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品讀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楊絳與錢鍾書的愛情

2020-12-11 毛妹日記

說到楊絳,大家或許還只是想到她的丈夫錢鍾書,和他的著作《圍城》。而對他的夫人——楊絳,卻少有了解。錢鍾書曾盛讚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其實她的一生著作頗多,文學造詣也很高,但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傳記《我們仨》一書。

而這本書講述了這個單純溫馨的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歷。作者楊絳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

兩人細水長流的婚姻一直被世人所稱讚和羨慕,這對文壇伉儷從相遇,相知,到相守一生,兩人的相濡以沫一直是世人眼中的一段愛情佳話。在清華,春光乍洩的三月,清華園的古月堂的門前,他們遇到了彼此,仿佛冥冥之中他們註定相遇。

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就對楊絳說:「我沒有訂婚。」楊絳的回答是:「我也沒有男朋友。這短暫的初遇也沒能阻隔兩人勢不可擋的愛情。錢鍾書還曾在詩歌中回憶他與楊絳的初次見面——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腆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就像我們在書中所看到的那樣,兩人恩愛到了極點。從相遇、相知、到相戀到有了女兒圓圓。當滿頭白髮的楊絳先生回憶起錢鍾書,說道:「錢鍾書所謂的壞事呢,就是跑到女兒房間裡,在她的書桌上寫一道打油詩: 大牛洗澡,盆淺水少。沒有辦法,撒泡大尿」。然後底下署名「楊絳」,然後沾沾自喜地告訴女兒說,是媽媽寫的,我沒寫。」

可就像楊絳先生在書中所說的「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我們仨」不再是我們仨了。1994年錢鍾書突發疾病住進了醫院,病情嚴重,但是痛苦的事情總是接踵而來,緊接著女兒錢媛也住進了醫院,此時的楊絳已經八十高齡了,但是人最痛苦的事還是發生了在他們身上,白髮人送黑髮人,在1997年錢鍾書先生與他們的女兒錢媛相繼去世。

2003年《我們仨》這本書問世了,這本書寫盡了楊絳這一生對丈夫和女兒的懷念。也在文壇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而楊絳先生之所以被稱為先生,也是因為大家對她的尊重,比如楊絳先生、冰心先生、慶齡先生等。指的是德高望重的婦女,有突出貢獻的婦女稱呼為先生。

先生一詞歷史悠久,最早出自《詩·大雅·生民》:「誕彌厥月,先生如達。"楊絳先生憑藉一生中對文壇對教育事業的巨大貢獻被尊為「先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告別了丈夫和兒女之後,了無牽掛的楊絳先生將《我們仨》出版的的版稅和收入全部捐了出去。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裡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書出版後,印在封面上的這幾句話,濃縮了這部書稿給人的全部感受。整本書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雲多變的半個世紀戰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親相愛,榮辱與共,美好的家庭已經成為最安全的庇護所。

作為一本經典暢銷書《我們仨》每年都在重印。遵照楊絳先生的要求,《我們仨》全部版稅都寄給了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一本溫暖的書,書裡書外,莫不如是。很多人都是淚流滿面地讀完這本書,媒體書評欄目將它評為「2003年最感人的書」。

如果你也對這本書感興趣,現在點擊下方商品卡就能包郵到家。

相關焦點

  • 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才是我們最想要的婚姻,《我們仨》令人淚目
    世界越浮躁,錢鍾書與夫人楊絳的婚姻境界,讀著越是暖人可貴。前幾年看錢鍾書的《圍城》讓我差點得了恐婚症,在不了解錢鍾書和楊絳的情況下,我一度認為《圍城》的作者錢鍾書一定是和主人公方鴻漸一樣的人,搖擺不定,不思進取,風流泛濫。
  • 楊絳《我們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馬伊琍一度讀到哽咽
    當滿頭白髮的楊絳先生回憶起錢鍾書,說道:「錢鍾書所謂的壞事呢,就是跑到女兒房間裡,在她的書桌上寫一道打油詩: 大牛洗澡,盆淺水少。沒有辦法,撒泡大尿」。然後底下署名「楊絳」,然後沾沾自喜的告訴女兒說,是媽媽寫的,我沒寫。」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她的眼神裡透著溫柔和甜蜜,仿佛這件事情剛剛發生,兀的扎的我心疼。
  • 楊絳《我們仨》: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不爭的心,讀來時淚流滿面
    我對政治不甚了解,也毫無興趣,對錢鍾書的了解也只限於《圍城》和日常聊起的隻言片語。起初有讀《我們仨》的欲望,完全是因為這個溫暖而飽含深意的名字。這本書講述楊絳老師一家三口的真人故事。看了《我們仨》,羨慕錢鍾書有一位賢惠的妻子,更有一位有才學的女兒。雖然一路也有不少坎坷,但好歹兩個人相互扶持著,帶著女兒,執手相伴到老。整本小說都非常溫馨,處處都是真摯的情意,這才是真正的治癒系。
  • 楊絳《我們仨》發行超過百萬冊,這本書為何如此受歡迎
    現在201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一點兒關於《我們仨》的文章,於是我就毫不猶豫地買來了這本書。作為一個老書蟲,這兩年我很少買書了,因為家裡書架上的書,好多我買回來只是翻了翻,我的打算是先把家裡的書消化一下。但是在決定買《我們仨》這本書的時候,我沒有絲毫的猶豫,不為別的,只想好好體會下楊絳和錢鍾書、錢媛,「他們仨」的故事。
  • 楊絳的一生:「兩個人,三個人,一個人」!最終一人思念我們仨
    對別人,錢鍾書一向是毒舌的印象;但是眼前人換成了楊絳,那他便是連話都說不流暢。自從第一次見面後,錢鍾書很快又給楊絳寫信約第二次見面。這是第一次錢鍾書主動對一個人這樣的上心,從此也就意味著這是最後一次。在約到楊絳後,他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
  • 楊絳寫「慫」,錢鍾書回「您」:對於我們是罵人,對於他們是愛情
    錢鍾書對她可以說是一見鍾情,但是見了女生說話都說不囫圇的他來了一句:我沒有女朋友,是單身。楊絳笑了,反而對說話磕磕巴巴的錢鍾書心生好感。楊絳楊絳是個溫柔端莊的大家閨秀,錢鍾書雖然有才,骨子裡卻是個孩子,但是他們彼此反而找到了人生的樂趣。
  • 楊絳:錢鍾書和錢瑗死後,一個萬裡長夢,讓我一個人,想念我們仨
    楊絳先生寫的《我們仨》,記錄一家人在飄搖亂世中的點點滴滴,讀來樸實無華,卻又動人至深。《我們仨》是楊絳先生92歲時,在先後失去女兒和丈夫後所著。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哀而不傷、深厚而誠摯的感情,讓人十分觸動。
  • 《我們仨》中楊絳、錢鍾書獨女:錢媛曾有過兩次婚姻,卻終獲幸福
    最近在家翻看手機,看到了一條關於「楊絳」先生的文章有人或許到現在仍然會好奇,為什麼要稱呼楊絳為先生,其實:這是人們對於一位高知女性的學識、品德和修養的一種尊稱。說起楊絳,人們總會想到他與錢鍾書的愛情,一生一世,相濡以沫,甚是讓人羨慕。1932年,楊絳在清華的校園裡遇到了錢鍾書。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中這樣描述過錢鍾書當時的樣子,楊絳說他:他穿一件青布大褂,一雙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鏡,一點也不偏偏。
  • 楊絳:見到他之前我從未想過結婚,《我們仨》憶與錢鍾書相濡以沫
    《我們仨》滿意的愛情並不很多,需要種種機遇,愛情本身就具有理想化色彩。楊絳和錢鍾書相敬如賓的愛情是為數不多的令人羨慕的滿意愛情。楊絳92歲高齡時提筆寫下《我們仨》,一個人回憶三個人的幸福,其中令人無比動容的是她和錢鍾書的愛情。楊絳回憶第一次見到錢鍾書時,他穿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兩人第二次見面時的一番對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後來通過信件往來兩個都墜入愛河,完婚後一同赴英國留學,在留學期間還成功孕有一女。
  • 楊絳先生4周年祭:親愛的楊絳先生你還好嗎?
    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女子被稱為先生,她算一個;很少有人的名字是如此的與「先生」兩字相配,她做到了。不知是「先生」成就了她,還是她成全了「先生」。總之,她很素淨,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很恬淡,卻非凡多姿。用世間最美的字眼去形容她都不為過,但我知道她是不屑的,她一生之所求的是於天地之間做一自由人,僅此而已。她就是楊絳先生。
  • 楊絳《我們仨》:所有的遇見,都是上天恩賜的姻緣,珍惜才會長久
    錢鍾書曾對外說過這樣一句話:「楊絳先生,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一個女人,要獲得丈夫這樣的評價不容易。如果單看這句話,你不知錢鍾書有多欣賞楊絳,他們在婚姻中的細節,一定能夠讓你更有感觸。對於楊絳的一生是否幸福,我是完全不懷疑的,她在《我們仨》裡寫出的句子,足以讓我們看出這是一個嫁給了愛情的女人,但是她令人羨慕的遠遠不止這一點,這個女人身上最令我感到佩服的,是她完全不憑著一時的激情和感性過日子。
  • 錢鍾書和楊絳的獨生女錢瑗,兩次婚姻雖都不完美,但卻是位好母親
    民國時期的完美愛情,錢鍾書和楊絳覺得算一對,二位在文學史上留下美名的大師,確實做到了擇一城白首,願此生無憾。楊絳是個為文學奉獻很多的女性,她與錢鍾書的愛情被人們稱為「最美愛情」的模板,她寫的文章中處處充滿了家庭美滿,幸福有味。
  • 五月二十五日,懷念楊絳先生
    楊絳——永遠的女先生016年5月25日,是楊絳先生離開我們三年了的日子。錢鍾書好惹事,評論學界人物毫不客氣,楊先生就幫他擺平;錢鍾書弄壞了電燈,打翻了墨水瓶,楊先生總是耐心的說:「沒關係,我來修。」錢鍾書著作等身,楊先生也不甘示弱,翻譯出被譽為最經典譯本的《堂·吉訶德》,她的劇本《稱心如意》在我看來絲毫不遜於李健吾的劇作,102歲還出版了250萬字的個人文集,難怪錢鍾書會拉著她的手深情地說:「你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 楊絳《我們仨》:用一個人的思念,換三個人在長達萬裡的夢中重逢
    《我們仨》是當代作家楊絳創作的散文集,走進《我們仨》,就走進了楊絳一家三口平淡溫馨的生活,在楊絳的筆下,錢鍾書和阿瑗就是那樣可愛,有趣的父女。讀楊絳的《我們仨》,你會看到一個乖巧聽話,體貼孝順父母的阿瑗;你也會看到溫柔細膩、一身才華的錢鍾書;你還會看到善良溫柔、賢惠寬容的楊絳;你更會看到一個溫暖有愛、其樂融融的三口之家。
  • 楊絳(怎麼讀)去世了嗎?什麼時候去世?代表作是什麼
    楊絳(yáng jiàng)去世時間:2016年5月25日1時10分楊絳先生代表作:《幹校六記》、《洗澡》、《堂吉訶德》、《我們仨》、《記錢鍾書與〈圍城〉》、《走到人生邊上》等  楊絳1935年與錢鍾書結婚,同年夏季與丈夫同赴英國、法國留學。1938年秋回國,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1949年後,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據報導,2003年她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又成書《走到人生邊上》。
  • 再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方知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提起楊絳,在人們的腦海中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另外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是他的先生,錢鍾書。兩個人都非常的喜愛文學,而且也非常的相愛。兩個人之間的愛情算得上是天作之合,都是靈魂相通之人。他們之間的愛情無疑是讓人羨慕的,而且他們的家庭也是非常美滿的。
  • 錢鍾書與楊絳,他們的日常才是高級秀恩愛
    是因為法語「bon」的讀音,楊絳認為錢鍾書口音帶鄉音,錢鍾書不服。二人找來同船一位懂英文的法國夫人當裁判,結果裁定楊絳贏。錢鍾書和楊絳兩人的助手薛鴻時曾回憶,錢鍾書在家裡讀到什麼有趣的書,或者想到什麼事情,經常喊著「季康,季康」(楊絳本名),急於跟妻子分享。楊絳說自己和錢鍾書最想要的「仙家法寶」莫過於「隱身衣」,隱於世事喧譁之外,專心治學。
  • 深愛的人,終究可以重逢:楊絳與錢鍾書一生的愛情
    然而,愛情就是在這樣磕磕撞撞中才更顯真實可貴。錢鍾書會在楊絳睡夢中,拙手笨腳地為她煮雞蛋,烤麵包,熱牛奶,做醇香的紅茶。當睡眼惺忪的楊絳被錢鍾書叫醒,他就會把一張用餐小桌支在床上,把美味的早餐放在小桌上,這樣楊絳就可以坐在床上隨意享用了。
  • 錢鍾書的情書,通篇只有一個字,為何卻能牢牢俘獲才女楊絳的心
    ——錢鍾書在中國近代史中被銘記的文人,沒有幾個在感情方面是絕對乾淨的,像魯迅、胡適、徐志摩、郭沫若,甚至就連「鄉下人」沈從文也有對高青子的精神出軌,所以錢鍾書和楊絳兩人的婚姻在那個時代絕對是一個奇蹟,兩人一直相濡以沫,一生沒有半點感情上的緋聞,生孩子也是只生了錢瑗一個女兒,因為怕生了第二個孩子就無法專心愛女兒了。
  • 楊絳給錢鍾書信「慫」,錢鍾書回信「您」,這是什麼意思啊?
    楊絳給錢鍾書信「慫」,錢鍾書回信「您」,這是什麼意思啊?很多的人讀過楊絳的《我們仨》,楊絳在這本書中描述了她與錢鍾書的愛情,也是很多的人從這本書中了解楊絳。楊絳出生於名門世家,我們從其著作中可以看到她的書香氣息。