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文化遊看點:僑鄉詩山,古意悠然

2021-01-07 人民網

原標題:春節文化遊看點:僑鄉詩山,古意悠然

  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詩山鎮位於福建省南安市西北部,南安、永春、安溪三縣(市)交界處,號稱安南永德之鎖匙,省道307線、206線穿境而過,是連接泉州市區、永春、安溪、三明的樞紐和中轉站,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突出,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全鎮面積96.2平方公裡,總人口8.8萬人,歷史上曾轄如今的碼頭、蓬華、金淘、眉山四鄉鎮。氣候溫潤宜人,年均平均溫度月22°C。詩山為內陸小盆地地勢,峰巒環抱。詩溪流經鎮區中心,經碼頭鎮注入晉江東溪。「四面青山為屏,中間綠水為帶」是詩山秀美的山川環境的真實寫照。

  據媒體報導,泉州地理中心點大約位於省道206線南、307線西的詩山社一村,有「泉心」之說。

  詩山遠在晉唐即建埠,歷來是南安西北翼重鎮,商貿繁盛。民國版《南安縣誌》載:「萬戶星環,九衢輻湊,山谷有城市氣象。」有這樣的稱讚:「山頭城開埠設市,萬商雲集;塔腳街集墟貿易,一時名揚。往來皆中外賈客,到處有酒旗飄揚。」

  詩山有風光旖旎、名聞遐邇的古「十八景」,蘊含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內涵。其中,山二村境內的婆羅門塔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座9.5米高的阿育王式古塔,建於南宋寶佑四年(1256年)。婆羅門教發源於印度,是佛教形成的基礎,很早傳入中國。婆羅門塔是研究宋代建築歷史與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也是中印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印證。詩山對外開放由來已久,婆羅門塔是歷史見證,「塔尖生金」世代傳為佳話。

  今日詩山鎮新貌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婆羅門塔

  二、底蘊深厚的文化古鎮

   1.閩南首位進士歐陽詹的發祥之地

  詩山,一個詩意芬芳的名字。詩山,一個古意悠然的名鎮。

  永春籍著名鄉愁詩人余光中2003年在《八閩歸人——回鄉十日記》中寫道:「一過詩山,便近永春縣界了。鎮名詩山,應為吉兆。」

  「詩山」的稱呼源於古時境內的文化名山——高蓋山。唐朝貞元八年(792年),自幼在此山「白雲書室」攻讀的歐陽詹,與大文豪韓愈同登龍虎榜,成為閩南史上第一位進士,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助教,引發巨大轟動,成為閩越破天荒的科舉大事件,從此造就了泉州「滿街都是聖人」的「海濱鄒魯現」象,奠定了歐陽詹在福建文化史上的劃時代地位。南宋理學宗師朱熹攜名士陳知柔曾慕名登臨高蓋山,聞朗朗吟聲,覽處處詩跡,由衷讚嘆「此乃詩山也」。此後,舊稱「山頭城」更名為「詩山」,延續至今。

  朱子曾撰對聯贊曰:「事業興邦,閩海賢才開氣運;文章華國,溫陵甲第破天荒。」明朝泉州名士何喬遠也賦詩稱頌:「歐陽博士年已久,千載詩山猶著名。」國際著名學者劉再復高度評價歐陽詹,稱他為「福建第一座文化裡程碑」。

  歐陽詹著有《歐陽行周集》十卷行於世,《全唐詩》錄存其詩78篇、文賦63篇。歐陽詹早年生活和讀書過的古詩山大地,留下了白雲室遺址、「歐陽古地」石碑、歐陽祖媽之墓、清《重建高蓋山資福院碑記》等遺蹟;詩山公園內建有歐陽詹紀念塑像。

  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是,後人為了紀念這位閩學鼻祖,把境內的溪流、村落、學校紛紛冠以「詩」名,有詩溪、詩園、詩坂、詩鰲、詩南、詩口、詩門、詩鐘、詩宅等。詩山民居楹聯,也多以高蓋山入題,形成獨特的第宅對聯景觀。詩山公園內曾建有「仰高亭」,取「高山仰止」之意,寄寓仰慕歐陽詹之意。作為歐陽發祥之地,朱子過化之鄉,「詩鄉」美譽果然名不虛傳。

  詩山公園內的歐陽詹塑像

  2.「詩山兵變」拉開創立閩國的序幕

  唐僖宗光啟元年(公元885年),一支南下至泉州的農民軍處於分裂的危機邊緣。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在竹林間秘密設伏,活擒殘暴無道的首領王緒,奪取兵權。王氏三兄弟相約以拜劍定帥,輪到王審知祝拜時,劍應聲倒地,眾人慾推其為新將軍。但王審知一向視兄如父,遵循長幼之序,力主其兄王潮為將軍,自為副領。王潮死後王審知繼位,秉承兄志,開創閩國,被尊為閩國太祖。

  這場載入史冊的「詩山兵變」,據悉就發生在如今詩山的觀國橋一帶。2013年中央電視臺《紀實》頻道曾出品三集紀錄片《閩臺祖地》,第二集《八閩人祖》就播出過這一歷史事件。後人因感念王審知治閩德政,在兵變定帥的拜劍處建亭紀念,取名「拜劍亭」,遺址在詩山名塔婆羅門塔一帶,並在附近的東嶽廟前立下王審知塑像。作為王審知的發祥之地,詩山拉開了創立閩國的帷幕,值得載入史冊。

  3.明朝曾擬建縣治,壯哉「山頭城」

  清光緒年間,詩山舉人戴鳳儀所纂《詩山書院志》載:「明洪武間,將造為南安縣治,環雉堞,立社壇,建東嶽廟,並祀忠懿王,後因離郡太遙,築城不果,其址猶存。」

  明洪武間(1368—1398年),南安縣治曾擬遷豐州於詩山。當時官府擇址荒無人煙的詩山西北部(今社一、社二村境內),建造了一座社稷壇,現在仍然沿用「社壇」舊稱。還在今山二村境內築建了東嶽廟,當時規制宏敞,香火鼎盛。在舊時山頭街(今詩山街)一帶建造頗有規模的山頭城(詩山古稱「山頭城」),至今尚有城牆遺址,其時的山頭城頗為壯觀。

  或許,詩山厚重的歷史底蘊與文化積澱,是南安擬遷縣治的最具分量的優勢。

  4.福建首座鄉鎮級公園——詩山公園

  詩山鎮擁有一項久享盛譽的「福建之最」,就是福建第一座鄉鎮級公園——詩山公園。

  民國時期,詩山一度成為福建防軍第一混成旅總部,在旅長陳陳國輝主持下,詩山公園由安南永警備司令部工程設計處規劃,於1929年冬奠基,1931年1月建成,佔地4萬餘平方米,孫中山之子、時任廣州市長孫科欣然題名。陳國輝撰寫《詩山公園記》,勒石銘志。

  詩山公園園址選擇準確,設計科學,布局新穎,理念先進,融合中西建築精華,蜚聲海內外。動蕩的上世紀三十年代,一個偏遠的東南小鎮,竟有如此的「現代」手筆和開放理念,實在是一個奇蹟。特別是園中同樂亭的設計,富有特色和深意,是不多見的園建傑作。

  詩山鎮黨委政府重視詩山公園保護與建設,2009年以來投入巨資整修,一萬多平方米的廣場全鋪上戶外板材,擴大綠化面積,園貌大有改觀。為了加強對園區的管理和維護,2012年春詩山鎮政府出臺《詩山公園管理規定》,成立詩山公園管委會;在西側為歐陽詹塑像立碑,鐫刻歐陽詹成名作《明水賦》與《歐陽詹與詩山》碑文。

  詩山公園原規劃圖

  (1932年10月由永德安南警備司令部工程設計處 繪製)

  今日詩山公園

  5.名副其實的文化重鎮

  承歐陽破荒之澤,乃朱子過化之鄉,詩山人文淵藪,文教發達。清光緒庚寅年(1890年),詩山舉人戴希朱等倡募巨資,就東嶽廟擴建為詩山書院,成為南安四大古書院之一,遺址於今猶存。

  詩山書院構築學舍10餘間,置書田近100畝,自開創至停辦約25年間,名師任教,學子云集,弦誦之聲不絕,儒風鼎盛,培養了大批人才,極一時之盛。詩山古鎮讀書蔚然成風,教育發展居南安前茅,詩山書院功不可沒。戴希朱還著有《詩山書院志》一書,影響廣泛,兩次重印。

  當年在詩山公園營建時,還配套建有南安縣第一座圖書館——詩山圖書館,館藏豐富,讀者紛至沓來,使賞心悅目的詩山公園瀰漫縷縷書香。該館由民國著名僑領呂渭生倡建並主持,旅印鄉僑李加掌慷慨捐建,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將軍曾親授李加掌「熱心公益」牌匾一面。

  6.人文薈萃,英傑輩出

  自古以來,詩山地傑人靈,才俊輩出,藏龍臥虎。有泉州首登龍虎榜的歐陽詹;有明萬曆進士、江西布政使戴廷詔;有清進士陳遷鶴、郭瑄第;有《南安縣誌》總編纂戴鳳儀;有著名的同盟會會員吳瑞玉、盛九昌;有著名僑領、曾任民國中央僑委會委員長戴愧生、常委呂渭生;有曾任國民黨中央執委、福建黨部書記長陳聯芬;有著名革命烈士郭子仲、李剛;有知名理論家、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副局長洪禹;有少將、曾任福建軍區政委吳青田;有國際著名學者劉再復;曾任福建日報總編黃種生……

  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局長、知名理論家洪禹故居

  曾任民國中央僑委會常委、陸軍中將、福建省實業廳長呂渭生故居(翕和堂)

  三、優勢凸顯的重點僑鄉

  詩山最具優勢的特色,就是僑務資源非常豐富。

  詩山是福建重點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常住人口9萬人,旅外華僑華人13萬多人,港澳臺同胞3萬多人,詩山人足跡遍布五大洲。一位見多識廣的老歸僑曾豪言:詩山人「腳踏亞太地,耳納天下情」。

  以港澳地區為例,2008年和2009年先後成立的香港南安詩山同鄉會與澳門南安詩山同鄉會,是港澳地區閩籍鄉鎮規模最大的主要社團。多年來,詩山鎮每年捐資公益事業款額達1500萬元人民幣以上,其中70%來自港澳的詩山鄉賢。

  當年,陳國輝屯兵詩山並建造公園,動因之一就是詩山僑鄉獨具的財富支撐。詩山與海外和臺港澳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富紳眾多,僑匯不斷,乃南安富庶之地。拳拳赤子心,悠悠故鄉情。詩山華僑歷來愛國戀鄉,熱心公益,樂善好施。新中國成立以來,詩山籍僑親和臺港澳同胞,捐資公益事業累計6億多元人民幣,直接捐贈上千萬元人民幣的華僑有8位,捐資上千萬人數佔南安四分之一強,為祖國和家鄉建設做出重大貢獻,名垂青史。

  祖籍詩山鵬峰村的新加坡華人陳水俊先生所創建的「振興中華教育科學基金會」,開始運作於1978年。該會是在鄧小平、胡耀邦、習仲勳、廖承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的直接關心下,第一個在民政部登記註冊的社團基金。僅在1979年就一次性為國家捐贈500萬美金。僅在南安市境內,就捐建兩所中學,同時有10多個學校和醫院,直接受益於陳先生的巨額捐資。

  方圓96.2平方公裡的詩山大地,到處可見證僑胞們愛國愛鄉的愛心善舉:一棟棟拔地而起的嶄新校舍寺宇;一座座橫臥溝壑的堅固橋梁;一條條寬敞平坦的鄉間水泥路;一個個紮根本土的民間慈善組織;一筆筆福澤子孫的助學獎學基金,一份份關懷民生的扶貧敬老慰問金……

  成立於1952年的詩山僑聯會,是福建省第二個創辦的鄉鎮僑聯組織,多次被評為省市先進單位。2002年建成面積2758平方米的五層僑聯大廈。2011年9月籌資200多萬元元,創立詩山僑聯基金。福建省僑聯原主席王亞君視察時稱:一個鄉鎮僑聯擁有這麼大的會所和如此龐大的基金,這在全省是獨一無二的。

  詩山僑聯原主席、歸僑梁敬翁,生前於1956年和1979年兩次晉京受表彰,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06年9月12日頒發的福建省首屆「八閩慈善獎」,泉州17位個人、3個慈善機構名列其中,而詩山鎮就有三位華僑慈善家獲獎。傾資創辦詩山福利院的旅港慈善家蔡世亮先生,榮獲2003年首屆「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提名獎,成為當時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個人。至今,詩山籍僑胞幾十人次獲得省市政府授予的各種榮譽獎章和獎匾。

  詩山社會公益事業建設,幾乎都受惠於華僑的無私捐助。可以說,詩山與「僑」結下了不解之緣,沒有「僑」的優勢,也沒有今天詩山的發展與輝煌。

  作為南安市最重要僑鄉、西北翼中心集鎮與宗教旅遊勝地,詩山鎮對外開放的程度越發加大,「僑」的資源優勢越發凸顯。多年來,詩山鎮藉助僑鄉人脈優勢,打好僑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實施「回歸創業工程」。面對「新常態」的挑戰與機遇,鎮黨委和政府有為運作,力促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壯大新興產業,在鞏固雨傘製造、輕紡服裝、工藝石雕等優勢產業的基礎上,發展新興旅遊產業,致力打造新的增長點,2014年躋身億元鎮。詩山公園建設、詩溪流域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取得顯著成效,宜居環境更加優美。先後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鎮」、獲評「省級綠色鄉鎮」。

  四、名揚四海的鳳山文化

  眾所周知,南安有兩大旅遊品牌,用一句新俗語叫「南安兩個『公』,鄭成功和聖王公」(「功」與「公」,閩南語諧音)。「聖王公」指的是詩山鳳山寺供奉的廣澤尊王,民間稱「聖王公」。

  聞名全球的千年古剎鳳山寺,始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素有「閩南宗教第一道場」之美譽。所主祀的廣澤尊王,與媽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師等福建著名神祇齊名。在東南亞、臺港澳,乃至美國、加拿大、德國、荷蘭、澳大利亞等國家與地區,擁有不計其數的虔誠信眾。鳳山寺是全世界廣澤尊王信仰的發源地,保守估計,全球至少有700座分靈宮廟。其中,臺灣地區分爐有400多年歷史,主奉廣澤尊王的寺宇達280餘座之多。

  鳥瞰鳳山寺全景

  鳳山寺中殿

  鳳山寺素來以悠久的歷史、美妙的傳說、感人的孝道、旖旎的風光而名揚四海。

  廣澤尊王原名郭忠福,十六歲坐化成神而威鎮鳳山後,屢次顯靈,受到歷代皇帝封爵,最後褒封至16字:「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歷代眾多名士慕名遊此,多有題詠,以志景仰。

  廣澤尊王是極其接地氣的「孝子神」,是閩南人忠孝的典範,其傳說源遠流長,傳播甚廣,影響深遠。如「投胎轉世」、「溪邊定聘」、「香閨幽會」、「花轎奇聞」、「翁婿鬥法」、「十三太子」等傳奇故事,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倫理道德精髓,生動地詮釋閩南文化的精神價值,是極為寶貴的優秀文化遺產。廣澤尊王信仰不僅是閩臺的共同信仰,也是福建四大民間信仰中最早形成的信仰。東南亞、閩臺一帶至今保存著給孩子「做十六歲生日」(成人儀式)的習俗,正是源自於此。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廣澤尊王信俗於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高票榮膺「首屆『新南安』喜愛的南安旅遊景區(點)」評選金牌。

  自古至今,閩南人到東南亞、歐美和臺灣等地謀生,臨走前都不忘到鳳山寺朝拜晉香。請一尊「郭聖王」木像,帶一面「鳳山寺」領旗,取一包「聖王公」香灰裝在香火袋,帶在身邊。清朝道光年間,詩山10多人搭乘大帆船前往南洋,途中在廣東伶仃洋遭遇大風暴,由於隨身攜帶郭聖王神像、令旗、香火袋,船隻竟然平穩地停泊在鄰近一個孤島邊,直到風暴過後啟航,順利到達目的地。大家由衷地說:「是郭聖王庇護,讓我們順利到達南洋啊!」

  這種信仰的傳播,勾連著家鄉與海外的密切聯繫,交融著中外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千年鳳山文化也是泉州海絲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

  每年農曆二月廿二日與八月廿二日,分別是廣澤尊王誕辰日與坐化日,祖廟與分廟都要舉行盛大的祭典儀式。

  千年以來,廣澤尊王信俗以行孝、愛民、保安、護國的人文品格為核心,以廟宇為載體,以祭典、廟會(巡境)、進香、分靈和故事傳說為表現形式,成為閩南與臺港澳地區以及世界各地閩南民系的地方保護神,是維繫海峽兩岸同胞文化認同與情感交流的精神紐帶。

  2009年7月,鳳山寺組團護駕廣澤尊王金身駕臨臺灣,這是廣澤尊王信仰傳入臺灣400多年來首次赴臺巡安。其間駐蹕11個縣市,接受民眾朝拜。每座宮廟都以最隆重的祭奠儀式來迎送廣澤尊王,臺南市踩街隊伍長達7公裡,臺灣島內引起巨大轟動,掀起一股「聖公熱」。臺灣政要王金平親自迎駕主祭,馬英九敬獻花籃祝賀。據臺灣媒體報導,參加此次活動的信眾超過200萬人。兩岸人民根脈相連,血濃於水,詩山又是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臺屬村村有,脈緣深深結。廣澤尊王巡臺的成功,為兩岸關係史再續一段新篇章,留下美談佳話。

  2009年7月廣澤尊王駕臨臺灣巡安情景

  多年來,鳳山寺以更開放的姿態,請進來走出去,不斷打響品牌效應,鳳山文化的影響已然走向國際化。

  2010年至今成功舉辦過五屆「國際鳳山文化旅遊節」,已升格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海內外嘉賓、信眾數千人云集,盛況空前。第四屆盛會,臺灣組織1000多人從臺南安平港直航廈門東渡碼頭,開啟了一條中斷120多年的航線,被國臺辦列為2013年對臺重點交流項目。2014年11月,借第12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在新加坡舉行之機,時隔111年,鳳山寺廣澤尊王金身駕臨新加坡,舉行繞境行香巡禮活動。第五屆鳳山文化節,臺港澳與內地共23尊神明蒞臨鳳山寺大會香,人神共慶。

  首屆南安·國際鳳山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盛況

  隨著知名度的提升,慕名朝聖祭祀、旅遊考察、學術研究的客人紛至沓來,鳳山寺年接待遊客突破85萬人次,旅遊產業發展基礎更加紮實。

  在文化建設方面,邀請泉州市知名作家採風,出版散文集《美哉鳳山》;通過社會徵稿結集《廣澤尊王傳說》出版,《廣澤尊王》劇作搬上高甲戲舞臺,由泉州市高甲戲劇團精彩獻演,引起良好反響。

  詩山鎮黨委政府歷來重視鳳山文化的弘揚傳播,制定了旅遊發展規劃,完善景區建設和旅遊服務,推動旅遊產業提擋升級,爭創國家4A級景區。

  鳳山寺周邊建有三星級酒店,逐步完善住宿、餐飲、購物等配套設施;通過加強從業人員培訓、舉辦祈學祈福等舉措,全面提升旅遊景區服務能力。還安裝電梯直達鳳山寺大殿門口,方便年老和行動不便的遊客。前年投入1000多萬元建造鳳山文化廣場,作為宗教活動與旅遊健身場所。目前景區面積擴大至6萬多平方米,將著力打造聖王文化園,預計總面積約10138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499平方米。該項目設有一個中心廣場,中間將豎立一尊10多米高的廣澤尊王神像。此外還將建造太王殿和太子殿,太王殿供奉聖王父母靈位牌,太子殿則位於太王殿兩側,供奉十三太子神像,逐漸形成完整的聖王文化體系。把鳳山寺傾力打造集朝聖、觀光、休閒、避暑為一體的大鳳山景區。

  鳳山文化為新的泉州海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與內涵。

  (本文資料由詩山鎮黨委、政府提供)

  (洪順興 簡介:洪順興,歸僑,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南安市政協文史委員、泉州華僑歷史學會南安分會秘書長、南安市鳳山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

(責編:陳燦、陳苑)

相關焦點

  • 僑鄉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副會長鄭松波:弘揚鄉土文化
    僑鄉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副會長鄭松波:弘揚鄉土文化
  • 綠野仙蹤,古意悠然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恕我孤陋寡聞,去 龍泉 山之前我對其並不知曉,只是隱約記得金庸小說裡貌似提到過「龍泉寶劍」,於是在我的想像中, 龍泉山 一定也是個快意江湖的逍遙避世之處。事後發現龍泉山與我的想像相差無幾,當然,此為後話。
  • 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體驗日」即將啟動
    >遊徑看點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發源於佛山,是以粵方言演唱,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 西堤公園——開埠文化陳列館——中山紀念亭——溝南許地——陳慈黌故居——澄海樟林古港——蓮華鄉村旅遊區 遊徑看點 潮汕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潮州方言、潮劇、潮州音樂、潮州工藝等等。
  • 《悠然見南山》今日上映 五大看點解鎖萬聖節最強喜劇
    上映當天,影片五大看點解鎖萬聖節最值得期待喜劇電影,同時曝光同名主題曲MV。大黑、二黑、悠然看點一:胡夏童飛上演浪漫邂逅 小清新愛情直戳人心影片中,小鎮青年南山與沈悠然因高價特效藥的遺失而產生誤會,為找回神藥兩人不得不踏上追尋之路。
  • 這個古意鄉村,《山居秋暝》詩中美景竟真的存在!就藏匿在此
    △塘裡古村風光 天若有情/攝唐代田園詩人王維的一首《山居秋暝沒想到藏在大山中的一個古意鄉村,簡直像復刻了詩中的美景,讓人恍若走進唐詩,穿越千年!△空山新雨 天若有情/攝塘裡廊橋 古意村落盤中蔬果是怎樣長成的增長見識吃得健康還能滿足採摘的樂趣走進塘裡古村一幅幅如詩般的美麗畫卷
  • 僑鄉梅州啟動櫻花文化旅遊節
    原標題:僑鄉梅州啟動櫻花文化旅遊節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惠婷):廣東省梅州市傾力打造的櫻花穀日前舉行重新開園儀式,並啟動櫻花文化旅遊節。來自大陸、臺灣和香港兩岸三地的農業博士團成員,農業部、國臺辦、廣東省農業廳和廣東省臺辦領導、代表及學者共同出席了活動。
  • 古意慄子坪,醉了!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遠眺生空濛,慄子坪像遙遠古風裡的一片雲煙;悠然徘徊其間時,觀其景,見其物,睹其人,躍然在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裡,迷離在雨潤煙濃的一闕宋詞裡,樸拙寧靜,有蒼然古意。然詩詞歌賦又難窮盡其意趣,漢語拙於表達的,幸好還有中國畫補位。可以把慄子坪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簡淡疏放,推脫給國畫的寫意。
  • 【資訊】體驗64條歷史文化遊徑,品讀廣東歷史文化遺產
    【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遊徑之21條精品線路】‍一、廣州南國紅豆鑑賞歷史文化遊徑遊徑看點:粵劇藝術博物館——永慶坊——八和會館——廣東粵劇院——紅線女藝術中心——珠江紅船推薦理由:廣州粵劇文化歷史悠久。十三、江門僑鄉世界遺產歷史文化遊徑遊徑看點:開平碉樓與村落——風採堂——司徒美堂故居——赤坎古鎮——廟邊學校——汀江圩華僑近代建築群推薦理由:該線路串聯了碉樓、傳統民居、鄉鎮村落景觀和田野鄉村風光,展示江門僑鄉特色的人文文化。
  • 體驗64條歷史文化遊徑,品讀廣東歷史文化遺產,等你來知行合一!
    主辦方表示,舉辦廣東首個「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體驗日」,是在旅遊行業振興復甦的大背景下,通過「廣東人遊廣東」促進「廣東人識廣東」的一項重要活動。廣大遊客通過體驗歷史文化遊徑,可以進一步品讀廣東的歷史文化故事。本次活動將能擴大廣東歷史文化遺產和旅遊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海南僑鄉瓊海民間文化豐厚 月月都有傳統節日
    海南僑鄉瓊海民間文化豐厚 月月都有傳統節日   中新網海口2月9日電 據海南瓊海市消息,僑鄉瓊海每月都有傳統節日。12個傳統節日有:正月春節、元宵節、正二月土地公節、軍坡節、三月清明節、「三月三」節、四月八節、五月端午節、六月灶公節、七月半鬼節、八月中秋節、九月禾仙節、十月豐收節、十一月冬至節、十二月做年(除夕)等。  僑鄉傳統節日的產生和發展,源於「尊天親地」和追終思遠的崇拜和信仰。春節、除夕、元宵、土地公節、清明、端午節、灶王節、鬼節和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來源於中原文化。
  • 悠然山:冰雪奇緣·溫暖山泉
    雪後的悠然山,如一幅素雅的中國畫,更是人間仙境。雪以最美的姿態裝點著悠然山,一切是那麼的寧靜而又充滿詩意。溼地中的鴨子在薄冰微化的的水中悠閒的遊,或者在冰上曬曬太陽,抖擻精神。悠然山山泉水,水質柔軟,置身其中,如綢緞包裹著你,非常光滑。水汽慢慢蒸騰在玻璃上,放眼望去,窗外冰雪世界,室內溫暖如春。
  • 佛山:沿著桑園圍遊徑 觸摸南海歷史記憶
    文化遊徑名單公布,佛山有3條上榜,分別為佛山桑園圍歷史文化遊徑、佛山功夫歷史文化遊徑、佛山粵中抗戰歷史文化遊徑。清代詩人黎簡筆下的嶺南鄉村讓人嚮往,如今,走進松塘古村,你仍然能感受到這份悠然的古意。   「松蟠朱頂鶴,塘躍錦鱗魚」——當走進松塘村那一刻起,你就能理解村口「松塘第一門」上這副對聯的含義。距今有近800年歷史的松塘村於宋代開村,自明清以來,文風鼎盛,人才輩出,明清兩代至少走出了20多位進士、舉人等,其中4人進入翰林院,因此松塘村也被譽為「翰林村」。
  • 來四會,悠然鄉村遊
    現時流行鄉村自駕遊、周邊遊、生態遊~ 你還不知道? 趕緊追上來! 春風和煦 陽光明媚 伴隨春意盎然的好天氣 來四會,小編帶你悠然鄉村遊
  • 雲南著名僑鄉,絕勝小蘇杭,銀杏村如詩如畫
    對僑鄉的固有印象,是在我國東南沿海之地,福建和廣東是僑鄉最多的地方,按理說內陸地方應該是沒有僑鄉的,但沒想到的是深處內陸的雲南,也有僑鄉,雖然規模比不上東南沿海的僑鄉,卻是雲南最著名的僑鄉了,這裡的古鎮、銀杏村、火山地熱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可以稱得上是雲南西部的旅遊勝地了。
  • 天津春節黃金周民俗文化遊最火爆 康體健身遊急升溫
    人民網北京2月8日電 據天津市旅遊局消息,今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市共接待遊客430.32萬人次。其中,接待外地來津遊客139.39萬人次,同比增長10.8%。外地來津遊客中,過夜人數68.38萬人次,同比增長7.9%。據測算,春節黃金周旅遊綜合總收入35.84億元,其中外地遊客消費8.25億元,同比增長14.8%,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 堤內村:悠然雲霧間,悠然古厝裡
    順著公路一路往上到了山的最頂端,撥開雲霧,看到的便是堤內有山有水有天色的獨一景色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堤內一定就是這樣的地方了。高處的村莊,自然唯有天色最為不同,天色萬般變化,堤內便也跟著萬般變化。站在堤內遠眺,山下樹木林立溪流蜿蜒,有著嶺南建築風格的古厝還保留著原有的樣貌,回望舊時的景,便好像看到了現在,觸碰了過去。
  • 散文詩‖詩意·禪意·古意
    3、古城牆,古意穿過內心當黃昏的斜陽將古城牆拉出一道深沉的背影,我知道,我已經走近你,走近前朝,走近一段厚重的歷史了。衛河之水依然清澈如故,只是你——古城牆,卻在歲月的更替間悄悄滄桑了容顏。茅草爬上了你的肩膀,鳥翅、蟲聲,留下風和月色的痕跡。
  • 福建僑鄉福清紀念徐霞客遊石竹山400周年
    當天,中國福建文化海外驛站阿根廷站負責人暨阿根廷福清同鄉會會長陳世金、副會長葉閣興、副會長嚴良,阿根廷三福企業商會會長吳章耕,阿根廷鉑烽一心慈善基金會副主席黃鵬,致公黨福清市委會副主委何華龍等一行專程到訪石竹山,追尋「遊聖」徐霞客足跡。陳世金表示將以福建文化海外驛站為平臺,大力宣傳家鄉的文化和旅遊資源,吸引更多的海內外賓客來到福清。
  • 【春節遊海南】風情小鎮裡穿行 遇見心中的詩與遠方
    春節將至,因為防疫需求,多地紛紛倡議「就地過年」。在海南「就地過年」,如何暢遊海南島?
  • 僑鄉玉壺見聞!
    溫州文成玉壺鎮「僑購文化步行街」。 胡瑤瓊正在繪畫,她希望僑鄉玉壺鎮能有更多藝術氣息。 談及玉壺之變,王夏葉說,對比以往只有春節、清明、中秋出現華僑「返鄉潮」,如今的玉壺天天熱鬧,許多華僑回國後做起了進口紅酒、奶粉、化妝品及食品等生意,玉壺多了一條歐陸風情街,咖啡館就有30多家。薩拉米、烤羊排、番薯粉絲……中西特色菜齊上桌,此般「混搭」菜式令當地食客趨之若鶩。僑居義大利近10年的周浪弟開起民宿,紅火的生意時常讓他很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