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工作參考丨青海西寧市「破零」工程打破村集體經濟「一窮二白」

2020-12-25 澎湃新聞

每日工作參考丨青海西寧市「破零」工程打破村集體經濟「一窮二白」

2020-05-18 1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年來,青海省西寧市村集體的「造血」功能不斷增強,探索出了集體股份分紅型、盤活集體資產型、利用集體資源型等多種模式,光伏、旅遊、購置商鋪、出租土地、種養業等項目遍地開花。

今日工作參考欄目,為您推薦青海省西寧市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經驗。

資金輸血 政策鋪路

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培育造血功能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實現其「造血」,必須先「輸血」。從西寧市之前排查的結果看,仍有很大比例的村集體屬於「一窮二白」,既沒有資源優勢,也沒有發展潛力。

為此,西寧市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領導小組排查梳理出集體股份分紅型、推進土地經營型等10種典型模式,並明確了實施光伏項目、發展旅遊產業、村利用已有商鋪或籌購商鋪出租、出租村集體土地、發展種養業、入股企業、建庫房或建市場的集體經濟發展方向。

西寧市統籌中央、省、市、縣(區)級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近7.5億元,讓「一窮二白」村集體收入實現「破零」,讓小有基礎的村集體「造血」能力更強。

大通縣斜溝鄉上窯洞村利用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和扶貧項目,確定了「自然資源+項目資金+集體經濟+脫貧致富」的發展思路,致富帶頭人創辦旅遊公司、開辦「農家樂」,通過自助旅遊、民俗體驗等方式,實現旅遊消費不斷帶動村集體經濟的增長,群眾收入穩步提升。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既要資金「輸血」,也要政策鋪路。為了有效解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用地、貸款等問題,西寧市堅持用足用活政策,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及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節餘土地指標5323畝;完善金融機構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融資、擔保等政策,健全風險防範分擔機制。此外,西寧市還落實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及地上房屋確權登記不徵收契稅,對服務於農村的國家或集體所有經濟組織免徵相關稅費的政策。

能者上 庸者下

配強支部 培養人才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

幾年來,西寧市委組織部對農村軟弱渙散黨組織進行了集中整頓,通過實施村幹部「履職體檢」,調整了一批不勝任的村「兩委」負責人,吸納了一批實幹能幹、村民支持的「能人」擔任村「兩委」負責人。

西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啟動實施了「西寧市村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孵化基地」省級黨建項目,通過「強化班」和「進修班」,對全市400名村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進行系統培訓。

因時而變 隨勢而制

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產業

如何讓土地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變成經濟優勢?村裡出地,企業出錢,商鋪產權歸村集體所有,經營權歸企業,村集體每年收取土地租金——湟源縣家具建材市場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每年可以為湟源縣大華鎮池漢村帶來40多萬元的集體收入。如今,這塊土地上還建起了基礎扶貧車間。2019年,池漢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72.5萬元。

無法灌溉的耕地和荒山荒坡等資源劣勢如何轉變成經濟優勢?深入調查研究,發展鄉村旅遊——經過幾年的精心打造,泥麻隆村的荒山荒坡變身遠近聞名的花海景點。每到夏天,這裡遊客絡繹不絕不僅如此,村裡還憑藉當地的冷涼氣候優勢,大力發展當歸、黃芪等藥材種植,村集體還辦起了藥材加工廠。

來源:農民日報

設計圖片:崔鵬家

原標題:《每日工作參考丨青海西寧市「破零」工程打破村集體經濟「一窮二白」》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玉樹州充分發揮農牧區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
    截止7月,全州258個行政村已全部實現「破零」,68個村納入中央扶持,142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其中葉青村、改查村等10個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百萬大關。夯實堡壘,築牢根基,能人「領路」。以黨支部為堡壘,深化「抓用活強」黨支部成效,切實發揮好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引領全州村集體經濟邁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 西寧市打造27個鄉村旅遊扶貧項目 - 西海都市報數字報刊平臺
    ☆相關新聞 本報訊(記者 周建萍)8月6日,記者從西寧市扶貧開發局了解到,2016年以來,西寧市依託10條鄉村旅遊示範帶建設,利用旅遊扶貧項目資金7900萬元,整合企業投資、南京幫扶等資金1.53億元,探索鄉村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在19個鄉鎮的27個貧困村實施鄉村旅遊扶貧項目,積極帶動貧困地區加快發展、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 關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幾點思考
    青海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啟動實施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力爭到2020年基本消除集體經濟「零收入」村。5月15日,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實施全省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的指導意見》《青海省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設立方案》,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指明了方向。  一、為什麼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 青海日報數字報
    「楊家山光伏扶貧電站第一筆發電收益中樂都區政府撥付楊家山村20萬元,其中60%作為村集體收入改善基礎設施,發展村集體經濟;40%發放給44戶貧困戶,戶均近3000元。」楊家山村駐村第一書記許建傑說,村委會根據貧困戶實際情況制定了收益分配管理辦法,按崗定責,在村裡設立保潔、護林、矛盾調解等崗位,每項工作記工分,以工分方式兌付發放光伏收益。
  • 集寧區大十號村新建大棚為村集體經濟添活力
    近日,記者走進集寧區馬蓮渠鄉大十號村觀光農業採摘項目現場看到工地上焊花飛濺,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們加緊施工,工程項目有序推進,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觀光農業採摘項目是大十號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的一項惠民工程,項目計劃投資1800多萬元,新建大棚50座,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生產、經營,統一規劃種植,統一進行管理技術培訓,統一協調銷售,有效解決村民缺技術、不會管、沒銷路等問題,打破傳統農業種植結構,幫助農民多渠道增產增收。
  • 西寧市城北區二十里舖依託「大學城」譜寫鎮域經濟發展新篇章
    今年,西寧市城北區二十里舖鎮黨委、政府緊盯生物產業園和「大學城」建設,統籌謀劃,長遠規劃,深入挖掘新村建設推進中的優勢與機遇,通過依靠生物園中小企業創業園、青海大學孵化基地、收集轄區用工單位用工信息及現有用工情況摸,舉辦大學生就業培訓、勞動技能培訓工作,開展城鄉勞動技能培訓班,拉動促進城鄉勞動力再就業,增加居民經濟收入
  •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青海藏區貧困發生率下降至4.2%,靠什麼?
    為提升村「兩委」班子脫貧攻堅本領,青海打出「強筋壯骨」組合拳:組織3023餘人赴江蘇華西幹部學院培訓,對全省村黨組織書記進行全覆蓋培訓,開展「萬名村幹部能力提升」工程等,近年來累計培訓村「兩委」主要負責人7107人次。從山東、四川學習一圈後,周統壽開竅了。
  • 青海卡陽村:窮山根成「網紅」景區
    幾年間,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卡陽村從「身在山中人不知」的偏僻山村變成了「網紅」4A級景區,村民人均收入超過萬元,既富了口袋,又保了生態。如今的卡陽,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僅解決了「兩不愁」,還在3年內娶進來62位媳婦兒。鄉村旅遊叩開致富門卡陽村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是距離西寧市區最近的原始林區和高山牧場。
  • 青海西寧市客人關注漢江航運博物館
    本網安康旬陽訊(通訊員 李文康)10月4日, 青海西寧市第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客人在旬陽參觀旅遊,並前往漢江航運博物館進行資料尋訪, 青海省西寧市第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於1965年06月06日成立,是西北地區比較有影響力的企業,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貳級(限定);土石方工程專業承包貳級;建築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貳級;混凝土預製構件專業貳級;建築防水工程專業承包貳級;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專業承包貳級
  • 河津市148個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億
    人民網河津8月13日電 從河津市委、市政府獲悉,今年,該市148個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全部「破零」,總收入突破10億元,其中,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00萬元以上的村5個,100萬元以上的村17個,5萬元以上的村71個。
  • 山陽縣聚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而在該鎮廟臺社區青林木業加工廠內,工人們並沒有因為天氣寒冷而停下手中的工作,他們正加班加點趕製建築工地所需的木工板材。「我們社區的木業加工廠和麵粉加工廠投產以來,已有210多名群眾進廠務工,人均月收入達2500元,村集體經濟每年收入10萬元,為鞏固脫貧成果、實施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廟臺社區黨總支書記盧滿權喜悅地說。
  • 高質量做好西寧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2月18日,西寧市委副書記李永平主持召開西寧市「十四五」規劃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開門問策、民主決策,高質量編制好西寧市「十四五」規劃。副市長楊小民參加會議。
  • 「五分法」激活村集體經濟
    最主要的是,專業合作社也給村集體經濟分了2萬多元的紅利,自從村集體經濟『五分法』實行以來,我們村集體經濟有了牛羊養殖,還有了沙棘果汁廠,另外加上鋪面、商貿樓、舞馬城的分紅,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20多萬元。現在,我們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白石崖村第一書記秦海榛在分紅現場高興地說。
  • 每日工作參考|青海用「組合拳」打贏生豬恢復性生產硬仗
    今日工作參考欄目為您帶來,青海使出「組合拳」,加快現代化規模養殖場建設,提升良種及能繁母豬補貼力度,藉助金融力量,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的經驗。海東市平安區畜牧獸醫部門對該區3家生豬規模養殖場和282戶散戶進行了逐戶調查與登記核實,並建立了「一場(戶)一臺帳」,通過區、鎮、村三級審核,最終核定存欄能繁母豬1887頭,需求種公豬8頭,為補貼到位奠定了紮實的基礎。補貼將通過「一卡通」直接發放到養殖場(戶)中。
  • 西寧市2017年春節精細菜、水產品直補限價工作方案
    為保障2017年春節期間主要精細菜價格穩定,滿足西寧市廣大群眾節日生活需求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西寧市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蔬菜品種:隴椒、土韭黃、蒜苔、黃瓜、西紅柿、長茄;水產品品種:帶魚、鯧魚、黃花魚、青蝦、蝦仁。  二、時間:分別在2017年1月23日至27日(春節前5天),共計5天,對6種蔬菜和5種水產品實行直補限價。
  • 山東夏津鄭保屯:開創村集體經濟多元化增收新路徑
    今年以來,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鄭保屯鎮全面貫徹落實省、市、縣委關於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的有關要求,開拓思路,大膽創新,連續實施集體經濟壯大工程,以「1+X」飛地抱團項目為核心,建設「1+1+15」增收體系,全面提升村黨組織「造血功能」,探索實踐村集體經濟多元化可持續增收的新路徑,傾力打造鄉村振興鄭保屯實踐。
  • 青海通報表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兩新」組織名單如下:非公經濟組織(共297個)青海金座集團西寧永和集團青海省華德集團青海可可西裡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海西北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青海天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青海力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 平遙縣:以黨建引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2020年,段村鎮阮廉莊村以黨建引領經濟發展,創辦礦泉水生產項目,探索形成了保底收益的分配機制,激活了村集體經濟的一池春水。黨委統籌:從「要我發展」到「我要發展」平遙縣委堅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書記工程」,作為基層黨建考核重要內容,制發《關於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指導意見》、《平遙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破零」行動工作方案》,逐年確定目標任務,推動「縣有總規、鄉有規劃、村有計劃」,建立縣鄉村三級臺帳,將工作部署會一桿子開到村。
  • 【規劃編制】高質量做好西寧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規劃編制】高質量做好西寧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2020-12-21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