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託克旗西部和烏海市境內,屬荒漠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總面積為682.64萬畝。主要保護對象為四合木、半日花等古老殘遺瀕危植物和荒漠生態系統。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著獨特的氣候特點、地形地貌及古地理環境,是許多珍稀動植物,特別是古老殘遺植的「避難所」。(來源:百度資料)
內蒙古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額託克旗和烏海市。從鄂爾多斯到額託克旗,行程300多公裡,到達保護區邊界,再一次看到半日花荒漠灌叢,加深了對半日花和西部荒漠灌叢的映象。
車行駛在G18高速公路上,該高速與G109平行。也許是今年雨水好,路兩側的荒漠顯得很綠,和呼倫貝爾草原差不多,期間羊群、牛群蕩漾在其間,增添了草原的色彩,但只有極目遠望看到荒涼的賀蘭山,又把思路拉回到荒漠的現實中。保護區內以荒漠灌叢為主要植被。最常見的是四合木灌叢,在東部則分布著半日花灌叢。除四合木、半日花外,紅砂、木本豬毛菜、棉刺等這些僅在荒漠地區出現的小灌木。荒漠生態系統。
烏海境內的賀蘭山。
黃河在這裡向北方流去。
烏海將黃河截流,形成烏海湖。成為城市景觀。
半日花荒漠灌叢。
半日花為半日花科,半日花屬,該屬約80種,主產地中海區和南北美洲,我國產一種:半日花。 為矮小灌木,多分枝,稍呈墊狀。單葉對生,稍肉質,全緣,邊緣常反卷,兩面均被白色短柔毛。花單生枝頂,花瓣黃色。
分布於產新疆、甘肅河西、內蒙古西部。超旱生植物,為古老的殘遺種,生於草原化荒漠區的石質和礫質山坡。怕積水。矮小灌木。
葉肉質。
花黃色,雄蕊多數。
其他荒漠植物西鄂爾多斯保護區所處的環境為我國西部的乾旱荒漠或乾旱荒漠草原,沙生和旱生植物豐富,木本植物常見以下幾種。紅砂,檉柳科。是這個區域極為常見的灌木。由於冬季葉子變紅,果實變紅,稱為紅砂。
檉柳,檉柳科
此外,在這裡還分布著四合木、裸果木、沙冬青、霸王、白刺等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