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為什麼不對標星巴克了?

2020-12-23 燃財經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黎明

編輯 | 阿倫

上市半年多,瑞幸咖啡打算換個「姿勢」燒錢。

1月8日上午,瑞幸咖啡召開戰略發布會,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空曠的場館內,沿牆擺滿了鋥亮的新機器,那是瑞幸即將推出的無人咖啡機和無人販賣機。

CEO錢治亞揮著手,雄心勃勃:我們要做無人零售,推出業內最豪華、最貴的無人咖啡機,接下來鋪設機器越多越好、越密越好、不設上限。

與此同時,一場投資人溝通會正在緊張進行。就在前一天,瑞幸咖啡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FORM F-1文件,計劃發行4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債券,同時計劃增發1200萬股股票、融資超過2億美元。這些新募資金中的相當一部分,就是用來推進無人零售計劃。

這張新的「宏偉藍圖」,推出時機相當巧妙。過去一個多月,瑞幸咖啡的股價,從18美元一路瘋漲至最高40美元。新戰略發布時,它的股價是35美元,正好翻了一倍。有投資人評價:「趁熱打鐵,把潮水趕起來,不愧是資本市場的骨灰級玩家。」

過去兩年時間,瑞幸咖啡耗資近十億美元,火箭般開出了4507家門店,在2019年底正式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玩家。如今,它又將槍眼瞄準了無人零售的市場,要推無人咖啡機和無人販賣機,賣起了堅果、果汁、酸奶、零食。只不過,一切都是熟悉的配方:新客免單,買2贈1,以及——看起來燒不完的錢。

有人認為,瑞幸咖啡從零到一,打出了一個美麗新世界;也有人認為,瑞幸咖啡只會燒錢,就是一個資本局。一位投資人向燃財經透露,過去一個多月,二級市場對瑞幸咖啡進行了激烈的多空對戰,唱空者損失慘重。「所有人都以為大股東會拉高股價拋售套現,但實際上管理層的股票基本都沒賣。」

北京時間1月9日,在瑞幸咖啡宣布了自己的無人零售計劃之後,股價達到39.46美元,上漲12.39%,總市值接近95億美元。

看起來,市場還挺喜歡瑞幸咖啡的燒錢新故事。

瑞幸咖啡的2020年計劃

這次的主角不是門店,而是機器。

瑞幸新出的兩款機器,一個是無人咖啡機,叫「瑞即購」(luckin coffee EXPRESS),另一個是無人售賣機,叫「瑞划算」(luckin pop MINI)。瑞即購賣咖啡,瑞划算賣果汁、堅果、餅乾、巧克力等休閒零食。

早在2019年6月,燃財經就獨家報導了瑞幸咖啡的「瑞即購」無人咖啡機項目,當時項目還處在設備成本分析和點位試驗階段。錢治亞在發布會上回應了6月中旬的報導:當時確實在籌備瑞即購項目,過去半年多時間一直在進行機器研發調試,此次發布的是瑞即購二代。

攝 / 燃財經

燃財經在現場體驗,通過瑞幸咖啡App或微信在咖啡機掃碼,可以下單並獲取領取碼,向機器出示領取碼即開始取杯現做,大約一分半鐘能製作完成,杯子容量約為450毫升。另外,通過App能鎖定附近的咖啡機,用戶可以遠程下單,在機器領取。

一位接近瑞幸咖啡的人士告訴燃財經,瑞幸咖啡在去年6月研發的第一代無人咖啡機,由於不是全封閉機器,不符合食藥局規定,所以才改成了現在的二代機器。

瑞幸咖啡App

錢治亞表示,這是目前市面上最豪華、最貴的無人咖啡機。一位無人咖啡機品牌CEO告訴燃財經,這款機器是雪萊Schaerer咖啡機,外觀是瑞幸自己設計,核心零部件是從國外進口,在國內由廠家技諾公司組裝,不含配送費的成本約為17萬元,確實是行業頂配。

瑞划算的操作流程跟瑞即購大同小異,所不同的是,機器內陳列的商品品類更廣,一部分是瑞幸咖啡的自有產品,如堅果、果汁、零食等,另一部分是跟第三方廠家合作推出的產品。另外,瑞划算內嵌了共享充電寶。

瑞划算的推出,意味著瑞幸咖啡正式進軍大快消賽道,跟便利店搶生意。錢治亞稱,瑞划算的最大特點是「線下買到電商價」。換句話說,瑞幸要把自動販賣機裡的商品價格,打到最低,這是在醞釀價格戰。

更重要的是,瑞幸繼續此前的補貼促銷策略:所有優惠券通用,新客首杯免費,買2贈1。錢治亞直言,接下來瑞幸咖啡的機器鋪設策略是「越多越好,越密越好,不設上限」。

瑞幸咖啡打算把過去門店燒錢補貼的打法,在無人零售再複製一遍,換個「姿勢」燒錢。

由於咖啡店可以有多個品類,針對同一批用戶做疊加銷售,但無人咖啡機只有咖啡一個品類。於是瑞幸也做了無人販賣機,兩款機器同時推出,在同一批用戶身上反覆賺錢。

在咖啡零點吧創始人王順利看來,瑞幸咖啡已經上市了,而且還處於虧損狀態,如果再繼續之前的打法,很難保持之前的高增長和高估值。「它已經燒出了一個品牌,已經有一個品牌底子和部分客戶群體,回過頭來再填充產品線,堂食、預包裝、增值延展產品等,關鍵是用戶,這些都可以靠燒出來的品牌和在這個過程中的用戶來繼續累積用戶,它現在要往這個品牌裡裝東西,它需要新故事。」

門店高速增長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這次的戰略發布會,有兩個變化,傳遞出了一些瑞幸沒有講出來的信息:一是不提線下開店目標了,二是不提星巴克了。

過去瑞幸一直拿門店數量說事。去年錢治亞給瑞幸定下的KPI是:年底開店4500家,全面趕超星巴克。如今,這個目標已經完成了。

兩年時間開出4500家咖啡門店,這在人類歷史上是沒有過的,即便是星巴克,在中國打拼了20年,也只開出了約4000家門店。但容易被忽視的一點是:咖啡門店的市場容量是有限的,即寫字樓的點位是有限的。

有業內人士做過這樣一組測算:以全國一線城市的寫字樓數量為基礎建立模型,一線城市可以用來選址的咖啡點位極限值是4000個,瑞幸咖啡已經有4507家門店,一線城市已經基本飽和,所以未來瑞幸如果繼續開店,必然要向低線城市擴張,這會拉低瑞幸的營收增長速度。

製圖 / 燃財經

換句話說,一二線城市寫字樓的場景已經快被打透了,單純靠線下開店,已經不能支撐瑞幸咖啡高速增長了。

所以去年7月,瑞幸咖啡宣布進軍新茶飲賽道,但主打的市場是低線城市的下沉人群,即三四五線城市。無人咖啡機的選址,是學校、醫院、機場、車站等封閉性場所,是過去瑞幸咖啡門店難以覆蓋到的場景。

從傳統零售店對比角度來看,「瑞幸咖啡核心價值就是用戶,它現在做任何產品和模式,無外乎就是要講新故事和擴充多元化用戶、保持用戶高粘度,無論是開店,還是做無人咖啡機,核心目標首先都是要去打傳統的咖啡零售店。」王順利說。

在行業競爭上,過去瑞幸一直死死盯著星巴克,就連開店都貼著星巴克開。無論是2018年起訴星巴克涉嫌壟斷,還是在對外公布戰略目標時頻頻對標星巴克,瑞幸咖啡都在事實上搶奪星巴克的生意,並給人這樣一種印象:我是中國版的星巴克。

門店數量超越星巴克只是第一步,現在無人咖啡機來了。所以未來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星巴克跟大廈籤了排他性協議,瑞幸進不來,突然有一天,大廈對面樓裡或者大廈樓下,出現了幾臺瑞幸的無人咖啡機,不僅咖啡價格更便宜,還24小時工作。星巴克真的要被包圍了。

但即便開出了一萬家店,按目前的情況,瑞幸依然是不賺錢的。「上市之後得把錢賺回來,就是要擴品類、講新故事、擴大用戶增長、提升用戶粘度。」王順利說。

業內一直有觀點認為,瑞幸的直接競爭對象,是711和全家這類便利店咖啡,在定價、口味和人群結構上,二者更為接近。如今,瑞幸直接推出無人販賣機,搶食便利店的生意。瑞幸的對手,真的不只是星巴克了。

這種變化其實可以從錢治亞的發言中找到痕跡。在這次發布會上,錢治亞給瑞幸咖啡安上了一個略顯拗口的概念:集合自有流量和自有產品閉環的智能零售平臺。通俗點理解,瑞幸將來啥都可以賣,謂之——「平臺生意」。

無人咖啡機市場的水有多深?

無人咖啡機不是新物種,瑞幸看起來更像是個攪局者。

無人零售的風,是在2016年前後吹起來的,當時共享經濟火的一塌糊塗,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無人超市等概念炒得火熱,其中就包括無人咖啡機和無人售賣機。

無人咖啡機的商業模型很簡單:將設備投放到固定場所,劃分區域派專人補貨和維護設備,向物業方支付入場費或進行流水分成,省去店面裝修和人員等運營成本,賺取賣咖啡或賣廣告的利潤。

咖啡零點吧B+輪投資方、考拉基金合伙人丁柏然對燃財經說,相比咖啡店,無人咖啡機的單點經濟模型要更優,但是前期投入也不小,對運營能力要求也不低。

在瑞即購之前,市場上已經有不少無人咖啡機品牌,比如咖啡零點吧、友飲、友咖啡、萊杯咖啡、咖啡碼頭等,其中咖啡零點吧早在2014年就已入局,並拿到了愉悅資本的投資。但這個行業極其分散,沒有佔據主導性優勢的大品牌,萊杯咖啡和咖啡碼頭先後被收購。

圖 / 視覺中國

瑞幸咖啡的出現,對無人咖啡機市場造成了劇烈衝擊。

一位無人咖啡機創業者對燃財經說,在瑞幸咖啡門店進駐之前,他在某寫字樓的一臺機器,一天能賣80多杯咖啡,瑞幸咖啡的門店在大廈裡開業後,機器的訂單量直接被腰斬。

此外,無人咖啡機行業固有的問題,限制了這個行業過去的發展。

多位創業者對燃財經稱,目前國內的無人咖啡機還處在教育市場階段,用戶的消費習慣還沒養成。在當前市場上,無人咖啡機只是咖啡店的補充,並非主流。

食享會創始人兼CEO戴山輝對燃財經分析,無人咖啡機的場景是存在的,如果沒有做成,或者沒有持續做,背後的原因一是市場時機不成熟,二是投入不夠,三是運營出了問題。

這是一個需要密度的賽道。跟開店類似,沒有規模就無法降低運營成本,沒有密度就算不過帳來。但是對於瑞幸咖啡這樣一家擅長補貼促銷、快速開店鋪貨的公司而言,密度似乎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一個美麗新世界,還是一個資本局?

跟此前瘋狂開店一樣,瑞幸咖啡講出的無人零售故事,同樣遭遇了一些人的質疑。

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家瘋狂營銷和燒錢補貼的公司,神州系的一幫人在咖啡賽道攢了一個資本局,且不按常理出牌。大家都在猜,這家公司的燒錢打法到底能扛多久。

但這家公司總能融到錢。上市前,瑞幸通過股權和債權累計融資近10億美元,在納斯達克IPO時,它融資近7億美元,這次發布無人零售戰略,它又要融資超過6億美元。就連星巴克的投資方貝萊德(BlackRock),也在IPO時被他拉到了股東名單裡。

這家公司的攢局能力強大到讓人目瞪口呆。

跟以往瑞幸咖啡唱獨角戲的發布會不同,這次瑞幸拉來了一大幫合作方站臺,包括瑞士雪萊、百事公司、中糧、雀巢、蒙牛、伊利、大象集團等實力玩家的高管,讓人眼花繚亂。瑞幸跟這些公司合作推出了系列產品,擺到它的無人設備裡去售賣,共同把生意做大。

一位熟悉瑞幸咖啡的投資人,這樣向燃財經形容瑞幸咖啡:「整個二級市場就像是一個賭場,每家上市公司就是一張賭桌,賭桌的管理人需要講出一些精彩的故事,拉有錢的玩家來玩,這樣大家才有錢賺。」瑞幸咖啡的桌子上總是坐滿了人,而且不乏大玩家,大家下注很積極,賺錢很爽快。

「如果所有桌子都是按部就班,那就太沒意思了,沒有波瀾就沒有機會。」這位投資人認為,瑞幸做無人咖啡機和無人售賣機「這種帶有爭議的舉動」,能牽動市場的神經,所以資本很踴躍。

「瑞幸咖啡現在不賺錢,就是要打掉競爭對手。它在賭的,是未來取消補貼,取消五折優惠,還有多少用戶會繼續買單。」一位創業者分析。

或許很多人會感到意外,按照17美元的發行價計算,如今瑞幸咖啡的股價是翻倍的。

瑞幸咖啡股價變化圖

一位投資人對燃財經說,現在資本市場對瑞幸咖啡處於多空激烈交戰的階段。做空者認為瑞幸的市值被高估,虧損局面未能改善,燒錢打法難以為繼;做多者看好瑞幸的增長速度和盈利潛力。

去年11月15日,正值瑞幸股票解禁,通常股票解禁會引起股價下跌,但瑞幸股價一夜之間上漲25%,讓做空者損失慘重,「很多人21塊加倉放空,直接送去ICU」。有觀點認為這是受到Q3財報業績強勁增長的刺激,但實際上,瑞幸Q3財報發布於11月13日,財報消息的影響早已被消化。有投資人評論:這明顯是有大機構操作,要殺空頭。

拋開資本市場的複雜局面,回到業務層面,瑞幸咖啡的故事似乎無可挑剔。

門店和營收依然高速增長,2019年Q3,瑞幸門店數量同比增2倍,營收同比增5倍。當然,虧損還是個大問題,Q3一個季度就虧了5億元。但是,瑞幸的咖啡門店在Q3首次實現了經營層面的盈利,讓投資者信心大增。

「就算是一個局,但這個局看起來似乎快要成功了。關鍵是,你還不得不重視它。」某人民幣VC的管理合伙人對燃財經說。

這家公司看起來是如此矛盾。無論如何,它的新故事已經出來了,反響如何,不如交給時間去回答。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MobTech|對標星巴克的瑞幸除了優惠券還有什麼大招?
    提起瑞幸咖啡,你下意識會想到什麼?是什麼支撐起瑞幸咖啡在短短幾年內眾人皆知,並且迅速躋身一線品牌?瑞幸≈星巴克?首先必須承認的是瑞幸咖啡選擇了一條非常「雞賊」的捷徑,就是一出道就對標星巴克,無論星巴克怎麼想,反正瑞幸在宣傳方面是一直拿自己和星巴克作為對比的。為什麼偏偏是星巴克?因為星巴克在中國,無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市場佔有率都很高,並且它在國人心中就等於「價格高、服務好、逼格高」。
  • 瑞幸咖啡(LK.US)對標星巴克(SBUX.US)能比嗎?怎麼比?最棘手的問題...
    美股 瑞幸咖啡(LK.US)對標星巴克(SBUX.US)能比嗎?怎麼比?在這十年裡,星巴克在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中所向披靡,在中國擁有超過3500家門店。2017年10月,瑞幸咖啡(LK.US)的第一家門店開在了北京銀河SOHO,截止至今年1季度,瑞幸咖啡在中國的自營門店達到2370家。一直以來,瑞幸咖啡都把自己的野心公之於眾,那就是成為中國第一咖啡連鎖品牌,這無疑是在向星巴克下挑戰書!
  • 瑞幸咖啡,不懂星巴克,更不懂咖啡!
    But,如果說瑞幸作為一個營銷公司,咖啡是其營銷產品,那瑞幸對咖啡的了解程度簡直入門都算不上,不僅不懂咖啡,更不懂其競爭對手星巴克。或許有人覺得小編過於激動,還是想博眼球,但事實如此,沒必要說違心的話。
  • 瑞幸奇襲星巴克,探索咖啡新道路!
    只是玩得好不好,就要看營銷策劃能力了,不管是否是借勢營銷,瑞幸咖啡的這次行動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瑞幸定位PK星巴克定位從產品定位來看,兩者各有千秋,談不上好壞。瑞幸一直在強調「專業性」,讓人忍不住聯想一杯專業的咖啡究竟是什麼樣的。
  • 瑞幸咖啡稱要向反壟斷機構投訴星巴克,星巴克說不參與炒作
    從創立之初便號稱對標星巴克的瑞幸咖啡,放話要起訴前者壟斷。5月15日,瑞幸咖啡發布致星巴克的公開信稱,星巴克涉嫌壟斷,將於近日向國家反壟斷行政執法機構進行投訴,並向有關城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公開信中,瑞幸咖啡提出了它認為星巴克存在的「兩宗罪」:第一,星巴克與很多物業籤訂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條款。前期已經與星巴克籤訂了排他性租賃合同的物業,即使還有閒置鋪位,也無法租賃給瑞幸咖啡。
  • 誓要碾壓星巴克的瑞幸咖啡,能進行場景變現嗎?
    而從它誕生伊始,就一直宣稱要對標的星巴克,這個全球第一大咖啡連鎖品牌,則用了17年,才在中國完成2千門店的布局。瘋狂的市場覆蓋,也讓瑞幸備受爭議。對標星巴克?步ofo後塵?越來越多的質疑中,不過是落入了瑞幸所設計的另一個蠱中。星巴克不是對手?對手不是星巴克!自始至終,瑞幸和星巴克就沒有在一個跑道上,此事無關孰優孰劣。
  • 瑞幸咖啡在華門店數超越星巴克:然後呢?
    瑞幸能否擊敗星巴克,早也成為老生常談話題。瑞幸不計血本瘋狂補貼拉新讓人印象深刻。就像有網友調侃道:瑞幸實乃國貨之光,刷鍋水屆的卡麗熙,美利堅韭菜收割機,納斯達克泥石流,一個沒有感情的優惠券機器,2019世界燒錢大賽的無冕之王。
  • 瑞幸咖啡不把星巴克放在眼裡?憑什麼這麼牛?
    不把老大星巴克放在眼裡? 這就要說到瑞幸咖啡的的幕後營銷操盤手—上海滬琛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滬琛策劃曾操盤過多個大型項目,並打造出多個知名網紅品牌如:喜茶、FF汽車等。 既然有這麼牛叉的營銷諮詢機構操盤著瑞幸咖啡的營銷,就不由得使我產生興趣,探探瑞幸咖啡的營銷思路和套路。
  • 瑞幸咖啡「燒錢」的正確邏輯
    以咖啡為商業抓手  眾多消費品中,瑞幸選擇了咖啡這個品類,那麼咖啡為什麼是一個好市場呢?  第一,它具有非常大的市場前景,與日、韓等相同消費趨向和文化背景的國家相比,中國人喝咖啡才剛剛開始;第二,咖啡是一個非常高頻的消費品類。
  • 瑞幸財務造假22億,為什麼它不能好好賣咖啡?
    去年這個時候,蛋解創業編輯部做過一次咖啡行業的深度測評。當時判斷,以消費者的選擇和盈利能力來看,瑞幸必然是敗局。瑞幸玩的不過是資本遊戲,結局如何完全取決於資本的力量。現在,做空的渾水機構來了,瑞幸又自爆財務造假。資本不看好,自身又不賺錢,接下來肯定官司纏身,供應商也來集體要債,瑞幸大概要涼涼。
  • 杭州門店測評:瑞幸咖啡與星巴克還有多少差距?
    在資本青睞下,與星巴克的糾纏仍未停止,瑞幸咖啡CEO錢治亞在某次會議中表示:「瑞幸會是星巴克非常強的一個競爭對手,星巴克的定位使得他的價格過高,限制了咖啡市場做大。我的目的是希望讓中國的消費者能消費得起一杯性價比非常高的咖啡,在這個目標下咖啡市場一定是非常大的,所以瑞幸面對的是可以更加普惠的大眾市場。」
  • 當瑞幸「咖啡的小世界」遇上星巴克「全世界的咖啡」
    阿里和星巴克的融合進入更深入階段,雙方對會員系統進行了全面整合,阿里系的支付寶、手淘等應用將為星巴克提供購買入口。9月6日,瑞幸咖啡和騰訊宣布達成合作。雙方宣布,瑞幸咖啡將全面接入微信支付以實現「數字咖啡」藍圖。至此,咖啡世界形成了「阿里系」與「騰訊系」正面對抗的局面。
  • 為什麼2歲多的瑞幸咖啡能迅速直追49歲的星巴克
    咖啡是一個古老的行業,早在16世紀,世界上第一家咖啡店就已經在維也納開張,數百年來,咖啡早就成為了一種風靡全世界的飲料,巴赫、貝多芬、班傑明·富蘭克林、伏爾泰都曾經留下文字一書胸臆,告訴世人自己對於咖啡的喜愛。這麼一個古老的生意,為什麼在瑞幸咖啡的手上會呈現顛覆式創新,錢治亞到底做對了什麼?
  • 星巴克、瑞幸、連咖啡,在新零售三岔路口分道揚鑣
    一句話概括就是:星巴克要做瑞幸和連咖啡都在做的外送,瑞幸要做星巴克在做但連咖啡不做的輕食,連咖啡要做瑞幸和星巴克都不做的新零售。星巴克是老牌豪強,瑞幸和連咖啡屬於「新晉網紅」,它們一舉手一投足,都會讓咖啡行業震動甚至變天,我們姑且稱之為「咖啡三雄」。
  • 瑞幸咖啡被罰6100萬,絕處逢生?談瑞幸咖啡的社交裂變營銷!
    市場監管局對瑞幸咖啡不正當競爭作出處罰,罰款6100萬! 低成本的獲客,社交分享,尤其是首杯免費,送ta咖啡,低成本獲取和沉澱客戶,形成轉化和裂變,這一列的打法相當精彩。 尤其他的對標和定位,還是非常精準的:對標星巴克,定位為外賣界的星巴克。
  • 2019最受歡迎咖啡品牌榜發布,瑞幸與星巴克成咖啡市場「雙寡頭」
    1 榜單:瑞幸緊追星巴克,上海咖啡店最多1月11日消息稱,瑞幸咖啡日前完成增發並發行可轉債,總融資額達到11.3億美元。除了這則好消息之外,瑞幸近來喜訊連連:1月8日,瑞幸宣布2019年總門店數達4507家,正式超越星巴克,成為國內連鎖咖啡第一品牌,同時發布了進軍無人零售領域的新戰略。受此消息影響,1月9日,瑞幸咖啡總市值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110.92億美元。
  • 全案解析星巴克(SBUX.US)、瑞幸(LK.US)、自助咖啡、咖啡陪你...
    星巴克真的所向披靡?擺在星巴克眼前的又是怎樣一個困局?瑞幸(LK.US)真的是開咖啡館?到底賠了多少錢?不是迷局是敗局。為什麼說瑞幸真正的對手是像7-11這樣的便利店?咖啡陪你怎麼死的?同類型的漫咖啡、動物園咖啡有多慘?自助咖啡機消費場景是偽需求?能賺錢?大多數獨立咖啡館怎麼賺錢?
  • 賣咖啡還是賣社交?瑞幸的不幸:誤解星巴克
    美股上市的中概股瑞幸咖啡的不幸,其根源有可能是因為誤讀了星巴克。這種誤讀在於,這家咖啡行業的明星公司一度以為星巴克是賣咖啡的。星巴克和瑞幸公司的商業模式區別在於,如果星巴克是一家電影院、一家網吧,瑞幸所承擔的角色則是賣影碟、遊戲碟的門店。雖然有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不斷衝擊電影院、網吧兩個行業,但是他們還是堅強的活了下來,但是依靠出售影碟、遊戲碟的門店,大多已經被市場所淘汰。為什麼不一個人在家喝酒?這種感覺似乎太悲情、太孤獨了。
  • 在中國瑞幸咖啡如何擊敗星巴克
    5月以來一家名為瑞幸咖啡的企業開始炮轟星巴克,稱其對瑞幸供應商夥伴頻繁施壓要求站隊;此後星巴克回應稱,瑞幸咖啡是在進行碰瓷式市場炒作行為。瑞幸模式能否成功,最關鍵的是什麼?騰訊財經請到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外籍教授Jeffrey Towson,看看他對中國咖啡零售業的田野調查得出了怎麼樣結論?他又如何看待星巴克的顛覆者的誕生和它的新零售試驗?
  • 星巴克回應瑞幸咖啡:「無意參與炒作」
    在公開信中,瑞幸咖啡「痛訴」星巴克涉嫌壟斷咖啡連鎖市場,進行不公平競爭,要求物業與供應商排他性合作,「二選一」站隊。 瑞幸咖啡在公開信中稱,在合作中發現,星巴克與很多物業籤署的合同中有排他性條款,即使有閒置鋪位也無法出租給瑞幸咖啡。瑞幸稱,近期已收到多家同時與瑞幸與星巴克合作的供應商反饋,星巴克要求供應商夥伴「二選一」站隊,已接到部分合作商停止供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