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三進下黨」,習近平至今「歷歷在目」

2020-12-16 福安新聞網

原標題:

當年「三進下黨」,習近平至今「歷歷在目」

  【學習進行時】8月4日,習近平給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他們實現了脫貧。習近平在信中寫道,「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我至今還歷歷在目」。習近平和下黨鄉有著怎樣的故事?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挖掘梳理,和您一同探尋。

  「得知下黨實現了脫貧,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我非常高興。向大家致以衷心的祝賀!」8月4日,習近平給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他們實現了脫貧。

  在信中,習近平說:「經過30年的不懈奮鬥,下黨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鄉親們有了越來越多的幸福感、獲得感,這生動印證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道理。」

  他勉勵鄉親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幹、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回信中,習近平還特別回憶起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

  1988年,習近平到福建寧德擔任地委書記。寧德是當時中國18個連片貧困地區之一,習近平說,那裡是福建「最犄角旮旯的地方」。為跑遍這裡的鄉村,他經常一連數日坐著吉普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常常顛得連腰都直不起來,有時腰疼得一時下不了車。在不通公路的偏遠山區,他就踩著泥濘溼滑的危險山路步行進去。其中,有個鄉就是下黨鄉。

  下黨鄉位於閩東大山深處,是寧德地區壽寧縣最邊遠的山鄉,有壽寧的「西伯利亞」之稱。這裡曾經是無公路、無自來水、無電燈照明、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五無鄉鎮」,素有「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的說法。由於山路難走,小販們都不敢進液體貨物,以至於當地不少人連醬油都沒有見過。

  了解到下黨鄉的情況,習近平對鄉幹部表示,一定要去下黨一趟。

  1989年7月19日,習近平帶領地直和壽寧縣相關部門負責人30多人乘中巴車從縣城出發,到達平溪鄉上屏峰村公路就不通了,大家下車步行。

  鄉黨委書記拿著柴刀在前面開路,習近平和其他幹部每個人拿根竹竿,沿著河邊走,一路披荊斬棘、跋山涉水。

  由於過於偏僻難行,上面的幹部很少去。一路上,習近平受到最為熱情隆重的歡迎,鄉裡百姓說他是「到過這裡最大的官」。他們簞食壺漿,挑來一桶桶土草藥做的清涼飲料,還有綠豆湯,說你們喝吧,路上辛苦了。

  艱苦的不只是通往下黨鄉的路途,辦公環境也是如此。

  下黨鄉黨委連辦公的地方都沒有,也沒有休息的地方,鄉黨委就設在一個改造過的牛圈裡。

  福建有一種橋叫廊橋,很多活動都在橋上進行,祖宗牌位也放在那裡。習近平去之前,鄉親們把從家家戶戶借來的躺椅、凳子、桌子擺在那裡,中間立一個簡易的屏風,一邊是開會區,一邊是休息區。開會、吃飯、休息、洗澡都在橋上。

  「在我們這個偏僻的地方,很少能見到這麼大的官,大家以為他會很講究,沒想到他一點架子都沒有。穿一件白襯衫,很樸素,午飯配的是鄉下人吃的青菜、小筍、田螺,他也吃得津津有味。」鄉幹部回憶。

  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習近平又兩次來到下黨,協調解決下黨建設發展難題。

  「下黨的發展,主要抓『做』功,而不是『唱』功。」習近平要求,要更新觀念,拓展思路,把路子摸得更清楚一點,把腳步邁得更紮實一些。要以一村一戶一人為對象去想路子,去解決問題,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上,才能實打實上一個新臺階。

  下黨鄉之行,「異常艱苦、異常難忘」。習近平說,那樣一個地方,你去了一次,人家記你幾代。

  的確,直到現在,老百姓還常說,當年習書記到過下黨鄉。

  三進下黨,體現的正是習近平對於脫貧工作始終如一的關注重視,對於百姓生活的深深掛念。

  30年接續奮鬥,下黨鄉如今已經擺脫貧困,實現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華麗蛻變。下黨鄉的今昔變化表明,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只要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堅定信心、埋頭苦幹、久久為功,更加美好的日子就一定會到來。

福安新聞網www.fa-today.com 

相關焦點

  • 31年前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徒步到此調研 福建壽寧縣下黨鄉今天...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乘車近3個小時、步行2個多小時,冒著酷暑到下黨鄉訪貧問苦,幫助解決發展難題。1991年,下黨鄉第一條公路建設完成,結束了下黨無公路的歷史。如今下黨鄉共有5條進鄉公路。
  • 習近平總書記的下黨情結
    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我至今還歷歷在目。」「得知下黨實現了脫貧,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我非常高興。向大家致以衷心的祝賀!」8月6日上午11時許,壽寧縣委書記湯孔忠在鸞峰橋上,激動地向下黨鄉幹部群眾宣讀習總書記的回信。「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啦!」喜訊傳遍村落,大家奔走相告。上百名幹部、群眾聚集鸞峰橋上,歡聲笑語,分享喜悅。「真沒想到,習總書記這麼快就給我們回信了!」
  • 習近平回信勉勵福建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全文)
    習近平表示,「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我至今還歷歷在目。經過30年的不懈奮鬥,下黨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鄉親們有了越來越多的幸福感、獲得感,這生動印證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道理。習近平指出,希望鄉親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幹、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 紙短情長,總書記關於扶貧的三封回信
    一、給下黨鄉:「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我至今還歷歷在目」給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鄉親們的回信  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我至今還歷歷在目。經過30年的不懈奮鬥,下黨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鄉親們有了越來越多的幸福感、獲得感,這生動印證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道理。  希望鄉親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幹、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 習近平這些暖心「家常話」指路脫貧攻堅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8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他們實現了脫貧,鼓勵他們發揚滴水穿石精神,走好鄉村振興之路。「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中國共產黨人永恆不變的追求。
  • 習近平三下壽寧下黨鄉
    5月9日,記者驅車從壽寧縣城出發,沿著彎彎曲曲的山區公路,一個半小時左右,就到了閩浙兩省三縣交界處的下黨。記憶重回25年前的下黨鄉—— 1989年7月19日中午,烈日當空,酷暑難耐。 壽寧縣下黨鄉,一群人從荊棘叢生的崎嶇山路走下來。他們頭戴草帽,汗透衣背,風塵僕僕。走在最前面的,正是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 「『地府』來了!」
  • 習近平20多年前在福建壽寧縣調研:群眾的讚許最甘甜
    習近平同志當年深入壽寧縣下黨鄉調研。(資料照片)  壽寧縣下黨鄉,最近一段時間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25年前的這一幕,時任下黨鄉黨委副書記劉明華歷歷在目,「習書記一行受到最為熱情隆重的歡迎,鄉裡百姓說他是『到過這裡最大的官』,他們自發擺出各種擔桶,一桶一桶都是清涼飲料,用當地草藥做的,還有綠豆湯。」  壽寧縣地處偏遠,明代寫了《警世通言》等「三言」的馮夢龍就曾在這裡當過知縣。當年,馮夢龍從家鄉蘇州到壽寧去上任足足走了半年,足見當時行路之難、所在之偏。
  • 閱兵儀式為什麼從不用真槍實彈,1981年發生的一幕,至今歷歷在目
    導讀:閱兵儀式為什麼從不用真槍實彈,1981年發生的一幕,至今歷歷在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習近平20多年前在壽寧縣下黨鄉調研:群眾的讚許最甘甜(圖)
    當年,習近平同志披荊斬棘、跋山涉水來到下黨鄉現場辦公,這座廊橋就見證了這一段難忘的歷史。  記憶重回25年前的下黨鄉—  1989年7月19日中午,烈日當空,酷暑難耐。  壽寧縣下黨鄉,與鸞峰橋相望的文昌閣邊,一群人從荊棘叢生的崎嶇山路走下來。他們頭戴草帽,汗透衣背,風塵僕僕。走在最前面的,正是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
  • 一天之內遇到了讓我至今難忘的好心人,回憶起來仍然歷歷在目!
    一位服務員對我說路途辛苦了,給我說晚上很涼,一定要注意不要感冒了,說著給我倒了杯熱水,我又一次被感動了,其實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有人給予你無私幫助,會讓你刻骨銘心,感恩至今!一天之內遇到了讓我至今難忘的好心人,雖然平凡普通,但是在當時陌生無助的情境下,能夠遇到好心人暖暖的幫助,讓我刻骨銘心,回憶起來仍然清晰可見,歷歷在目!
  • 習近平在福建(三十):「習近平同志看問題格局宏大」
    萬事開頭難,因此萌生了向習近平同志報告的念頭。於是,我聯繫了他的秘書,當晚就得到回覆,習近平同志請我們去辦公室。當時的場景我至今記憶猶新,當年福州黨政機關的辦公條件比較簡陋,習近平同志的辦公室非常小,很簡樸。他看到我和胡鋼來了,就親切招呼我們坐下,一落座,小小的辦公室顯得有點侷促了,但習近平同志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我們倍感溫暖。
  • 習近平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參觀訪問
    當習近平乘坐的專機抵達該州首府霍巴特機場時,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受到塔斯馬尼亞州代州督布洛夫婦、州長霍奇曼夫婦熱情迎接。原住民代表用傳統方式宣讀歡迎詞,當地兒童向習近平夫婦獻花並贈送塔斯馬尼亞州特產薰衣草小熊。學生們揮舞中澳兩國國旗,用中文歡呼「你好」。習近平和彭麗媛走到孩子們面前,向他們親切揮手致意。    習近平在州督府會見了塔斯馬尼亞州代州督布洛、州長霍奇曼。
  • 習近平回信勉勵福建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 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
    習近平回信勉勵福建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 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 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4日給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他們實現了脫貧,鼓勵他們發揚滴水穿石精神
  • 習近平當年插隊的這個村,而今是啥樣?
    習近平當年插隊的這個村,而今是啥樣?  「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裡。」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回到闊別多年的梁家河,向鄉親們如是感慨,打動億萬國人。  7個月後,習近平主席在美國西雅圖市發表的一次演講中說:「梁家河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
  • 歷歷在目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歷歷在目,歷歷:清楚、分明。指事物和景象清清楚楚地展現在眼前。出自:明 馮夢龍《醒世恆言》:「一座青州城正臨在北窗之下,見州裡人家,歷歷在目。」近義詞有:一清二楚、歷歷可數,反義詞有:漆黑一團、昏天黑地,歷歷在目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補語;用於對往事的回憶。
  • 習近平當年是怎樣關心和支持廈航發展的
    1985年6月至1988年6月,習近平同志先後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常務副市長。他領導制定了廈門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探索推動了一系列開創性改革舉措,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廈門3年,習近平同志一心為民、嚴於律己,勤於工作、勤於調研,敢於擔當、敢於創新,展現出對大勢的科學把握和遠見卓識。
  • 平潭的獨特風景:當年陪習大大走過的平潭景點
    其實,早在習近平擔任福州市委書記和福建省長期間,就對加快平潭旅遊發展發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講話,並提出許多真知灼見。特別是三次現場辦公會上,習近平不僅對平潭獨特的旅遊資源讚賞有加,對於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更是充滿期望。  當年的親歷者,原福州市政協副主席、時任平潭縣委書記兼政協主席劉嘉靜,今年已經71歲高齡了。
  • 獨家|習近平自述:我的讀書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如是說。「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如今,在習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到來之際,我們盤點了習近平自述的讀書故事,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