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擱淺41噸抹香鯨屍解 胃中現8米長漁網(圖)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四川醫療專家趕赴大連 揭秘巨鯨的聽力世界

  2月14日這天,江蘇南通如東洋口港海灘,驚現一頭擱淺的抹香鯨。經專家鑑定,這個龐然大物在被衝上灘涂前已死亡。與此同時,有村民看到,另一頭鯨魚在深水航道區域徘徊久久不願離開。

  令人稱奇的是,次日,距離第一頭抹香鯨不遠的海面上,又發現一頭死亡的抹香鯨。這個「大塊頭」體積更大,體長14.3米,體重約41噸。

  同一片海域,兩頭抹香鯨相繼擱淺,背後有何原因?它們臨死前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傳說中的龍涎香是否存在?

  答案,或許只能通過解剖獲取。

  目前,兩頭抹香鯨都已被打撈上岸。2月27日,其中一頭抹香鯨被運往大連,進行塑化標本製作。抹香鯨塑化標本製作成功後,將成為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塑化標本。

  3月11日,華西都市報記者來到抹香鯨塑化場地——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這一天,包括四川來的多位專家正解剖抹香鯨的耳朵,探尋「潛水冠軍」的聽力世界。

抹香鯨只有下頜長有牙齒。

  肢解

  由於抹香鯨體積過大,如果全部進行塑化,需要進行分段肢解。要完成這項龐大的工作,前期就得耗費不少工夫。從工作人員留下的資料來看,當時的解剖異常血腥艱苦。

  防「鯨爆」 工作人員戴防毒面具處置

  3月11日,記者來到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一個處理場地。還沒踏進鐵門,空氣中已經能覺察出抹香鯨的存在——一股濃烈的腐敗氣息。

  進入鐵門,想像中的「半個籃球場」那麼大的龐大軀體沒有出現,現場只有抹香鯨的頭部,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處理。

  原來,由於抹香鯨體積過大,如果全部進行塑化,需要進行分段肢解,分段製作後再合體。要完成這項龐大的工作,前期就得耗費不少工夫。雖然未能親眼目擊當時的解剖場景,但從工作人員留下的資料來看,當時的解剖異常血腥艱苦。

  據了解,由於鯨生前吃了很多食物,消化後會產生甲烷、氫硫化物以及氨等氣體,死亡後鯨體內溫度升高,細菌分解內部有機物產生更多氣體,增加腹部與腸道壓力。若處置不當,隨時有爆炸的危險,俗稱「鯨爆」。

  因此在前期的處理中,工作人員戴著防毒面具全副武裝,先是藉助梯子爬到抹香鯨溼滑的背部,從其腹部開口,選擇排氣點,將排氣管插入抹香鯨體內。從工作人員當時錄製的現場視頻可以聽到,當排氣管插入時,能聽到氣體洩漏的刺耳「嗤嗤」聲,說明鯨內部已經大量腐敗,留存了許多腐敗氣體。

  氣體排出後,工作人員向抹香鯨體內灌注福馬林溶液,防止繼續腐敗,同時完成塑化保存的初步固定工作。然後切開抹香鯨腹壁,陸續摘除內臟等器官,分別保存。再次進行防腐處理後,將其肢體分為頭、胸、腹、尾等各部分,放入一個長17米、寬4米的大坑裡,用福馬林等防腐劑浸泡。

抹香鯨被送到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製作塑化標本。

  死因

  抹香鯨的皮膚無明顯外傷,皮下也無瘀血,因此可以排除打鬥或是撞上船隻受傷致死的情況。尼龍網是不是這頭抹香鯨致死的罪魁禍首呢?專家們認為不排除人類活動的影響。

  胃中空空

  只發現一張8米長的漁網

  由於2月14日是西方情人節,多情的人們給抹香鯨一前一後的擱淺死亡賦予浪漫的想像——「殉情」。

  不過,經過解剖發現,兩頭抹香鯨並非「一對兒」,且均為雄性。據了解,一般雌性抹香鯨會帶上各自幼崽,組成十多頭左右的鯨群,結伴而行;而雄性抹香鯨則是「孤獨的流浪者」,不會組成大規模鯨群,一般兩三頭一群,有的年長雄鯨還會獨自行動。而這兩頭鯨一前一後擱淺,應該是屬於同一個鯨群。

  在解剖抹香鯨的胃時,工作人員在裡面沒有發現任何食物,只有一張長8.2米、寬1.7米的黑色尼龍網。2015年10月,臺灣曾解剖一頭擱淺的抹香鯨,在其胃中也發現大量漁網、塑膠袋。當時有人推測,抹香鯨大概是將塑膠袋等當成了水母誤食,造成了消化系統被阻塞。

  那麼,尼龍網是不是這頭抹香鯨致死的罪魁禍首呢?專家們認為不排除人類活動的影響。

  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創始人、大連醫科大學解剖學教研室主任隋鴻錦說,根據解剖觀察,抹香鯨的皮膚無明顯外傷,皮下也無瘀血,因此可以排除打鬥或是撞上船隻受傷致死的情況。此外,兩頭鯨的胃裡都空空如也,表明二者死前處於飢餓狀態,「因此,也很有可能是在捕食的時候誤入淺灘。」

  尋寶

  抹香鯨體內有一種神秘物質——龍涎香,它是珍貴的香料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質,同時也是名貴的中藥。不過在這次抹香鯨的解剖中,專家們「什麼也沒有看到」。

  珍貴龍涎香 鯨腹內並沒有發現

  抹香鯨之所以備受人們關注,還與一種神秘的物質——龍涎香有關。

  這種物質儲存在抹香鯨的結腸和直腸內,剛取出時臭味難聞,不過經過一段時間存放後質地變硬、褪色並散發香氣,點燃時更是香味四溢,勝過「麝香」。因此,龍涎香是珍貴的香料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質,同時也是名貴的中藥。人們用「有市無價」來形容它的珍貴。

  由於抹香鯨獵食大章魚,因此人們普遍認為是抹香鯨體內未完全消化的章魚喙骨,混合大量的分泌物形成的一種病理性結石。

  不過,龍涎香存在抹香鯨體內,十分罕見。在這次抹香鯨的解剖中,專家們也著重對其腸道內的排洩物進行了檢查,遺憾的是,「除了一些臭氣燻天的東西,其他的什麼也沒有看到」。

  揭秘

  抹香鯨是世界公認的「潛水冠軍」,能潛到2000米甚至4000米的深海追獵食物,它的耳朵構造是怎樣的?如何抵禦深海壓力?來自成都及深圳的耳科專家,對抹香鯨的聽覺系統進行了艱苦卓絕的研究。

  耳朵在哪?找了4小時

  抹香鯨是世界公認的「潛水冠軍」。為了捕食美味的巨型烏賊,抹香鯨需要潛到2000米甚至4000米的深海追獵,但普通人類則是下潛40米就會耳膜穿孔。

  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創始人隋鴻錦教授說,抹香鯨屬於齒鯨,靠聽力來感知世界,所以聽力非常敏銳。它有極其靈敏的探測系統即「聲吶」,能用發出超聲波的喀嗒聲而聽其回音,在漆黑的深海裡識別周圍環境。

  抹香鯨的耳朵構造是怎樣的?如何抵禦深海壓力?為何聽覺如此靈敏?目前,關於抹香鯨聽力方面的文獻極少,且並不詳盡。

  3月11日,來自成都華西醫院耳鼻喉專科的趙宇教授與來自深圳的耳科專家湯文龍醫生,對抹香鯨的聽覺系統進行了解剖研究。這項研究將對探尋抹香鯨的聽力世界具有重大意義。

  趙宇教授說,哺乳動物的聽覺系統一般包含有中耳、內耳和外耳以及耳廓等。「抹香鯨生活在海洋裡,已經沒有耳廓。我們推測它的耳道應該是又細又長,而且是封閉的,否則它潛水到很深的地方,水的壓力足以破壞它的耳朵。」

  由於抹香鯨體型龐大,且腐敗程度較高,又缺乏文獻,因此尋找耳道成為專家們面臨的頭等難題。解剖現場臭氣燻天,在這樣的環境下解剖抹香鯨的耳朵,既是個精雕細琢的巧活,又是個髒活累活。

  從上午11點至下午3點過,經過長達4個多小時的解剖和摸索,抹香鯨的外耳道終於被找著了!趙宇教授說,經過他的測量,抹香鯨的外耳道至少有1.2米長,僅大拇指粗。

  為什麼抹香鯨的外耳道又長又細?湯文龍醫生猜測,這是因為抹香鯨要時常潛到深海裡,深海裡非常的寒冷,可能它也是因為冷水的刺激,引起了外耳道狹窄,以適應這種冷水以及壓力的變化。

  「外耳道找到後,將以外耳道為中心順藤摸瓜,探索中耳、內耳等各個部分。」趙宇教授說,耳部的解剖是一項十分精細的工作,因此現場使用了最為先進的IPC耳鼻喉綜合動力系統,磨出大量骨質的同時,保證對解剖位置的精細操作。

  目前,幾位專家仍然在緊鑼密鼓進行解剖工作,期待能夠完全解開抹香鯨耳朵的秘密。屆時或許能夠獲得一定啟發,利用仿生學為一些耳部疾病患者製作輔助聽力設備等。

  塑化

  隋鴻錦教授說,根據這頭抹香鯨的體格,塑化製作周期不少於5年,至少需要500噸的丙酮和70噸的矽橡膠,成本不會低於3000萬元人民幣。這頭抹香鯨的塑化完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化標本。

  製作周期至少5年

  可保存千年不腐

  據了解,生物塑化技術通過真空物理工藝,採用高分子多聚物替代生物組織中的水分和脂肪。這種技術製成的標本有著與活體相似的鮮活度,可以保存上千年,且易於學習觀察。

  隋鴻錦教授說,根據這頭抹香鯨的體格,可以確定的是,這頭抹香鯨的塑化製作周期不少於5年,至少需要使用500噸的丙酮和70噸的矽橡膠,成本不會低於3000萬元人民幣。

  運用這種技術,以後人們對抹香鯨的肌肉骨骼、五臟六腑都能清晰看到。

  「生物塑化保留了它的DNA,雖然有可能DNA發生斷裂,但是這種物質被保存下來了。」隋鴻錦說,隨著科技進步,未來的人類也許能夠通過新的科技手段為這些DNA解碼,「我們把比較瀕危的動物今天保存下來,可能會為幾百年後的人們了解今天提供可能性。」

  隋鴻錦還提到,成都天府廣場建立的生命奧秘博物館,裡面就有很多瀕危動物。「我們的標本,將來一定會成為文物,因為它的保存期很長,也代表著我們今天的科學水平,包括生物信息的載體。幾百年之後,我們今天保存下來的信息將非常有價值」。

  據了解,此前世界上最大的塑化標本是一條高約3米、長約7米、重3噸的鰮鯨標本,名叫「海海」。若大連這頭抹香鯨的塑化完成,將刷新紀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化標本。

  新聞資料

  抹香鯨

  抹香鯨頭部巨大,下頜較小,僅下頜有牙齒。主要食烏賊。體長可達18米,體重超過50噸,是體型最大的齒鯨,頭部可佔身體的1/3,無背鰭;潛水能力極強,是潛水最深,潛水時間最長的哺乳動物。體型似魚,用肺呼吸。頸短,頭似與軀幹相聯;頸椎癒合;鼻孔為噴孔,位於吻端,前肢成鰭,前臂退化,掌部變長,趾數增加,但從外部看不出趾和爪;後肢退化;尾似魚,有水平尾鰭,遊泳靠尾揮動。

  抹香鯨腸內分泌物的乾燥品稱「龍涎香」,為名貴的中藥,用於治療咳喘氣逆、心腹疼痛等症。抹香鯨廣泛分布於全世界不結冰的海域,由赤道一直到兩極的不結冰的海域都可發現它們的蹤跡。

  海中霸主

  抹香鯨和大王烏賊是海裡的兩大動物,如果它們相遇,誰會贏?

  網友認為,正常的情況下是抹香鯨能贏,因為抹香鯨可以利用頭部發出的聲吶將大王烏賊震暈,然後再一口吞掉大王烏賊。所以抹香鯨是大王烏賊目前在地球上的唯一天敵。連人類都不能算是大王烏賊的天敵,因為人類還沒有辦法下到3000米深的深海去。如果抹香鯨主動捕食大王烏賊,大王烏賊只是被動的反抗,所以自然是抹香鯨的勝算機率更高。

  1000米深海耳朵如何抗壓?

  抹香鯨是世界公認的「潛水冠軍」,能潛到2000米甚至4000米的深海追獵食物。普通人類則是下潛40米就會耳膜穿孔。抹香鯨的耳朵構造是怎樣的?如何抵禦深海壓力?為何聽覺如此靈敏?來自成都及深圳的耳科專家展開了研究。

  外耳道至少1.2米

  為適應冷水及壓力?

  經過長達4個多小時的解剖和摸索,抹香鯨的外耳道終於被找到!經過測量,抹香鯨的外耳道至少有1.2米長,僅大拇指粗。專家猜測,深海裡非常寒冷,可能是因為冷水的刺激,引起了外耳道狹窄,以適應這種冷水以及壓力的變化。

  華西都市報特派記者張元玲大連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痛心丨幾度擱淺的抹香鯨回家無望 確認死亡 口中含漁網和很多垃圾
    專家確認抹香鯨死亡備受牽掛抹香鯨昨日在深圳惠州港附近淺灘再度擱淺,因為受傷和虛弱等緣故無法遊回外海,幾路專家昨日對抹香鯨進行「會診」,但最終都無法幫助抹香鯨「回家」。15日上午11時15分,專家經檢查確認:擱淺在惠州港區的抹香鯨已經死亡。它身長12.5米,直徑2米,雌性,重17噸。
  • 還記得兩年前擱淺的抹香鯨嗎?它「重生」了!
    2017年3月,深圳市民見證了一頭抹香鯨與這座城市之間的故事。現在的展廳牆面繪畫和總體設計是模擬從海底往上看,陽光直射入海中的場景。2017年3月12日,一頭抹香鯨被發現身纏漁網困在大鵬新區南澳辦事處楊梅坑海域,「誰能幫幫它?」
  • 巨型抹香鯨臺灣擱淺 胃裡全是塑膠袋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本月15日,一隻巨型抹香鯨擱淺在臺灣嘉義縣東石近海,18日被發現陳屍在八掌溪出海口沙洲。經過解剖,赫然發現抹香鯨胃部有大量漁網、塑膠袋。受這些垃圾的嚴重影響,抹香鯨腰部靠尾部大量瘀血,導致其不能遊泳,可能就是這隻龐然大物擱淺致死的原因。
  • 抹香鯨體內發現兩米長鯨魚寶寶
    參與解剖的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館長、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所長童慎漢表示,解剖過程中發現抹香鯨胚胎在世界上還是首例,意義十分重大。 首次在解剖過程發現抹香鯨胚胎 3月16日8時30分左右,前幾日一直參與救援的「潛愛大鵬」理事追浪便到了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因為第一天救援抹香鯨時,潛水員從它的喉嚨裡拽出過漁網。追浪很想知道鯨魚的胃裡究竟有沒有這些東西。
  • 10米長抹香鯨遭漁網困住,工作人員三周前剛解救一頭
    抹香鯨是一種體型巨大的海洋生物,由於人類頻繁的捕撈活動,這種動物經常會被漁網纏住。日前,在義大利海岸就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情。據外媒報導,一隻巨大的抹香鯨在義大利海岸被漁網捕獲。海岸警衛隊的潛水員和生物學家在一個地中海小島附近工作,試圖解救這隻動物。
  • 抹香鯨擱淺宜蘭海灘8個月後被挖出 將製成標本
    原標題:抹香鯨擱淺宜蘭海灘8個月後被挖出 將製成標本 去年五月擱淺在宜蘭縣南方澳內埤海灘的抹香鯨就地掩埋。圖自臺灣《聯合報》 圖自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2月1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一隻身長9.7釐米的抹香鯨屍體,去年5月擱淺宜蘭蘇澳海灘,因鯨屍腐爛當場就地掩埋。8個多月後,這隻抹香鯨昨被挖出,將製成標本在臺灣博物館永久典藏展示。   「當初掩埋時完全沒有料到要做成標本。」
  • 殞命抹香鯨懷兩米胎兒 死因一個月內公布
    圖:專家組對抹香鯨進行解剖,發現「鯨魚寶寶」(圓圖)/記者郭若溪攝  大公網3月17日訊(記者郭若溪)3月16日上午,天色陰鬱。惠州市海洋與漁業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內,一頭重14.18噸、長10.78米的雌性成年抹香鯨在此進行解剖。這頭受傷後迷途的抹香鯨此前在大亞灣深惠海域受困四日三夜,牽動無數人心,縱使深港惠三城聯手接力救援,最終仍無力回天。經專家解剖發現,抹香鯨腹中有一體長2米的雌性胎兒,惜未能存活。據悉,這對抹香鯨「母女」解剖全部完需時半月,解剖後將製作成母鯨表皮、骨骼標本和幼鯨標本,並留在惠州。死因將在一個月內公布。
  • 真相揭秘 | 鯨魚擱淺後,為什麼會死亡?
    3月12日9時,大亞灣海域發現一頭長約12米的抹香鯨身纏漁網。漁網被清除後,這頭抹香鯨13日晚遊入惠州港油庫碼頭附近海域,到14日下午已經擱淺。雖經數十名專家學者現場參與救護,仍不治身亡。3月15日,抹香鯨的屍體被吊起運走。有人不禁要問了,鯨魚為什麼會擱淺?而且鯨魚明明是用肺呼吸,擱淺之後為什麼會死亡?
  • 臺媒:哀嘆一隻抹香鯨的死亡
    原標題:臺媒:哀嘆一隻抹香鯨的死亡  臺灣《新生報》26日社論指出:最近臺灣死了一隻抹香鯨,經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解剖,赫然發現抹香鯨胃部有大量漁網、塑膠袋,腰部靠尾部瘀血,導致不能遊泳,被評估是這隻龐然大物的致死原因。
  • 但誤入大亞灣的抹香鯨不服,又遊了數百米欲求生
    廣東、香港,以及中科院,多個部門,數十名專家都參與到了這場讓人感動,卻又讓人忍不住傷心的營救抹香鯨行動……截至昨晚22時40分的最新消息,專家雖然已經確定選擇了讓其自然死。但不服命運安排的鯨魚趁漲潮,突然向海中遊動了數百多米,目前離岸邊有三四百米...奇蹟會發生在它身上嗎?
  • 抹香鯨一路走好,願天堂沒有傷痛
    讓我們一起來梳理下牽動所有人心弦的抹香鯨救援日程:3月12日:在廣東惠州發現漁網纏繞,漁民、漁政、潛水員多方施救3月13日:發現擱淺,潛水員及專家等多方引導抹香鯨遊向深海3月14日:抹香鯨無法遊向深海,各位專家、漁政和潛水員繼續開展救援行動3月15日:上午11:15,專家確認抹香鯨死亡
  • 抹香鯨被漁網困住,解救一天仍未成功,人類應當意識環境重要性!
    人類生活垃圾排放海洋內,抹香鯨被漁網纏住,解救一天後仍失敗!最近幾天有這樣一則新聞,10米長的抹香鯨被漁網困住,大家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感到比較愧疚,原來在海洋中已經遍布都是人類生活垃圾,關於動物被漁網纏住,這已經不是第1次發生這樣事情,而這一個巨大的抹香鯨被漁網困住,想要解救它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困住的鯨魚情緒非常激動,當天救援工作格外困難。
  • 科普| 抹香鯨——海洋的香料製造者
    鯨魚分為齒鯨和鬚鯨,我們可以根據鯨魚有沒有長牙齒來區分開來的。比如像抹香鯨,突吻鯨和海豚等就是屬於齒鯨亞目,而像藍鯨,大鬚鯨,長鬚鯨等就是屬於鬚鯨亞目。    抹香鯨體長可達18米,體重超過50噸,壽命大約70年,最長可達一百餘年。廣泛分布於全世界不結冰的海域,主要棲息於南北緯70度之間的海域中。抹香鯨遊泳迅速,時速可達12海裡。
  • 刷爆朋友圈的抹香鯨,本站帶你直擊處置現場
    2016年2月14日,一條16米長的鯨魚擱淺在洋口港海灘死亡,與此同時,另一條鯨魚在深水航道區域徘徊久久不願離開,17日下午,不願離開這條鯨魚在離前面一條10公裡外被發現擱淺死亡。目前相關部門正在打撈。
  • 深圳人合力救下被漁網纏住的抹香鯨
    3月12日上午,有漁民在深圳東部海域發現一頭被漁網纏繞的鯨魚,情況十分危急。隨後,大鵬的漁政工作人員、漁民、潛水教練展開了一場緊急救援行動。當天12時20分左右,受困鯨魚成功擺脫漁網。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被困的鯨魚為抹香鯨,有十幾米長。
  • 一年前死亡的抹香鯨 昨天製成標本「回家」了
    中國江蘇網2月15日訊(記者 郭小川)去年2月在如東沿海擱淺後死亡的兩位「深海來客」——抹香鯨,其中較大的一頭在時隔整整一年後「回家」——其外皮和骨骼分別被製作成皮質標本和骨骼標本。此次歸來,人們還給它取了個名字「沙沙」。據悉,另一頭抹香鯨「洋洋」正在被製作成塑化標本,將在3年後完成。
  • 我們剖開海豚的胃,找到殺死它的兇手
    」我在抹香鯨的胃內見過大把大把的魷魚喙,在一頭曾被放生過的蠵龜的胃內見過破碎的峨螺卵片,在江豚和中華白海豚的胃內見過未消化或消化一半的魚。聽到主刀老師的這一聲驚呼,我一時沒弄明白髮生了什麼。「奇形怪狀的深海生物?異型?」我在心裡嘀咕著。
  • 深圳受困抹香鯨骨骼昨晚抵廈 標本由廈大專家「主刀」
    【動態】  2.5米長工作檯  放不下一塊骨骼  昨天20時,一輛小貨車停在東宅坑水庫附近一棟平房旁,空氣中傳來濃烈異味。「還沒有除味,清理不宜在校內進行。」廈大生物博物館館長、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所長童慎漢說,表皮將於今日運達。據悉,從抹香鯨腹中取出的鯨寶寶將留在惠州,也被製成標本。
  • 兩年了 還記得那頭擱淺在大亞灣的抹香鯨嗎?
    那是一個長度約10.6米的抹香鯨姿態標本——深灰色的表皮經過特殊處理後泛著些褶皺的紋路,肚子附近若隱若現一道縫補過的疤痕,這是科學家們當年解剖鯨魚時取出臟器的地方。在藍色背景燈光的映襯下,這頭被填充物充盈之後的「抹香鯨」微微反光,流暢的軀體線條儘可能地呈現出她曾經在海洋中遊動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