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我們仨》:用一個人的思念,換三個人在長達萬裡的夢中重逢

2020-12-25 無花果阿Q

《我們仨》是當代作家楊絳創作的散文集,走進《我們仨》,就走進了楊絳一家三口平淡溫馨的生活,在楊絳的筆下,錢鍾書和阿瑗就是那樣可愛,有趣的父女。

讀楊絳的《我們仨》,你會看到一個乖巧聽話,體貼孝順父母的阿瑗;你也會看到溫柔細膩、一身才華的錢鍾書;你還會看到善良溫柔、賢惠寬容的楊絳;你更會看到一個溫暖有愛、其樂融融的三口之家。

楊絳筆下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刻意的渲染,只是用很平淡的筆觸,記錄下了幸福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家人其樂融融,相守相助,演繹著世間最為普通的煙火生活。

可惜幸福的時光總是走得太匆忙,又或許是上天也嫉妒了這一家人的幸福,接連帶走了楊絳先生最愛的兩個人,1997年,阿瑗去世,1998年末,錢鍾書去世,他們仨就此失散,就這樣失散了。

幸福和美好總是來得慢,走得快,就像楊絳自己在書中所說: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從此,三個人的家只剩楊先生一個人了,此後再也聽不到那熟悉的聲音,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背影了,三口之家只有楊先生一個人落寞的身影。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這是《我們仨》的最後一段話,楊先生雖然輕描淡寫,但是再次讀來,仍然令我潸然淚下,沒有丈夫和阿瑗的家不再是家,自他們走後,這世間所有不管富麗堂皇還是破敗不堪的住所,都只是一架空殼。

家在哪裡,不知道,沒了最愛的人,楊先生只能獨自一人,孤獨地尋尋覓覓,期盼找到家,找到他們,找到最後的歸途,好團圓相聚。

我讀《我們仨》的時候,覺得溫馨之下儘是隱藏的心酸和難過,不知道楊先生執筆寫下這些回憶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在楊絳先生筆下,在這一場長達萬裡的夢中,有丈夫鍾書,有女兒阿瑗,我想楊絳先生落筆的時候,心裡應當是有幸福的,因為筆下書寫的是她最愛的人。

走到人生邊上,再回首昔日幸福,記憶就像放映電影一般,把這一生的幸福回憶重溫,與鍾書先生和女兒阿瑗在夢中相對,與他們在回憶裡重逢。

一個人的思念,一場長達萬裡的夢,一次延綿半生的回憶,三個人的重逢,都化作文字,在時空裡感動每一個用心品讀的讀者。

圖/網絡

相關焦點

  • 楊絳的一生:「兩個人,三個人,一個人」!最終一人思念我們仨
    對別人,錢鍾書一向是毒舌的印象;但是眼前人換成了楊絳,那他便是連話都說不流暢。自從第一次見面後,錢鍾書很快又給楊絳寫信約第二次見面。這是第一次錢鍾書主動對一個人這樣的上心,從此也就意味著這是最後一次。在約到楊絳後,他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
  • 楊絳《我們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馬伊琍一度讀到哽咽
    自小嬌生慣養的楊絳為了錢鍾書也是開始學習各種生活技能,修檯燈、改房門,還用電爐給他做紅燒肉。雖然兩個人在各自的領域頗有建樹,但回歸生活,他們都是普通人,卻也是最適合彼此的普通人。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甚是喜愛楊絳,只因楊絳曾寫過一封信給他:「現在吾兩人快樂無用,須兩家父親兄弟皆大歡喜,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終不受障礙。」錢基博看後直接將兒子「託付」給了她。
  • 楊絳:錢鍾書和錢瑗死後,一個萬裡長夢,讓我一個人,想念我們仨
    但楊絳先生剛生完孩子時卻大不同,她在《我們仨》裡回憶:鍾書這段時期只能一個人過日子,每天到產院探望,常苦著臉說:「我做壞事了。」 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我說,「不要緊,我會洗。」「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
  •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楊絳」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節選)作者:楊絳頤和園後山的松堂,遊人稀少,我們經常去走一走後山。
  • 楊絳《我們仨》9句經典語錄,值得細細品味,附手寫圖文
    《我們仨》9句經典語錄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 楊絳《我們仨》發行超過百萬冊,這本書為何如此受歡迎
    我曾在上一篇文章中說過,這本應該從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讀起。要不然你無法體會一個老人在失女喪夫後的心情是如何的沉重。託爾斯泰曾經說過,文藝作品的打擊力量應該放在後面。如果你先讀的是《我們倆老了》和《我們仨失散了》,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我們仨》這本書究竟講的是什麼樣一個故事,讓楊絳先生筆墨如此沉重。只有先讀了「我們仨」的故事,才能更加深刻地體會文中飽含的深情。
  • 楊絳《我們仨》: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不爭的心,讀來時淚流滿面
    可惜我喜愛的作家多半已經去世了很久,比如我摯愛的、對我最有深刻影響的三個人:張愛玲、三毛、楊絳。讀到這些老師的作品,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楊絳的去世,我難過傷感了好久,像被打擊了。起初有讀《我們仨》的欲望,完全是因為這個溫暖而飽含深意的名字。這本書講述楊絳老師一家三口的真人故事。沒有說教,沒講大道理,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只是行雲流水地講了一家三口這些年的生活。
  • 楊絳《我們仨》:所有的遇見,都是上天恩賜的姻緣,珍惜才會長久
    錢鍾書的生活能力低是出了名,一個大男人,在家自己換個燈泡都費勁,然而結婚之後,這個粗線條的大男人會自願每天起得大早,給自己的老婆做早餐。一頓早餐可能有雞蛋、麵包、牛奶,果醬、蜂蜜等等很多食材,還會泡上一杯醇香的紅茶,精緻無比。
  • 客棧是家,家是客棧——《我們仨》裡楊絳的心靈感受
    「我們仨失散了」是《我們仨》裡面的第二部分,比較長也比較難懂。這一部分使用了大量的虛實結合的手法,寫的是錢瑗和錢鍾書的離世。同樣的,第二張也有著大量的夢境,包括所謂的古驛道或許也是虛幻的。開始的時候寫的是錢瑗、錢鍾書和楊絳先生的生活往事,在楊絳先生看來,自己是一個「無用的人」。
  • 楊絳:見到他之前我從未想過結婚,《我們仨》憶與錢鍾書相濡以沫
    《我們仨》滿意的愛情並不很多,需要種種機遇,愛情本身就具有理想化色彩。楊絳和錢鍾書相敬如賓的愛情是為數不多的令人羨慕的滿意愛情。楊絳92歲高齡時提筆寫下《我們仨》,一個人回憶三個人的幸福,其中令人無比動容的是她和錢鍾書的愛情。楊絳回憶第一次見到錢鍾書時,他穿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兩人第二次見面時的一番對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後來通過信件往來兩個都墜入愛河,完婚後一同赴英國留學,在留學期間還成功孕有一女。
  • 《我們仨》:品讀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楊絳與錢鍾書的愛情
    說到楊絳,大家或許還只是想到她的丈夫錢鍾書,和他的著作《圍城》。而對他的夫人——楊絳,卻少有了解。錢鍾書曾盛讚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其實她的一生著作頗多,文學造詣也很高,但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傳記《我們仨》一書。
  • 再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方知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提起楊絳,在人們的腦海中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另外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是他的先生,錢鍾書。兩個人都非常的喜愛文學,而且也非常的相愛。兩個人之間的愛情算得上是天作之合,都是靈魂相通之人。他們之間的愛情無疑是讓人羨慕的,而且他們的家庭也是非常美滿的。
  • 《我們仨》中楊絳、錢鍾書獨女:錢媛曾有過兩次婚姻,卻終獲幸福
    說起楊絳,人們總會想到他與錢鍾書的愛情,一生一世,相濡以沫,甚是讓人羨慕。1932年,楊絳在清華的校園裡遇到了錢鍾書。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中這樣描述過錢鍾書當時的樣子,楊絳說他:他穿一件青布大褂,一雙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鏡,一點也不偏偏。
  • 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才是我們最想要的婚姻,《我們仨》令人淚目
    但當我了解了他們一家人之後才發現自己錯的有多離譜,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婚姻狀態。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才是我們最想要的婚姻什麼是一見鍾情?當風度翩翩的錢鍾書在上課的路上遇見玲瓏俏麗的楊絳時,我明白了。
  • 《我們仨》:錢瑗,楊絳一生的傑作
    其母親楊絳當時痛得全身骨頭就像散架了似的,連皮帶骨都是痛,動也不能動。護士對楊絳說:「你做了苦工,很重的苦工。由此可見,不論是在哪裡,在任何人的眼裡,生孩子都是一件極其重要也極其難的事情。特別是剛出生的阿瑗差點就要夭折。
  • 法治文苑 ▏楊絳: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01——楊絳《我們仨》05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
  • 【微閱讀】楊絳: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節選)作者:楊絳頤和園後山的松堂,遊人稀少,我們經常去走一走後山。那裡的松樹千姿百態,我們和一棵棵松樹都認識了。
  • 馬伊琍讀《我們仨》哭了,人生路上且行且珍惜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九十二歲時寫得一部回憶錄,她用平淡質樸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了她和錢鍾書、錢媛一家三口的六十多年的往事。楊絳先生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仨」中的另外兩個人錢鍾書和錢媛都已經相繼離世,只剩下一個已過耄耄之年的老人在一個人懷念我們仨。
  • 品讀·原創|思念是愛的還魂丹
    女孩對男孩說,那麼,如果我們誰先去了,誰就要在那三天內對另一個人不停地說話,那個人會聽見的,因為他還有靈魂沒有散去。男孩先離開了人世,女孩信守諾言,握著他的手,在他耳邊不停地訴說,把他們的過往一段一段地念叨給他聽。有輕風不停地觸著她的額頭,她認定那是他的靈魂,在和她吻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