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就赫赫有名的黃酒,外國人不愛喝,為什麼連國人都嫌棄?

2020-12-21 筱雅美食記

世界上的酒不盡其數,歸納起來,無外乎劃分為3大類:即發酵酒、蒸餾酒和配製酒。發酵酒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酒,是以糧谷、水果、乳類等為主要原料,經發酵或部分發酵釀製而成的酒,可分為黃酒、啤酒、葡萄酒、果酒、青酒、奶酒6種,其中黃酒為我國獨有,也是我國最早釀製成功的酒,距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古人「青梅煮酒論英雄」,指的就是黃酒,在《天工開物》等眾多歷史著作中,「酒」一詞大多專指黃酒。

黃酒是一種以稻米、玉米、黍米、小米、小麥等糧食為主要原料,採用蒸煮、加酒麴、糖化、發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等工藝製成的釀造酒,又稱米酒。黃酒由於含有大量的胺基酸和維生素,營養價值高,且酒精含量又低,一般為8%~20%,被稱為溫和的養生酒,能促進血液循環,有驅寒暖身的效果。黃酒中的蛋白質多以肽和胺基酸的形態存在,更有利於人體消化吸收。

黃酒的起源並非當今的紹興

提起黃酒,大家自然而然會想起紹興黃酒,確實,紹興黃酒早已名聲鵲起,成為紹興的一張亮麗名片。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黃酒起源竟然不是紹興,而是湖南衡陽。從衡陽出土的商代和春秋時期的青銅酒器來看,說明衡陽早有先進釀酒技術,且飲酒已成為當時重要生活習俗。另外,據相關資料查證,湖南是最早種植穀物的地區,說明湖南最早具備釀酒條件。

湖南師大副教授、湖南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蔣雁峰對《呂氏春秋》、《左氏春秋》等諸多史料進行詳細考證後發現,紹興酒距今約有2500多年的歷史,而衡陽的酃酒卻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其實酃酒就是當今黃酒的鼻祖,史書記載的其製作工藝與黃酒相似。由此說來,衡陽黃酒釀製技術比紹興足足早了500年,只是後來將黃酒發揚光大的卻是紹興。

外國人不愛喝,為什麼國人也嫌棄?

外國人不愛喝黃酒,這裡的外國人主要是指歐美人,其重要的一點是與他們長期養成的飲酒習慣和飲酒文化戚戚相關。例如法國人喜歡喝紅酒,德國人喜歡喝啤酒,而俄羅斯人喜歡喝伏特加。中國的黃酒看上去有些渾濁,不如紅酒和啤酒那麼清澈,還有苦澀口感自然也不是他們喜歡的類型。

然而,作為亞洲的日本人,卻對中國黃酒獨有情鍾,成為紹興黃酒最大出口國,所以並非所有的外國人都不喜歡黃酒,日本著名的清酒就是在借鑑中國黃酒技術的基礎上釀製而成。從2018年中國黃酒出口數據來看,美國是歐美地區消費最多的,佔黃酒出口總量的5.95%,想必那應該是華人們的貢獻,身在異國他鄉,仍然惦記著國酒。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

黃酒既是中華民族酒文化的始祖,又是養生的保健酒,西方人不愛喝也許還可以理解,為什麼還會遭國人的嫌棄呢?與白酒、紅酒和啤酒相比,在國內銷售一直處於低迷的尷尬地位,徘徊在年銷售量130萬噸左右,僅佔總酒量市場的4%。

追根溯源,現在在外面吃飯喝酒的都是以年輕人為主,喜歡喝黃酒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人,很難得到年輕人的青睞,年輕人更愛喝啤酒和紅酒,甚至拼白酒。其原因大約歸納於以下幾點:

一是口感相對粗糙。與現代酒相比,黃酒的度數相對較低,這種酒相對粗糙,不但醇香味不夠濃鬱,而且還伴隨著苦、澀等雜味,苦味主要是由黃酒中的多數胺基酸帶苦味所致,澀味與黃酒發酵工藝有關,採用壓力壓榨方式,因此在口感上不可避免存在乾澀味。

二是不符合時尚潮流。紅酒最為浪漫,輕歌曼舞,杯光斛影,幾多情愫全化作在紅酒液中,特別是與戀人同飲,更生出幾許情調和浪漫色彩。白酒刺激,傷心了買醉,失戀了也買醉,正所謂一杯白酒解千愁。啤酒給的就是鬧騰,幾瓶下肚也不會醉,上一趟茅廁又可重新來過。而黃酒相比之下,則顯得老氣橫秋,缺乏活力。

三是對食品養生存在偏見。年輕人大都認為自己還年輕,有足夠的身體本錢,很少會考慮用食品來調節養生,認為那是上了年紀的人所需要的,與自己無關,他們更多地會選擇健身房和體育鍛鍊這類運動來健身,從而達到養生目的。

四是嫌麻煩。黃酒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燙熱溫著喝,隔水需要燙到60~70度左右再喝,對於當今競爭激烈的快節奏時代,年輕人傾向於化繁為簡,溫著吃賺麻煩,不願意將時間消費在這些瑣碎的細節上。

五是後勁足。儘管黃酒的度數相對較低,但因它仍屬於未經過處理的純穀物酒,當時喝幾杯似乎沒有感到什麼醉意,喝完後才後知後覺,酒勁上頭喝醉了。

黃酒為什麼要溫著喝?

黃酒雖然為養生酒,因其含有極微量的甲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當將黃酒隔水燙到60~70℃左右,這些有機化合物便隨著溫度的提高,逐漸揮發掉,醛、醚等有機物的沸點較低,一般在20~35℃左右,甲醇也不超過65℃。另一方面黃酒中所含的脂類芳香物質也會隨溫度升高而蒸騰,變得溫和柔順,突出素酵醇厚的芳香和清甜口感。黃酒加熱不宜超過70℃,否則酒精也會揮發掉而折損醇香味。

黃酒種類繁多,按酒的產地來劃分有:紹興酒、代州黃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封缸酒、山東蘭陵酒、河南雙黃酒等。按酒的原料來劃分有:糯米酒、黑米酒、玉米黃酒、粟米酒、青稞酒等。還有一種劃分方法就是按釀造使用的曲種分為「麥曲黃酒和紅曲黃酒」2種。由於黃酒的種類不同,並非只有一種溫著喝的方法。例如夏天在甜黃酒中加入冰塊或者冰凍蘇打水,不僅可以降低酒精濃度,而且給人清涼爽快的口感。此外,黃酒還是非常不錯的佐料。

結語

目前黃酒在我國仍屬小眾酒類,受歡迎程度與白酒和啤酒相比存在較大距離,唯有不斷改進釀製技術,精工細作,延長自然糖化發酵過程,適當控制出酒率,提高素酵的甜度、香度和醇厚度,從而降低原有的澀味,苦味,雜味,這樣釀造出來的黃酒,才會晶瑩剔透而醇香誘人,傳承千古彌香,為大眾趨之若鶩的好酒。

大家好!我是筱雅美食記,一個廚藝愛好者,傳遞一日三餐的美食溫暖,共同探討美食話題,讓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歡迎關注、點讚、轉發、收藏、評論,謝謝閱讀!

相關焦點

  • 我國最古老的黃酒,外國人不喜歡,為什麼在中國也反響平平?
    導讀:我國最古老的黃酒,外國人不喜歡,為什麼在中國也反響平平? 我國是酒的故鄉,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最早開始釀酒的國家之一。我國最早釀造出的酒是黃酒,黃酒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其實黃酒不只是我國最早釀出的酒,也是世界最早出現的酒類之一,黃酒與葡萄酒、啤酒並稱為「世界三大古酒」。
  • 黃酒:滋潤國人幾千年,為什麼卻很少有人喝?今天總算弄明白了
    題記:在我國近萬年的釀酒飲酒歷史上,九千多年都是黃酒。白酒登上舞臺僅僅幾百年,卻用了短短七十年時間,完全佔領了酒水市場,把黃酒的份額擠得不到零頭。我們不討論社會因素,為什麼會這樣。本文只從美食角度,分析黃酒落寞的原因,以及還能不能再回到我們的生活中。
  • 為什麼古代五月份出生的人都會被嫌棄,有個皇帝還因此改了生日
    在我古代有一句古話,叫做「五月生子勿舉」,其中這個「勿舉」就是「不養活」的意思,為什麼我國古代五月份出生的孩子,父母都不養活呢,俗話說的好「虎毒還不食子」,是有多狠的心「十月懷胎」生下的孩子不養活呢?而且這句古話從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民國時期還有一些偏遠地區施行這種習俗。
  • 為何全世界只有國人愛喝熱水,外國人都是偏愛涼水?漲知識了
    我國的人愛喝熱水,是出了名的,特別是上了年紀,還有一些養生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會備著一個保溫杯裝熱水,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全世界都會喝熱水,畢竟好處那麼多,但實際上僅僅是我們國家的人喝熱水,國外人不喝熱水,都是直接喝涼水,他們只有泡咖啡時才會喝熱的,那為什麼會這樣呢?一起來了解看看。為何全世界只有國人愛喝熱水?
  • 為何只有中國人愛喝熱水,而外國人直接飲用冷水?英國人道出真相
    在國人的印象中,似乎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多喝熱水更有效了,頭疼感冒喝熱水,發燒咳嗽喝熱水,甚至於長痘都要多喝熱水。然而,令人困惑的是,當我們出國旅行時,會發現幾乎能用水的地方都提供冷水。除了用來衝咖啡和泡茶之外,其他提供飲用水的地方基本是看不到熱水身影的。不知不覺中喜歡喝熱水已經成為中國特有的「文化」,因為外國人走到哪裡都會選擇冷水。
  • 外國人不明白:中國人為什麼愛喝熱水?這是大約4000年前的事
    在中國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無論是感冒、發燒還是胃痛、痛經,無論什麼情況,都可以用「多喝熱水」來表達同情。別以為這是直男不懂風情,但愛喝熱水的習慣已經根深蒂固。關於外國的Google上中中國人的問題之一是:為什麼中國人然後愛喝白開水?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 為什麼只有中國人愛喝熱水?
    本文經授權轉自九行(ID:jiuxing_neweekly)周芷若 | 作者寒冬 | 編輯外國人不喝熱水,真的不識貨嗎?我們做過不少中外差異的討論了,但一直沒講到這個常談常新的未解之謎——為什麼中國人愛喝熱水?
  • 說起黃酒有不少好處,但為什么喝的人卻不多呢?
    酒文化在我們國家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國家的釀酒技術還不是特別的發達,也沒有完善,在那個時候所釀造出來的酒是黃酒,比如說花雕或者是女兒紅這些酒都屬於黃酒,但是在古代的時候黃酒在酒類當中的地位是比較高的,同時它和啤酒以及葡萄酒並稱之為世界的三大古酒。
  • 黃酒那麼好,為什麼卻很少有人喝?
    不論是酒友還是不太喝酒的朋友,大都曉得世上三大古酒:分別為黃酒、啤酒還有葡萄酒。而這三大古酒當中,黃酒才是起源我國的,也是我國最古老的酒。黃酒自古以來,已有三千多年的傳承,比白酒的時間要長很多,特別能體現中華文化。
  • 國人購車三大怪,尺寸鍍鉻人人愛,最後一怪外國人理解不了
    在買車方面國人是比較斤斤計較的,當然買車不是小事情,價格很高,精心挑選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國人你在買車的時候會有三大怪象,這三大怪是外國人無法理解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怪在哪?1:不是加長沒人愛國人買車講究的就是一個字,闊氣。我們中國人普遍的身高並不是很高,身軀也沒有多麼龐大,但是我們對於空間的要求卻比歐美人還有誇張。
  • 我國的「霸氣」峽谷景區,對國人免費開放,卻不允許外國人入內
    我國的「霸氣」峽谷景區,對國人免費開放,卻不允許外國人入內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在廣袤的土地上有著很多名勝古蹟,吸引著中外遊客前來參觀。但是在我國有這樣一處「霸氣」峽谷景區,這裡對國人是免費開放的,外國人卻不允許入內。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喜歡喝酒的外國人,為什麼卻不愛喝中國白酒?
    把我們對於生活的享受,對於酒的喜愛表達的清清楚楚,字裡行間都能聞到酒味在跳躍。對於我們中國愛喝酒的朋友們來說,白酒的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於外國人來說卻不是這樣的。儘管外國人非常喜歡喝酒,但是為什麼卻不愛喝中國的白酒呢?下面,小李就給大家講一講其中的緣由。
  • 國人嫌棄的食物,卻成了英國人的「最愛」,幾天不吃就很饞!
    導語:國人嫌棄的食物,卻成了英國人的「最愛」,幾天不吃就很饞!隨著這幾年的世界文化交流發展,世界各國的美食文化也是不盡融合,越來越多的美食家走訪探索出各個國家的美食,多種多樣的美食一樣樣的呈現在人們的面前。
  • 黃酒:滋潤國人幾千年,如今幾乎沒人喝,真的還不如酒精酒嗎
    白酒登上舞臺僅僅幾百年,卻用了短短七十年時間,完全佔領了酒水市場,把黃酒的份額擠得不到零頭。我們不討論社會因素,為什麼會這樣。本文只從美食角度,分析黃酒落寞的原因,以及還能不能再回到我們的生活中。黃酒的起源黃酒的出現,標誌著人類文明的開始。人類文明,始於造酒。世界三大古酒,釀造歷史都在萬年,典型的史前文明。
  • 為何外國人出遊都愛背旅行包,而國人則愛推行李箱?看完你就懂了
    旅遊帶給人的回報是巨大的、錢買不來的,我們時常去到一些特殊的景點都能體驗到特殊的情懷或者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並且在旅途中遇到的人或事都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巨大影響,實在令人嚮往。不過,由於地域文化的差異中國人出去旅遊和外國人出去旅遊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中國人大多數都比較喜歡去一些發達的國家購物、品嘗當地著名美食等等;而外國人則比較喜歡去一些有趣的地方冒險、體驗新鮮事物等等。
  • 浙江人為什麼喜歡喝黃酒
    喝葡萄酒疲倦,喝白酒上頭,喝啤酒漲肚,唯獨黃酒介於三者之間,不多不少,讓人不經意間愛上它。黃酒的度數不高,一般不超過十八度。黃酒這種又甘又醇的低度酒,讓人微醺又不會沉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口味,親身見過、喝過,這個感覺更好。
  • 「黃酒」明明是很好的酒,為什么喝的人少?很多人不清楚其中緣由
    導讀:「黃酒」明明是很好的酒,為什么喝的人少?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所以說自古以來我國的酒文化就是非常豐富的,並且我們國家又被人們稱作酒的故鄉,其實,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於中國,與啤酒、葡萄酒並稱世界三大古酒。
  • 為什麼漢語是最難學的語言?國人自己都學不好,何況是外國人!
    隨著我國旅遊業的不斷發展,不但我們國人喜歡在國外的各個城市旅遊,就連一些外國人也喜歡到中國遊玩參觀,我們經常能在一些城市的街頭,看到來自各國的遊客。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的一個防禦工程,至今還較為完好地保存著,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的大地上,看起來非常宏偉壯觀,而我們一般去的就是北京的八達嶺長城和司馬臺長城。秦始皇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裡面作為陪葬用的各類陶俑,為我們呈現了秦時的風貌,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 易開得: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喝熱水,答案你永遠也想不到
    就連喝水,都喜歡趁熱喝;去國外旅遊的中國人,最抱怨的不是語言不通,而是酒店裡沒有燒水壺;如果去日本的餐廳裡,你會發現所有的餐館提供的幾乎都是冰水,(在外國人眼中,中國人身體裡裝的都hot water)&34;這一方式,在國外知乎Quora
  •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什麼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
    從古至今,喝酒在我國飯桌文化上,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文化。用現在的話來說,不喝酒就辦不成事兒。不過大家也發現一個問題,千百年來人類各方面都在進步,可酒量仿佛大不如古人了。我們喝酒用酒盅,古人卻是用碗、用壇,而且隨隨便便喝個十來碗那都不是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