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上海會客廳 第12期
|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丘眉
「明明該哭該鬧,卻不言不語地微笑。」——《深夜食堂》
突發疫情,你在哪裡禁足?被禁足了幾天?禁足期間,有沒有收穫意外的「自由」?
「雖說哥哥學校早就開始DL(Distance Leaning)了,但是今天公立學校的網課也要來蹭一蹭。老母順便也交一份作業,昨天同事的細緻教學,終於讓我家也實現了可頌自由哦。再煮上一鍋蓮藕鷹嘴豆紅棗桂花飲,蒸個太陽蛋和肉腸,全家一致稱讚。」3月2日上午9:57,Helen在朋友圈發了這一條信息。
廚房黑科技
Helen是上海一位美食專屬顧問。但是她喜歡強調自己首先是一位媽媽。她有兩個「小怪獸」——8歲半的Max與2歲半歲的Connor。做一名美食專屬顧問,可以很好地平衡對「小怪獸」的照顧。
2018年,Helen加入一款智能多功能食品料理機的美食顧問團隊,她們自稱「小美團隊」。自此,她跟隨「小美團隊」,從烘焙小白成長為烘焙小能手。
1月20日,上海。Helen的周圍的氣氛開始有些緊張。當天18:32,她的朋友圈發了第一條「病毒」相關信息:「病毒施虐,春節大家少去人多的地方吧。可以在家安心做做吃的,馬蹄竹蔗水、檸檬汁、精油、化溼闢瘟香,口罩都用起來,健健康康度個平安年」。
1月23日,Helen完成了年前最後一次「小美」線下體驗課。1月24日,上海宣布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諸多公共場所被關閉。Helen原先在外面預定的大家庭年夜飯也取消了,「頭一回,小家庭在家裡吃年夜飯。」
「一開始跟所有人一樣,惶恐、焦慮。」3月6日,Helen對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說。
1月25日22:49,她在朋友圈說:「才年初一,這集體坐月子的日子何時能到頭?哥哥學校也開始延長日子了……」
1月29日,Helen發現在這個特殊時期裡,新老「美粉們」都在深度使用「小美」,自娛自樂,給家人帶來各種美食。「當不能外出覓食、不能工作、不能happy、沒有外賣,所有的需求就回歸到了生存本質:解決一日三餐!而且我們發現,當我們集中在美食上的時候,焦慮在不知不覺中減弱。」
2月3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字還在上升。Helen的同事在喜馬拉雅開啟疫情時期的特別直播課,在線教授「海綿蛋糕卷」的做法。「很意外,瞬間5.8萬人次的播放量。『美粉們』立馬作業交上來了。瑞士卷、杯子蛋糕、三層奶油裱花蛋糕……都上了。」當晚,Helen在朋友圈裡曬了一位「很有腔調的小美粉」:小學四年級,來自我的美粉群。在這個特殊的寒假,他對手機和iPad早已不屑一顧。要玩就玩小美。蛋糕、麵包……信手拈來。製作過程還成就了學校PPT和小報材料。
據Helen介紹,「小美」自2020年2月3日喜馬拉雅的直播課起,整整一個月,推出每天一期的直播授課。「一開始是根據我們美食顧問自身拿手菜來設計。之後推出了中國各地美食周。然後是世界美食周。每一次直播授課都很火爆。最高的一期授課,同時在線人數超過了十萬。」
可頌自由
可頌的直播課是在3月1日推介丹麥美食時推出的。
3月2日上午9:57,Helen在朋友圈發了這一條信息:「雖說哥哥學校早就開始DL了,但是今天公立學校的網課也要來蹭一蹭。老母順便也交一份作業,昨天同事的細緻教學,終於讓我家也實現了可頌自由哦。再煮上一鍋蓮藕鷹嘴豆紅棗桂花飲,蒸個太陽蛋和肉腸,全家一致稱讚。」
▲3月2日,Helen製作的可頌
Helen此前也在家裡做各種糕點,甚至在深夜烘焙法式「短法棍」。「『法棍』在西點中已經很有難度了。一般之前沒有接觸過烘焙的小白,一下子是不可能做好的。可頌的難度更高,在西式糕點中屬於很高級的課程。」
▲2月10日23:51,Helen在朋友圈曬深夜出爐的短法棍
▲2月15日23:30,Helen在朋友圈曬深夜出爐的全麥果乾巧克力歐包
Helen此前一直沒有想過「解鎖」可頌,「可頌需要開酥,手工開酥很複雜很難,蛋糕店裡的可頌都是專業機器開酥的。一般廚藝愛好者不需要學習開酥。」因為面向家庭廚房,「小美團隊」此前也沒有將可頌列入授課科目中。「還有一個原因,可頌是大黃油西點,相對而言,並不如法棍健康。但是,很多人都愛可頌。」
迷粉們認為「可頌」(Croissant)代表著愛與自由。它起源於匈牙利,背後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17世紀末期,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包圍了布達佩斯,為了奪下城市,土耳其軍隊在城牆上鑿洞,試圖打通一條隧道。
布達佩斯城裡的麵包師傅們,總是天未亮就起來工作,他們發現了土耳其軍隊的動向,並及時向守衛軍和居民拉響警報,為保衛城邦做出了貢獻。最終,人們擊退了土耳其軍隊。為了慶祝勝利,麵包師傅們以奧斯曼帝國的標誌——星月(La Lune Croissante)為形,創作了這樣一款酥皮麵包。
「可頌其實是起酥麵包的一種,而起酥麵包來源於丹麥。可頌在全球因為配方上的差異在各地都有自己的流派。這堂直播課,我們教大家的主要是手工開酥的方法,在課程尾聲,也提到除了做成羊角、牛角,也可以做成其他形狀的酥類麵包。」Helen解釋在推介丹麥美食時候融合「可頌」的緣由。
手工開酥是一門很有技術的活,機緣巧合,在發生疫情的特殊時期,竟然是在線直播的方式。最終,可頌在線直播課程有八萬多人次觀看,大大超出了預期。第二天,Helen也終於在自己學習烘焙四年後解鎖了「可頌」這個未曾預想的目標。
家裡「米大廚」作出天際
疫情帶來了數位化在中國進一步飛速發展。雖說疫情發生期間有大量的基於大數據的數據新聞,但我們還無法得知有多少人在特殊時期解鎖了可頌。不過,你的朋友圈一定出現了不少「家裡的米大廚」——
「家裡的『米大廚』已經作出天際了……自製太妃榛果拿鐵。」
「第一次做南瓜鬆餅,成功啦!形狀不是很好看,但是味道……(已偷吃幾片)。」
「早點攤還是不開業。一咬牙,自己炸了幾根油條。」
「沒有奶茶自己做,印度奶茶get……隔離『出獄』後我大概可以變成廚神了。」
「是不是很多人都像我一樣,長時期沒下館子沒叫過外賣,做一個人的食量真是黔驢技窮了。我炒麵拌麵湯麵,炒粉湯粉酸辣粉,雲吞麵,小米海參粥,煎餃啥都嘗試了。」
「麻椒雞絲蔥油拌麵~想想也挺樂,如今我也是能做南北大菜的人了。」
「昨天有圈友留言說『其實每一個男人都會廚藝。真是深藏不露』,貌似有點道理,第二次做飯就敢攤雞蛋餅。馬克。」
……
武漢從1月23日起開始封城,之後全國各地採取了不同程度的防控措施。
如今,一些省份已經將一級響應調整至二級或三級。但武漢仍然是一級響應,仍然處於全面封城狀態。按照之前的相關公告,武漢需要封城60天,如一切順利,將在3月21日正式解禁。
3月1日,Canon在朋友圈說,「每晚都是等到凌晨,看完她的更新,眼睛溼溼心緒亂亂得睡。一年春事幾何空。杏花紅。海棠紅。看取枝頭,無語怨天公。」「她的更新」,指作家方方封城日記的更新。
3月1日,方方在00:01更新。「一年春事幾何空。杏花紅。海棠紅。看取枝頭,無語怨天公。」這幾句古詞,被方方當天的更新引用,「倒是與我們現在挺搭。」文中提及鄰居唐小禾老師發了一組東湖的照片,「像是無人機所拍,說是近日的。空曠而寂靜的東湖,梅花盛開,紅白相間,真是美得不得了。轉給同事,同事說,看著看著好想哭。」
「武漢人有點沉悶,這是我很強烈的感受。連一向活躍的同事們,也都不想講話。我家裡的小群,亦很少有人做聲。都在追劇嗎?還真願如此。關門禁足如此之久,是需要很強意志力來承受的。在武漢,人人都有一種莫名的壓力,外地人恐怕很難體會。用任何美好的詞彙來誇讚武漢人在這次疫情中所作的奉獻都不為過。我們還在繼續堅持,依然聽從和配合政府的所有指令。這已是封城的第38天。」方方在3月1日的更新裡說。
「我們的武漢有一個分區,那裡的夥伴一直在堅持直播。」Helen說。3月3日,「CCTV1開講啦」的官方微信號推出一篇文章「終於把生活過成了柴米油鹽」,有網友「星兒是傻瓜」留言:好好珍惜柴米油鹽的日子,我們能輕而易舉得到的幸福是抗戰一線人民的奢望!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有一句話「你怎樣度過疫情,就怎樣度過一生」 ,在一小眾圈裡相互@與回應。有人說,「有朋友說的蠻妙的,40不惑,50知天命,說的是在家宅的天數。」或許,有些人解鎖的不僅僅是食品的進階。
那不勒斯鐵板意面
「多日閉門不出,幽居小屋,居然對做飯也留心起來。用IPad下載了5個關於烹調和烘焙的App,頗有興趣地琢磨。一道道菜譜看過去,不知不覺轉了方向,開始注意餐館題材的電影。」2月28日,復旦大學梁永安教授在他朋友圈中說。
他看了《吐司》《飲食男女》《燃情主廚》《巴貝特盛宴》《美食、戀愛和祈禱》《朱莉與朱莉亞》……「印象最深的,還是日本的《深夜食堂》。」
「
餐館如此之小,跨過來是窄窄的餐檯,跨過去是只容一人轉身的廚房,人與人分毫無距離,這一碗和那一碗的熱氣不分彼此,嫋嫋暖化了身心的僵硬。餐館是老闆與世人的對話方式,為商之道至誠至簡,主打一碗豬肉味噌湯套餐,其餘都是客隨主便有啥做啥。這個讓人猜想又始終沒有答案的老闆調理著城市人五味雜陳的心情,大家的故事一個接一個,而他卻從未講述自己的過去和現在。也許,最灰暗的痛苦和最明亮的幸福都應該深藏,一講出來就變了味兒,猶如櫻花落地,再也沒有原初的顏色。
《深夜食堂》拍了兩部,第一部由3個故事組成,主角都是女性。「那不勒斯鐵板意面」中,年輕女人川島玉子以傍大款為生,沒錢的窘境裡喜歡上小職員西田初。忽然她獲得一筆死去富翁的遺產,立馬踢走窮戀人。
「這故事看上去相當的老舊,但玉子的語氣卻相當有『價值觀』。」她諷刺不願分手的西田初「多愁善感,還是太年輕啊」!別的女人質問她:「能不能不靠別人的錢生活一會兒?」她巋然不動地反駁:「錢又不分好壞,只不過從這個主人換到另一個主人手裡。」大都市的玻璃幕牆映照著五顏六色,美麗之下是一片冰涼,這也是「人生贏家」看透的人間吧?玉子對默默不語的老闆說:「你一開始就知道,我和小初不合適,是吧?」老闆輕輕說:「有時間再來吃鐵板意面吧。」
「似乎不是回答,卻又是飽經滄桑的惋惜。玉子和西田初的愛情,不正是從一盤鐵板意面開始的嗎?好物不堅,彩雲易散,她什麼時候才明白,這一生最幸福的時刻,就在這小小的深夜食堂裡?」梁永安教授如此發問。
錢不分好壞,自由也或許不分半徑。禁足的天數久了,有多少人會再來一份「那不勒斯鐵板意面」?死了的不該是一個個數字,活著的也不能是一個個數字。
▲艾瑞關於家庭場景消費的相關圖表
疫情的禁足,或許加速家庭場景在消費升級的重要份額。
一位上海媽媽在朋友圈說:「太陽很好!陽臺喝茶。在家一月有啥總結和成績?每天做飯沒買過外賣,結果是女兒嘴刁了+每天清掃發現很多半年沒去汙的家私,結果是對前保姆的抱怨日增估計接下來阿姨更不好聘了+每天督促孩子做功課運動和做家務不能出門,結果是養了兩頭肥豬以及熟練遊玩各種電子產品。我都胖成家庭煮婦了。」
責編: 丁新湍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