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的一生:「兩個人,三個人,一個人」!最終一人思念我們仨

2020-12-11 豆芽老師00

「我沒有結婚」,「我也沒有男朋友」,卻是愛情最美的情話

正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

與錢鍾書親近的人都以為他本人長得很「憨」。

記得當楊絳與錢鍾書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卻覺得:他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

別人都說他「憨」,但她卻覺得「蔚然而深秀」。

這樣天差地別的評價,實在是耐人尋味。不過,在對待楊絳時,錢鍾書的態度很明顯與往常不一樣。

對別人,錢鍾書一向是毒舌的印象;但是眼前人換成了楊絳,那他便是連話都說不流暢。

自從第一次見面後,錢鍾書很快又給楊絳寫信約第二次見面。這是第一次錢鍾書主動對一個人這樣的上心,從此也就意味著這是最後一次。

在約到楊絳後,他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

一見面開口就是澄清清華園內所傳「錢鍾書已訂婚」的謠言,言外之意,楊絳不會不懂。

回來,楊絳緊張地答道:「我也沒有男朋友。」

你尚未成家,我也仍是單身,此對話的內涵,很明顯。

楊絳和錢鍾書談了一年戀愛就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結婚後,兩人彼此尊重包容。楊絳包容錢鍾書的孩子氣,錢鍾書對楊絳的愛好和工作全力支持,從來沒有逼迫楊絳做什麼事情。

兩人相處幾十年的時間,可以說是親密無間的愛侶,也是彼此的知己、工作上的夥伴。

回顧楊絳與錢鍾書結婚後所走過的63年,不管是好事,還是困難,他們二人從未放開過彼此的手。

他們二人的伉儷之情,依然是現在許多人心中的模範。

但是很可惜,錢鍾書還是先一步離開了人世。在他死後,楊絳曾經出版過一本叫做《我們仨》的書,回憶自己跟錢鍾書和兩人所生的獨女錢媛的點點滴滴,感動了無數讀者。

《我們仨》,記錄的是楊絳先生一家在飄搖亂世中的點點滴滴,回憶了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還有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我們仨》寫盡了她對丈夫和女兒最深切綿長的思念。

讀來樸實無華,卻又動人至深。

楊絳的一生:「兩個人,三個人,一個人」!最終一人思念我們仨

01、「我們都老了」

楊絳先生做過一個夢,夢裡大約是她和錢鍾書先生散步,錢鍾書先生半路跑掉了。醒來後,錢鍾書先生安慰她,這是老人的夢,但是會經常做。

02、「我們仨失散了」

這還是一個夢,是錢鍾書先生為她製造的一個萬裡長夢。「夢」裡女兒離世,丈夫離世,楊絳先生將她歡愉的大半生以夢做結,把沒有了丈夫和女兒的寓所比作客棧。

03、「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這不再是夢,楊絳先生開始描述了他們仨的日常生活。他們的生活並沒有轟轟烈烈,就像是細水長流一般的平淡。一家人在一起,無論有什麼苦澀艱辛,在他們眼中都是開心的。

對於楊絳的一生是不是幸福,我是完全不懷疑的,她在《我們仨》裡寫出的句子,很明顯讓我們看出這是一個嫁給了愛情的女人,不過她令人羨慕的遠遠不止這一點,這個女人身上最令我感到佩服的,是她完全不憑著一時的激情和感性過日子。

她在婚姻裡的看法,很多男人看了以後都認為,這兩個人之所以可以相濡以沫一輩子,有七成是靠著妻子在婚姻裡的智慧。

《我們仨》這本書裡,我們能看到,楊絳知道,想讓婚姻長久的走下去,不可能只靠自己的付出,一定要懂得珍惜,才能永恆。成就對方,讓對方成為一個更願意付出的伴侶。

正如世人所說的那樣:這世上最好的愛情,莫過於你叫楊絳,我叫錢鍾書

因此,她從和錢鍾書結婚之前,就已經表露出了自己對這段感情的珍視。

從這本書裡,我們能看到婚姻最本真的樣子。初讀,也會對你有所忠告。從這本書裡,你能看到一個被愛情字滋養的女人,本應該是什麼樣的。

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刻意的渲染,只是用很平淡的下筆,記錄下了幸福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家人其樂融融,相守相助,演繹著世間最為普通的煙火生活。

好像忽然就明白了,沒有什麼所謂一帆風順的生活,只是我們需要學會,在苦痛中去尋找快樂。人這一輩子,其實就那麼短,歲月不等人,珍惜眼前人。

目前這本書僅售28元,一頓飯錢都不到,卻可以讓我們看見不一樣的幸福!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楊絳《我們仨》:用一個人的思念,換三個人在長達萬裡的夢中重逢
    《我們仨》是當代作家楊絳創作的散文集,走進《我們仨》,就走進了楊絳一家三口平淡溫馨的生活,在楊絳的筆下,錢鍾書和阿瑗就是那樣可愛,有趣的父女。讀楊絳的《我們仨》,你會看到一個乖巧聽話,體貼孝順父母的阿瑗;你也會看到溫柔細膩、一身才華的錢鍾書;你還會看到善良溫柔、賢惠寬容的楊絳;你更會看到一個溫暖有愛、其樂融融的三口之家。
  • 楊絳《我們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馬伊琍一度讀到哽咽
    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 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當滿頭白髮的楊絳先生回憶起錢鍾書,說道:「錢鍾書所謂的壞事呢,就是跑到女兒房間裡,在她的書桌上寫一道打油詩: 大牛洗澡,盆淺水少。沒有辦法,撒泡大尿」。然後底下署名「楊絳」,然後沾沾自喜的告訴女兒說,是媽媽寫的,我沒寫。」
  • 楊絳:錢鍾書和錢瑗死後,一個萬裡長夢,讓我一個人,想念我們仨
    愛一個人,便是和他相守著過平淡安穩的日子。楊絳先生寫的《我們仨》,記錄一家人在飄搖亂世中的點點滴滴,讀來樸實無華,卻又動人至深。《我們仨》是楊絳先生92歲時,在先後失去女兒和丈夫後所著。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哀而不傷、深厚而誠摯的感情,讓人十分觸動。
  • 再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方知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提起楊絳,在人們的腦海中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另外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是他的先生,錢鍾書。兩個人都非常的喜愛文學,而且也非常的相愛。兩個人之間的愛情算得上是天作之合,都是靈魂相通之人。他們之間的愛情無疑是讓人羨慕的,而且他們的家庭也是非常美滿的。
  • 楊絳《我們仨》:所有的遇見,都是上天恩賜的姻緣,珍惜才會長久
    對於楊絳的一生是否幸福,我是完全不懷疑的,她在《我們仨》裡寫出的句子,足以讓我們看出這是一個嫁給了愛情的女人,但是她令人羨慕的遠遠不止這一點,這個女人身上最令我感到佩服的,是她完全不憑著一時的激情和感性過日子。
  • 楊絳《我們仨》發行超過百萬冊,這本書為何如此受歡迎
    現在201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一點兒關於《我們仨》的文章,於是我就毫不猶豫地買來了這本書。作為一個老書蟲,這兩年我很少買書了,因為家裡書架上的書,好多我買回來只是翻了翻,我的打算是先把家裡的書消化一下。但是在決定買《我們仨》這本書的時候,我沒有絲毫的猶豫,不為別的,只想好好體會下楊絳和錢鍾書、錢媛,「他們仨」的故事。
  • 楊絳:見到他之前我從未想過結婚,《我們仨》憶與錢鍾書相濡以沫
    楊絳92歲高齡時提筆寫下《我們仨》,一個人回憶三個人的幸福,其中令人無比動容的是她和錢鍾書的愛情。楊絳回憶第一次見到錢鍾書時,他穿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兩人第二次見面時的一番對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後來通過信件往來兩個都墜入愛河,完婚後一同赴英國留學,在留學期間還成功孕有一女。
  • 《我們仨》:錢瑗,楊絳一生的傑作
    因為阿瑗被救時,嘹亮的歌聲,牛津的護士給阿瑗取了一個別稱,名為「高歌小姐」,音譯過來就是「星海小姐」。錢鍾書對著剛出生的女兒說:這是我的女兒,我喜歡。而且後來長大的阿瑗從自己母親那兒知道這「歡迎辭」後,也是很感激。這足以表明這是一個十分有愛,且溫馨的家庭。
  • 楊絳《我們仨》: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不爭的心,讀來時淚流滿面
    可惜我喜愛的作家多半已經去世了很久,比如我摯愛的、對我最有深刻影響的三個人:張愛玲、三毛、楊絳。讀到這些老師的作品,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楊絳的去世,我難過傷感了好久,像被打擊了。起初有讀《我們仨》的欲望,完全是因為這個溫暖而飽含深意的名字。這本書講述楊絳老師一家三口的真人故事。沒有說教,沒講大道理,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只是行雲流水地講了一家三口這些年的生活。
  • 《我們仨》:品讀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楊絳與錢鍾書的愛情
    說到楊絳,大家或許還只是想到她的丈夫錢鍾書,和他的著作《圍城》。而對他的夫人——楊絳,卻少有了解。錢鍾書曾盛讚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其實她的一生著作頗多,文學造詣也很高,但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傳記《我們仨》一書。
  • 楊絳的女兒錢媛,一生未生育子女,卻是一個及其稱職的母親
    在《我們仨》中,楊絳先生曾這樣寫到,"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她,似乎一出生就與眾不同,自帶光芒,這光芒似乎也肯定著她有所成就的必然,就是這樣一個幸運兒也躲不過生活的本色——苦樂皆有,離合盡在。
  • 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才是我們最想要的婚姻,《我們仨》令人淚目
    世界越浮躁,錢鍾書與夫人楊絳的婚姻境界,讀著越是暖人可貴。前幾年看錢鍾書的《圍城》讓我差點得了恐婚症,在不了解錢鍾書和楊絳的情況下,我一度認為《圍城》的作者錢鍾書一定是和主人公方鴻漸一樣的人,搖擺不定,不思進取,風流泛濫。
  • 品讀·原創|思念是愛的還魂丹
    兩個人倒是很平靜,男孩對女孩說:書上說,人在死後三天內,會有靈魂圍繞著軀體,不肯散去。那真是最痛苦的時刻,他會想盡辦法引起親人們的注意,可是他做不到。他想貼近他最愛的人,可是無法如願。女孩對男孩說,那麼,如果我們誰先去了,誰就要在那三天內對另一個人不停地說話,那個人會聽見的,因為他還有靈魂沒有散去。
  • 《我們仨》中楊絳、錢鍾書獨女:錢媛曾有過兩次婚姻,卻終獲幸福
    說起楊絳,人們總會想到他與錢鍾書的愛情,一生一世,相濡以沫,甚是讓人羨慕。1932年,楊絳在清華的校園裡遇到了錢鍾書。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中這樣描述過錢鍾書當時的樣子,楊絳說他:他穿一件青布大褂,一雙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鏡,一點也不偏偏。
  • 錢鍾書的情書,通篇只有一個字,為何卻能牢牢俘獲才女楊絳的心
    ——錢鍾書在中國近代史中被銘記的文人,沒有幾個在感情方面是絕對乾淨的,像魯迅、胡適、徐志摩、郭沫若,甚至就連「鄉下人」沈從文也有對高青子的精神出軌,所以錢鍾書和楊絳兩人的婚姻在那個時代絕對是一個奇蹟,兩人一直相濡以沫,一生沒有半點感情上的緋聞,生孩子也是只生了錢瑗一個女兒,因為怕生了第二個孩子就無法專心愛女兒了。
  •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楊絳」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節選)作者:楊絳頤和園後山的松堂,遊人稀少,我們經常去走一走後山。
  • 《我們仨》最觸動人心的15句話,柴米油鹽磨不滅的愛情,真摯感人
    起初有讀《我們仨》的欲望,完全是因為這個溫暖而飽含深意的名字。這本書講述楊絳老師一家三口的真人故事。沒有說教,沒講大道理,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只是行雲流水地講了一家三口這些年的生活。牛津留學、結婚生女、國家動蕩、上海淪陷、解放、……,經歷了不少苦難,不僅僅是他們的,更是那個年代人的。
  • 楊絳|一生只愛一人,一生只做一事,淡然優雅、知性從容
    1.心中沒有物慾,自然遠離喧囂楊絳是一個質樸的人,她很小的時候,便是如此。家裡是書香門第,讀書這件事情,簡直就成了一個再自然不過的習慣。不用人教,耳濡目染。小的時候,楊絳喜歡讀什麼書,他的父親都盡力去滿足。她的家裡,特別的民主。
  • 楊絳的愛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好的婚姻,需要做好這三件事
    因為懂一個人,才會更加理解和包容對方,才會欣賞和成就對方,這是婚姻長久的前提和秘訣。而楊絳先生在《我們仨》這本書中,寫到關於自己和丈夫錢鍾書之間的愛情,他們兩更是婚姻的典範。他們一輩子互相理解,彼此欣賞,做著志趣相投的事,走過了人生最曼妙的風景。
  • 楊絳《我們仨》9句經典語錄,值得細細品味,附手寫圖文
    《我們仨》9句經典語錄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