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沿渤海海冰有所消融 港口陸續恢復運行

2020-12-16 騰訊網

中廣網北京1月27日消息(記者孫波馮傳春)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28分報導,山東沿渤海各港口,抓住渤海南岸海冰有所消融的有利時機,抓緊組織組織生產降低損失,在濰坊盛達煤港,正在裝貨的濰坊百順號貨輪大副魏志傑告訴記者,此前他們已經在錨地停留了7、8天。

魏志傑:因為氣溫回升,今天裝貨馬上開往上海。

受海冰災害影響,濰坊盛達煤港已經停止正常航運10多天,港口運輸影響嚴重,據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專家介紹,近日黃海、渤海海冰面積在持續多日增加之後出現了下降趨勢。

其中,渤海海冰佔渤海總面積的比例,由前幾天的45%下降到接近40%,為有效應對冰情,儘快恢復海上運輸通道,濰坊市港海事邊防等部門積極溝通合進行破冰行動,為船舶航行開闢通道。目前已有30多艘貨船,在破冰船和拖船的開路牽引下安全進出濰坊港。

[責任編輯:irenewu]

相關焦點

  • 渤海海冰面積超6000平方公裡 最大厚度大於30釐米
    齊魯網濟南1月20日訊 成像於昨天10點15分的衛星遙感監測數據顯示,渤海海冰規模有所發展,面積達6415平方公裡,主要集中在遼東灣海域。其中浮冰類型以尼羅冰為主,一般厚度約4釐米,最大厚度大於30釐米;固定冰類型以沿岸冰為主。
  • 北極海冰有所恢復?2019年冬季不再創新低,但這並非好消息
    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進行,北極海冰的總量繼續呈下降趨勢。這種情況在過去的一年中也不例外,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在今年冬天,北極海冰達到年度極大值的時候,海冰面積顯著偏少,是衛星1979年觀測以來第七低的水平。
  • 中港協:港口建設、客運、汽車滾裝業務陸續恢復
    受疫情嚴重影響的港口建設、客運、汽車滾裝等業務陸續恢復。——貨櫃業務繼續保持增長與前一周相比,上周,沿海八大外貿樞紐港貨櫃吞吐量環比增長2.6%。半數港口貨櫃吞吐量保持增長,其中大連、寧波增速超過10%。
  • 渤海海冰面積25年最大 專家稱受全球變暖影響
    24節氣最後一個「大寒」剛過,強冷空氣肆虐,全國上下寒氣逼人,渤海海區持續低溫,海冰迅速發展。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日前發布消息說,整個渤海海冰面積已達3.39萬平方公裡,整個渤海海域超過1/3為海冰所覆蓋。16日,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遼東灣、萊州灣海冰藍色警報。
  • 渤海黃海海冰嚴重 冰融需待三月中旬(圖)
    據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研究員張啟文介紹,進入1月份以來,受持續低溫影響,渤海海冰增長迅速,冬季海水一般不結冰的膠州灣也於1月3日開始出現海冰並迅速發展,渤黃海今冬冰情為30年來同期最重。30年來同期最嚴重海冰 今冬第一個海冰警報張啟文研究員是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的老專家,最近一直在關注渤黃海冰情。
  • 已發現231平方公里海冰!今明兩年,黃渤海冬季冰情要……
    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根據海洋站及衛星遙感監測,發現目前遼東灣灣底已出現少量固定冰和浮冰,海冰總面積約231平方公裡。在本周末強冷空氣的影響下,預計冰情會進一步發展。根據年度趨勢預測,2020/2021年黃渤海冬季冰情較過去兩年偏強。
  • 趕海聖地化身極地世界,大連渤海海冰
    時令進入數九天氣,大連的氣溫也降至零下十度左右,渤海海域大面積結冰,相連成片,放眼望去,宛若極地冰原世界。平時是免費趕海聖地的夏家河子海濱浴場,地處渤海海域,每到冬季,氣溫降低,海面便結成厚厚的海冰,方圓百裡,皆是冰原,蔚為壯觀。
  • 南北極海冰面積降至歷史最低 消融掉一個「印度」
    氣候學家近日說,南極和北極海冰總面積與歷史同期相比降至最低。消融海冰的總面積差不多有印度國土大小(約298萬平方公裡)。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12月初,南極海冰面積降至歷史同期最低,只有1122萬平方公裡,打破1982年創下的紀錄;而北極海冰的面積也創歷史新低,只有1025萬平方公裡。
  • 我國渤海海區持續低溫 1/3海面被海冰覆蓋(圖)
    受近期強冷空氣影響,渤海海區持續低溫,海冰迅速發展。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16日發布消息說,16日整個渤海海冰面積已達3.39萬平方公裡,整個渤海海域超過1/3為海冰所覆蓋。國家海洋預報臺16日發布遼東灣、萊州灣海冰藍色警報。
  • 渤海和黃海北部出現30年來最嚴重海冰冰情
    這不是科幻電影《後天》的景象,而是活生生的現實,渤海和黃海北部出現30年來最嚴重海冰冰情,截至1月22日,渤海海冰結冰面積佔整個渤海的45% 。港口碼頭告急 、海上油田告急 、北煤南運告急 、漁船海島告急……黃渤海告急!
  • 「考向預測」預測明年的高考海洋地理考海冰!學霸們都收藏了!
    夏季海冰大範圍消融,為鯨等大型哺乳動物進入北冰洋創造了條件。但是,新進入的鯨並不熟悉冰情變化規律,因此時常發生鯨群被凍結在海冰之中的現象。[1]海冰融化,會影響海冰區海水鹽度,進而影響一些浮遊生物的生存狀態,甚至破壞整個海洋食物鏈網。
  • 研究描繪2018年夏天北極海冰消融掠影—新聞—科學網
    這年夏天,近1000萬千米的北極海冰消失。他們的發現概述了在衛星時代的40年裡不同時間段海冰是如何消退的,並顯示了夏季海冰的大規模減少是如何與遙遠熱帶的全球大氣進程相聯繫的。 在2018年7月的融化季節,北極的海冰正以每天10.55萬平方千米的速度融化,這一面積比冰島或美國肯塔基州的面積還要大。「在地面上,我確信北極看起來像度過了一個完美夏季。
  • 海冰消融,南極帝企鵝的數量卻增長了20%,科學家表示:喜憂參半
    根據這項研究,幾乎所有帝企鵝群體都依賴於固定在陸地上的穩定海冰進行繁殖。從繁殖到雛鳥羽化,這塊陸地上的冰需要保持穩定9個月左右。聲明稱,此前的預測表明,氣候變化和冰層融化可能會引發帝企鵝數量的下降。據英國宇航局(BAS)稱,這些棲息地中的一些位於離南極大陸較遠的地方,有些距離海岸180公裡,位於擱淺的冰山周圍形成的海冰上。這是帝企鵝第一次被觀察到在遠離海岸的地方繁殖,這意味著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還有潛在的繁殖棲息地。然而,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寫道:「這些遠離海岸的地區更加偏北,它們將處於較溫暖的地區,因此更容易受到早期海冰流失的影響。」
  • 氣溫升高,海冰消融,一個「新北極」已經出現
    氣溫正在飆升,海冰正在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
  • 北京:京深市場 渤海冰鮮魚斷貨
    根據國家海洋預報臺監測顯示,從1月初開始,渤海海域出現海冰,至1月中旬,整個渤海海冰面積達到3.39萬平方公裡,佔整個渤海海域的35%。隨著新一輪降溫天氣的來臨,海冰影響範圍進一步擴大。  受渤海海冰影響,北京京深海鮮市場部分來自大連、青島等地的冰鮮海產品出現斷貨和漲價現象。
  • 渤海黃海今冬海冰結束,冰情整體較常年明顯偏輕
    渤海黃海今冬海冰結束,冰情整體較常年明顯偏輕 2019-03-09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冰、可燃冰
    海冰資源的豐富度受太陽輻射、水體深度(儲熱量)、鹽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獨特的地理條件使渤海形成了豐富的海冰資源,但空間分布不均(如下圖)。(1)據上圖,描述渤海海冰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2)分析遼東灣海冰資源較為豐富的原因。
  • 「新春走基層」無人的海冰面上,他們在破冰逆行——親歷海軍海冰...
    春節前夕,記者隨海軍某部冰情調查隊乘坐海冰723船,執行第83次渤海及黃海北部的海冰調查任務。迎著刺骨的海風,723船緩緩駛出冰封的渤海灣某軍港,艦艇就像一把巨大而鋒利的鏵犁,伴隨著一陣陣嘎嘎聲,在遼闊的海面犁出一道「沸騰」的冰花。
  • 首個海冰藍色警報發布 山東東營300餘艘漁船被冰封
    2016年1月22日,國家一級漁港山東東營廣利漁港內,300餘艘漁船被封凍在岸邊。 受強冷空氣影響,渤海及黃海北部海溫下降、海冰持續增長,國家海洋預報臺已發布今冬首個海冰藍色警報。根據衛星監測,預計未來三天,渤海灣、萊州灣浮冰範圍5—15海裡,最大冰厚10釐米,相關部門將密切關注冰情發展,提前採取預防措施,及時做好防冰抗冰工作。
  • 丹東海域出現海冰現象(圖)
    受連日降溫影響,丹東海域陸續出現大片海冰。1月10日,記者隨同市海域管理處海洋環境預報科工作人員出海巡航,看到大面積的流冰堆積在海岸線上,形成形態各異、縱橫交錯的海岸冰,猶如極地世界;海面上,連葉冰堆疊,形成「極地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