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麥當勞、瑞幸的咖啡,都有它!

2020-12-11 騰訊網

  你的早晨,是不是也從一杯外帶咖啡開始?

  一杯香濃的咖啡,已經成為上班一族的續命藥了。

  但你有留意過,每家外帶咖啡的杯蓋,都有點不同嗎?

  瑞幸咖啡是這樣的:

  星巴克外帶熱飲咖啡,是這樣的:

  麥當勞的咖啡杯蓋,是這樣的:

  可能你能看到他們的不同,但是沒有深究,畢竟,裡面那滾燙新鮮的咖啡才是主角。

  但正是這樣不起眼的小設計,才能體現出設計者的大智慧。

  \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身為一個咖啡杯蓋,得是一下就能蓋好的設計,防止裡面的熱飲飛濺出來。

  又得是方便拿著它的人,可以隨時啜一口、不燙嘴的。

  最重要的是,不能喧賓奪主。

  一杯外帶咖啡,人們最看重的是裡面新鮮滾燙的咖啡,而不是這個外包裝。

  所以一般對於咖啡蓋的投入成本,不能太大。

  沒有預算、能注意到的人不多,但一旦喝咖啡時燙嘴、漏汁,全都會被追究為咖啡杯蓋設計不合理,還會因此而被投訴。

  正是因為它小,沒多少人注意,但起到關鍵作用較大。

  \ 它,在費勁心思凹造型

  一般咖啡杯蓋,邊沿都會有一圈細細的凹槽。

  就是為了當液體飛濺出來時,會流進凹槽中,儘可能不會滴到你手上。

  喝的時候若是咖啡滑落出來,這個凹槽也能第一時間穩穩地接住,不會滴落到衣服上。

  有些凹槽設計不是一圈,而是分格設計的。

  這是因為當咖啡從裡面溢出來了,凹槽可以捕獲部分液體,少量的咖啡滴進這個凹槽後,會「卡」在裡面,不會被晃出來。

  萬一咖啡濺出來了,防止二次飛濺到你,是不是很貼心?

  飲用孔的外圈,也有一個小範圍的凹槽設計,就是給你喝的時候放上嘴唇的。

  這樣在抿嘴喝熱飲時,蓋子也不會直接積壓到嘴唇造成不適,為嘴巴和鼻子騰出空間。

  在韓國有一位叫 Jang WooSeok 的設計師,就是利用了喝咖啡時,會有嘴唇的觸碰和鼻子觸碰的點,做了一款獨一無二的「親吻杯蓋」。

  讓人們邊喝咖啡邊享受親吻的感覺。

  這款咖啡杯蓋,模仿發了真人口鼻的立體形態,讓使用者在喝咖啡時,有十分真是的嘴唇接觸體驗。

  連接吻時鼻頭接觸的尷尬,都模仿得很真實。

  \ 全世界 500 多種杯蓋

  咖啡杯蓋的設計很微妙。

  有兩位美國建築師 Louise Harpman 和 Scott Specht,就注意到了這細微的設計。

  多年來收集了超過 500 種不同杯蓋的他們,出版過一本書,主要是講咖啡杯蓋的設計以及延伸變化。

  最開始時,咖啡杯蓋是一塊沒什麼特色的厚紙板。

  後來才出現了塑料蓋——蓋子的邊緣上有個環狀的邊是為了增加力量。

  1980 年代出現了帶著可以打開的小孔的杯蓋,這樣不用打開整個蓋子,取代了之前那些邊緣平整的杯蓋。

  關於「設計泡沫」這個概念,也存在在一次性杯蓋這樣的小設計中。

  這本「咖啡杯蓋全貌集」裡面,收錄的 500 多種杯蓋裡面,主要的只有 4 種類型。

  剝離式(Peel)、捏下式(Pinch)、抿嘴式 (Pucker)、和戳穿式(Puncture)。

  除了這四種,最近在美國,還興起了一種叫Viora Lid 的咖啡杯蓋。

  它也是抿嘴式的,但模擬了裝滿咖啡的馬克杯,增大了凹槽面積,使得裡面的熱飲,緊貼著頂部,而是不在裡面晃來晃去。

  這樣的設計消除了拿著外帶咖啡在路上行走時,晃動杯子而帶來的液體飛濺。

  (左為 Viora 杯蓋,右為傳統杯蓋 )

  咖啡那騷動靈魂的香氣,也是欣賞咖啡的一部分。

  Viora Lid 的咖啡杯蓋,杯沿高高凸起,模仿了馬克杯的形狀,有助於咖啡的香氣散發出來,能讓使用者更強烈地聞到裡面的香氣。

  Viora Lid 的創始人 Goffe 表示,自從推出這個蓋子之後,很多海內外的分銷商,都來著他們合作。

  在咖啡蓋子上這樣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能大幅度提升消費者的體驗,這是很多咖啡店都願意去做的事情。

  也說明了咖啡市場,不管是高端手工咖啡館,還是全球化的咖啡大牌,都越來越注重用戶體驗了。

  \ 必須告訴你,「我很熱」!

  沒有文字,只有符號和字母縮寫。

  你是否也曾好奇過,咖啡杯蓋上那些奇奇怪怪的符號,到底代表什麼?

  很多熱飲的杯蓋上,都有一個三角符號,中間寫著數字「 5 」。

  這說明,杯蓋的材料是5 號塑料聚丙烯(PP)製作的,可耐高溫。

  如果看到三角符號中寫著 「6」,這應是個冷飲蓋,不是熱飲蓋。

  因為「6」號塑料聚丙乙烯(PS)不能加熱,避免用它來打包滾燙的食物或飲料。

  每個熱飲杯蓋上,都必須要有一個「警告提醒」。

  它的出現,甚至比咖啡的品牌名印上去還重要。

  這是因為在 1994 年,有一位女士在喝麥當勞熱飲時,熱飲一不小心灑出,造成她三度燙傷。

  在這之後,所有的咖啡杯蓋上,都必須要標有「HOT」、「CAUTION」、「ATTENTION」 等警告字樣。

  另外,因為麥當勞的飲料,不一定是用透明一次性杯子裝的,一旦飲料倒入裝好,員工很難一下子分清楚,裡面裝的是什麼。

  所以,在麥當勞的杯蓋上,會有一些有特定含義的字母。

  比如代表脫咖啡因可樂(Diet Coke)的「D」、代表茶的「T」、代表促銷口味的「P」。

  這些小小的符號,我們天天都能看見,但因為出現得太多次,習以為常,很少人會問到底代表什麼意思。

  當你了解到這些時,是不是又打開了一扇新知的大門?

  \ 寫在最後

  如果你在義大利的本土咖啡店點上一杯咖啡,店員會用陶瓷杯盛上給你。

  如果你和店員說要外帶,他會不以為然,讓你把整個陶瓷杯子拿走,而不是換成一次性外帶杯子。

  只是,記得把杯子還回來就行。

  你看,咖啡杯蓋並不是咖啡文化的衍生,而是人類行為的衍生。

  在快時代裡,人們邊走邊喝,開車放在駕駛艙裡,或是買了咖啡後,趕時間去公司的這個行為,成就了一次性咖啡杯蓋的誕生。

  咖啡杯蓋大多數都是用塑料製成,嗯,不太環保。

  但是目前並沒有發現低成本、比塑料更好地代替咖啡杯蓋的製品。

  未來咖啡杯蓋的發展趨勢,可能更趨向於材質的取代,而非人體工學了。

  你還想翻牌子

相關焦點

  • 在中國瑞幸咖啡如何擊敗星巴克
    5月以來一家名為瑞幸咖啡的企業開始炮轟星巴克,稱其對瑞幸供應商夥伴頻繁施壓要求站隊;此後星巴克回應稱,瑞幸咖啡是在進行碰瓷式市場炒作行為。瑞幸模式能否成功,最關鍵的是什麼?騰訊財經請到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外籍教授Jeffrey Towson,看看他對中國咖啡零售業的田野調查得出了怎麼樣結論?他又如何看待星巴克的顛覆者的誕生和它的新零售試驗?
  • 巨頭圍剿瑞幸咖啡:麥當勞推出咖啡外送服務
    咖啡外賣戰爭兩派四霸目前國內咖啡品牌外賣市場主要有連咖啡、瑞幸和星巴克三大玩家,連咖啡和美團合作,星巴克牽手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瑞幸咖啡則與順豐合作,提供30分鐘「慢必賠」服務。星巴克不提供外賣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其做的不只是咖啡生意,而是「第三空間」,它希望更多消費者到店裡待著,成為社區服務中心,如果提供外賣,等於是做飲品零售,跟空間沒什麼關係。在星巴克猶豫不決的同時,中國網際網路咖啡品牌正野蠻生長。
  • 瑞幸盈利、麥當勞攪局,咖啡市場「有點飄」
    咖啡打開市場?麥當勞中國宣布,「麥咖啡」將會在未來3年內,對中國加以25億元投資,以期能夠加快在中國內地市場的布局。從麥咖啡對中國咖啡市場的暴風稱讚來看,不免讓我們想起了之前同樣大肆誇讚中國市場極為廣闊的「瑞幸」。
  • 瑞幸咖啡如何才能在中國擊敗星巴克?
    在第1部分,我詳細說明了我參觀幾家瑞幸咖啡門店的情況。這是一個來勢兇猛的新興企業,它致力於在中國的零售咖啡業打敗星巴克。所以,在第2部分,我的問題是:瑞幸咖啡能幹掉星巴克嗎?讓我來換種說法:瑞幸咖啡能拿走星巴克當前在中國20%的業務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他們能做到。
  • 激烈的咖啡市場,瑞幸和星巴克的競爭
    瑞幸咖啡卻在玩命燒錢。為了快速開店,給的房租比別人高很多,招聘咖啡師成本也高,有報導稱其不惜花三倍價格從星巴克挖人才;為了快速打響品牌,請代言人、鋪分眾傳媒,媒體造勢成本高;為了快速獲取客戶, 「買二贈一、買五贈五」 的活動持續進行,一杯瑞幸贈飲帶來一個註冊用戶,其獲客成本就在10~ 20 元。
  • 麥當勞旗下咖啡品牌,大力在內陸擴展,瑞幸:剛盈利又遇對手
    其實正宗的咖啡對內陸人來說,大部分人都是喝不習慣的,它不是被中國人普遍接受的一種飲料,但有些咖啡店依然能正常營業,甚至是收入都比其他店高,那就不得不思考一下其中的咖啡是否兌水
  • 麥當勞旗下的咖啡品牌,大力在內陸擴展,瑞幸:剛盈利又遇對手
    其實正宗的咖啡對內陸人來說,大部分人都是喝不習慣的,它不是被中國人普遍接受的一種飲料,但有些咖啡店依然能正常營業,甚至是收入都比其他店高,那就不得不思考一下其中的咖啡是否兌水,或者是加糖了,在中國,最受人喜愛的東西大多都是只有少量的咖啡因和大量的牛奶,糖等高熱量的食物組成的飲料,而不是正宗的咖啡,因此有些高檔次的咖啡店在內地就發展不起來,盈利甚至還不如街邊小吃高
  • 麥當勞的麥咖啡在上海推出外送服務 與星巴克、瑞幸有何異同?
    不過毫無疑問的是,麥咖啡的非咖啡類產品選擇(或者說產品單個庫存量 SKU )比肯德基的 K 咖啡更多,從紅茶拿鐵、馬卡龍、馬粉蛋糕到新出的萬聖節南瓜餅乾。麥咖啡的菜單有咖啡店常見的早餐套餐和下午茶套餐等。「下午茶買三人套餐」和「拿鐵買三杯送一杯套餐」大概是想鼓勵白領找辦公室的同事一起點咖啡。   按照麥當勞官方說法,小程序、餓了麼和美團都支持上海地區的麥咖啡外送。
  • 瑞幸未死,麥當勞攪局,都盯上了「犯困人」
    5月,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中國公司獲得騰訊獨家投資,加速在中國市場開店,計劃在中國開1500家店。後有星巴克看好。星巴克第四財季全球淨開店480家,其中在中國淨增加的就有259家店,引來星巴克首次投資11億元在中國建亞洲最大工廠。現在,火熱的中國市場讓全球餐飲品牌的佼佼者麥當勞也坐不住了。
  • 瑞幸未死,麥當勞攪局,都盯上了「犯困人」!
    5月,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中國公司獲得騰訊獨家投資,加速在中國市場開店,計劃在中國開1500家店。後有星巴克看好。星巴克第四財季全球淨開店480家,其中在中國淨增加的就有259家店,引來星巴克首次投資11億元在中國建亞洲最大工廠。現在,火熱的中國市場讓全球餐飲品牌的佼佼者麥當勞也坐不住了。
  • 瑞幸咖啡平均每天開7家店,星巴克開始慌了?
    導讀:根據瑞幸目前每天開7家門店的速度,超越星巴克不是難事!作為星巴克在中國最大的「敵人」,上市半年後,瑞幸咖啡交出了一份令各方都滿意的答卷。這個僅有兩歲的中國本土咖啡連鎖店,為何擁有如此猛烈的發展速度呢?瑞幸熬過寒冬只有當瑞幸熬過寒冬之後,才會顯露出它的野心。
  • 咖啡「毒」角獸瑞幸,它是星巴克還是OFO?
    近兩年來,中國現磨咖啡市場風起雲湧,特別是以瑞幸(nsdq:lk)為首的新咖啡玩家攻城略地,消費社上周與大家分享了世界第一連鎖咖啡-星巴克的發展歷程,今天我們聚焦瑞幸咖啡,通過分析這個典型又特殊的案例,了解瑞幸和中國咖啡市場。
  • 瑞幸咖啡千萬別迷信新零售 走星巴克老路會死得很快
    瑞幸最大的優勢就是時間,它能在最快的時間內掌握一個固定顧客群,這是它唯一的長項。一旦它掌握了這個顧客群後,深耕大數據,就又回到星巴克當年要解決的所有問題上,比如:杯的大小、咖啡的口味等。  《中外管理》:星巴克也正與阿里合作,依託「餓了麼」進行外送試點,走的也是新零售模式,向新零售模式轉型的星巴克與「網際網路咖啡」瑞幸有哪些區別?
  • 咖啡風暴:星巴克「重大改變」 小藍杯瑞幸有圖謀
    2006年,星巴克回購美大星巴克(星巴克在華代理商)的所有股份,彼時,星巴克已在中國大陸有400餘家門店,好的成績也給予了其他入局者信心,COSTA、太平洋等更多公司進入。2009年,麥咖啡出現在北京、上海的麥當勞門店。2016年,全家便利店賣出了1000萬杯咖啡,2017年,這一數據更是翻了一倍。
  • 瑞幸咖啡(LK.US)對標星巴克(SBUX.US)能比嗎?怎麼比?最棘手的問題...
    在這十年裡,星巴克在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中所向披靡,在中國擁有超過3500家門店。2017年10月,瑞幸咖啡(LK.US)的第一家門店開在了北京銀河SOHO,截止至今年1季度,瑞幸咖啡在中國的自營門店達到2370家。一直以來,瑞幸咖啡都把自己的野心公之於眾,那就是成為中國第一咖啡連鎖品牌,這無疑是在向星巴克下挑戰書!
  • 瑞幸咖啡任命郭謹一為代理CEO,曾「怒懟」星巴克
    其中,吳剛自2019年3月起擔任瑞幸咖啡副總裁,負責戰略夥伴關係;自2020年4月起負責供應鏈管理。加入瑞幸咖啡之前,吳剛在航空業有超過26年的經驗,包括在中國聯合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擔任高級管理職務。曹文寶是瑞幸咖啡高級副總裁,加入瑞幸咖啡前,在麥當勞中國有超過23年的工作經驗,曾擔任麥當勞中國副總裁和北方區域經理。
  • 瑞幸咖啡五折攪局輕食市場,何以給星巴克一個下馬威?
    根據瑞幸咖啡相關負責人透露,他們不生產任何輕食,而是與全球頂級的大型輕食製造商深度合作,目前合作的供應商有三家:百卡弗、百麥、中糧集團。這三家也是目前星巴克、麥當勞、必勝客、肯德基的供應商英國最大的生鮮食品公司百卡弗百卡弗(BAKKAVOR)英國最大的生鮮食品公司。1986年始創於冰島,佔據了英國95%的生鮮市場份額,並且每年保持15%的增長。
  • 瑞幸咖啡為什麼不對標星巴克了?
    有投資人評價:「趁熱打鐵,把潮水趕起來,不愧是資本市場的骨灰級玩家。」過去兩年時間,瑞幸咖啡耗資近十億美元,火箭般開出了4507家門店,在2019年底正式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玩家。如今,它又將槍眼瞄準了無人零售的市場,要推無人咖啡機和無人販賣機,賣起了堅果、果汁、酸奶、零食。
  • 麥當勞入局咖啡外賣 咖啡行業將再起變數?
    而在瑞幸咖啡之前,星巴克在中國咖啡市場具有無可爭議的優勢地位,其「第三空間」廣受線下消費者歡迎,Costa則位居咖啡市場第二的位置。瑞幸咖啡在全國迅速布局後,無疑衝擊了傳統咖啡品牌的市場地位。8月2日,在咖啡外送上遲遲未有動作的星巴克終於做好了準備,與阿里巴巴攜手開展新零售戰略合作。
  • 瑞幸奇襲星巴克,探索咖啡新道路!
    最近幾個月裡,一款叫做「瑞幸」的網紅咖啡橫空出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現在你能注意到的各個角落,朋友圈、電梯廣告、寫字樓裡,到處都有它的身影。細看的話,你會發現這款咖啡確實是誠意滿滿,下足了功夫。新創品牌通過直接挑戰行業老大,建立自己的品牌影響力,瑞幸咖啡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