重陽》,將一個歷經時間考驗,已經登高至山頂的長者描繪得淋漓盡致。「知進退、有擔當」「任那風雨掀起驚濤駭浪」,歲月雖流淌,但「蒼天不老,熱血依舊滾燙」,唱出了歷經人生滄桑後的氣度非凡!

而這一次即將在音樂會上亮相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則是一首獻給中秋節的歌曲,歌曲根據蘇軾原詞,由著名作曲家陸在易於2011年譜曲。歌曲構思細膩,典雅抒懷,在廖昌永情緒飽滿的演繹下,原詞中對中秋佳節意涵高遠的表達,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光彩。

從《迎賓曲》到《彎彎的月亮》

這些歌曲裡都有廣東元素、廣州基因

在這場主題為《記憶·鄉愁》的獨唱音樂會上,多首曲目都有廣東元素、廣州基因。

「花城百花開,花開朋友來。鮮花伴美酒,歡敘一堂抒情懷……」有一次,廣州日報記者電話採訪廖昌永,當談到對廣州的印象時,廖昌永在電話那頭,即興唱起了這首《迎賓曲》。

《迎賓曲》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80年攝製的影片《客從何來》的主題歌,開了中國電影音樂片頭用歌曲的先河。經由李谷一的演唱,這首歌紅遍了大江南北。這首具有濃鬱廣東音樂風格的歌曲,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友善、好客,多年來一直用於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好友。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迎賓曲》用在宴請各國領導、元首時播放。

電影《客從何來》是反映廣交會的。廣州鮮花如海,外國友人與國內賓朋相聚一堂,廣東人民熱情好客的傳統一「唱」無遺。

作曲家雷雨聲在保留廣東音樂韻味的基礎上,適當增添美國、東南亞等國外音樂的元素。詞作者劉文玉將曲中花城、朋友、聚會、誠意等元素完美融合,體現了中華的文化理念,使主題得到了升華。這首創作於改革開放初期的作品,也把人們的新奇與激動、投身經濟建設的熱情都表現了出來。

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廣州市音樂家協會主席羅洪表示:「這首《迎賓曲》具有廣東音樂的旋律,有嶺南的特色、韻味和風格,曲調熱情活潑,歌詞朗朗上口,在改革開放初期唱紅,體現了廣州的包容和開放。」羅洪表示,廣東音樂是最早融入西洋音樂的地方音樂,《迎賓曲》中體現了包容性和現代感。

「朋友朋友讓我們攜起手來,把友誼的金橋架五洲,絲綢新路通四海。」《迎賓曲》的最後,如此唱道。羅洪表示:「這就是改革開放的魅力。」

這場音樂會上,廖昌永將和《聲入人心》的歌手一起演唱流行歌曲的代表作品《彎彎的月亮》。

1989年,應中央電視臺音樂電視片《大地情雨》製作組之邀,李海鷹創作了《彎彎的月亮》,歌曲通過典型的南國水鄉風景,含蓄地表現了現代文明和古老風情的交融與衝突以及由此產生的情懷,歌曲中洋溢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這首歌曲中,李海鷹糅合流行音樂與傳統粵韻,一舉造就了當代音樂界流行歌曲的一座高峰。劉歡、李芳、蔡琴等諸多歌手相繼演繹,甚至出現了爵士版本。著名鋼琴家劉詩昆把這首流行歌曲改編成鋼琴曲,使之成為自己在音樂會上演奏的固定曲目。

李海鷹創作《彎彎的月亮》的時候,中國樂壇正在盛行「西北風」。李海鷹曾經在接受廣州日報採訪時回憶:「因為1989年我擔任了央視春晚的音樂指導,1988年在北京待了大半年,住了各種民居,接觸了各種音樂,很有表達的衝動。1989年我一個人住在河南,心很靜,當時就是想寫一首大家都喜歡的作品,完全沒想是否潮流。」這首歌是典型的廣東調,有一種「被雨水淋出來」的感覺。而這首歌正是由「聲音很飄」的劉歡唱紅的,讓人感覺耳目一新。創作《彎彎的月亮》,也讓李海鷹找到了自己的根,那就是中華民族所擁有的無比深厚的傳統文化。

談到這首《彎彎的月亮》,羅洪表示:「這就是當時的時代曲。這首歌寫得相當洋氣,幾種唱法都能發揮。歌曲裡的技巧很多,比如真假聲的轉換,這也是眾多歌手喜歡演唱這首歌的原因。」

談到廖昌永演唱《彎彎的月亮》,羅洪表示:「廖昌永的聲音很能打動人。他的聲音不是我們印象中的美聲的高冷,他可以用美聲的感覺唱流行歌曲、民族歌曲,將男中音運用得無比自如。無論運用什麼唱法,唱好歌、打動人是最重要的。」

1月13日的這場音樂會上,廖昌永還將唱一首新歌《對未來的誓言》。

此前,在《花開新時代—廣東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上,廖昌永就演唱了這首廣州市委宣傳部委約著名詞作家朱海創作的《對未來的誓言》,他認為這首歌自有其時代背景,莊嚴的誓言也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改革開放以後,依法治國越來越深入人心。」廖昌永此前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一直在建設法治社會,希望在以後的生活裡、時間裡,我們的中國能更加富強。」

羅洪參加了《花開新時代——廣東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聽了這首《對未來的誓言》,他表示:「原創歌曲不容易,這首歌旋律好,歌詞貼切,聽起來有進行曲的意味。廖昌永更是唱得豪情萬丈。」

唱響廣州,唱好廣州。羅洪表示:「我們要大力推動廣州原創音樂的發展。廣州市音樂家協會春節後將組織詞曲作者到連南、汕頭、惠州等地採風,在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中尋找素材和靈感,推出一系列原創作品。」

與廣州淵源深厚

廣州城市精神賦予

廖昌永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我很喜歡廣州,對廣州的印象很好。」「廣州是一座活力四射又有著深厚文化積澱的城市。」「來廣州的次數越多,我就越喜歡這裡。」

生於成都,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的廖昌永,一直不吝嗇於表達對廣州的感情。在採訪時稱這座城市為「我們廣州」,是媒體人對廖昌永最深的印象。

在廖昌永看來,廣東有粵劇,大街小巷處處可聞粵曲的聲音;有南音,《客途秋恨》裡「涼風有信,秋月無邊」,在全國幾乎無人不曉;廣東音樂《步步高》更是成為海外唐人街、中國城必放的「保留曲」,那激昂向上的旋律,激勵了無數海外遊子。而中國近代音樂發展跟廣東人也是分不開的,比如上海音樂學院的創始人就是廣東人蕭友梅先生。1920年中國藝術歌曲史上第一首藝術歌曲《大江東去》的創作人廖尚果、「人民音樂家」冼星海也是廣東人。

而廣州作為廣東的省會,自然也擁有著極強的音樂基因。廖昌永早期的唱片《情緣》《情釋》,就是跟廣州的音樂人一起合作的作品,這兩張專輯見證了廖昌永在音樂道路上的大膽跨界,王菲的《紅豆》、迪克牛仔的《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等流行金曲,在他醇厚的美聲唱腔之下,演繹出別樣的味道。

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精神,賦予廖昌永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而這份與廣州的淵源也一直延續至今。2017年,廖昌永受邀擔任廣州文化形象大使,任期5年。這是廣州與廖昌永開展的又一項合作。幾乎每一年,廖昌永都會在廣州演唱,2017年9月,廖昌永在廣州大劇院舉辦了《風雅頌——範曾詩詞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作為範曾繪畫的得意門生,他將書畫美學創作納入音樂創作,音色變化、強弱對比、輕重緩急都會根據詩詞的韻律而起伏變化,讓觀眾充分感受中國文字的語言美,在優美的旋律中幻化出一幅幅唯美畫面。

同年12月,《廖昌永獨唱音樂會·嚮往》在廣州大劇院舉行,演唱會現場座無虛席,其中也不乏「90後」粉絲,年輕觀眾對音樂的喜愛,體現出這座城市的文化活力,這一點,讓廖昌永印象深刻。

參加《聲入人心》,

將古典音樂帶到普通觀眾身邊

在即將到來的廣州音樂會上,廖昌永將帶領一群高顏值、高學歷、高素養的小夥子演唱《鴻雁》,這群年輕的歌手正是當紅綜藝節目《聲入人心》裡的選手。作為這檔節目的專業評審,廖昌永從一個學院派的歌唱家變身為一個可愛、親和、充滿個人魅力的專業評審。沒有架子,非常專業,以一種溫和的態度鼓勵年輕人,是觀眾對廖昌永最深的印象。有選手在演出歌曲時大膽創新,廖昌永的眼神裡總是充滿欣賞,一點也不吝嗇於自己的讚賞和支持。「從節目裡,你確實能看到一個很鼓勵年輕人嘗試和創新的前輩。」有觀眾評價道。

身為世界知名的美聲歌唱家,廖昌永擔負起傳承古典音樂文化的重任,以創新的形式,拉近古典音樂與尋常百姓之間的距離,但同時也堅決杜絕節目純娛樂化,而是在保證可看性、老百姓看得懂的同時,堅守藝術的底線,保證節目的品質和高度。

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廖昌永 用有溫度的聲音唱有情懷的歌曲
    其中,將於1月13日在星海音樂廳唱響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獨唱音樂會以《記憶·鄉愁》為主題,《迎賓曲》《彎彎的月亮》《對未來的誓言》……這些歌曲,既有溫度,有情懷,更有濃鬱的廣東元素、廣州基因。這些鄉愁和記憶,舒展了人們的情懷,延展了城市的精神。
  • 用有溫度的聲音唱有情懷的歌曲
    其中,將於1月13日在星海音樂廳唱響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獨唱音樂會以《記憶·鄉愁》為主題,《迎賓曲》《彎彎的月亮》《對未來的誓言》……這些歌曲,既有溫度,有情懷,更有濃鬱的廣東元素、廣州基因。這些鄉愁和記憶,舒展了人們的情懷,延展了城市的精神。
  • 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我心裡有一個遺憾
    用一首小詩,唱一個故事2008年11月,廖昌永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獨唱音樂會。在知名歌劇選段之外,他演唱了中國歌曲《望鄉詞》:「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想起不久前發生的汶川大地震,淚水不知不覺浸潤了眼眶。準確地說,《望鄉詞》是一首中國藝術歌曲。它的歌詞源自于右任的詩,當代作曲家陸在易用西方作曲技法為之譜曲。
  • 廖昌永元宵獻唱《嚮往》 用聲音描摹出華夏兒女形象
    在己亥年正月十五夜剛結束的中央電視臺元宵晚會上,國內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演唱的歌曲《嚮往》大獲好評,昂揚奮進的旋律和情感充沛的聲音唱出中華民族在實現百年夢想路上一邊奮進一邊高歌的驕傲,不得不說,廖昌永這一首歌,確實容納了中華人民的嚮往,而廖昌永老師這位德藝雙馨的歌唱家,也經由社交平臺上眾多年輕人的「點讚」進入更多人的視野。
  • 廖昌永亮聲日內瓦,把中國藝術歌曲唱到瑞士
    藝術歌曲起源於歐洲,是一種把音樂和詩歌等緊密融合的音樂體裁。作為其中一個分支,中國藝術歌曲常從中國古典詩詞文化裡汲取藝術養分,以豐富的音樂手法,表達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學和藝術內涵。近年來,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在中國藝術歌曲領域不斷專研,碩果頗豐。1月3日晚,在日內瓦落成於19世紀的沙龍劇院,廖昌永以「中國古典詩詞與書畫」為名,將中國藝術歌曲唱出了中國,唱到了瑞士。
  • 廖昌永自稱是一名「溫州人」 與永嘉有緣,期待為溫州而歌
    這也是廖昌永連續第九年陪伴深圳觀眾一起度過歲末周末。他精心為音樂會挑選了26首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這些歌曲有溫度、有情懷,用歌聲獻禮觀眾,用歌聲向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致敬。當晚,深圳大劇院座無虛席。觀眾裡,有不少是在深圳工作和創業的溫州歌迷,也有從上海和溫州兩地專程趕來觀看音樂會的溫州人。
  • 廖昌永:讓中國藝術歌曲傳唱得更廣
    昨天,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張泛黃的樂譜向記者展示:「這是件寶貝,是黃自先生1932年創作的《玫瑰三願》手稿。去年,我在維也納唱過這首歌,我們也曾公開展覽過這份手稿,和貝多芬的手稿一起。」
  • 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我心裡有一個遺憾
    用一首小詩,唱一個故事2008年11月,廖昌永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獨唱音樂會。在知名歌劇選段之外,他演唱了中國歌曲《望鄉詞》:「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想起不久前發生的汶川大地震,淚水不知不覺浸潤了眼眶。準確地說,《望鄉詞》是一首中國藝術歌曲。它的歌詞源自于右任的詩,當代作曲家陸在易用西方作曲技法為之譜曲。
  • 廖昌永 唱歌劇和音樂劇的人,其實都挺活潑
    而廖昌永在節目中的表現同樣圈粉無數,不僅多次普及《Non Piu Andrai》《Ah,Mes Amis》等作品,花絮裡還曾用假聲唱起《學貓叫》;當另一位出品人劉憲華現場做伏地挺身時,他應了一句「誰不會啊」,就摩拳擦掌跟著做了起來。廖昌永說,古典音樂的學院派並非大家想像中的嚴肅、沉穩,反而是先鋒且活潑的。
  • 廖昌永力推中國藝術歌曲「出圈」
    在兩季《聲入人心》的舞臺上,他是所有人都尊稱一聲「老師」的廖昌永,曾經,他也作為選手參加過無數聲樂大賽,並因此蜚聲國際,可他心裡一直有個遺憾:「在這些國際比賽的指定曲目中,沒有中國藝術歌曲的身影,讓外國人也來唱中國藝術歌曲,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 廖昌永:讓通俗歌曲古典化
    --廖昌永■解讀《情釋》「我想做個填溝的人」和廖昌永的談話是從他即將發行的新專輯《情釋》開始的。「這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玩票,做這張專輯我早有打算。」廖昌永捋了捋垂在額頭的散發,「1997年,《同一首歌》邀請我演唱了同名曲,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萌發了唱流行音樂的想法。
  • 青春旋律催人奮進 廖昌永唱《嚮往》致敬偉大時代
    原標題:廖昌永唱《嚮往》致敬偉大時代   「點燃希望的星火,把夢想照亮,嶄新中國,閃耀東方。執著明天的追求,為了祖國的富強,你帶領我們,迎來幸福小康的陽光……」這首由知名作曲家印青和詞作家田地等創作、廖昌永演唱的歌曲《嚮往》,生動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祖國大地發生的巨變,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併入選第五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
  • 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我心裡有一個遺憾 | 《解放日報》專訪
    」廖昌永說,「期待在今後的對外交流中,不僅是我們唱外國的音樂作品,也有外國友人能用中文唱中國的藝術歌曲。」 廖昌永:早在上海音樂學院創立之初,蔡元培先生就定下了一手向西方學習、一手繼承發展國樂的方向。整理國樂、傳承經典,可以說是上音的基因。從周小燕老師起,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就有一個不成文的傳統:音樂會上如果唱兩首作品,必須有一首中國作品;如果唱五首作品,不能少於兩首中國作品。
  • 廖昌永傾情演繹《勇氣》,歌曲&MV首發!
    廖昌永傾情演繹《勇氣》,歌曲&MV首發!▲ 錄製現場 據悉,在上海市委宣傳部的牽頭下,該歌曲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衛視中心派出強大專業團隊在滬漢兩地同時拍攝製作MV,著名導演魯國良執導。錄製過程中,來自上海小熒星合唱團童聲和聲的襯託讓歌曲更多了一份感染力,為了配合製作進度,「小熒星們」僅用一天時間就學會並完成了這首歌曲和聲部分的錄製。
  • 廖昌永「驚豔」日內瓦,原來我們中國的藝術歌曲可以這樣演繹……
    音樂會由中國當代傑出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構思並演唱,曲目包含不同時期、風格和題材的十六首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圖說:廖昌永在演出中 官方圖藝術歌曲起源於歐洲,是一種把音樂和詩歌等其他藝術形式緊密融合的體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並善於營造美妙的藝術意境。
  • 廖昌永攜《聲入人心》成員高唱愛國歌曲 掀起廣州1800多位觀眾大...
    「我覺得馬佳跟我小時候特別像」「廣泉,好好唱,廖老師的音樂會請你做嘉賓」……每位成員演唱之前,廖昌永為每個人量身打造了推介詞,生動幽默的語言猶如「脫口秀」,聽得現場觀眾爆笑連連。「我聽見你們給他們掌聲比給我掌聲更開心。」愛才惜才的廖昌永獲得了大批年輕粉絲讚揚:「沒想到私下裡廖老師這麼可愛,真是一位暖心的大家長。」
  • 廖昌永版抗疫公益歌曲《勇氣》及MV發布
    圖說:抗疫公益歌曲《勇氣》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3月13日,經由上海市委宣傳部牽頭,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衛視以及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上海音樂學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聯合發布著名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傾情演繹的抗疫公益歌曲《勇氣
  • 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上半場)
    >小編提示:「精彩視聽室」專欄開設於2017年1月,常在周末與大家見面,用音樂陪伴你的休閒時光。《紅豆詞》《紅豆詞》的歌詞取自於《紅樓夢》第二十八回,曹雪芹為賈寶玉量身寫作,後為劉雪庵作曲成為了一首訴說愛情的藝術歌曲。廖昌永將痛苦與傷感的呈訴演繹得淋漓盡致,完完全全沉浸在了歌曲的意境之中。
  • 廖昌永:讓中國藝術歌曲傳唱得更廣
    昨天,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張泛黃的樂譜向記者展示:「這是件寶貝,是黃自先生1932年創作的《玫瑰三願》手稿。去年,我在維也納唱過這首歌,我們也曾公開展覽過這份手稿,和貝多芬的手稿一起。」
  • 廖昌永被哪些抗疫歌曲感動過?在這堂公開課上他給了答案
    在「藝術院校疫情防控思政公開課」之「聆聽時代聲音,精品奉獻人民」上,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開宗明義,如此說道。寫出小樣後,廖昌永第一時間收到了老師發來的小視頻,「『你是我們的寶貝,是我們十四億人的寶貝。』當時聽到這一句,我的汗毛都豎起來了,眼淚一下就出來了。我為學校有這樣心靈美好的學生而驕傲。」作品正式發表後,由上音學子集體演唱,包括毛珏懿,以及人氣小生方書劍。廖昌永印象尤深的,還有一首學生作品《等一等,光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