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初,農業農村部下達青海2020年和2021年恢復生豬生產目標任務,要求2020年底生豬存欄65萬頭達到2017年的79%,2021年存欄70萬頭達到2017年的85%。5月初,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印發《2020年和2021年生豬穩產保供任務目標的通知》,並自我加壓,明確2020年底生豬存欄70.8萬頭,2021年生豬存欄75.7萬頭。
今日工作參考欄目為您帶來,青海使出「組合拳」,加快現代化規模養殖場建設,提升良種及能繁母豬補貼力度,藉助金融力量,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的經驗。
政策發力,現代養殖起步
從2019年年底開始,青海省就陸續印發了《關於促進生豬生產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關於做好保障生豬養殖用地有關問題的通知》《關於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支持生豬生產發展的通知》等文件,提出多項促進穩產保供和產業轉型升級政策措施,尤其是重點對規模豬場等新建、改造升級等,以促進養殖主體恢復信心,加快恢復產能。
這一系列政策的「組合拳」要落到實處,必然少不了真金白銀的支撐。為此,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協調下達省級財政資金7190萬元,以大型豬場為重點,扶持32家規模豬場新建和改擴建。海東市下營鄉祝家村的生豬生態養殖基地正是新建的規模養殖場之一,財政資金扶持達到2000萬元。該基地採用了國內最先進的技術,從環境控制到養殖繁育都實現了智能化。投運後,可實現年出欄生豬10萬頭。
隨著一系列扶持政策的落地,青海生豬存欄量、能繁母豬存欄量、生豬出欄量都在實現恢復性增長。但是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以及仔豬種豬供應整體偏緊、建設和用工成本上漲等綜合因素,相應的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補貼給力,生豬增量擴能
今年,青海省利用農牧業生產發展資金,以海東、西寧為重點,啟動實施能繁母豬補貼和種公豬引進購置補助政策,分別按照每頭100元、每頭不超過2000元標準對全省7萬頭能繁母豬、生豬養殖場(戶)引進購置優良種公豬進行補貼,促進補欄增養,穩定生豬生產基礎。
同時,青海省還提高了生豬保額補貼保費,將能繁母豬、育肥豬保險保額分別提高到每頭1500元和每頭1000元,保費按80%的比例由財政補貼。
海東市平安區畜牧獸醫部門對該區3家生豬規模養殖場和282戶散戶進行了逐戶調查與登記核實,並建立了「一場(戶)一臺帳」,通過區、鎮、村三級審核,最終核定存欄能繁母豬1887頭,需求種公豬8頭,為補貼到位奠定了紮實的基礎。補貼將通過「一卡通」直接發放到養殖場(戶)中。
為了加快恢復生豬產能,平安區還利用區級良種補貼資金,大力推動生豬良種工程,提高仔豬繁活率。當地一家種公豬站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已為當地養殖戶提供了1000頭份的鮮精,同時還為養殖戶提供了人工授精技術服務。
目前平安區生豬存欄2.13萬頭,同比增長121.88%;出欄生豬2.57萬頭,同比增長22.38%,生豬生產呈現總體向好態勢。
農擔助力,合作社有底氣
今年受到非洲豬瘟、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養殖戶的流動資金很緊張,即使想補欄也無能為力。
為了助力青海生豬養殖恢復性生產,青海農擔開發了「農擔信易擔」產品,針對需求在30萬元以下的生豬養殖大戶,全面取消對實物資產的抵押要求,按照其信用情況靈活授信。截至目前,「農擔信易擔」已累計為57家生豬養殖合作社、大戶提供純信用擔保1088萬元。
為減輕生豬產業經營主體融資成本,青海農擔在降低保費、協調員銀行降低利率的基礎上,還對按時還本付息的客戶以先收後補的形式給予全額保費補貼和貸款基準利率50%的利息補貼。
經初步測算,青海農擔一年期擔保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僅為3.05%,較原有8%-10%的社會平均融資成本較低近5-7個百分點,可為生豬產業經營主體擔保客戶降低融資成本約300萬元。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郜晉亮
設計:劉然
責編:裴遜琦
監製:王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