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抹香鯨擱淺宜蘭海灘8個月後被挖出 將製成標本
去年五月擱淺在宜蘭縣南方澳內埤海灘的抹香鯨就地掩埋。圖自臺灣《聯合報》
研究人員昨天挖出抹香鯨骨骼,準備製成標本。圖自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2月1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一隻身長9.7釐米的抹香鯨屍體,去年5月擱淺宜蘭蘇澳海灘,因鯨屍腐爛當場就地掩埋。8個多月後,這隻抹香鯨昨被挖出,將製成標本在臺灣博物館永久典藏展示。
「當初掩埋時完全沒有料到要做成標本。」曾擔職臺灣博物館秘書的宜蘭縣環保局長陳登欽表示,抹香鯨「入土」不久,他即主動寫信問臺灣博物館需不需要這隻大抹香鯨,臺灣博物館立即回復同意。
但誰來挖鯨?陳登欽說,臺灣會製作鯨豚標本的人員不多,由於臺灣博物館的豚標本都是臺灣成功大學海洋生物鯨豚研究中心負責處理,透過臺灣博物館推薦,到臺灣成功大學參觀後,決定委託臺灣成功大學團隊挖鯨。
昨天台灣博物館、宜蘭縣府和臺灣成功大學海洋生物鯨豚研究中心相關人員先舉行破土儀式,隨即以怪手開挖。一有骨頭露出沙中,研究人員便拿鏟子小心挖取,偶爾還用手,大型頭部骨骼和上顎用吊車拉起,深怕漏了小細節。
臺灣成功大學海洋生物鯨豚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平表示,開挖約花5個小時,抹香鯨胸鰭相當不全,牙齒也不見,頭部有斷裂,骨頭則很疏鬆。從外表看,頭部已斷裂,會儘量整修。
陳登欽說,臺灣博物館贊助600萬(新臺幣)經費取制標本,約費時8至10個月。配合宜蘭綠色博覽會,將推出「臺灣海翁—鯨豚生命特展」,昨開挖的抹香鯨標本雖無法趕上綠博開幕,但臺灣成功大學海洋生物鯨豚研究中心同意商借3隻鯨豚標本在博覽會中亮相。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